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他的一句话,促使了雷军下决心做小米!

今年的小米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但从雷军开始创立小米公司,到递交招股书,不过七八年时间。


可是你知道吗,如今保守估值几百亿美金的小米,本来是个B计划。

而促使,或者说逼迫雷军排除万难去做小米的人,正是魅族的黄章。

想当年,雷军从金山隐退后,做起了天使投资,因为他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所以找到了魅族合作,二人可谓是一见钟情,雷军曾公开宣称世界上只有两家互联网手机公司:一是苹果,一是魅族。

如同陷入热恋中的雷军甚至想要投入全部身家押在魅族身上,但当时黄章的一句话,让雷军的心凉了半截。

他的一句话,促使了雷军下决心做小米!

关系蜜里调油的时候,两人无话不谈,互相交流绝招。

一次,雷军对黄章说,魅族一位高管软件硬件能力都很强,但一分钱股份没有,很容易被别人挖走,但黄章一句话差点把他噎死:

“他被挖走了我自己能干”

后来,雷军又想说服黄章从Windows Phone系统转向Android手机系统,并大力推荐时任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的林斌加盟魅族,希望黄章分5%的股份给林斌,但魅族是家族企业,股份什么的,想都不要想。

其他都好说,但用人的理念是最根本的、无法调和的矛盾。

既然改变不了,凉凉的雷军只好招兵买马自己干,于是才有小米横空出世。

他的一句话,促使了雷军下决心做小米!

“业务都是假的,团队才是真的”

滴滴创始人程维很早就认识到企业的本质在哪里,他在见到阿里早期元老关明生的时候,首先问的就是马云如何组建团队的,创业的时候程维把 40% 的精力都用在了招聘上。

我们进入了信息社会,这个社会跟工业社会不一样的就是,顶尖人才和普通人才的差异化不再是20%、30%了,而是五倍、十倍甚至一百倍的差距。。。如果我们能找到这样的顶尖人才,我们一定要给出巨大的奖励,用最伟大的文化,给他放权,最高的经济利益,让这种牛人能够加入。李开复也认为,假如你今天的公司能有这么一批人才,会不会成就伟大的事业?你还会坚持一定要拥有90%的股份吗,还是会给出1%、5%、10%的股份给这些奇才加入公司。你有80%的股份,公司只值两块钱没有太大意义。

所以,现在做企业的逻辑变了,人的作用前所未有的的大,创始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到合适的人才,并建立让他们最大化发挥创造力的机制。

当雷军创办小米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当初我决定组建超强的团队,前半年花了至少80%时间找人,幸运的找到了7个牛人合伙,全是技术背景,平均年龄42岁,经验极其丰富。3个本地加5个海归,来自金山、谷歌、摩托罗拉、微软等,土洋结合,理念一致,大都管过超过几百人的团队,充满创业热情。

如果你招不到人才,只是因为你投入的精力不够多。我每天都要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招募人才,前100名员工每名员工入职都亲自见面并沟通。当时,招募优秀的硬件工程师尤其困难。

有一次,一个非常资深和出色的硬件工程师被请来小米公司面试,他没有创业的决心,对小米的前途也有些怀疑,几个合伙人轮流和他交流,整整12个小时,打动了他,最后工程师说:“好吧,我已经体力不支了,还是答应你们算了!”

他的一句话,促使了雷军下决心做小米!

如今一些传统企业抱怨说生意难做,转型困难,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对人的作用认识不深刻,因循守旧,抱着原来的管理理念刻舟求剑。

主观、因循的“心向”最危险,生长与变化是一切生命的定律,昨天的答案未必适用于今天的问题。李嘉诚说,我们对“闭塞倾向”要时刻高度戒备,功能凝固及惯性定向的惰性判断,是走向未来的障碍和负累;错误的政策或计划,只会把未来困锁在永无尽头而又徒劳无功的迷惘中。

也许传统企业的老板对企业雷区视而不见的命运是无从避免的,不然为什么中国的老板们大都是特别勤奋的,绝大部分也都是很聪明的,其中没有一个企业家是想把公司做垮的,都想着要做大做强,但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差距这么大?

1983年的程维出身普通家庭。21 岁毕业于普通院校,在22 岁加入阿里做销售前,一年内换过好几份工作,29 岁离职创立滴滴,34 岁以 165 亿身家排名胡润 80 后富豪榜第五,公司市值 3300 亿人民币。

滴滴几年时间就创造了相当于一些传统企业一辈子的财富,岂能无因?


人,也只有人才是企业裂变发展、指数级增长的关键。

员工的水平决定了公司的水平,老板的眼界和胸怀决定了企业的格局。李开复指出,像Google、微软、苹果等伟大的公司,基本都相信这个道理,一流公司雇的是一流的人,所以当一个二流的人进入你的公司,就意味着你的公司就开始往三流走了。因为一流的人是有自信的,觉得你这方面比我强,我别的方面可能比你强。但是二流的人是没有自信的,他要找一些软弱、管得住、不敢挑战他权威的人,所以三流的人再进公司,基本就没戏了。

他的一句话,促使了雷军下决心做小米!

要知道,管理就是复制一批像自己一样操心的人,有1个人操心公司,公司能发展到5个人;有10个人操心,公司能发展到100人;有100个人操心,公司很快就能实现全国布局。而操心的人,也终会成为公司的核心骨干与中流砥柱,核心团队才是一个公司的基石。

而一个梦幻团队的组件,创始人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比如程维之于柳青。

程维说:“首先,你要敢想。看到柳青,我也紧张,不论是能力还是人品,柳青都好的让人紧张。怎么去跟她谈,我也特别紧张。柳青原来的工资是 400 万美元,我跟她说,滴滴工资的一半都是你的,剩下的才是我们的。”

而当程维找到柳青后,朱啸虎就认定,“他们两个站在一起的时候,我就知道,这肯定是要打造一个数百亿美金的公司,否则对不起他们的代价。”

至于一些老板们担心的安全和隐患,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说过:我必须要用最好的人,并 100% 的信任他们,因为我没有其他的退路。信任一定是有代价的,但是我的收益只要远大于代价,我就愿意选择信任。如果不信任,我更难受,找一堆永远都比我差的人,变成一个我完全控制的公司,没意思。


很简单的数学题不是吗?可许多精明的老板就是参不透,原因也简单,无非是不想分权、分利益和别人共享荣耀。

他的一句话,促使了雷军下决心做小米!

犹太长老一古老命题:“我不为己,谁人为我,但我只为己,那我又是谁?”

一个自私狭隘的人,又怎么指望他会有胸怀天下的抱负和格局?

达晨创投总裁肖冰表示,企业现在的竞争非常激烈,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在这个商业社会里是没办法成功的,一个人单打独斗只能做一个小生意,你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肯定要有一个合伙人的团队,但是你怎么组建这个合伙人团队,你有没有能力,能不能有能力来培养这些合伙人,别人愿不愿意跟着你干,这个是很重要的。

我们一起看下小米的股权架构:

股权结构方面,雷军持股31.4124%,总裁林斌持股13.3286%,品牌战略官黎万强持股3.2375%,高级副总裁洪锋持股3.2207%,高级副总裁刘德1.5494%,高级副总裁王川持股1.1149%,顺为资本CEO许达来持股2.9312%,小米上市前离职的原战略副总裁黄江吉持股3.2375%,原首席科学家周光平持股1.43%。

单从这点就可以看出雷军的格局,小米奇迹不是没有原因的,至于说什么雷军持股三分之一,而任正非才百分之一多点,纯粹扯淡,任正非的百分之一只是分钱的多少,但他的话语权可是在华为可是说一不二的。雷军干多少年的商业老司机,怎么会不未雨绸缪,掌控好公司的话语权。

“我挣钱的欲望没有把一个东西做成功的欲望高,要不然我不会写了16年的代码。我四十多岁了,该有的也都有了。”对雷军来说,

“我原来不成功,今天也不成功,我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没达到。在我看来,我是失败的,很多人都说我是成功者,但我感受不到。我是一个成就驱动型的人,这样的人,他能够忍受各种痛苦,然后前行。前天有人采访我说,是不是因为你没有干成一个像马化腾那样的公司,你憋屈。我当时说是,但后来想了一下,其实不是,我就是想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享受骄傲自豪的感觉。”

小米“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件事情,干完拉倒!”

他的一句话,促使了雷军下决心做小米!

“企业就是一个活着的器官,它需要持续褪去皮肤,方法必须要改变,注意力必须要改变,价值必须要改变,这些所有变化的总和便是企业的转变。”

与其死守着一块小蛋糕,不如把蛋糕做大,这样大家都能吃到更多。

魅族有过机会,但都被家族式控制理念赶跑了,在魅族,黄章、黄章他姐、黄章他弟、黄章他二表舅家的大妹子的姑父等等,才是魅族的自己人。

其余,都是打工仔。

魅族功臣如白永祥,李楠,杨颜,都是黄章的核心大将,为魅族立下过汗马功劳,但他们都没有实权。

包括最近和同事互撕的杨柘,都是雇来挣工资的高级员工而已。

而一贯神秘的黄章呢,他的爱好是学佛,玩音响。。。

上天不会一直眷顾某个人,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保持成功,如今,魅族和小米早已经不能够相提并论了,就像雷军和黄章的关系一样,渐行渐远。

不能与时俱进者,只能是不进则退,不过这也没什么,世界总是需要新鲜的面孔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