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我們的約定---同棲共存

我們腳下的土地,滋養萬物

我們遨遊的海洋,壯闊無比

大自然拓展了我們認識世界的邊界

賦予我們超凡的想象力

大自然教會我們在平凡中超越夢想

賦予我們卓越的創造力

但地球不只有我們,還有無數的“TA們”

在茂密叢林中玩耍嬉戲的“TA們”,

在無盡大地上躲避圍追堵截的“TA們”

在浩瀚大海中自在遨遊的“TA們”

在變化的世界中尋找一線生機的“TA們”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 我們的約定---同棲共存

這個多姿多彩的星球,不僅孕育了“我們”,也孕育了“TA們”,“我們”與“TA們”彼此相依。我們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我們與地球共生息。

TA們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 我們的約定---同棲共存

滇金絲猴,我國獨有的珍稀瀕危物種,僅分佈於我國滇西北和藏東南的高寒原始森林中。保護滇金絲猴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該物種本身,更重要的是把滇金絲猴作為“傘護種”,保護其賴以生存的原始森林、其他同域分佈物種等組成的整個生態系統。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 我們的約定---同棲共存

在太平洋、大西洋等大洋的熱帶深海底,生活著這樣一種充滿魅力的海龜,它叫

玳瑁。它和其他烏龜不同,無法將頭部和四肢縮進殼內,所以並不是傳說中的“縮頭烏龜”。因為人類的濫捕濫殺和海洋垃圾,玳瑁數量逐年減少。1996年起便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物種,面臨滅絕的危機。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 我們的約定---同棲共存

大象是一種情感豐富的動物,有很強的記憶力,能從鏡子中辨認自己。大象個體之間通過次聲波彼此交談,這種聲波可以傳到方圓幾公里的地方。目前,約415,000非洲象生活在非洲大草原或叢林。在亞洲,約4-5萬頭大象零散分佈在中國、印度、斯里蘭卡等13個亞洲國家。我國野生亞洲象的種群數量據估測僅300頭左右。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 我們的約定---同棲共存

穿山甲是世界上現存唯一的鱗甲目哺乳動物。世界上一共有8種穿山甲,都被IUCN列為“易危”(VU)級別以上,都有滅絕的危險;捕獵和售賣穿山甲違法,穿山甲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 我們的約定---同棲共存

猛禽是鳥類六大生態類群之一,涵蓋鷹形目、隼形目和鴞形目的所有種。猛禽在生態系統中處於食物鏈的頂層,對維護生態平衡發揮著非常重要的生態功能。據IUCN科學家預測,全球野生獵隼數量已不足30000只,已被IUCN紅色物種目錄列為瀕危(EN)級別。在中國,猛禽均是國家重點保護物種。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 我們的約定---同棲共存

中華白海豚---從出生到成年,有著獨特的體色變化模式: 深灰--->白中帶粉。中華白海豚非常稀少,在全世界可能只有6000頭左右,我國是它們最重要的棲息地。它們在福建、廣東一帶被漁民尊稱為“媽祖魚”,1997年被遴選為香港迴歸祖國的吉祥物。由於棲息地不斷萎縮、水域汙染、噪聲干擾等原因,中華白海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脅。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 我們的約定---同棲共存

紅樹林---我們都知道,溼地是陸地與水域之間的重要過渡地帶,為眾多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而其中,紅樹林溼地是中國最重要的海岸帶溼地類型之一。作為寶貴的生態資源,紅樹林可以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降解有機物質與汙染物,還能美化海岸環境,緩解海岸侵蝕。

已知的哺乳動物中,每4種中就有1種面臨滅絕的危險。你每次消費非法野生動物製品的行為背後,可能都是血淋淋的殺戮和對生態平衡的破壞。2020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的主題是“維護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在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讓我們約定,敬畏地球生命,守護共同未來,彼此同棲共存,讓世界可持續發展!

守護自然,就是在爭取人類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明天!


注:部分素材來源: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海洋世界》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