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3斤8兩的大碗,裡面只裝了一根面,南方遊客:百聞不如一見

西安的“永興坊”,除了“摔碗酒”文化,還有這樣傳統的家宴菜

聽說,關注“黑貓的廚房”的人,怎麼吃都不會胖!南北飲食文化有差異,這一點上毋庸置疑。來到西安,還有本地朋友告訴我,粵菜他也吃過,第一印象就是特別精緻精美,其實,也不然,粵菜口味清淡,從分量上來看,和北方的大碗麵、一鍋燉的許多家常菜做法的分量上來看,確實不能相比。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旅遊城市有它吸引遊客的一面,景點和美食必然不能缺少。
昨天和朋友們一起遊覽了近兩年在西安人氣越來越紅的非遺美食文化聚集地--永興坊。永興坊,原地為唐朝魏徵的府邸舊址,以關中牌坊和民間傳統建築群為特色,展示的是古長安城的街坊城區生活氣息以及許多傳統特色民俗。坊內許多特色民間小吃美食目不暇接,但到了中午那會,我們找了一家有著“魏徵家宴”菜的飯莊--“關中樓”,品嚐一下魏徵家宴的家常菜。

3斤8兩的大碗,裡面只裝了一根面,南方遊客:百聞不如一見

以前關中地區冬季的時候特別冷,而且水果又比較少。這大棗就是關中的特產,和馬蹄一樣,蒸煮熱了,和其他水果擺盤端上桌,不用擔心涼著吃腸胃受不了,而且蒸熟後的口感和生吃不一樣,別有風味。

3斤8兩的大碗,裡面只裝了一根面,南方遊客:百聞不如一見

這一道菜據說是“壽司的鼻祖”,日本的壽司就是從關中流傳過去的。用菜葉捲起的胡蘿蔔絲和黃瓜絲等,捲成小卷,切開了蘸黃芥末醬汁和壽司醬油吃,清爽開胃。作為一道開胃前菜,這擺盤也足夠吸引人的了。

3斤8兩的大碗,裡面只裝了一根面,南方遊客:百聞不如一見

鯉魚見過不少,在南方,大多為清蒸,而到了西北一帶,大都紅燒或者先用熱油炸一遍做成這道著名的【黃河鯉魚】。陝西的黃河鯉魚肉嫩鮮美、外脆裡嫩,口感酸甜,它與寧夏黃河鯉、河南黃河鯉、山東黃河鯉、山西天橋黃河鯉並列為黃河干流的"五大名鯉"。拌碟裡還有炸好的土豆丸子,沾著黃河鯉魚的湯汁,又是特別開胃下飯。

3斤8兩的大碗,裡面只裝了一根面,南方遊客:百聞不如一見

油炸黑衣花生米,平時油炸花生米都是紅皮的花生,第一回嚐到這黑皮的花生米做的,還以為是黑豆。深色的食物含豐富的鐵元素,作為餐前小吃,也不會太鹹,口感酥脆剛剛好。

3斤8兩的大碗,裡面只裝了一根面,南方遊客:百聞不如一見

【蕎麥餄烙】,關中人的主食裡,餄烙也是其中一種,用的是蕎麥麵。陝菜注重養生,果然名不虛傳。蕎麥有降血脂降血壓的作用,作為網紅食客聚集打卡的店,把餄烙面準備成這樣一小份,兩、三口吃完正好,不多不少。

3斤8兩的大碗,裡面只裝了一根面,南方遊客:百聞不如一見

關中的白饃和窩窩頭也是老百姓們的日常主食,關中樓的這道菜,把窩窩頭做成了縮小迷你版的,配上酸菜、炸蘿蔔丸子、扣肉等,摞起來成一個金字塔樣,每個窩頭上面還點了紅點,感覺像是過年菜一樣,喜慶、吉祥。形似窩窩頭,但我覺得它其實更像白饃(作為南方人,對面食理解有誤,還請大家指正)。

3斤8兩的大碗,裡面只裝了一根面,南方遊客:百聞不如一見

關中樓裡的菜品繁多,口味也不少,涼菜熱菜都上了一波之後,這一份重3斤8兩的大碗“Biangbiang面”就是今天的主角。關中人喜麵食,“咥 ”(dié)是陝西關中的方言土音,是吃的一種方式,從字面上來看,吃到極致稱為之“咥”。為了體現關中人吃麵要做到“麵條像皮帶,蒸饃像鍋蓋”這樣形象,盛面的碗必須是大口老碗,吃麵不是坐著吃而是要蹲在板凳上或者站著吃,手捧大碗,哧溜吸著寬寬長長的面,體現的正是關中人的豪爽性格。

3斤8兩的大碗,裡面只裝了一根面,南方遊客:百聞不如一見

麵條不多,好長一根,也很勁道,倒也比較符合南方人的胃口,也體驗了一把關中麵食的文化。吃得滿足、高興。最後,我再把筷子放大碗裡比對了一下,你就會發現,這口碗確實很有噱頭。3斤8兩重的大碗,來關中樓,點上一份,體驗一下吧!

關中樓的特色菜還有不少,例如油潑小酥肉、香酥雞、陝西大燴菜、酸辣白菜炒石子饃、甜飯、魏府三合一等,口味大眾,性價比真不錯。

3斤8兩的大碗,裡面只裝了一根面,南方遊客:百聞不如一見

黑貓的廚房,美食專欄原創作者,圖文原創,盜圖必究!

與你分享每日家常菜和一日三餐的細枝末節,認真生活,好好吃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