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把宣統皇帝換成努爾哈赤,能挽救清朝滅亡嗎?

一德格天1


你這就有點難為努爾哈赤了,雖然努爾哈赤算是清朝的開山祖師,但是並不是那種能夠力挽狂瀾的人,在其戎馬一生之中,大型戰役只有薩爾許之戰,在明朝沒有重視起東北問題時,是努爾哈赤大放光彩的時光,但是縱觀努爾哈赤一生,除了統一女真,並沒有太大的作為。

我說的作為,當然不是一次兩次的軍事行動,而是對國家建制和政治體制等方面的作為,所以,把努爾哈赤放到溥儀的位置上,也不見準能好哪去!

如果,要說清朝可以力挽狂瀾的,可以在晚清能夠開闢一片天地的,我認為這個皇帝非皇太極不可。

很多人都認為清朝的江山是努爾哈赤奠定的基礎,是康熙時期擴張的,所以,在廟號上,努爾哈赤、順治、康熙都稱為“祖”。但是,中間的皇太極沒稱祖,所以,能力一般。

其實,清朝康熙之前最有最為的皇帝就是皇太極,皇太極將後金改國號為“清”,正式稱帝,皇太極在位十七年和同時期的十七年重疊了十六年,就是這十六年是清快速發展的十六年,是明朝快速衰弱的十六年。

在皇太極繼位之前,後金的政權組織形勢特別落後,類似於蒙古的部落,這樣的統治方式並不是長久之計,在努爾哈赤後期,皇太極繼位之初,後金的處境其實十分危險,於是皇太極向中原王朝學習,建立中央集權,並且廢除奴隸制,緩和了社會矛盾,並且大力發展農業,經過幾年努力,後金的糧食就已經達到自給。

皇太極也是極力主張進行漢化,重用漢人,學習儒家思想,在建制上,完善了八旗制度,在外交上,團結蒙古,震懾泡菜,然後伺機劫掠明朝,削弱明朝的實力。

雖然,皇太極沒有完成入主中原,但是松錦大戰已經奠定了清軍入主中原的基礎,只是,當時皇太極突然暴斃而已,最終多爾袞完成清軍入關。

所以,縱觀清朝的皇帝,能如皇太極這樣喜歡學習,善於改變並且創建規章制度的人才能再創高峰,而清朝,恰恰就是亡在因循守舊,在西方快速發展的時候,還遵守祖制,最後越來越完。

但是,我感覺吧,到溥儀的時候,清朝基本已經走到頭了,世界不給沒給清朝機會,這個機會就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全世界都在進行變法,革命,改革,就清朝整了個洋務運動,像日本明治維新還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能夠識時務的,順應時代發展的皇帝,應該也就皇太極能做到吧!


史論縱橫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努爾哈赤是後金的建立者,大清朝的奠基者,其智謀和軍事才能也是非常強的,努爾哈赤和宣統生活的年代相差三百多年,努爾哈赤所生活的那個年代,熱兵器還未真正流行起來,因此善於騎射的八旗子弟的戰鬥力還是非常強的,可是八旗軍入主中原之後,腐敗和墮落便接踵而來,已經沒有當初的戰鬥力。

下面言歸正題,我認為努爾哈赤之所以能夠奠定大清朝的基礎,除了個人的才智之外,他手下的八旗兵也至關重要,設想一下,就算努爾哈赤謀略再厲害,但是他沒有一支可以信賴並且戰鬥力強大的嫡系部隊,在那種亂世之中也是無法生存的。

所以我個人認為,就算把宣統換成努爾哈赤,也救不了大清朝,因為當時的清政府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內憂外患從鴉片戰爭之後便開始接踵而至,就算沒有爆發辛亥革命,清廷也不會存在太長時間,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當時清廷中也有謀略不在努爾哈赤之下的人,比如“滿洲五虎”之一的良弼,良弼的軍事才能和謀略都非常優秀,但是他生錯了時代,他想要挽救大清朝的國運,但是當時的清廷內部的爭權奪利十分嚴重,滿清貴族已經無法站在統一的戰線,而且經過二百多年的腐朽,早已不是當年的虎狼之師,良弼雖然有著努爾哈赤那樣的謀略和抱負,但是他卻沒有努爾哈赤時代的八旗軍,因此良弼在被刺殺身亡前,無奈的說道:“良弼死!大清亡!”


昭武觀史


宣統遜位,其實是中國的幸運,以這種不流血的方式來交出政權,體現了社會的進步潮流勢不可擋,這種浩蕩大勢,已經不是清政府能用武力能夠挽回和阻止的了。



清帝遜位,主要原因是這樣的:

一、中國民眾思想的覺醒。

人民深刻認識到一家一姓的皇權統治制度的落後,這種制度必須被淘汰和改變,否則中華民族就不可能走向進步。

二、晚清政府的無能和腐朽。

經過洋務運動的失敗,維新變法的失敗,庚子新政的失敗,已經證明了古老的皇權專制的腐朽,這種政體不徹底改革,所有的努力都將付之東流。

三、革命的勢力佔據了上風。

當時反對清政府的力量已經是遍地烽火,不僅僅是革命勢力,就在清朝統治層的內部,也深刻認識到形勢的嚴峻。無論以和平的方式,還是戰爭的方式,無論以妥協的方式,還是流血的方式,清朝退出歷史舞臺已成必然。而當時的情況下,整體中華民族的解放運動已經和國內民族矛盾聯繫在了一起,一旦採取武力對抗,滿族,尤其是清朝皇族,將流盡最後一滴血。



當然,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當時晚清政府的執政階層孤兒寡母,缺少反抗的實力和意志,是這次清帝遜位的重要原因。

那麼,我們置換一下,把這孤兒寡母換成軍事才能很強,意志堅定的努爾哈赤來試試。

努爾哈赤當政,以他的個性和能力,無疑,除了戰爭,決不會有任何其它解決問題的方式了。

但選擇打仗,努爾哈赤會贏嗎?

我們檢索一下努爾哈赤的戰績,一生之中,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唯一一次敗績是在寧遠城下,被袁崇煥擊退。

從軍事能力的角度上分析,我們發現,袁崇煥的軍事能力肯定比不上努爾哈赤。但與其它明朝將領不同的是:首先袁崇煥認為自己能贏,其次,他為自己打贏這場戰役做了各種正確的準備工作。

努爾哈赤為什麼厲害?因為他的兵員和戰術厲害。他的士兵從小射獵,箭法出眾,個性剽悍兇猛,善長於機動作戰和遠程奔襲。



而現代戰爭的形式改變了。以前一個合格的士兵需要長達數年甚至十幾年的反覆訓練,而現代的一個士兵,從農民到戰士,幾個月就能為合格的戰士甚至將領。例如:黃浦軍校,保定軍校。

培養士兵的成本和時間都縮小了,而士兵之間的能力差距也由於火器的普及和進步,大大減小了。

稍具規模的戰鬥中,神槍手的生存機率也在減小。

也就是說:現代戰爭,誰的槍多,誰的人多,誰的優勢就更大。



晚清的財政收入已近枯竭,各地的反對和獨立,使他們在經濟上實際處於絕對的劣勢。

晚清的軍隊,尤其滿族軍隊,在數量上完全落在下風。

前面說過,合格將領的培訓時間大大縮短,努爾哈赤面對的將不是一個袁崇煥,而是一大群。其中就有未來的林彪,陳賡,薛嶽和杜聿明這幫年輕人。

最最重要的,這場政權爭奪的革命有很大機率演變成國內的民族間的戰爭。火炎昆岡,玉石俱焚。



結論:努爾哈赤將會把他的民族引入地獄。


饞嘴肥貓鏟史官




在宣統皇帝所處的環境下,不用說換成努爾哈赤,即便是換成成吉思汗也沒有卵用。


清朝無昏君,這是真的,清朝歷十二帝,只有能力問題,沒有昏庸問題。清朝的滅亡不是亡於皇帝,而是亡於固守僵化的祖制,閉關鎖國,不思進取,還有就是亡於世界發展大勢。努爾哈赤崛起於明朝走向衰敗,內亂四起之時,周邊沒有力量能夠制衡他。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並不是他有多麼天縱英明。

宣統繼位才三歲,六歲就遜位了。這麼一個只知道吃奶的小屁孩,在國勢衰微、內憂外患之際,他能幹什麼?即便如此,他在成長中也還是把復國理想作為己任,心心念念想要復辟他的大清天下,重拾祖先榮光。



但是現實是,軍閥割據,列強環視,民主、現代意識漸入人心,他不過是一個手無兵將的孤家寡人而已。張勳與其說是幫他復辟,還不如說是幫自己奪權。後來他在急切的復國夢想下走了歪路,給日本當了傀儡,雖然名義上是偽滿洲國皇帝,實際上僅僅就是一個無權無勢的傀儡而已。


在現實面前,不是宣統不努力,而是形勢逼人,由不得你。即便成吉思汗重生,努爾哈赤在世,已經是淪為別人池中物的亡國之君,你即便有通天本領,又還能怎的?


謝金澎


大清朝享國運二百六十八年,做為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尤其處於社會階層變革的一個時代,其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遠遠超於了其他封建王朝。而這個王朝的崛起可以說凝聚了努爾哈赤父子三人的心血,努爾哈赤的功績更多的則是在於一統女真,而滿族入住中原則是依靠了皇太極和多爾袞的功勞,後歷經康乾盛世而使得大清達到了上百年的巔峰盛世,但在這種光芒過去沒有多久,便迎來了日落。



大清朝的滅亡其實不在人為,國家的衰敗外患則是大於內憂的。在乾隆爺去世的時候,美國開國國父華盛頓也迎來了他的落葉歸根,但是此時的美國已經成為了一個民主自由社會,反觀大清王朝,此時依然是一個封建落後的統治階級。所以從嘉慶時代,中國就已經開始與世界有了差距,而這種差距,給中國近代帶來了近二百年的屈辱,改革在那個時代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唯一可以避免這種趨勢的,也唯有立憲,讓皇室成為一種象徵,但大清朝連立憲的最佳時間也沒趕上。



而之後的西方國家乃至十九世紀的日本,他們都經過革新達到了目的,而沙俄僅僅是在二十世紀初才完成了這一變革,但國家也沒有落後於世界,唯有中國,即使在辛亥革命後,國家轉為民主國家,但是依然飽受列強欺辱,別說保不住大清基業是宣統帝的無能,即使換來努爾哈赤又怎樣,此時的國家不單單是落後,上千年積累的民族矛盾、社會矛盾全面爆發,這種矛盾的尖銳程度唯有自上而下的一場革命方才能換來希望。



在這種情況下,大清朝前六位能文擅武的君主換誰來都不行,千古一帝康熙不行,十全老人乾隆也不行,以至於後來的北洋袁世凱也不行,南京老蔣更是不行,而後來有一個人物可以,也唯有這一個人物可以,他帶領一個新興政黨,經過幾十年的革命,打軍閥、打日本人、打美國人,他才把中國積累了上百年的屈辱和弊端從根源上去除,至此二百年的落後才慢慢縮小。

所以說,大清朝二百多年的基業,確實氣數已盡,一箇舊式帝王縱然不可一世,但也無濟於事,唯有一個有著天縱奇才的高瞻遠矚之人物,方才能挽救那個時代的危局。


絕筆歷史


滿清滅亡不是朝代更迭的問題,是改天換日,是政治制度的大變革。不是換誰就能挽回的。

如果把宣統換成巔峰期的努爾哈赤,再外加一個巔峰期的多爾袞和康熙。你知道會是什麼結局嗎?

滿清能躲過漢人報復那是袁世凱幫了忙,袁世凱在北方政權還有絕對實力之時逼清帝退位,這樣驅逐韃虜的矛盾就變成了南北方政治力量之間的矛盾。後來袁世凱鬼迷心竅稱帝又變成共和派與袁世凱的矛盾,袁世凱暴斃之後,矛盾則演變成了各大軍閥之間以及革命黨的矛盾。這種矛盾多次轉移,誰還記得滿清。雖然老百姓街上追打滿貴族,但漢人沒有被組織起來,這種行動很有限。所以袁世凱是避免滿清貴族被報復的第一功臣。近年很多滿遺就抬高袁世凱,他們是知道的袁世凱客觀上就做了一件事,保護了滿清貴族免受報復。

如果把宣統這個小毛孩換成巔峰期的努爾哈赤,那會是什麼結果?袁世凱有能力逼努爾哈赤退位嗎?可能性會非常小。那樣的話必然會形成滿清對革命軍的瘋狂鎮壓。這種戰爭會將革命要求更多轉化為民族之間的矛盾。加大宣傳驅逐韃虜也是必然的了。然而就算滿清還有實力,但是結束帝制實現共和那是時代潮流,是多數知識分子和實權者都有的共識,袁世凱為什麼失敗,不就是他的手下也不支持恢復帝制,否則怎麼會失敗呢?1840年後誕生的那一代人有非常多的人是想要變革的。這與還有沒有實力,有沒有能人力挽狂瀾都沒有關係。帝制覆滅只是時間問題。

把宣統換成努爾哈赤,其結果就是滿清貴族集體被努爾哈赤帶進棺材裡。貴族們被滅族都有可能。

這個可能性非常大。其實投降都不行,投降了矛盾還在。只有在還有實力之時將權力交給另外的人,將矛盾轉化為南北兩派漢人間的矛盾,滿清才有脫險的可能。而且還必須是沒有順利實現共和,矛盾不斷升級轉化。否則一旦共和了,就算不會展開全面報復,至少會懲戒一批作惡多端的滿貴族。然而袁世凱這個近代最大的歷史罪人,不僅沒有完成他的歷史使命,將中國引入更加混亂、苦難的地步,還間接地讓滿清貴族得以全身而退。


國病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一個朝代要結束,那問題一般不是一代或者兩代帝王造成的。那是一個朝代積攢問題的集中爆發,用一句話說,那就是穩定社會中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陳舊的制度之間的矛盾。而且到了末世,多兒皇帝,就算不是兒皇帝,只要稍微有點皇帝病,那天下就完了。


統一的朝代裡面,秦和隋問題相同。建朝時代短,之前都是割據政權,雖然統一了天下,但是前朝好多人都活著,思念故國成為一種思想。始皇帝起長城,修直道,鑄驪山墓。楊光徵高句麗,開運河。兩人都打算用一世之力完成百世功績,國破家亡。

漢朝末期瘋狂的土地兼併和各種超級門閥,擠兌的普通階層毫無立錐之地,再加上漢桓帝,漢靈帝這兩位催化劑。天下必亡,到了不得不革新的時候。大唐的路鎮政策讓大唐從李隆基之後基本就是個空殼子。宋比較獨特,這一朝到滅亡,人民生活都不錯。可是趙匡胤過度的拔高文人,貶低武人的政策導致只能當個受氣小媳婦。

你提出麼的清朝末年傅儀換成努爾哈赤,恰好可以和他的前任相比較。明朝末年,萬曆不見人,朱常洛用一個月的皇帝時間演繹了大明最大的傳奇。兒子朱由校沉迷木匠無法自拔,等到回頭時大明已經半殘不殘了直接喝“仙藥”上天了。遺詔傳位給五弟信王朱由檢,躲過了當亡國君。


朱由檢一改太太爺嘉靖,爺爺萬曆不上朝的老毛病,也沒有老哥天啟的玩物喪志。除了勤政,腦子中別的啥想法都沒有,年紀輕輕就操勞過度,白了頭。誅閹黨,六下罪己詔。極力挽留已經風雨飄搖,病入膏肓的大明。朱由檢太想中興大明瞭,以至於他多疑,急躁。就算崇禎日理萬機不睡覺,但是對內有席捲全國的大順闖王李自成,對外有野心勃勃的後金。舉目四望,他這個正統朝廷反而成了最弱的一方,但是他還要同時對抗兩方。所以沒辦法,只能吊死煤山。換在任何一個安穩的朝代,崇禎都能成為一個好皇帝,但是時不待我,勤勉的他最後做了亡國君。


努爾哈赤可以說是和崇禎對過話的人,現在時空轉變。努爾哈赤從一個勝利者來到了崇禎同樣的位置。而且他面臨的問題更復雜,已經不單單是中國這塊土地上的問題。工業時代的到來,全球大範圍交流的開始,人們思想的轉變。1908年傅儀登基,1912年辛亥革命就成功了。短短的三年多時間,努爾哈赤要對抗太多東西,如果崇禎面對的問題是快到頂端的俄羅斯方塊,那努爾哈赤面對的就是隻剩殘血的高地塔,而且對面五個人加小兵都在塔下。崇禎可以硬抗十七年,努爾哈赤怕是十七天都抗不了!時代的巨輪面前,個人連螳臂當車的機會都沒有!


灰色手術刀


你就是換高達也沒用啊。

努爾哈赤最大的優勢是軍事能力,其實治理能力太一般了。你看他在遼東後來搞的那一套,把漢人的菜刀都收繳過來,滿人出門必須結隊。這哪是治理國家的辦法。這比村長的水平高點有限。

但就算他老人家神功護體,還能接著帶八旗兵來一回薩爾滸?北京城他都出不去。國家的軍隊已經爛了。王朝根基也爛了,東南那幾個督撫都敢搞東南互保。你中央說的話還有幾分效力?不能整合國家,還談什麼春秋大夢。

在晚清的局勢下,不是你一個皇帝憑個人意志或者能力就可以力挽狂瀾的,嚴格意義上說《辛丑條約》之後其實清廷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帝國主義需要的是能穩定中國的代理人,至於這個代理人姓不姓愛新覺羅,其實並不重要。


明善肅卿


國家經歷了大繁榮,人口增加了四倍,人們樂於安逸,政府也圖享太平,沒有進步,整個亞洲都在安逸中沒有感受到遙遠的西方各國在工業革命戰爭中進步。西方的炮艦轟響中國這個東方第一帝國的時候,東亞顫抖了,我們的歷史車輪在前進,沒有那麼多假設,一百多年過去了,我沒有理由抱怨我們的先人,我只想我現在的祖國在振興,在富強,中國在努力實現她的中國夢,我們作為子孫,各族人民都懷著振興之心做著自己應做的努力,中國萬歲!中國各族人民萬歲!


中國新疆歡迎您互


換成誰也搞不成君主立憲和共和立憲,中國人看重權力,為了獲取權力,又不擇手段,看看孫文看看蔡鍔等軍閥,看看近現代史,努而哈赤也只能選擇保有鞏固自己的權力。清朝滅亡是什麼意思,是皇帝死了,還是國家沒有了?在清帝退位詔書中明確改清朝國體為共和立憲制,國號為中華民國,授權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組建中華民國。清朝就是中華民國,何來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