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學習習慣不好怎麼辦?

用戶4323237334174


孩子學習習慣不好怎麼辦?

我是7姐,回答題主的問題!

孩子學習習慣不好,大人不要著急,種一顆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和現在,現在家長開始培養都還來的及!

1:培養好習慣需要循序漸進。

2:家長要確認孩子的一丟丟的進步。

3:家長開始給孩子定的目標一定要小,讓孩子有小而確定的成就感!

4:家長要多陪著孩子,給他力量!

5:可以先從生活習慣上開始,比如收拾書包,書桌,早起等!

6:啟動孩子的學習習慣還可以從側面著手,具體

比喻孩子的學習力是一輛汽車,比需有四個輪子,一個駕駛員,五個方面只要4個方面自動歸位,汽車就會運轉,車子就可以驅動。四個輪子分別比喻成:目標—習慣—興趣—生命體驗—價值感。

家長可以從,習慣,興趣,目標,生命體驗,價值感,這五個方面開發孩子的學習力,只要在一個方面孩子有好感覺,就會驅動她探索,從而其它方面自動歸位!

希望能幫助家長和孩子找到孩子的動力,孩子有好感覺,才會內在有動力,單純看學習成績,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

我的回答就到這裡吧,我是7姐,專注分享育兒,分享家庭教育心得!希望互動交流,一起進步!再見!


7姐兒


【孩子學習習慣不好怎麼辦】

我是一個老師,碰到過很多孩子學習習慣不好的情況。

孩子的學習習慣首先是從家裡形成的。

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得“正規化”要求,放學後首先是及時補給,給孩子吃點心喝開水,從進家門約15分鐘左右,就要進入學習狀態,也就是家庭作業是學校學習後的繼續學習。

不要放任孩子“玩一會兒”、“玩夠了”、“到睡覺了突然想起來”、“第二天一早起來準備上學了想到要交家庭作業”才寫作業!這樣的寫作業,給孩子的一個信號是:家庭作業是玩的正起勁的時候的一個‘’干擾器‘’,一個討厭的“環節”,一個討厭的“過程”,因為孩子一旦先玩起來了,做起遊戲起來了,中途就不想間斷,遊戲的時間是沒有規律的,可是時間已經過了很多,這個時候‘’寫作業‘’與‘’玩遊戲‘’是一對矛盾的雙方,小孩子玩到起勁了,這個時候他心裡是不想寫作業的。這個時候家長嚷嚷著叫他寫作業,他不會馬上聽,而且破壞了幾個方面:

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孩子對家長要求他寫作業而產生牴觸;

破壞了孩子“聽話的習慣和孩子要聽大人話的價值觀”,孩子逐漸形成抗拒家長話的意識,抗拒家長的話才能繼續玩遊戲或玩其它什麼;

破壞了學習活動給孩子的樂趣感,孩子認為,我正玩的起勁,怎麼這個時候討厭的作業要我做呢?學什麼學,討厭死了!

後面的‘’想玩與寫作業‘’,‘’想玩與家長的嚴厲批評‘’,想沒有家長的監督與家長盯著他‘’形成一對對交織起來的矛盾。這樣,孩子在小學一年級裡就可能會形成對學習對家長的排斥心理。因為小學一年級學習內容很簡單,孩子在家裡習慣雖然已經壞了,但是憑他在學校課堂上的學習,足足可以“跟的上一般”,很多家長就沒有介意。這是不對的,會錯失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機會。

看一個小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不好,不是看他當前的成績,而是看他當前的學習習慣和對學習的價值觀,對‘’家長監督他學習‘’這個事情是喜歡還是討厭,對學習本身的熱情度和自覺性。

所以孩子學習習慣不好時,要趕緊抓當前,先從家裡抓起,放學回家15分鐘就要求孩子進入學習狀態。把好玩的東西如遊戲機、手機、電視,都控制起來,無論孩子多麼想玩哪怕玩五分鐘也不行。必須先學習,等學習不折不扣地完成了,才能進入玩的環節。進入玩的環節後等約定的玩的時間過了,才可以進入下一輪的學習。

孩子每當想索要一個玩具或其它物品的時候,都不要“無償”給他!要給出一個他正常情況下可以完成學習任務,他完成了學習任務後,才能滿足他的要求,也就是要告訴他一個價值觀:學習就是創造就是賺取,完成了學習任務就可以‘’賺‘’得自己想要的。這樣在他心目中,學習並不是討厭的活動,學習任務完成了可以賺取玩具,可以爭取到某個願望,學習是有價值的。

如果家長想說話“靈”,自己就得嚴於律己,不得在孩子回到家裡了還看電視、打牌打麻將看電視,玩手機(如果是有正當理由用手機,則需要跟孩子解釋),不得做與學習衝突的事情。

也不得讓孩子在“書房”學習的時候自己在客廳過臥室“小聲音”看電視。要給孩子一個價值觀:你不稀罕看電視、打遊戲、手機上網娛樂,讓他明白,學習沒有完成之前,這些“正常的娛樂”都不能做,大人沒有學習任務,也不做這些“無聊的、浪費時間的事”,因為大人不喜歡這些,這些也不讓大人們喜歡,這些毫無價值,本來就不應該對它們有什麼興趣!!對於電腦或手機上的遊戲則堅決不讓他玩,學習完了也不得玩,假期也不得玩,上大學之前都一直禁止。

努力試試吧,祝您孩子早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藍海蓮花


我家的做個作業要他命,磨磨蹭蹭的,有一次放假我也不催他,他拖到了最後一天晚上趕作業到凌晨,還是多學會和孩子進行交流,可以聽聽家庭教育專家怎麼說,我聽了讀書郎平板的勇赫老師的課,才發現我以前在一些小事上是有多馬虎


意圖加65


在學習習慣方面,許多的小學生卻有著很不好的習慣。

從學生自身的表現來看:

1.不知道怎樣預習,也不知道怎麼複習。

2.不會制訂學習計劃,也不知道做學習小結。

3.讀寫時容易趴在桌子上,姿勢不端。

4.做作業馬虎、磨蹭拖拉,回答問題漏題、錯意,計算粗心、不驗算。

5.甚至邊看電視邊做作業。

從家長的表現來看:

1.有的雖然重視學習輔導,但是卻忽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2.有的過多幹預,或替代包辦。

3.有的承認學習習慣重要,但不知從何入手,缺少指導方法。

4.有的自身習本來就不良,缺乏表率作用。

5.有的溺愛、遷就,讓孩子的消極行為發展為不良學習習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學習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好的學習習慣決定好的學習成績,從長遠來說,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孩子終身受益。那麼,作為小學生,該怎麼養成自己的良好習慣呢?

1.要抓住“計劃、預習、聽課、複習、作業和總結”6個學習環節,和獨立思考、質疑請教、科學用腦、課外閱讀和專注投入5種基本習慣。分開來說:

1.在家長和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做學習計劃。

2.課前做好預習,在預習過程中學會動筆圈點,明瞭知識點的難點和重點。

3.聽課要認真,解決難點,突破重點。

4.課後作業做好複習回顧,進一步鞏固知識點。

5.做作業時姿勢要端正,精神要集中,正確理解題意,計算細心,數學要做好驗算;另外,要有完成作業的時間觀。

6.每學完一個章節,要善於總結,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夠畫得出章節的思維導圖。

在講父母為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作出什麼努力時,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一位父親習慣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館裡喝上一杯酒,這已經成為他的習慣。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別了妻兒後,又徑直走向酒館。沒有走多遠,他感覺有人跟在他的後面,當他轉身時,發現他不滿8歲的兒子正踩著他留在雪地上腳印,並且興奮地說:“爸爸,你看,我正踩著你的腳印!”孩子的話使他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館喝酒,兒子卻在跟隨我的腳印!”從那天起,他改掉了每日早晨喝酒的壞習慣,再也不光顧酒館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教育孩子,先從做一個好父母開始,做好父母,先從培養孩子好習慣開始。

1.要高度重視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尤其要明白小學低年級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如果過了這個關鍵期,要再糾正回來,就得付出更多的精力。

2.瞭解小學生必備的良好學習習慣,提出具體明確、操作性強的要求。

3.一旦提出要求就應嚴格實施,不輕易改變,持之以恆,需要孩子和家長的堅持。

4.一旦發現孩子的不良習慣要防微杜漸,及時矯正,不能聽之任之。

5.家長自己應身體力行,為孩子樹立言傳身教的榜樣,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6.每次對孩子提出一、二項學習習慣目標,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7.對孩子的努力和進步要及時表揚、鼓勵,激發積極的情緒體驗。





影評你我ta


孩子學習習慣不好怎麼辦?

我覺得,要想孩子的學習習慣變好,父母的習慣很重要。

1.言傳不如身教。在家裡父母的生活習慣好嗎?比如,你是否愛看書?是否一邊教孩子寫作業一邊玩手機呢?

如果你愛看書,不是一邊教孩子一邊玩手機的話,那麼孩子的學習習慣不會很差。

你的家庭氛圍好嗎?如果家庭和睦幸福,孩子就有安全感和歸屬感,自然專注到學習上。

2.制定目標和計劃,監督孩子完成任務。父母要協助孩子制定目標,不定期檢查他的完成情況,幫助孩子達成目標。

從小目標開始,一個一個來,適當的鼓勵和表揚孩子,建立他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父母要耐得住性子,慢慢引導。

3.鼓勵孩子分享。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鼓勵孩子分享校園生活,談談學習心得。

在這期間,父母也分享一些學習方法,大家共同交流!當然,不要強制性的輸入你的觀點,只讓孩子慢慢領悟就好。

孩子的學習習慣來自於家長耐心引導和鼓勵,只要你願意,什麼時候都能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紅番薯作文


什麼是習慣?習慣是由長期學習和練習,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和社會風尚。習慣不是一般行為,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後天性、穩固性、自行性、下意識性、情境性)一個人的發展是受多種因素制約的,但習慣是其重要基礎。

養成教育(即培養良好習慣的教育)的關鍵期(也叫關鍵年齡,最佳年齡,臨界期,敏感期)是指人生學習的最佳時期,在次年齡段培養孩子行為習慣成效最大,再次年齡斷施教事半功倍,否則事倍功半,甚至終生難以彌補。

有研究表明,良好習慣的培養關鍵期是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初中階段為輔助。關鍵之關鍵是小學1—2年級,它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關鍵時期。

(1)要讓孩子養成定時、專心學習的習慣。

為此,家長應嚴肅正視孩子的學習,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時間,不能因故分散孩子的學習精力。 這樣做,孩子就會把學習當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來完成。

  (2)要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不管孩子提出什麼理由

和藉口,當天的作業必須讓孩子當天完成。孩子遇到困難,毅力稍差

時就會知難而退,家長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找到答案,決不能包辦

代替。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了學習任務,就會感到格外輕鬆愉

快,增強對學習的興趣。

  (3)養成以正確的姿勢看書、寫字的習慣。在孩子剛剛學寫字

的時候,家長就要協助老師認真地手把手地教,並隨時提醒他:“握

筆姿勢對嗎?"剛開始練習寫字時,不要讓孩子每次寫很多字,也不

要求快,不少孩子到四五年級就想學大人寫連筆字,這是不允許的。

  (4)養成課後複習和課前預習的習慣。 作為家長應時時注意孩

子對新舊知識的掌握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孩子複習,並做好復

習檢查工作。孩子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後,即可指導孩子在作業後對

即將學習的課程進行預習。

 

  (5)培養孩子善於思考的習慣。開始可以幫助孩子思考,讓他

成功;進而提出一些較容易的問題,創造條件讓孩子嘗試思考成功。

這樣下去,孩子就會變得喜歡思考、善於思考,逐漸形成習慣。

  (6)培養孩子廣泛閱讀的習慣。做家長的要不斷挑選各種適合

孩子閱讀的書籍,引導孩子認真閱讀,養成他廣泛閱讀的習慣,這將

使孩子終生受益。

 此外,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

不容置疑的作用。

家長應根據居住的條件,給孩子開闢一個從設施到

佈置都精心安排的“小天地”,讓這個小天地起到環境育人的作用。

良好的習慣是孩子終生受益的財富,只要家長能持之以恆的嚴格要求

孩子,必然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阿水阿







心理學高大夫


大多數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建議家長多跟孩子溝通,注意教育方式和方法,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1.家校合作:家長和學校老師進行溝通,老師反饋的問題是孩子存在的需要提高的那部分。跟老師瞭解一下孩子在學校裡面的聽課的習慣,寫作業的習慣,包括和小朋友互動的情況。


2.榜樣示範:有的家長會說孩子不喜歡閱讀,會督促孩子去讀書,但是家長卻往往是端著手機在看手機。這樣就起不到良好的榜樣示範作用。


3說服教育:說服教育不是簡單地去訓斥或者是講大道理,而是需要根據孩子的切身的體會來講一些自己的對某些事物的一些觀點,

有的家長會說,當我一跟他講道理的時候,孩子就會發脾氣,這個時候怎麼辦?先要理解孩子,先要了解情況,聽聽孩子講述一下事情發生的經過。等孩子的情緒平復之後,再給他一些建議,發表一些觀點,換角度思考,想想自己小時候的樣子,那時候你希望什麼,或者是看看別人的孩子被家長教育時的心情和想法,取長補短


毛大爽


1、不做作業,學習無興趣,視學習為負擔,被動地應付學習;

2.把學習作為一件痛苦的事情,責任心不強、馬虎草率;

3.行為散漫,經常曠課、遲到,甚至逃學,嚴重的甚至想輟學;

4.學習目的不明確,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

5.嚴重者一提到上學就噁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如果孩子出現以上5點,做家長的一定要注意,要重視。

其實作為家長們,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一切要順其自然,然後給他報考一個專業的機構。然後進行給他輔導

作為家長要耐心輔導,對於孩子的學習,要多加關注,如果發現有不會的地方,就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給他講一下錯誤的題型,這樣,就不會讓孩子充分理解題意,糾正錯誤。

督促孩子學習非常重要,家長應該儘量陪在孩子身邊,這樣,才有助於孩子能夠非常用心的學習和思考,不容易溜號,也不會讓孩子開小差做別的事情。

作為家長嘛,要監督孩子,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沉迷於電子遊戲。要培養他的注意力。還有那學習計劃嗎?


在上海奮鬥的小猛


您好!我是育兒有計的smile老師!我來回答一下您這個問題!

首先,我想了解一下您的孩子多大了?他的學習習慣一般是怎麼樣的?

我們說習慣的養成越小越好!如果您的孩子還來比較小,那很好!如果您的孩子比較大了,那也太擔心!科學研究表明,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試著去幫助孩子形成好的學習習慣!

具體可以這麼做:

1.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家長也要帶頭學習,而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學習,自己卻在看電視玩手機!

2.與孩子召開家庭會議,感恩與解決家庭存在問題,分清家庭成員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互相幫助,指出學習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商量如何安排家庭的學習時間!

3.幫助孩子制定日常管理表,由孩子安排自己的時間,包括學習時間!這個過程中,父母主要起引導的作用,而不是去幫孩子決定,否則又會變成安排孩子,孩子又不願意執行!大致是這樣的:先指出回到家時間,睡覺時間,再由孩子羅列出所有想做的事,並且準備花多長時間,注意在整個過程中,即便您覺得不合理,也不要直接否定!而是去引導,如做作業他只想安排半個小時,您就可以提問,半個小時是否能完成,如果不能,可以從哪裡省一些時間出來,孩子很聰明,他會知道怎麼做的!最後,慣例表制定出來後,先讓孩子試行一週,若存在問題,就重新制定!注意整個過程,要把決定權交給孩子,否則孩子就不願意執行!

有人可能會提出很多問題,覺得這個方法不可行,但是我們在很多孩子身上試過,真的很有效,如果您試了沒有用,那就需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哪裡做得還不到位哦!

4.制定好慣例表之後,那就需要徵求孩子的意見,需不需要父母的幫助,需要什麼樣的幫助,是父母提醒,還是一個鬧鐘提醒!然後按約定的來!

5.若存在問題,我們就在家庭會議上提出來,一起來解決!

6.相信孩子,幫助孩子,而不是安排孩子,責罵孩子!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也可以關注我:育兒有計!我會不定期更新育兒知識!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睿智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