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討厭一個人就討厭他的全部",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羅玉波


有時候討厭一個人,就會討厭他(她)的全部,包括聲音、長相,且厭惡看到TA——這種情況,其實跟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是同樣的意思,只不過一個是喜歡,一個是討厭。那麼題主提問到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我們的回答分析如下: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來看,這其實是一種心理學效應,叫做“暈輪效應”。

所謂的“暈輪效應”,又稱為“光環效應”,指的是個體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一個人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會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其他特徵,從而造成關係一方產生了人際認知的障礙。因為許多人的人際認知判斷首先是根據自身的好惡下定義的,之後再去根據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形象。

如果說對方被自己認為是“好”的,那麼這個人的“好”就會相識被光環所籠罩著,使得自己對其的認知多數會偏向好的一面;而如果這個人被自己認為是“壞”的,那麼這個人的“壞”也會時刻提醒著自己,對方並不是一個好的人際對象,故而在這種效應的影響下,就會產生這種“討厭一個人就討厭他的全部”的心理想法。

那麼,這種情況,也常常會體現在我們對彼此的第一印象中,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因為會產生首因效應以及暈輪效應。

總的來說呢,這種“暈輪效應”,有利有弊,利在於它的積極判斷,會使得人際關係產生積極作用;弊在於它的負面判斷,會使得判斷者陷入以偏概全的局面,從而不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所以說,要以正確的方式去看待與評價一個人,就要通過客觀的評價去認識。

以上。祝生活愉快!

以上內容為【每日談心·鄭燕雲】原創,轉載請聯繫。每日談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學媒體,歡迎關注。


每日談心


其實,所謂的討厭,是心裡的一種潛意識的拒絕。

討厭與喜歡,走向了兩個極端。所謂的討厭,只是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某人做了讓她他不喜歡的事情,或者就是內心的一種排斥。反之,喜歡也是同樣的道理。

正常,我們不應該把這種討厭帶去生活當中去,我們應該讓更多的陽光與溫暖的一點去對待別人,你認為再不好的一個人,他也有他的優秀的一面,只要換位思考。你討厭別人,不代表別人不討厭你,討厭只能說是你對待除自己以外的其他或事物的一種態度。

或許,愛屋及烏,才是一個人的正確的生活方式,要讓更多的正能量的愛,去接待別人,只有你真心的對待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同樣的回報。

對待任何人,都應該以愛相對,不能討厭的態度,佔據一個人的內心,比如友友真心的接納小清,小清都會以真心相待。

讓小清的正能量,傳遞給更多的友友,大家一起關注小清吧,獲得更多的快樂能量,生活無煩惱。


清初記憶


既然有愛屋及烏,因為喜歡一個人就喜歡他的全部,甚至他身邊的人,那麼討厭一個人就厭惡他的全部又有什麼稀奇的呢?這個心理或者行為的本質,不是真的喜歡或是討厭,而是你自己的感覺。有一個人不講衛生到了噁心的程度,你特別討厭他,所以他說句話辦個事你都覺得他討厭,可能請你吃飯你都覺得他有求於你。但是這個行為本身,你討厭的,只是他不講衛生,其他其他方面都評價,都受了你本身心理定式的影響。可能同樣的話,別人一說你還覺得挺好,別人請你吃飯你就會感激,而他做這些事你就只有厭惡,但是本身他們所做的都是同樣的事啊。


人本身就不是絕對理性的動物,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也受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的影響,不能完全客觀的評價。“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說的就是隻評價單一的事,不對其他事情作評價。其實這提示我們的是,人不是非黑即白,好就好壞就是壞。我們要學會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即使面對討厭的人做的事或者評價這個人,第一反應還是討厭,也要第二時間,想想他有沒有什麼優點,他的那些討厭的點是真的就是客觀事實,還是情境的作用和自己的主觀看法也有影響。這樣本身提高了你的幸福感,因為你少討厭某些人某些事一些,你也就少了些負面情緒。


你的心事與困惑,我們願意傾聽,歡迎關注“青音約”的頭條號,向我們提問,寫下你的困惑,我們幫你解憂


青音約


討厭一個人就討厭他的全部,讓我想起了《論語顏淵》中的一句話:“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




這是兩種很矛盾的心理, 不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經常出現,而且我們都很容易犯這個毛病。即使能夠注意,也總會在不經意時出現問題。就像我們的領導,為什麼兩個人提的建議都差不多,領導就覺得一個人好,一個人的差呢?說到底也和這兩種矛盾的心理差不多。





戀人之間也存在這兩種矛盾的心理,就像我們喜歡一個人時,覺得他樣樣都是好的,我們討厭一個人時,覺得他做什麼都是錯的,其實這兩種都是過分情緒化的表現,對我們的人際關係的交往是不好的。




當然啦,這兩種矛盾的心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經常出現,我們應該改變這種兩極化的觀念。更何況無惡不作的人都會有好的一面,而在大家眼中的好人也做過壞事,所以說我們看問題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才會避免這種兩極化的觀念的影響。



如果對我的回答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


君子以反身修德


這是一種愛屋及烏的心理,但是我更覺得這是一種不冷靜狀態下的心理。

比如,你跟你伴侶吵架的時候,尤其是因為對方做的不好的時候,然後對方又覺得自己沒有做的不好,這時候你也許會討厭對方,討厭對方怎麼這樣,然後就會去做各種聯想,覺得對方什麼都不好了,討厭各種地方了。但是,你平靜下來後,發現憤怒的時候想的這些都是瞎想,會懷疑自己怎麼會這樣想。

比如你跟公司同事,朋友吵架的時候,你也會開始討厭對方,討厭對方的一切,因為吵架後你跟對方不交流了。但是哪天用平靜的心聽某同事或者朋友說到之前那個人的時候,說到一些好的時候,你會發現沒有那麼討厭,慢慢的就不會討厭了。

所以,很多時候討厭一個人的所有,這種狀態一般都是在不平靜的情況下發生的。

人生短暫,慢慢修煉自己,縮短憤怒的時間,就會發現這世界越來越好。

歡迎一起討論更多問題哦!


知遙媽媽


"討厭一個人就討厭他的全部",這與“愛屋及烏”即“喜歡一個人就喜歡他的全”部的心理剛好相反啊。

這種心理表現的是不能全面的、不能根據事實看一個人的問題,不願意相信別人存在優點,根據一個缺點就全盤否定,得到的結果往往是自己想象的,這不利於社交,對自己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傷害。

生活中還是應該理性一點,特別是在職場上面,例如不喜歡某個人,是因為他的生活習慣不怎麼好,說話不怎麼中聽,行為舉止有點怪等,這些都只是生活習慣上的小問題,關鍵是看他人品好不好,工作的效率高不高,有沒有責任心等。

人無完人,不喜歡一個人就不必多接觸,不至於討厭別人,甚至傷害別人。有的人不喜歡別人就會諷刺別人,背後議論別人的不足,這其實是不道德的,這是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會欣賞別人的優點,體諒、理解別人的不足也是一種能力,如果缺乏這種能力,自己也不見得會受到歡迎,誰會願意和一個尖酸刻薄的人交朋友呢?人人都喜歡和能夠彼此欣賞,會理解他人的人做朋友。所以,如果不是傷害過自己或是行為極其惡劣而使自己討厭的人,不必耿耿於懷,對自己生活有害無益,為什麼還要繼續下去呢?

最好自己反思一下,學會接納別人,用正確的方式、理性的態度看待人或事,現在看到的一定不是全部,看到的未必是真實的情況。


夜闌靜語


反之亦然,如果某個人的一個方面打破了自己惡的底線,那麼這個人不管做多少事情你都不會喜歡,反而會覺得他很討厭。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闞小文1991


人最討厭的是兩種人,一種是和自己性格完全相反的人,一種是和自己性格完全相同的人。

理性的人應該瞭解:和自己性格相反的人身上往往有自己沒有的優點。

和自己性格相同的人,身上也會有自己的缺點。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討厭的是自己的缺點。


動中和


什麼是討厭一個人?指的是你看到這個人感覺到厭煩,不自在,這是一種情緒化的表現,情緒和情感是在一起的。

你的情緒是以個人為中心的,如果你愛某個人,你也會因為愛他而喜歡他的全部。

反之,討厭也是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