03.03 朱元璋為何要將沈萬三滿門抄斬?

李解


趣談答案:錢能解決一切嗎?當然不是,因為錢終究是有著缺陷。簡單來講,沈萬三就是因為太富了,所以得罪朱元璋沒有其它原因,單純的太富裕罷了。

明朝初期的景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的名字就叫朱元璋。

這個電視劇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鏡頭,朱元璋在某一日突然之間有了興趣,想帶著自己的兒子們遊山玩水,畢竟兒子們天天關在一個小屋子裡面,早就關壞了。

然後朱元璋就和自己的大兒子朱標討論究竟去哪個地方玩好呢,朱標想了半天說:咱們去杭州吧,人家都說杭州這個地方非常好,人好景也好,女人也多,更加重要的是非常的繁華,咱們都沒去過,不妨去那玩一玩。

朱元璋聽了也是這麼回事,反正自己都為國為民操勞這麼多了,玩一玩也就玩一玩吧。

於是朱元璋帶著自己的皇子們前往杭州,杭州人口不過百戶只剩下了11棵樹。

我一直以為這個鏡頭是虛幻出來的,或者這個鏡頭很不靠譜,但是當我翻開明史的時候不能發現:在明朝之前,整個元帝國已經把天下禍害慘了,這個時候杭州這個地方這麼窮也在情理之中。

而這個時候朱元璋非常的傷心,甚至差一點流出了眼淚,並且讓自己的幾個孩子們都來看看,天底下還有這麼多受苦受難的窮人,你們還忍心再繼續玩下去嗎?

好了,這是一個大背景,大背景告訴我們什麼呢?告訴我們經過元帝國統治後,以及朱元璋和陳友諒、朱元璋和張士誠、朱元璋和元帝國行軍作戰的這些年裡面,天下早已經不是之前的天下了。

沈萬三的小心思

沈萬三如果我們來評價他的話,那就是非常聰明、非常非常聰明的一個人,除了聰明之外,他還有一點叫做:政治投機者。


簡單來講,他最開始的時候猶豫不決,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誰會當皇帝,所以他一直在觀望,但是他得知朱元璋當了皇帝,並且定都南京的時候,他就主動請纓的幫助朱元璋建造長城。不好意思,是建造城牆。

什麼城牆呢?南京城的城牆。這個時候沈萬三主動請纓,建造了一半南京城的城牆,在建造完成之後朱元璋就想著挑沈萬三的刺,跳來跳去沒挑到,為什麼呢?因為沈萬三建造的城牆比他這邊建造的城牆質量要好,而且要好得多。

沈萬三錯就錯在沒有錯這一方面了。

這是一個邏輯辯論的問題,我們把邏輯辯論的問題一巴掌拍在桌子上來看看沈萬三建造了城牆沒有錯,城牆比朱元璋所建造的還要好也沒有錯,但是不能太好。因為是你當皇帝啊,還是朱元璋當皇帝啊。

所以這個時候朱元璋就開始記恨沈萬三了,奈何一直沒有抓到沈萬三的把柄,所以就隱忍下去了,最關鍵的一點是馬皇后一直在使勁的揪著朱元璋,不讓朱元璋傷害沈萬三。

一次談話,毀了沈萬三。

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某一日和一個臣子談話,這次談話只有他們兩個人,而我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旁邊的太監記錄下來了。

談話的內容很簡單,朱元璋想和殺殺沈萬三的威風,臣子聽了之後緊張萬分,他告訴朱元璋:千萬不可以動沈萬三,因為一旦動了沈萬三,那麼整個明朝的經濟命脈就會出現問題。

當這個臣子說完這句話的時候,無疑就已經把沈萬三踹到了深淵裡面,並且打死他這一輩子也不可能爬出來了。什麼叫做動了沈萬三就動了天下的經濟命脈?什麼叫做動了沈萬三天下就有危險?如果動了沈萬三,天下就有危險,那我這個做皇帝的是幹什麼的?

本著不信邪以及不信富人的思想在作祟,朱元璋就直接把沈萬三給抓了。畢竟是富人嘛,尤其是富可敵國的人,想要抓一點黑料還是很簡單的,就這樣折騰來折騰去,活活的把沈萬三給整死了。

沈萬三死後的大明天下

隨著沈萬三死了,之前臣子所說的話也被進一步證實了,因為沈萬三死歸死,但是大明天下也差一點給毀了(單純的指經濟)。

為什麼我們會這樣說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沈萬三富可敵國,他富可敵國不是關鍵,關鍵的是他有一整套系列的經濟生產以及經濟開發的手段,換句話來說,他的經濟網絡、經濟命脈已經遍佈了全國。

簡單來講,這個時候的沈萬三和韓國的三星相差不大,都是一個國家型的大型企業,沈萬三一旦倒下了,那麼底下的人沒有人控制,沒有人拉攏,這底下的人就會發生諸多混亂,而整個明朝經濟將近崩潰。

在接下來的好一段時間裡面,明朝的經濟才慢慢復甦,而朱元璋也因為這樣的事情承擔了對等的代價。

朱元璋對窮富人的不信任

朱元璋小的時候很窮,窮到什麼地步呢?只能去偷吃地主家的牛。

好吧,朱元璋偷吃地主家的牛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當時他的一個小夥伴實在是餓得受不了了,這個小夥伴就是湯河。

但是通過對比,我們能夠發現朱元璋的確很窮,且窮到一定地步,甚至連自己父母死的時候,連那麼一小塊地都沒有,只能四處託著自己父母的屍體,來回的尋找一片空地來安放自己的父母。

慢慢的朱元璋就對富人不信任了,因為朱元璋小的時候也是給一個地主打工的,可是他發現當自己父母死的時候,他要求地主給自己一小塊土地,不用太多一小塊就可以。這地主說出了那句話: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呀。

自此開始,在朱元璋的思想認知當中,官員一定是貪汙腐敗的,富人一定是窮兇極惡的,所以如果有一天自己當了皇帝,一定要狠狠的打壓官員,一定要狠狠的打壓商人。

而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對於官員的諸多屠戮以及諸多措施就可以看到朱元璋的確在方向這個方面的發展。而沈萬三純粹是沒事找事,自己往槍口上撞,敢給朱元璋修建城牆,這不是典型的不要命了嗎?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雲蕉館紀談》中記載這樣一個故事:說朱元璋登基稱帝后,想要擴建南京城,可是當時國庫空虛,拿不出錢財。這時,沈萬三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出一半的工程款,還與朱元璋約定,同時開工,看誰建得快,建得好。結果最後,沈萬三比朱元璋快三日完成任務。朱元璋設下酒宴犒勞他,心裡卻不痛快,畢竟你一個小百姓竟然勝過我皇帝。最後找了個理由,說沈萬三用茅山石為心,有謀反之心,將其斬殺,並將全部財產充公。

我個人認為這個故事聽聽也就罷了,千萬別當真,不足為信。

《明史》關於沈萬三,有這樣一段記載:

“洪武時,蘇州富民沈秀者助築都城三分之一,請稿軍,帝忍曰:匹夫稿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後諫曰:妾聞法者,誅不法場也,非以誅不祥。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災之,陛下何誅焉!’乃釋秀,戌雲南。”

(《明史·馬後傳》)

意思是說,洪武年間,蘇州有個富民叫做沈秀,也就是沈萬三,幫助朱元璋修築了三分之一的都城(南京城),又主動拿出錢財犒勞軍隊。朱元璋大怒,說道:“這個匹夫敢犒勞天子的軍隊,收買軍心,居心叵測,乃是亂民,該殺。”馬皇后進諫說道:“臣妾聽說法律,是用來誅殺不法之徒的,但不是用來誅殺不祥之人。老百姓富可敵國,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的老百姓,老天爺必然會降災禍給他的,陛下你又何必親自動手殺他,壞了名聲呢。”朱元璋聞言後,覺得她說的有些道理,心中的怨氣解了不少,便不在斬殺沈萬三,將他流放到雲南去了。

關於沈萬三的記述,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乾隆年間編纂的《吳江縣誌》記載:

“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秘從海道運米至燕京”。

(《吳江縣誌》)

意思是說張士誠佔據稱吳王時,沈萬三已經去世了,兩個兒子,一個沈茂,一個沈旺從海上運米到燕京。

據說《吳江縣誌》材料來源於莫旦撰寫的《吳江志》。這莫家可是和沈家是兒女親家,莫旦說的話,應該是可靠的,故而《吳江縣誌》的編纂者最後採用了他的說法。但是當時正史卻說沈萬三被朱元璋流放,他們自然不敢推翻,所以在後面加上一段註釋:莫旦說張士誠佔領吳會的時候沈萬三早已經死了,但《明史》裡又說沈萬三幫高皇帝(朱元璋)修南京城,請求犒勞軍隊,被高皇帝抄家流放,誰對誰錯,我們也搞不清楚。

《明史》是清朝人編寫的。前面我們說過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朱元璋用蒸鵝毒死徐達之事,都是滿清政府為了妖魔化朱元璋而故意捏造出來的,因此我對沈萬三因為要犒勞軍隊而被朱元璋流放之事比較懷疑。我個人認為莫旦之言比較可靠,沈萬三乃是元朝人,在朱元璋建國前已經去世。


清風明月話歷史


朱元璋將沈萬三滿門抄斬,按民間野史記載,1367年朱元璋和張士誠火拼時,沈萬三為張士誠資助糧草,張士誠兵敗自殺後,朱元璋對沈萬三懷恨在心,只是沈萬三是首富,聯絡了很多江南士子富戶,威望很高,沒對其動手;1370年朱元璋大刀闊斧修南京城,命沈萬三捐錢,而沈萬三帶著銀子跑去勞軍,朱元璋認為,你一介平民怎可勞我天子之軍,有異心,下令誅滅沈氏一族,幸得馬皇后苦口相勸,改為流放西南,家產沒收,沈萬三撿了一條命;1393年發生了震驚全國的藍玉案,明朝有個慣例,如果是流放之人,滿了60歲後,可以申請贖罪回鄉,所以當時沈萬三已回到家鄉頤養天年,好死不死的沈萬三後人牽連了藍玉案,這時再沒人救得了沈萬三,於是被滿門抄斬。

江南水鄉周莊,沈萬三故居於此。

事就是這麼個事兒,也還有很多版本,各不相同,但這些都是民間野史,就連沈萬三這個人都傳說各異,幾年前曾去過崑山的周莊,當年沈萬三的宅子,裡面萬三蹄、萬三餅賣得熱鬧,商業氣氛相當濃厚,但是問起沈萬三這個人,哪年生的,哪年死的,怎麼發家的,怎麼死的,死哪了,就連導遊都說不清楚,這麼出名的人物,記載頗多,還有故居供考,他的面貌應該是很清晰的,怎麼全是模糊的,《明史》裡面記載的沈萬三是流放雲南客死他鄉的,而《吳江志》的記載卻讓人大跌眼鏡。

圖為周莊沈萬三故居的沈萬三雕像。

《吳江志》是當地縣誌,裡面明確記載了沈萬三在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已經死了多年,那就說明沈萬三是元朝人,並非元末明初人,跟朱元璋沒有任何瓜葛。如果只有《吳江志》一個孤證無法信服,接著沈萬三兒子沈榮的墓出土,孫子沈茂卿的墓,侄子沈漢傑的墓出土,這些墓誌銘雖然未把沈萬三神秘部分徹底揭開,但已可以推翻現有的任何民間記載,比如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時,沈萬三兒子沈榮已經62歲了,那沈萬三多少歲?沈萬三1393年去世又是多少歲?流放沈萬三是1370年,而朱元璋平定雲南是在1382年,都不是明朝國土,流放個錘子?再者沈萬三一家子流放雲南,可墓誌銘裡均記載的是沈家興旺,生意怎麼做,家族笙歌燕舞的,這不是相背離麼?

圖為沈萬三水塚。

還有,沈榮的墓誌銘,開頭第一句話就是“初,榮父之先君子”,意思說父親沈萬三早就死了;另外還直接指出父親沈萬三曾數次拜訪過元朝的侍讀學士袁桷,《元史》裡面有袁桷傳,裡面清楚記載袁桷1327年就死了,這個時間距離朱元璋建立明朝差了老鼻子遠了。此外地方史料關於沈萬三的活動內容,有據可考的都集中在元朝中期和末期,所以沈萬三在元朝末期已經去世是既定事實。只是後來沈萬三的孫子、沈萬四的孫子們牽涉到了藍玉案,導致家族覆滅,後人把沈萬三子孫的事情附會在了沈萬三的身上,然後用各種記載給傳了下來。


圖文繪歷史


照例,先了解一下明朝的沈萬三是何許人也。


沈萬三,浙江湖州人,天生一副經商的好腦子,在元末時期的周莊做生意,用現在的話兒說呢,就是專門從事進出口貿易生意,他以周莊為基地,廣泛的收購江浙地區盛產的各種絲綢,各種瓷器,各種茶葉,以及一些高價值的手工產品,爾後把這些商品加高倍的利潤賣到海外,由於經營得力,貨品又極為優質,沒幾年很快沈萬三靠著這買賣賺取的銀子成為了全國首富,恩,地位就類似於現在的馬雲,有了錢之後,沈萬三當然不能閒著,他接著把這些錢投資到家鄉的房地產及各種買賣上來,他購置了大量的田產,蓋了大量的房產(門面房),又再次讓原本鉅富的家產翻著翻的往上漲。到了後期,沈萬三富可敵國。


後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讓朱元璋給滅了,中國陷入了短時期的地方軍閥混戰中,身在江浙滬包郵區的沈萬三自然首先支持先控制蘇州的張士誠,畢竟當時誰能做皇帝,還是沒辦法說的事兒,沈萬三把寶先投資到了張士誠,大量金錢的賄賂支持不說,還變著法的對張士誠歌功頌德,在今天的蘇州報恩寺塔旁,至今還有一塊當年沈萬三給張士誠立的《張吳王紀功畫像碑》,筆者曾親自探尋到了它,先發一張圖給大家看下~

後來的事兒大家基本都知道了,張士誠最後被朱元璋的大軍攻破平江城,被擒後自縊身死。這個時候,朱元璋對這個沈萬三印象極為不好,後來老朱建立的大明,並且定都南京,之後開始營建南京故宮及南京城牆,政治敏感的沈萬三馬上要求給朱元璋修城牆,並許諾,城牆的30%他全包了,朱元璋聽聞後自然是來者不拒,沈萬三也保質保量的完成了人物,老朱一高興對其兒子進行了封賞,並允許他可以在南京城建造自己的住宅,沒成想這首富膨脹了,他按照最豪華的款式給自己建造了個“豪宅”,朱元璋看他這樣不知收斂的擺闊,就像找茬修理一下他,有次朱元璋便對沈萬三:“朕有軍百萬,你能犒賞得完嗎?”(意思是你丫最好消停點,你再有錢,別忘了誰是皇帝老子),沒成想,這次沈萬三竟然理解成朱元璋找他要錢,他立馬說,我願意給每個士兵一人一兩黃金,乖乖,這得多少錢??


朱元璋聽後,徹底怒了,大喊道:沈萬三!你這個匹夫竟然敢犒賞天子的大軍,是想造反嗎?來人!給我殺了!幸好後來馬皇后出面說情,沈萬三才免死,但被罰流放雲南,據說後來病死在了那邊~


老豬的碎碎念



答: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朱元璋沒有殺沈萬三!朱元璋沒有殺沈萬三!朱元璋沒有殺沈萬三!

朱元璋更沒有幹掉沈萬三家族。

先解釋一下,沈萬三不是名字,是一種尊稱。

董谷的《碧裡雜存》裡說,明朝初年稱鉅富為“萬戶”,在富戶姓後加“萬”,以示尊敬。又,萬戶分五等,分別為:“奇、畸、郎、官、秀。”奇最低,秀最高。即稱“秀”的人家產最富有。

沈萬三本名沈富,字仲榮,因為在兄弟間的排行為三,家有億萬資產,故稱以“沈萬三秀”或“沈萬三”。

關於朱元璋迫害沈萬三的事,很多書都有記載。

明人田藝蘅在《留青日札》記載,朱元璋打下江浙後,沈萬三獻殷勤,輸糧萬擔,獻白金五千兩,以佐用度。朱元璋因此垂涎沈萬三的財富,想方設法盤剝沈家家財。

董谷《碧裡雜存•沈萬三秀》寫朱元璋盤剝沈家家財的手法令人髮指:朱元璋在月初一召見沈萬三,給了沈萬三一文錢,要他生利,從初二開始,一文取兩文,初三日取四文,初四日取八文,每天翻一倍,亦即按等比級數增長,以一月為期。一月之後,沈萬三付了無賴朱元璋利息為五億三千六百八十七萬九百十二文。

此外,朱元璋還硬性要求沈萬三每年“獻白金千鋌,黃金百斤”,命令沈萬三造六百五十間廊房,養數十“披甲馬軍”,並對沈家田產徵以每畝九鬥十三升的重稅。

明洪武六年(1373)前後,京城(今南京)要築城牆了,沈萬三主動承擔了修築洪武門至水西門城牆的任務。

《明史•馬皇后傳》記:沈萬三幫朱元璋修築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請求出資犒勞軍隊。朱元璋發怒說:“匹夫敢犒勞天子的軍隊,不是亂民是什麼?該殺!”馬皇后進諫說:“我聽說法律是用來誅殺不法之徒的,不是用來誅殺不祥之人的。老百姓富可敵國,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之民,蒼天必然會降災禍給他,陛下又何必動手殺他?”朱元璋聽了,怒氣稍息,饒過沈萬三沒殺,但全部查抄了沈家的財產自然,並將沈萬三流放到雲南。

對於《留青日札》、《碧裡雜存•沈萬三秀》等書的記載,大家也許可以一笑而過;但《明史》作為官修正史,其嚴肅性乃是非同小可。

而按《明史》的記載,沈萬三是死在雲南,或者死在去雲南的路上了。

但是,《明史》明史也是人寫的,而且是清朝的人寫的,裡面記載的東西就一定百分之百可靠?

實際上,清朝人寫《明史》時,對沈萬三事蹟的取材,所根據的就是《留青日札》、《碧裡雜存•沈萬三秀》一類明代野史以及民間傳說,其真實性讓人懷疑。

乾隆年間吳江人在編纂《吳江縣誌》時,大量收集有關吳江的資料,發現了一本明代人莫旦撰寫的《吳江志》。

這個莫旦是沈萬三的兒女親家,他在《吳江志》中提到,沈萬三共有三個兒子,分別叫沈茂、沈旺、沈榮。還特別提到沈榮有一個兒子叫沈森。

現在,回到問題的正點上了,莫旦說,張士誠佔據吳會時,沈萬三就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沈茂、沈旺通過海道秘密向元廷輸送糧食。

《吳江縣誌》因此鄭重其事地記上了這一筆:“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秘從海道運米至燕京”。

再一次強調,莫家和沈家是兒女親家,莫旦對沈萬三的生死,應該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而且,他沒有說假話的必要。

張士誠佔領吳會的時間是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1368年才建立明朝。那麼,朱元璋登基做皇帝的時候,沈萬三至少已經死了12年了。

朱元璋要殺沈萬三,有可能嗎?

當然,有人可能認為《吳江志》是孤證。

但是,按照《吳江志》的記載,沈萬三有一個兒子叫作沈榮,沈榮不是有個兒子叫沈森。

杜瓊《王半軒傳》中有提到學者王行曾為沈榮父子撰寫過墓誌銘,這對父子的死亡時間都非常明確:沈榮死於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秋八月,享年71;沈森與父親死於同年,享年48。

推想一下便知,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的時候,沈萬三的兒子沈榮已經62歲,孫子沈森已經39歲了,假如沈萬三還活著的話,該是多大年紀了?

好,就算沈萬三能活到八十、九十多歲,但朱元璋平定雲南的時間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即朱元璋要流放沈萬三到雲南,那也是1381以後的事了——沈萬三得有一百多歲了吧?

話說回來,沈榮的墓誌銘裡還提到了沈榮的父親沈萬三,稱沈萬三為“先君子”,即沈萬三絕對是死於沈榮之前——洪武九年之前,那麼流放沈萬三到雲南的事就絕對是不存在的。

墓誌銘裡又說,沈榮曾建積善堂用來“承夫先志”,繼承先人的遺志。這先人指的就是沈萬三。沈家積善堂建於元代末年。沈萬三既然死於建造積善堂之前,那麼沈萬三就不是明朝人,而是元朝人!

由此,《留青日札》、《碧裡雜存•沈萬三秀》等書,乃至《明史》裡面記載朱元璋敲榨、整治、流放或殺害沈萬三事,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不足為信。


覃仕勇說史


沈萬三在民間可是財神爺啊,傳的神乎其神的,傳說他有個聚寶盆,什麼廢銅爛鐵扔進去都會變成黃金白銀!這就太神奇了,不過那是假的,如果他真的有這個能生錢的寶物,早不知道死多少回了,一個商人擁有這個寶物,肯定各方相搶,不可能活得下去呢!可能朱元璋殺沈萬三就是想找這個寶物,沒想到找不到,白忙活了一場,在明史中,沈萬三和朱元璋真扯上了關係!



明史中記載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想修南京的城牆,可沒有這麼多錢啊,於是找到當時的首富沈萬三,希望你意思意思一下!沈萬三興奮啊,皇帝居然找上自己,驚喜之下就說,老朱你放心,錢我多的是,南京一半的城牆我包了,剩下的一半你老朱修!老朱很不爽,你沈萬三是鄙視我沒錢嗎,於是老朱耍了個滑頭,跟沈萬三對賭,看誰修的最快,沈萬三答應了。其實這是朱元璋故意給沈萬三挖坑呢,你一個商人怎麼可能跟偌大的朝廷比啊,我肯定比你快,到時就以沈萬三消極怠工,給點顏色他看看!結果等工程完畢,沈萬三居然比老朱快了三天,老朱算盤落空心情鬱悶啊,皇帝居然比不過商人,這太憋屈了!



在城牆的慶功宴上,大家喝的很興奮,喝多了自然舌頭大了,沈萬三居然主動提出要幫朱元璋犒賞三軍!老朱懵了,你知道我三軍有多少啊,整整一百萬,你有那麼多錢嗎,你怎麼賞啊?沈萬三拍著胸脯說,每人賞金一兩!朱元璋一聽,立刻憤怒了,你這是狂的沒邊了,傷到了朱元璋的自尊心了,你沈萬三是在嘲笑我沒錢啊,收買我的軍隊,是挑戰我皇帝的權威啊!朱元璋當場以沈萬三有謀反之心,把他關進了大牢,想殺掉他!好在馬皇后苦苦哀求,求朱元璋放過沈萬三,朱元璋就沒有殺他,把他流放雲南,史書暗示馬皇后和沈萬三有姦情,所以救了他!



其實明史中記載的事是很精彩,不過很扯淡,正規官史就很少寫到商人,畢竟士農工商,商人地位低,怎麼還和至尊無比的皇帝寫在一起了,分明是胡編亂造嘛,沒有的事啊!真相是明史是清朝人修的,這個故事編造出來,完全就是抹黑朱元璋,清朝對明朝的歷史那真是篡改的沒邊了,瞎編亂造多了去啦!讓朱元璋去和一個商人計較,不就是說朱元璋冷血殘暴,太低級了,故意貶低朱元璋的形象啊,所以就編造了這麼精彩的故事出來了,後人還把故事編成了電視劇呢!據真實的資料證實,沈萬三的確有這個人,也的確很富有,現在江蘇周莊就有沈萬三的故居!只不過沈萬三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就死了,也就沒有和朱元璋扯上什麼關係了,畢竟人都死了,也就清朝這些無腦的人亂瞎編罷了,當然沈萬三的聚寶盤也是沒有的,這是傳說罷了!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沈萬三被殺完全印證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拍馬屁雖好,但萬一拍到馬腿上,那可就致命了。

沈萬三在中國歷史算是一個商界奇才了。沈萬三元末明初時期人,原名沈富,沈萬三不過是他鉅富之後人家給的別號罷了。所謂“萬三”,乃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稱三秀,一般都作為鉅富的別號。萬三是對他的一種社會稱呼,沈富發跡之後他的本名在無人稱呼了,反而沈萬三就成了他的名字。沈萬三最初經商時期並沒有做到很大規模。畢竟經商也是需要資本的。據說沈萬三最早發跡是從農耕種植開始的。通過原始基本積累後,沈萬三開始把手伸向商業領域。之後沈萬三得到了汾湖大家族之一的陸氏的支持才得以壯大。

《周莊支鎮志》記載,沈萬三得到了陸氏巨資後,一方面繼續開闢田宅,另一方面他把周莊作為商品貿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硯江西接京杭大運河,同時開展“國際貿易”也就是“通番”賺取了巨大財富。南方地區尤其是蘇州,這是沈萬三的經商大本營。沈萬三通過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航海便利展開海外貿易從而使他迅速成為“資鉅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由於沈萬三財富的迅速積累,民間甚至流傳出沈萬三有聚寶盆的傳聞,可見沈萬三的鉅富有多麼令人吃驚。

很多人都知道沈萬三的財富聞名於世。但很少有人知道,沈萬三對於政治也十分的熱衷。元朝末年亂世爭雄時期,作為江南鉅富的沈萬三就站在張士誠一方。否則張士誠為什麼能在朱元璋的猛攻之下固守蘇州八個月之久呢?當時的張士誠就是因為得到了蘇州紳商的支持才得以堅守那麼久,作為首富的沈萬三肯定也出了不少力。朱元璋對蘇州富民甚至老百姓恨之入骨,採取了一系列報復措施。沈萬三是個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形勢的嚴峻,只能大拍皇帝的馬屁以求得太平。

《明史》記載,原本朱元璋對於沈萬三是要殺之而後快的。但奈何沈萬三會來事,表示想要以錢贖罪。正好當時朱元璋要建南京城還缺錢,沈萬三就表示要資助朱元璋修築南京城。結果當時整個南京的三分之一都是由沈萬三出錢建造的。現今南京城牆的中華門到水西門這一段就是當年沈萬三出錢修築的。沈萬三一看拍馬屁戰術成功了,所以就想要繼續和朱元璋加強感情。沈萬三隨即就對朱元璋說,要幫助朱元璋犒賞三軍。朱元璋一聽此話立刻就動怒了。畢竟軍隊是主要朱元璋的根本,沈萬三犒賞三軍算什麼意思。結果沈萬三拍馬屁不成拍到馬腳上了,朱元璋大怒,“

匹夫犒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結果馬皇后勸諫不需要為了沈萬三動怒,所以把沈萬三發配到雲南。最終沈萬三客死異鄉。”

沈萬三死後沈家依舊鉅富,但後來沈萬三的女婿顧學文,因和一個女子偷情,牽扯到藍玉案中,致使沈家幾乎滿門抄斬。也因此沈家徹底消沉了下去。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很遺憾,題目中的說法本身不能成立,因為沈萬三其人,早在朱元璋佔領攻佔蘇州前,就已經亡故了,自然無法被朱皇帝來殺了。

關於這個問題及沈氏家族的考證,著名歷史學者顧誠先生曾有專著介紹——《明朝沒有沈萬三》。沈萬三本名沈富,其人確實是利用元末戰亂期間的暴利型貿易而發了橫財,據《吳江縣誌》記載,公元1356年,張士誠南下控制平江路(蘇州地區)時,沈萬三已死,張士誠委託沈萬三的兩個兒子:沈茂和沈旺,負責從海路運輸江浙的貢米,前往大都補給元朝中央政府。。。。因此,我們可以確定,當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時,沈萬三至少已經死去了十二年以上。

不過,雖然朱元璋殺害沈萬三是子虛烏有的傳說,但沈萬三後裔家族的衰敗,倒是確與明初政治有關。明洪武二十六年,“藍黨”事件爆發,朱元璋出於剷除對皇太孫朱允炆可能的威脅的心理,整個案件完全在捕風捉影的態勢下蔓延,大批在“胡案”中遺漏的軍功勳貴和江浙富戶遭到牽連,沈氏家族也就在劫難逃了。

沈氏具體的罪狀十分的“莫須有”,當時蘇州出了位才子式的人物,名叫王行,字止仲,號半軒。此人曾在沈萬三之子沈達卿家任門館先生,到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受都督藍玉的邀請,王行離開沈家去藍府坐館執教,很快受到藍玉的賞識,曾陪同藍玉前往丞相胡惟庸家拜訪,後“胡案”發生後,王行怕受牽連,遂辭去藍府教職,返回蘇州,繼續在沈達卿家執教。洪武二十四年,年已60的王行鬼使神差又來到了南京,那時藍玉已是涼國公,政治上炙手可熱,他的兒子藍碧瑛聽說王行來京,堅持要其來藍府教授自己的兒子藍慶孫等,終於成為“藍案”中之要犯之一。而沈家也因此被定為與“藍黨”勾結,家產被抄沒,沈達卿雖已死,但他的嫡子沈德全等人,均被凌遲處決,悽慘無比。。。。


史海悠遊閭春暉


沈萬三的財產有記載,說是“二百萬”,就是二十億兩銀子。首富的錢從哪裡來?

沈萬三的財富來源也很神秘。沈萬三幾乎一夜暴富,就像一匹黑馬,闖入富豪榜榜首。沒有人能理解他的財富從何而來,只有神秘的解釋。

1356年,張士誠徵服蘇州。這位以鹽販子出身的新霸主,深知對外貿易的重要性,延續了元朝的對外開放政策。沈萬三一家在經濟上支持張士誠,以換取政治上的支持。

然而,這也預示著朱元璋上臺後對沈萬三家族的打擊。

沈萬三在政治投機上犯了個錯誤。

朱元璋修建了南京城,沈萬三用家裡的財力,承擔了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建設任務。

為了進一步表達自己的誠意,這位世界首富主動出錢給朱元璋的軍隊。朱元璋問他,我有一百萬大軍,你能犒賞得完嗎?

沈萬三回答說,每人一金,沒問題。

沈萬三犯下了政治禁忌。皇帝的軍隊不是國家足球隊。能犒賞軍隊,是不是想謀反嗎?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藍黨案發。沈萬三的兒子、女婿、姻親和其他人捲入其中,要麼要麼流放,要麼抄家。沈萬三也被抄家流放了。


奇葩歷史大觀


首富沈萬三慘遭滅族是典型的懷璧之罪。

大家都知道,沈萬三是元末明初的首富。不管他的錢是怎麼來的,咱們這裡就不與討論了,因為任何一個首富,其實,不管他的錢是怎麼來的,肯定是都有原罪的,肯定沈萬三也不例外,你說他的錢很乾淨,這也沒法說清楚,你說人家的錢一定就是不乾淨的,也不能這麼說,總之今天我們不討論這個問題,討論他為什麼被朱元璋給滅族,並把所有的財產財物給充公。

首先,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從小就很貧窮,所以她從小到大,一直受盡了,苦難的折磨,連飯都吃不飽。還當過叫花子要過飯,在廟裡面當過幾年和尚撞鐘,就是為了混一口飯吃,所以她從小到大到處流浪的過程中,也沒有少受那些地主富農的白眼對待。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說,不管是在身體上,心靈上自身,自尊上和精神上,都受到很大的折磨和衝擊,從這個意義上說,朱元璋應該說從小就,慢慢的在潛意識裡面,有一個恨富的魔鬼在長大,在變異,在積聚力量,等待爆發。


其次,沈萬三作為明初的首富,朱元璋當上皇帝上位以後,應該說沈萬三能夠成為首富,也不是一般人,一開始他也知道收斂自己,特別是自覺的嚮明朝提出要為國家做貢獻,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修建都城,搞皇宮建設,缺少資金,在這種情況下,沈萬山主動慷慨解囊修建了大半個南京古城。按說從城裡上來解釋和理解,他應該是大功一件,為朱元璋的初興的明朝樹立了一個,大公無私的好榜樣。


第三,像沈萬三這樣的首富,竟然為明朝剛剛建,都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那不但沒有被表彰和表揚,予以重用,反而卻招來殺身之禍,這又是為什麼呢?這正是因為他太有錢了。這麼多錢,給明朝的皇都修建做那麼大的貢獻,這些錢就成了他的懷壁之罪,如果他沒有這些錢,反倒是安安穩穩的了。特別是這些錢,在朱元璋的面前建成宮殿後的,明黃晃的炫耀,就更加讓朱元璋的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刺激。朱元璋從小就受窮,連饅頭窩頭都吃不飽,那小心臟被刺激的怎麼受得了呢?


第四,再加上沈萬三在為人的有些方面,到後期也不知道收斂,總覺得我已經為大明朝建都也好,其他的各項開支也好,做了那麼多那麼大的貢獻,你們總該對我另眼相看吧,這樣的話就在自己的平常的言行中,有時候喝完酒啊,吹牛皮呀,侃大山啊,就會無形中說出來,你你看看那都城包括朱元璋的家,這都是我給出錢建的。你說,這些話說出來,旁邊的好事之人,他曾經得罪過的那些人,找他借過錢的人,打他財富主意的人,都會給他記小賬,打小報告,朱元璋一看,這不得啦,現成的藉口都不用找,一個字殺。


錢多了是好事,但有時候反倒也會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

所以中國歷史上,自古就有一句悶聲發大財的至理名言。或者有錢了,如何做到低調,再低調?低調到無人知道,那才是真正有錢人的大道。

敬請關注,文心採露為您深度解讀歷史智慧,更多精彩盡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