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讀書時遇到有很多讀音的字,又不認識,怎麼辦?

代素瓊


隨手記下來,一可以查字典,這是最準確的方法,也可以養成好習慣。二是請教身邊的人,不一定靠譜哦。三是網絡上查找。


守望孩子成長


讀書時,遇到不認識的字很正常,畢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字更是精髓。從指事字、象形字、會意字、轉註字、假借字等等演變,非常複雜。

前段時間流行的《生僻字》歌曲,很完美的詮釋了字的複雜。

那麼對於一些多音字,又不認識該怎麼辦呢?

一:字典就是很不錯的工具,怎樣查字典呢?

1、找出所查字的偏旁部首 ,數清部首筆畫。

2、在“部首檢字表”的“部首目錄”中找到這個部首,看清部首旁邊標明的頁碼。

3、按這個頁碼找到“檢字表”中相應的那一項,並從這一頁中找出要查的部首。

4、 數清所查字的筆畫,(除去部首的筆畫數),按這一部中筆畫排列順序找到所要查的字.

對於多音字,在本字的註釋下,還有附:哪個讀音,在第幾頁,然後根據字義去找,就可以了!

二:若確實沒有字典,只能請教別人或者讀通文章大意,然後根據大意去理解字的意義或者讀音!



鴻運當頭布丁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漢字有多個讀音,不可能每個字都認識,都瞭解含義,我的經驗是隨時查字典,用電腦查,掌握讀音,瞭解字義。這樣長此以往,會掌握很多不常用字和生僻字的意義!

我們日常讀書看報用字四五千字,有時候讀書會遇到一些生僻字,一是需要查字典,二是需要查古字典,如果對文字感興趣還可以查康熙字典,會了解字更多含義。

比如讀一篇古文會遇到幾個古體字,需要查古文字典。因為古體字平時根本不用,就在文言文中遇到,所以查古文字典,記下來,這樣就可以隨時翻看。

還有讀一篇說明書也可能遇到一些生僻字,主要是關於藥品成分方面,查字典,記下來,就清楚了。

有的人起名用古體字,很難讀準音,需要查準,對別人尊重,不讀錯別人名字。

如果做教師,尤其語文老師,那對漢字就更應該精準掌握,不管是讀音,意義,古義今義都應該熟練掌握,給別人一瓢水自己應該有一桶水一缸水。


韓曉波


讀書時遇到有很多讀音的字,又不認識,怎麼辦?

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工作,學習中會遇到諸如多音(多讀音)字,生僻字(不認識的字)的這類情況,遇到了我們該怎麼辦?

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下什麼是多音字,什麼是生僻字。多音字,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讀音。生僻字又稱冷僻字,指不常見的或人們不熟悉的漢字。

其次,我們要知道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瞭解同一個字在不同環境下的讀音與運用。如:單。例:單(shàn)老師說,單(chán )於只會騎馬,不會騎單(dān)車。從這裡可以看出,多音字在語言環境中,不同的讀音,有著不同的意義和不同的運用。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多學習,多讀書,多動手寫作,這樣長期堅持,熟就能生巧。

另外,我們在工作、學習和閱讀中,遇到生僻字,即不認識的字,又該怎麼辦?如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要藉助字典、詞典這些工具書查找解決。現在網絡發達,網上大多數生僻字,是能夠搜索到的。用五筆輸入法打生僻字(大多數生僻字,五筆字庫裡有),搜索到字,自有拼音顯示。每當我們新認識和學習一個生僻字(即,不認識的字)時,就是我們又一次新的進步。

總之,多讀書,多學習,多寫作,是我們理解和運用,漢語多音字技巧的一種學習方法。多查字典、詞典,是我們學習和認知,生僻字(不認識字)的一種學習技巧。只有這樣,我們在學習中,才能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因為,學習是進步的源泉。


蟬翼下的精靈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建議:

你說的這個問題叫多音字,當你遇到這樣的問題

首先你看一看它在這句話什麼意思,知道意思了就知道該讀哪個音了。

其次

1、從詞性辨別讀音。如“好”作形容詞時讀hǎo(好書),作動詞時讀hào(好客)

2、從意義辨別讀音。如“看”作“瞧、望”解時,讀kàn(看望)。

3、從用法辨別讀音。如“給”,單用讀gěi(給他),用於複音詞讀jǐ(供給、給於);“血”用於書面語讀xuè(嘔心瀝血)。



h千祥雲集


作為四川人的我,從小就意識:認字認半邊,猜意猜半邊。雖然是錯誤的觀點,但是很多時候也有用。

我認為正確的方法:

查《 新華字典》,可以採用“部首查字法”查出讀音和意義;如果遇到的生字,既不知道讀音,也看不出部首,可以用“數筆畫查字法”;在寫作時遇到了不會寫的字,則可以採用“音序查字法”。

通過上下文推測陌生字的意思,可以先記下來,然後通讀一遍之後再用工具書。

學會溝通,不懂就問,問身邊的人。


為龍


閱讀時候碰到不認識的字是經常會發生的事,特別是自已不常涉及的一些領域,不認識的字詞會更多,給我們閱讀理解文本帶來諸多不便,也讓自我心有愧意,臉有難色。遇到這種情況發生,首先要有一個平常和正確的心態,不必為有難認識的字而內心不悅,因為3500個常用漢字也可能沒記完整,更何況新華字典或《說文解字》有1萬多個漢字。其次,閱讀過程中一旦遇到有不認識的字可以藉助前後文意或字詞工具書或字詞軟件工具等查閱其讀音和意義,長此以往,也會積累增加很多新字生詞。如今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平臺為我們自由閱讀和寫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條件,不管是自己專業內的還是專業外的領域,也不管是自己感興趣還是不感興趣的領域,也不管是熟悉的還是生疏的領域,都要去多閱讀,或者多寫作,對字詞句的識記理解掌握運用一定會日益熟悉和強化,收穫也就更豐了。


旅行江湖客


這個沒啥好辦法。手機上下一個字典,看到不認識的字順手查一下,記一下就可以了。隨著時間積累,也就認識的多了。其實外國人也是如此,所謂詞彙量也是閱讀時慢慢認識的。母語增加詞彙的辦法都一樣,不是背字典,而是隨看隨記。

實話實說,中國普通人,不看古書,正常使用的漢字大概比計算機的二級字庫還要少許多,沒必要折騰自己啃那麼多的生僻漢字。不看二十四史,大概率用不上。現代的科學論文幾乎不會超過二級字庫的範圍。哪怕是現代的文學作品,99%的用字也不會超越二級字庫的範圍。

所以,我的最後結論。如果是漢文化愛好者,您多認識一些漢字就是隨看隨記,積少成多,過個一年半載,一般的古文字就難不住您了。

如果是普通人,完全沒必要為超綱的漢字操心。除非您自己找虐,正常生活裡幾乎沒有遇到極生僻字的機會,就算遇上往往也不太可能影響您對內容的理解。最不濟,最後查下字典也能解決問題。


話匣子聊天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演變歷史悠久,漢字六書內涵豐富。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收錄3500個漢字,義務教育階段學習漢字4000多個字,第11版新華字典收錄11000多個字,康熙字典則收錄了47000多個字。

這樣看來,讀書過程中,遇到生字是很常見的事情了。那麼,遇到生字不認識怎麼辦呢?

如果讀現代文,遇到生字,可以先跳過去,讀音與含義則可以通過前後句的關聯猜測一下,漢字的偏旁部首的結構與字義字音有一定關係。把所在段落看完,回頭通過字典、詞典,再進一步弄清楚。

如果讀古文,就必須有字典、詞典以及相關參考資料。比如讀道德經,許多句子理解,古今研究者意見不統一,讀者想要讀通弄懂,最好借鑑不同意見的解讀。讀古詩詞,則要注意裡面的用典,就是古人寫詩詞,喜歡引用典故,有的句子裡,沒有生字,但是按字面理解卻是不夠的,比如流傳最廣的“高山流水”,說的不是山水,而是知音相遇。

讀書可以充實心靈,可以提升修養。要活到老學到老。方法與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每個人都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法,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管窺蒼穹


我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傳統識別多音字的幾個小技巧,供參考。

第一,重點認定。對於特殊音讀的多音字,因為用法不同,其讀音就不同,可以根據上下句的文義,加以揣摩,特別是閱讀文言文時,應更加註意。比如,《風景談》裡的“河水湯湯”,這裡的“湯”,讀shang。

第二,局部區別。比如,“食之不得下嚥(yan去聲)”,“哽咽(ye去聲)”,“咽(yan陰平)喉”,三種讀法,區別在於一個是動詞,一個是形象詞,一個是名詞。

當然,如果平時多掌握一些多音多義字,這對我們疏通文義,提高閱讀速度,就大有好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