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代九大毒藥

1.斷腸草:

看過《神鵰俠侶》一定會記得楊過中了情花之毒後是怎麼解毒的,那就是用斷腸草以毒攻毒。斷腸草是野生藤本植物,學名雷公藤,莖高三四米,葉互生,花小色白,根、莖、葉劇毒.它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質是葫蔓藤鹼。據記載,吃下後腸子會變黑粘連,人會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鹼水和催吐劑,洗胃後用綠豆、金銀花和甘草急煎後服用可解毒。

古代九大毒藥

2. 鶴頂紅:

常在小說中出現,其實是紅信石。紅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種天然礦物,加工以後就是著名的砒霜。可能是因為紅信石是紅色的就用了鶴頂紅這個名字,傳說古時為官者將它藏在朝冠中,必要時用來自殺。砷進入人體後,會和蛋白質的硫基結合,使蛋白質變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斷細胞內氧化供能的途徑,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和氫氰酸的作用機理類似。

3.—鉤吻:

也稱葫蔓藤,又名野葛、毒根、胡蔓草、除腥、黃藤、斷腸草、吻葛,朝陽草、大茶藥、大茶藤、虎狼草、梭葛草、大炮葉,黃花苦晚藤、黃猛菜、發冷藤、藤黃、大茶葉(廣西名)大雞苦蔓等。是馬錢科植物.一年生藤本。喜陽、卵狀長圓葉對生,開小黃花,5萼漏斗狀,卵狀蒴果,花期8-11月、果12-2月。浙、閩、粵、滇、黔、桂都有分佈。全株含鉤吻素子(最多)、寅(最劇)、卯、甲、丙、辰、乙等生物鹼。

4.鴆酒:

鴆是一種傳說中的猛禽,比鷹大,鳴聲大而淒厲。其羽毛有劇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鴆酒,毒性很大,幾乎不可解救。但考慮實際情況,估計這只是傳說,久而久之鴆酒就成了毒酒的統稱。一種說法:鴆不是一種傳說中的猛禽,實際存在,即食蛇鷹,小型猛禽比雞大不了多少,在南方山區分佈較廣,如武當山地區。因其食蛇故被誤認為體有劇毒,道士做法時的“禹步”經考證即為對其捕蛇時動作的模仿。還有一種說法,鴆是一種稀有未知鳥類,被人捕殺乾淨。

5.天然砒霜:

化學成分As2 O3,等軸晶系六八面體晶類。 單晶晶形為八面體,也有菱形十二面體。集合體星狀、皮殼狀、毛髮狀、土狀、鍾乳狀。白色有時帶天藍、黃、紅色調,也有無色,條痕白色或淡黃。玻璃至金剛光澤,亦有油脂、絲絹光澤。摩氏硬度1.5,比重3.73-3.90,解理完全,斷口貝殼狀,性脆,溶於水,有劇毒。

古代九大毒藥

6.見血封喉

見血封喉,又名箭毒木,為桑科見血封喉屬植物,是世界上木本植物中最毒的一種樹。我國見於雲南的西雙版納、廣西南部、廣東西部和海南省等地。見血封喉為高大的常綠喬木,樹高可達30多米。它的莖杆基部具有從樹幹各側向四周生長的高大板根。春夏之際開花,秋季結出一個個小梨子一樣的紅色果實,成熟時變為紫黑色。這種果實味道極苦,含毒素,不能食用。在我國,見血封喉現已被列為三級珍貴保護植物。

古代九大毒藥

7.烏頭

附子是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cm,葉互生,革質,卵圓形,三裂,兩則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再3裂,邊沿有缺刻。5萼圓錐花序,花瓣2,果實為長圓形,花期6-7月、果7-8月。遼、豫、魯、甘、陝、浙、贛、徽、湘、鄂、川、滇、貴、都有分佈。烏頭這個名稱一般指的是川烏頭,還有草烏頭,一般指的是野生種烏頭和其他多種同屬植物,比如北烏頭(藍烏拉花)、太白烏頭(金牛七)等,是中藥學上的名稱。中毒表現為:嘔吐、腹瀉、昏迷、肢體發麻、呼吸困難、脈搏血壓體溫下降、心率紊亂.

古代九大毒藥

8.情花

情花據說就是白色曼佗羅.曼佗羅是一年生有毒草本,夏秋開花,花冠漏斗狀。又名風茄花、洋金花、山茄花。

古代九大毒藥

9.夾竹桃

夾竹桃又名柳葉桃,有毒,含有強心毒甙,夾竹桃作用與洋地黃同,乾燥的3克就能使人死亡。

主要表現為洋地黃中毒症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心律紊亂、心跳緩慢、不規則,最後出現室顫、暈厥、抽搐、昏迷、或心動過速、異位心律,死於循環衰竭。

古代九大毒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