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曹操最想得到卻沒得到的十個人物:大喬、小喬、甄姬、 趙雲....

第十名 大小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大小二喬恐怕是三國中被提到最多的美女了。

當然曹操不可能為了兩個女人而發動戰爭,然而如果戰爭打贏了,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曹操會霸佔這兩個美女。

曹操一向有幫別人照顧老婆的好習慣("汝妻子,吾養之,汝勿慮也"),也因此留下了好淫人妻的惡名,張繡的嬸嬸鄒氏,秦宜祿的老婆杜氏就是很好的例子,也難怪周瑜要積極主戰了。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了說服周瑜迎擊曹操,背誦了一首曹操小兒子曹植所做的《銅雀臺賦》,其中“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以此激將法讓周瑜對曹操充滿仇恨。也就是說周瑜與曹操,不僅僅因公仇,還是情仇,私恨。

當然,有專家認為這是無稽之談,說曹植的銅雀臺之賦所提及的二橋讓諸葛亮給曲解了。曹植所提及的二橋是景緻之中的二橋,而不是美女二橋(古時“橋”與“喬”是通用的)。


曹操最想得到卻沒得到的十個人物:大喬、小喬、甄姬、 趙雲....


也有專家考證,曹植所作《銅雀臺賦》根本就沒有這兩句,是小說作者羅貫中的創作。我們姑且不說曹植的《銅雀臺賦》與羅貫中的《銅雀臺賦》的真偽,只要翻一番漢史書就會發現,二喬的父親喬玄確有其人,對曹操不但認識,而且格外器重,曾經極力向朝廷舉薦曹孟德。

喬玄何許人?喬玄曾經擔任漢室的太尉,用現在的職位對號,也就是三軍司令的角色。當時,對於還沒有嶄露頭角的曹操,喬玄成為了“伯樂”。不知道喬玄是如何發現曹操的非凡才乾的,總之在喬玄的極力舉薦下,曹操開始出人頭地了。

當喬玄告老還鄉,在東吳家鄉與孫權和周瑜相識後,將“二喬”分別許配給了這二位。那麼,已經成為大漢丞相的曹操,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會做何感想呢?論權力,論職位,曹操哪一點不如孫權和周瑜?曹操能不鬱悶嗎?

為了江山一統,為了統一大業,曹操決定打過長江去。那麼“公私兼顧”的想法也不是子虛烏有。

第九名 甄姬

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可見甄宓與大、小喬在當時並列為傾城美女。

甄宓原是袁紹的兒媳婦。官渡之戰後,曹操早就聽聞甄宓的美麗,並在戰後派重兵包圍府邸。但曹丕卻喝退士兵,進入帶走甄宓,並護其安全。戰後,向曹操請求迎娶,曹操見後,不好與其子爭妻,便順水推舟送給曹丕。這恐怕也是曹操人生的一大憾事了。

實際上,曹操對甄宓的關注已經很久了。《世說新語》記載了這樣一個事情:

“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

當年曹操大敗袁紹,攻佔冀州,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人立刻去傳召甄宓。曹操這個人,很喜歡在收編敵人的部隊同時,收編敵人的女人。可是這次曹操來到甄宓的府門前,竟然看到了自己的兒子曹丕。曹操鬱悶了,對兒子說:“今年破賊完全是為了你這個小子啊。”曹操的語言中滿是失望和忌妒。


曹操最想得到卻沒得到的十個人物:大喬、小喬、甄姬、 趙雲....


不過曹操雖然好色,卻是個知道輕重的人,於是,曹操為兒子迎娶了甄宓。但是對甄宓的特殊情感,一直暗藏在心中。

曹操在世的時候,曹丕對甄宓已經漸漸冷落,但是還不敢撕破臉。可是曹操一去世,曹丕立刻賜死甄宓。曹丕還曾經把曹操的許多妃嬪收用,被母親卞夫人大罵為豬狗不如。於是有人懷疑曹操和甄宓有曖昧關係,以至於曹丕要打擊報復曹操喜愛的女人。

第八名 趙雲

話說當年劉玄德引十數萬百姓、三千餘軍馬棄樊城,走襄陽,一程程挨著往江陵進發,被那曹軍追殺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此時,關羽已被遣往江夏求救於公子劉琦。張飛斷後。只有趙雲保護老小。

趙雲自四更殺至天明,尋不見玄德,又失了老小,心急如焚,拍馬往長坂坡尋找主母與小主人。

卻說曹操在景山頂上觀戰,望見一將,白馬銀槍白袍銀甲,所到之處,威不可擋,急問左右,那個穿白袍的是誰?曹洪飛馬下山大叫曰:“軍中戰將可留姓名!”那將應聲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曹洪回報曹操。操曰:“真虎將也,還是個帥哥兒呢!”


曹操最想得到卻沒得到的十個人物:大喬、小喬、甄姬、 趙雲....


長坂之戰時,曹操在景山頂上,望見一將,所到之處,威不可當,急問左右是誰。曹洪飛馬下山大叫曰:“軍中戰將可留姓名!” 雲應聲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 曹洪回報曹操。

操曰:“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曹操一向愛惜人才,應該是從趙雲身上看到了關羽的影子,想要將他收為己用,怎奈趙雲驍勇,未能擒獲。

後來漢中之戰時,曹操也曾驚歎道:“昔日當陽長坂英雄尚在?!”

世人皆知,三國時期戰將如雲,唯一從無敗績的常勝將軍,就是趙子龍;三國能人無數,唯一沒犯過錯誤的完人,便是趙子龍。難怪劉備愛他,曹操愛他,所有正定老鄉也都愛他併為之自豪。

第七名 審配

審配(?-204年),字正南,魏郡陰安(今河北清豐北)人。 袁紹領冀州,審配被委以腹心之任,並總幕府。

河北平定,袁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審配恃其強盛,力主與曹操決戰。

官渡戰敗,審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譖見疑,幸得逢紀力保。

袁紹病死,審配等矯詔立袁尚為嗣,導致兄弟相爭,被曹操各個擊破。曹操圍鄴,審配死守數月。

審配任命侄子審榮擔任柬門校尉,審榮夜間打開城門放曹軍進城,審配在城東南角樓上,望見曹軍攻入,忿恨辛評、郭圖壞敗冀州,於是命人馳詣鄴城的監獄,殺了辛評的一家。


曹操最想得到卻沒得到的十個人物:大喬、小喬、甄姬、 趙雲....


另一方面,審配在城中堅持抵抗,被活捉。將押送至曹操帳下,辛評之弟辛毗見其兄家已死,於是拿著馬鞭鞭打審配的頭,罵道:“奴才,你今日死定了!”

審配配回頭說:“狗輩,就是你們害得冀州被破,我恨不得殺你!況且你今日難得能親手殺了我麼?”

過了一會兒,曹操引見對審配,說:“你可知道是誰打開了鄴城的城門?”

審配說:“不知也。”曹操說:“就是你的侄子審榮。”

審配說:“這小子不足以一用,居然到了這種地步!”

曹操有說:“我近來巡視圍城情況,你的箭怎會這麼多?”

審配說:“猶恨箭少。”

曹操說:“你對袁氏忠心,也是不得不這麼做。”

曹操的意思不想殺他。但審配意氣雄壯,始終沒有屈服的言辭,在場的人沒有不嘆息的,而辛毗等又號哭不已,曹操於是殺了他。

第六名 法正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郡(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

法正善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魏國的程昱和郭嘉,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

三國演義中,法正的戲不多,所以造成很多人以為他不厲害。


曹操最想得到卻沒得到的十個人物:大喬、小喬、甄姬、 趙雲....


其實歷史上的法正非常厲害。可以說,蜀國最強的謀臣就是諸葛亮、龐統、法正三人。龐統軍事才能,更在諸葛亮之上。

劉備兵敗夷陵,諸葛亮曾說:可惜法正沒在(已死),如果他在,一定能勸下劉備不去打,即使去打,也不會敗成這樣。這裡可以看出諸葛亮對法正的肯定,其軍事才能出色,有他輔佐,不會敗成這樣。還可以看出,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

如果有他在,一定能勸下劉備不去打。說明劉備聽法正的話。趙雲勸了,無用。諸葛亮勸了,無用。只有法正勸才有希望。可惜法正已死。

第五名 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義,為了報答孔融對母親的照顧,在孔融被黃巾賊圍困的時候,親自突出重圍向劉備求援,最終在援軍的幫助下解了北海之圍。

太史慈後來投奔到劉繇的帳下,在神亭酣鬥小霸王孫策,難分伯仲。有人勸劉繇可以任用太史慈為大將,以拒孫策,劉繇卻莫名其妙地說一句:“我若用子義,許子將必會笑我不識用人。”

最後劉繇兵敗,太史慈被擒,孫策親自為其鬆綁,並授以兵權。太史慈承諾去收降劉繇的部下,孫策的部將說,太史慈可能不會回來了,孫策卻很有信心地說:“子義舍我,當復與誰?”太史慈果然如期歸來。


曹操最想得到卻沒得到的十個人物:大喬、小喬、甄姬、 趙雲....


曹操聽說了太史慈的名聲,送來一封信,用一個盒子裝好,太史慈打開一看,信中什麼都沒寫,只是放了一味中藥——當歸。

曹操也算是別出心裁,用心良苦了。當歸就是應當回來的意思,示意太史慈應當歸順於他。可是曹操卻不知道,太史慈在神亭酣戰中早已與孫策摩擦出了激情的火花......

太史慈於赤壁之戰之前去世,臨死前說道:“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第四名 沮授

沮授,字公與,少有大志,擅於謀略,擔任袁紹的從事和監軍。

官渡之戰時袁紹大敗,沮授來不及北渡而被俘,被押見曹操,沮授大呼不降,曹操與沮授有舊,見沮授不肯加入他的陣營,感到可惜,嘆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沮授雖不降,但仍獲曹操厚待,可是後來,沮授密謀逃回袁紹陣營,事敗被殺。

曹操為其修建墓碑,面向河北,以示其對袁紹的忠心。袁紹也因此沒有為難沮授的家人。


曹操最想得到卻沒得到的十個人物:大喬、小喬、甄姬、 趙雲....


沮授為什麼念念不忘一手將其陷入絕地的袁紹?

他的忠心也許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實際上,他並不是一開始就相隨袁紹,曹操還是有機會的

實際上,他之所以不肯歸操,應該是為了他的宗族的原因還更多些。

田豐因柬下獄後,沮授見田豐下獄,乃會其宗族,盡散家財,與之訣曰:“吾隨軍而去,勝則威無不加,敗則一身不保矣!”

可見其在戰前就決定為宗族準備了一切。

雖然演義裡沒有寫,但實際上沮授在兵敗被擒,曹操相勸時可不是強硬的說什麼“授不降也!”,而是比較婉轉的對相當禮遇的曹操說,他若是歸降,紹必對其宗族不利,所以不得降。

第三名 關羽

曹操東征,打敗劉備,降服關羽而回,並任命關羽為偏將軍,禮之甚厚。關羽卻說:“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曹操十分佩服關羽的為人,感嘆關羽是個義士。關羽勇武異常,冠於全軍。後世小說,寫他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車胄、斬顏良、誅文丑、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雖有違背史實之處,但卻也突出表現了他的武勇和神韻。至於刮骨療毒,更是盡人皆知。

關羽殺了顏良後,曹操知道他一定會離開,便重加賞賜。關羽將曹操給他的賞賜全部封存,呈書告辭,投奔劉備去了。

曹操的部下想要追趕關羽,曹操說:“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曹操最想得到卻沒得到的十個人物:大喬、小喬、甄姬、 趙雲....


後來,關羽攻曹仁於樊城,差點逼得曹操遷都避難。不過,關羽兵敗身亡後,曹操下令厚葬關羽。

諸葛亮贊關羽超凡絕倫,連郭嘉、程昱都稱關羽為萬人敵,我們可以想象曹操說那句話的時候,有多麼遺憾和無奈了。

第二名 周瑜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沒想到曹操不但對人家老婆有興趣,而且對美周郎也是垂涎已久。

曹操曾經派蔣幹去遊說周瑜。周瑜接見蔣幹,說:“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

周瑜邀請蔣幹參觀軍營,宴飲時還請侍者展示服飾珍玩,並向蔣幹說:“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共生,能移其意乎?”


曹操最想得到卻沒得到的十個人物:大喬、小喬、甄姬、 趙雲....


蔣幹只好笑而不語。蔣幹回去後向曹操稱讚周瑜雅量之高,不是言辭所能說動的。

曹操雖然在赤壁之戰敗北之後,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但是心裡對周瑜應該還是十分的敬佩和欣賞。

第一名 陳宮

陳宮,字公臺,呂布帳下謀士,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原為曹操部下,因曹操殺害邊讓而與曹操反目,並遊說張邈等人背叛曹操,迎呂布入兗州,輔助呂布攻打曹操。

後來,呂布下邳兵敗,軍士押著陳宮來見曹操。

曹操(略顯得意地)對陳宮說:“公臺,卿平常自謂智計有餘,今竟何如?”

陳宮(恨恨地)指著身後的呂布說:“但坐此人不從宮言,以至於此。若其見從,亦未必為禽也。”

曹操(得意地)笑著說:“今日之事當云何?”

陳宮(鎮定地)回答:“為臣不忠,為子不孝,死自分也。”

曹操(驚疑地)問:“卿如是,奈卿老母何?”

陳宮(堅定地)回答:“宮聞將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曹操(愕然地)又問:“若卿妻子何?”

陳宮(堅決地)回答:“宮聞將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


曹操最想得到卻沒得到的十個人物:大喬、小喬、甄姬、 趙雲....


曹操還沒來得及再說什麼,陳宮就(絕決地)說:“請出就戮,以明軍法。”於是快步走出,不能攔阻。曹操含著淚水跟在後面為陳宮送行,陳宮頭也不回地就上了刑場。

陳宮死後,曹操不但善待他的家人,而且照顧得比當初陳宮沒有反叛時還要好。

陳宮恐怕是曹操沒有得到的人才中,最令曹操痛惜的一個。曹操並不打算殺陳宮,即使他不肯投降,應該也會放他走,只是陳宮似乎對人生已經沒有什麼眷戀,一心求死而且慷慨赴死,曹操為之流涕。

後來陳琳寫檄文罵了曹操祖宗三代,曹操非但沒殺,反而任用,恐怕就是因為他想起了陳宮,陳宮用他的死換來了曹操的悔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