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許多大房企都紛紛走“輕資產”路線,是預計到了未來什麼趨勢嗎?

破爛酥皮


先更正一點:走輕資產的都錯過了機會,大房企並未走輕資產路線,而是多元化,而且多元化的房企並不多。恆大碧桂園這倆龍頭一直聚焦開發銷售,融創也是如此。

萬科是多元化初具規模的龍頭房企。萬科多元化依託的是核心住宅開發業務的高速增長,沒有住宅提供的現金流,萬達其他嘗試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來看看你所說的SOHO中國,2017年財報顯示收入19億多,比去年定的目標40億少太多了,就這,還是賣了兩棟SOHO換來的,潘石屹最看重的3Q共享辦公發展也沒有跟上預期,所以SOHO中國一直不敢公佈淨租金利潤。倒是轉型讓soho中國的銷售從百億級掉至億級,被很多後輩超越。

萬達也是走輕資產,但是他的很多業務比如影視體育等都是很難盈利而且波動大的行業。這些行業併購動用了很多槓桿資金,風險很大,倒是萬達廣場租金收入還不錯,現在部分萬達廣場開發也是走“你出資我出品牌我運營”的模式,算是輕資產模式。

如今,緩過勁來的萬達也在嘗試開發銷售了。萬達成都公司和合肥公司已經在通過各種方式增加土地儲備。目的就是開發銷售。

恆大多元化發展也有一定程度收縮,2016年賣掉了糧油和冰泉業務。在房地產和金融這一塊走的比較好,目的還是在於穩健發展地產。

融創很明顯堅持開發,孫宏斌買了一堆萬達的文旅,就是看中了土地資源。他在發展長租公寓方面也不積極,僅是通過入股鏈家自如的方式涉足。融創目前還是想擠進銷售前三。

所以還是那句話,輕資產模式,並不是靈丹妙藥,地產商做專業的事,再拓展多元化可以,徹底放棄就是賭國運,賭財運。

我是樓市微觀察,只說真心話,歡迎點贊與關注。


樓市微觀察


中國樓市轉型已經是註定的了,過去那種“拿地-蓋房-賺錢”的模式已經不可能賺大錢了,在這樣的背景下開發商必須要尋找一個新的盈利模式,而現在“輕資產”路線就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

而在眾多房企裡,“輕資產”化最明顯的就是萬達,特別是在去年萬科600多億甩賣酒店資產之後萬達已經在走上了“輕資產”的道路。而這也能說明一些問題,那就是這些精明的房企已經看到了未來的房地產走勢,那就是未來樓市會逐漸成熟。

其實大家都知道,在過去一段時間裡,開發商的盈利模式十分簡答,但是太依靠資金了,一旦失去資金之後,開發商就很難繼續發展了。但是在現在收緊信貸之後,開發商的資金壓力十分大,所以開發商不得不減少資產項目運行,這才能減輕負債。

而且更重要的是最近幾年土地價格在不斷上漲,導致開發商拿地成本越來越高,但是在限價政策的影響,開發商想要盈利的話,那麼就必須要精細化發展。


樓盤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