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種水稻兩種方法,一種是種稻,一種是插秧,這兩種哪一種對水稻增產可靠?

農家樂786


種稻也就是把谷種直接撒入整理好的田地讓其發芽生長;插秧就是先把谷種在一個較小的田塊裡育好秧苗後再移栽到大田裡。這兩種做法是水稻種植的兩種作業方式。

我聽我父親講,上世紀七十年代前,我們那地方稻田基本是撒播,很少有先育苗再插秧。因為那個時候是公社制,集體勞動生產糧食,社員憑工分領取口糧,追求廣撒糧,廣種田,漫山遍野開荒種地,旱地改水田。結果攤子越鋪越大,而勞動力人手有限,撒了種子後由於管理不善,糧食產量也沒增長多少,反而每年收成的一半都用來留種子備用。於是很多地方出現勒緊褲腰帶幹活,食不果腹的情形。這就是當時那個年代撒種播種的農耕勞作情景。


七十年代末期,隨著土地到戶、生產到戶,雜交水稻的出現,為使個體種植戶在有限的田地裡生產出更多的稻穀,國家大力提倡雜交水稻先育苗再插秧移栽。這種人工插秧(包含後來發展帶來的機插秧技術)種水稻一直延續至今。

至於說這兩種水稻種植方法哪種增產可靠,我個人是比較偏向先育苗再插秧的方式。

水稻撒種直接播種我是親身體驗過的,在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們家由於人多地少,水田一般都是小麥和稻穀輪作,搶茬耕種。啥時間播種,啥時間收割,那都是我父親掐著指頭算著來的。這樣雖然比單作產量低些,如果人勤快點,好生管理,兩種作物通算,總體收成還是過的去。


但是也有人算不如天算的時候。有一年由於天氣原因和病蟲害影響,提前播種培育的秧苗不成功。眼看小麥到了收割的時候了,再培育秧苗肯定來不及了。於是我父親決定直接在麥茬撒種播種稻穀,由於人工撒種不均勻,種子在田裡深淺不一致,老鼠和鳥再吃去一些,導致秧苗出芽不整齊,不是過稠就是太稀疏。好在後期肥水管理得當,一畝田少收幾鬥稻穀,沒造成大幅減產。

現在的水稻先育苗再移栽,雖然佔用了一小部分田地,也多花費了一些人力和工時。但就目前來看,它確實好管理,不僅人工可移栽,而且還能機械化移栽,並且栽後密植均勻,通風透氣,陽光照射也充足,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病蟲害的產生,因而更能增產保收。


綜上所述,稻穀直接撒種播種,雖然省地,省力,省工時,但它存在諸多不利於增產增收的因素;先育苗再插秧移栽雖然佔用了一些土地,增加了一些人工成本,但它更利於作物生長,並且能使用機械化生產,從而更利於稻穀保質保量,增產增收。


鄖陽老五


我不是老農民,但是我長在農村,對插稻子也略知一二!

我記得小時候,家裡都是插稻子!先把洗好的稻秧拔下來捆綁好,然後再運到稻田地裡!當時我家有10畝稻田,每到插稻子的季節,全家就會忙得連飯都吃不上!插稻子大家都知道,一天基本就保持一個姿勢,面朝水田背朝天!我記得那年高考剛結束,正趕上家裡插稻子,我也下地去幫忙了!說實話,插稻子這個活是真心累!兩腳泡在水泥裡,腰最起碼彎成45度,手不停地將稻子摁到泥裡!一天下來簡直累到癱軟,而且第二天早上渾身疼的動不了!爸媽看到我渾身難受,就讓我在家休息!這我哪肯啊,還有那麼多活,我怎麼忍心在家休息呢,於是硬著頭皮又去下地了,可能是活動開了,連續幹了幾天反而覺得沒那麼難受了,只是人曬得像從非洲過來的似的!後來,9月份開學,第一次踏進大學校園,同學都像看大猩猩一樣看著我,我知道是因為曬得太黑了,但是我也不在意,因為後面慢慢又白回來了!


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加上父母年齡越來越大,插稻子的工作量父母已然吃不消!於是爸媽就跟周邊村學習種起了旱稻,就是問題中所說的種稻!種稻的確比插稻省時省力,但是它的缺點就是稻田裡的雜草會比較多,有的甚至是大面積的!因為種稻是將種子直接灑進去,這些種子裡會夾雜著許多雜草的種子!我爸媽基本會花大概5天的時間來清理雜草,雜草清理後還會補上一些稻秧!產量上,我爸說一開始種稻產量沒有插稻高,但是最近兩年種稻的產量還不錯,平均每畝1300斤-1400斤,甚至超過了插稻產量!


所以,綜合來看,還是種稻更適合,一是省時省力,二是管理好了,產量也不錯!


芊芷芋


首先說,這是水稻的兩種種植方法。

種稻,就是我們用種子直接播種,也叫直播。

插秧,就是把稻穀種子,在水稻的正常生長期(水稻的品種不一樣,生長期不同,各地的地理,氣候差異,也有影響,大多數都是150 天到190天左右:)提前,在小的營養豐富的地塊下種,育苗,扶壯。適期移植大田,其育秧期大約是30天左右。。。。

至於種植水稻的經濟收入價值,直播水稻是沒有移植插秧的水稻,經濟效益大的。

原因嘛,只能大致的說一下。直播水稻,是跟移植期的插秧水稻,大約是同一時間段,植入大田的,由於,水稻的生長期決定了,在相同的氣候,地質,營養,管理。。。。等等相同的條件下,生長期長的,水稻品質好,收益就好。

由於直播水稻的生長期短,沒有移植插秧的水稻生長週期長,成熟的稻穀品質就有影響,收益一定是沒有插秧的水稻大了。。

那為啥還要種植直播水稻呢,首先,水稻,雖然是叫水稻,沒有水的情況下,也可以生長,,它的生存生長情況還是比其他農作物要強。直播水稻,有些是特殊情況下才那樣種的,像水澆條件不好,地塊地形適種條件差,總之就是不適合大田管理,種了比不種了要強,由於農民都是愛惜土地,又勤勞,不至於撂荒。

春天,是個播種的季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期間的辛勞付出誰懂?。。。




稻香君


我是王中海,資深農民,專注科學輕鬆種田。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直播稻”和“移栽稻”的問題。水稻最古老的種植方式是直播,到了後來,古人發現移栽稻的種種優勢而逐漸採取了移栽形式來栽培水稻。

“直播稻”和“移栽稻”都是因環境的變化而採取不同的播種方式,是綜合選擇的結果。土地剛剛分到戶的時候,全國應該沒有“直播稻”,那時候勞動力價格很低,精耕細作是當時的主流,只要能多生產出來一點糧食,農民會不惜代價的付出,所以根本不會把勞動力成本考慮進去。水稻採取直播方式也是最近十多年的事,因為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少,成本越來越高,土地集中度也越來越高,再採取以前的移栽方式就會增加勞動成本,並且效率很低,往往因為移栽不及時造成秧齡老化影響產量,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種田大戶採用水稻直播技術來栽培水稻。

水稻直播技術要想效益穩定必須過三關:

1.品種選擇關 直播稻要根據自己是春直播還是夏直播(麥後直播)選擇合理生育期期,春播選擇生育期135-145天為宜,夏播需要生育期110-125天,過長或過短都不好。杆子不能太高,穗子不宜過大,抗倒性一定要好。

2.除草關 水稻直播能不能成功,除草一定要重視,除草一般技術手段是:一封二殺三挑治四拔除,目前水稻除草劑已經非常成熟,除草只要嚴格按照這樣的技術操作都可以成功。

3.拔節灌漿保水關 現在很多地方農民認為直播稻就是旱稻而不注意水的管理,直播稻因為播種量大,有效穗足,營養生長期管理粗放一些問題不大,但進入生殖生長期一定嚴格按照水稻管理要求執行,產量和品質才會有保證。

我是資深農民王中海,專注科學輕鬆種田,本文水稻直播技術講的還不夠全面,歡迎關注我或給我私信,我會把水稻直播技術免費發給你。








中海聊農業


水稻的種植一種是育秧,另一種是直播,水稻的育秧一般在五一後,(指徐州地區)

畝用種量一市斤。清水泡三天三夜然後加

溫,一夜可冒芽,然後落谷,秧齡一個月大

田插秧。插秧卻實是勞累辛苦的活。面朝水

泥背朝天,彎腰曲臂水中站,動作重複沒有完。對於樸實的農民耒說年復一年早己習以為常,但願付出能得到回報,只要有個好收成再若再累也值得。

經過施肥化除打藥的管理,於國慶節後,沉甸甸的一片金黃低下謙卑的頭農民帶耒豐收的喜悅。

直播稻,是直接把種子撒在地裡澆上三遍水

發芽出土五公,分撒化肥再澆水。然後再化除。現在種的很少產量低用種量大費工。而插秧稻每畝高達一千五百斤。所以插秧一直延續至今,水稻高產的一條途徑。


西陽花


樓主問題其實就是直播和插秧的區別,兩種種植方法,我們都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互補。按照理論講,插秧的產量會高些,實際產量還是靠後期的打理。亮仔現在就從事水稻種植,我來分享下,我們這裡的操作——


1,這段時間,我們開始早稻的播種,我已經一批早稻播種好了,封田除草今天也完成了。早稻播種時間早,容易打理,產量少,一般我們不會為了多提高點產量,來了請人工進行插秧的,大多是直播的。早稻我們這裡,最遲4月15號要全部播種好,7月20號左右收割,接著第二季種植, 如果封田除草做的好,後續不怎麼要除草了,一般再進行一次稗草去除就好了。播種十天進行上水,上好水施尿素20多斤,複合肥40斤左右,等到稻子三葉期看有沒有稗草,有的話去除之後,再進行一次10多斤的尿素施撒。


2,小麥在5月20號最多推遲一個星期進行收割,收割後進行單季稻的種子培育,田裡放水,進行旋耕,再放水再次旋耕,田間整理。忙完這些之後,差不多6月2號左右可以播種了。單季稻產量高,打理麻煩,如果要種的田比較多,在播種時間不能全部完成直播,就會選擇留一部分進行插秧。5月15號左右進行插秧育苗,苗長好以後,晚幾天插栽也沒關係的,剛好可以彌補直播不能及時撒播。

3,水稻直播有10天無水生長期,在沒水的情況下草很容易生長,進行封田除草很有必要。由於氣候,天氣,田裡情況等,後續還需三次除草(稗草,千金,闊葉草),每次除草之後就要進行一次施肥以促苗生長。由於直播密植度高,通風光照要差些,後續病蟲害也要多些,施肥打藥不能耽擱,錯過時間後期生長就差些,會造成減產。



4,插秧,在整理好的田裡放好水,就進行插秧了,不需要再排幹水整理田面,以保證田裡有積水。插好4天的時候,直接可以尿素拌封田除草劑進行施撒,後期看有什麼草再部分去除就可以了,要省事多了。插秧一般,密植均勻,透氣通風光照都很比較合理,除草次數少施肥也少些,後期病蟲害自然也少很多,打理自然輕鬆多了。現在插秧,大多是請別人來完成的,大多人不會像自己一樣認真,效果就打了折扣。


現在,種田的人少了,很多都是一人承包很多種植,打理上自然有些跟不上去,人工雖說很多不太負責任,但也不是那麼好請的 ,一般忙的過來還是會選擇直播。


亮仔為農


我覺得是插秧這種對水稻增產可靠。

種稻是將稻種催芽後直接播種到田裡,不需要再移栽。不過等秧苗長到一定程度太密的地方,還是需要間苗的。它比插秧省事。沒有那麼多的工序,沒有插秧勞動強度大。我家沒種過,但我們這裡有人種。產量確實沒有插秧的水稻產量高。

插秧稻穀種育苗後還要移栽,特別是不用插秧機插的話。人工插秧還是挺累的。插一天秧下來,腰疼,脖子疼。這個我深有體會。插秧前還要拔秧苗,拔的一雙手都痠疼。而稻種就簡單的多了。我們這裡選擇稻種的就是因為稻種簡單,省時省力省人工。我們這裡要不適合插秧機操作的,請人工都比較貴180塊錢一天,還要管吃一頓飯。但是我們這裡選擇稻種的人還是比較少的,因為產量不如插秧的高。

我是 八五後農民,雖然沒有使用稻種這種水稻種植方式,但我這裡有人在種,而我家每年都是選擇插秧這種水稻種植方式。兩種水稻種植方式相較之下。還是插秧這種水稻產量高,所以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插秧這種方式。


鑫海農家人


1,產量分析

如果單從產量上講,那肯定是插秧的產量高。

插秧近些年來在我們北方 普遍實行的是旱育稀植。

旱育苗具有出苗整齊均勻,延長生長期,即便在這北方的高寒地帶,也可以播130天至150天生育期的水稻種子。

插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無論,是人工插秧還是機械插秧?都完全能做到按品種生長需求的空間把握好每一寸土地。

由於插秧做到了通風好,不愛倒扶好滅草,好管理的優勢。也就給後期的產量保證了一定的上升空間。

2.直播田。

直播田隨然是我國傳統的種植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也有了諸多的改進從以前的人工拔草變成了現在的農藥滅草。

直播田的優點是節省勞動力。由於現在的勞動力成本增加。就我們本地講,從2000年左右的50元錢一天到現在的200元錢一天,單個人工成本就增加了三倍。

3.經濟效益對比。

雖然插秧田比直播田每晌地能高出4到5000斤左右。可投入也要比直播田多出4至5000元。

其中包括購置玉秧大棚和大棚膜,育秧盤,底模。育秧人工費,插秧人工費等等。

通過以上效益分析和對比我們這裡有好多農戶,以不再單純追求產量

今年就有部分農戶從多年的插秧改為直播。

種水稻不同於種大田無論是插秧還是直播都含有一定的技術含量。

4. 個人建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消費者不再是以前單單追求價格低的大米,而是追求無汙染綠色環保的口感好的健康大米。

所以我們種水稻的農戶也要改變思路,不要再追求高產量上下功夫,要追求質量,儘量選擇米質好口感好的水稻品種

為了提高我們種水稻農戶的收益, 農戶自己也要從水稻銷售上拓寬渠道,學著樹起自己的品牌,爭取線上線下同時銷售。

農戶不光要掌握好水稻種植技術,還要學會銷售技巧,儘量減少中間環節,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大米是哪個農戶生產的,而不是哪個加工廠產的。

我們這裡這幾天正在進行水稻育秧播種,給大家拍上幾圖,讓大家看一下我們這裡的播種方式。

我是三姐,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和建議,不知大家是否贊同我的觀點。如有不同觀點希望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三姐118農家三姐


這兩種方法各有長短,先來說一說人工插秧播種方法,因為我們這裡一直延用這種方法。人工插秧首先要育苗才能進行插秧,人工插秧過去在沒有雜交水稻的時候是通過划行器來划行插秧的,划行器是固定了株距和行距尺寸,即三五寸標準(10×17釐米),雜交品種則是五八寸標準,這種人工插秧損苗少,定根返青快,同時因縱橫株行距整齊更利於秧苗光照和通風,也有利於後期噴藥施肥等田間管理工作,水稻產量高。但缺點是費工時,勞動強度大。後來為了改善勞動強度和節省勞動時間就採取了幹種直播,直播雖然節約了工時和減輕了勞動強度,但因是露天直播,一是費種,二是要推遲播種,三是由於是人工撒播,很難控制種子播種密度,易導致播種不均勻。四是不利於通風和採光,對管理造成不利,因此產量不如人工插秧的方式高,事實也早已證明了這一點。


大別山鷹


應邀回答問題:直播和插秧兩種種植的水稻,有條件的要求。

直播一般地:溫較高或是第二茬稿採用直播,因為出苗快省工時。

採用插秧方式的水稻,在低溫時小棚育苗,保險出苗率高。同時插秧的稻田可以種植養殖結果,養蝦養魚蟹,可以雙豐收。就是說效益高,同時對季節性人工成本上都是考量周到。另外水稻的生長期長短要求高的品種,更要抓季節農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