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安徽壽縣屠戶起兵造反,打到河南收了三個兄弟,最後被弄死在福建

唐末黃巢之亂,王朝秩序崩壞,群盜蜂起。中和元年(881年)秋,壽州屠戶王緒,與自己妹夫劉行全嘯聚500人造反,攻佔壽州,一時響應者萬餘人,遂自稱將軍,進而攻陷光州(今潢川),聲勢頗壯。固始人王潮、王審邦、王審知兄弟三人加入其中。

王審知三兄弟是固始基層社會出身,在當地擁有一定的資源和人脈。王潮是固始縣佐史,也就是基層縣吏,這種處於權力末梢的人,在體制崩潰之際,最具造反能力的往往是這樣一群人。史書中記載,王潮“志尚謙恭,譽藹鄉曲,善於和眾,士多歸之”,恐怕也只是日後的溢美之詞。

王潮、王審邦、王審知兄弟三人在鄉里原本就很有勢力,邑人號曰“三龍”。後世史書又附會說王家出於琅琊王氏這樣的士族名門,是秦將王翦的後裔,這只是攀附名人的無根之談罷了。王氏三兄弟確實也都是能幹之人,王潮“沉勇有智略”,王審邦“喜儒術,善吏治”,日後成大事的王審知據說相貌雄偉,方口隆準,喜讀書,好騎射,常乘白馬,號稱“白馬三郎”。

安徽壽縣屠戶起兵造反,打到河南收了三個兄弟,最後被弄死在福建

黃巢起義

當時,中原一帶秦宗權風頭正建,於光啟元年(885年)二月在蔡州僭稱帝號,“恃勢侵凌四境”。王緒當然不是秦宗權的對手,只好退出固始,率眾南奔。王緒兵馬至贛境,略潯陽、贛水;入閩地,取汀州、陷漳浦,但皆未能據之。

此時,王緒集團又發生了內訌。王潮兄弟發動兵變,囚禁了王緒,後又迫其自殺,進而控制了這支軍隊的主導權。史書中對於王緒的評價很低,說他“猜刻不仁”,凡才貌過己者,必暗除之,軍中人人自危,“不保朝夕”,所以才激起兵變,王潮兄弟動手是不得已而為之。這樣明顯帶節奏的敘述,極有可能是對王緒的汙名化描繪,有點類似於《水滸》中對於王倫的評價。

當時的福建尚是邊疆蠻夷之地,且“地方割據,盜賊四起”。王潮兄弟原本並不打算以此為基業,準備率軍離開福建。但是,泉州刺史貪暴不仁,殘害百姓。相比之下,王潮軍隊軍紀相對嚴明、軍容整肅,“故州人奉牛酒迎潮”,泉州耆老張延魯等眾奉牛酒趕到沙縣請求王潮軍回師泉州,解救泉州百姓於水火之中。王審知勸兄長取泉州,“春秋所以伐罪弔民,今闔府之來,其可違乎?宜徇而撫”。於是,王潮集團順應民心,回師圍攻泉州,“歲餘克之,殺彥若,遂有其地。”

安徽壽縣屠戶起兵造反,打到河南收了三個兄弟,最後被弄死在福建

王潮

光啟二年(886年),王潮已據有泉州,福建觀察使陳巖見王潮已成氣候,遂上表朝廷,正式任命王潮為泉州刺史。王潮佔據泉州之後,先是平定的狼山流寇薛蘊,並“悉心治郡”。唐昭宗大順二年(891年),福建觀察使陳巖兵卒,其內弟範暉“諷將士推己為留後”。

福州權力交替,據有泉州的王潮覺得機會來了。王潮命堂弟王彥復任都統,三弟王審知任都監,發兵攻打福州。福州城防嚴密,王潮軍久攻不克。直至景福二年(893年),福州城中糧盡,才被攻陷,範暉被擒斬,王潮軍進入福州。

安徽壽縣屠戶起兵造反,打到河南收了三個兄弟,最後被弄死在福建

王氏兄弟三人

王潮很會做人,為了招徠人心,為已經病逝的前任觀察使陳巖素服舉喪,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陳巖之子陳延晦,最大程度地繼承了陳巖的資產。王潮集團佔領福州後,聲威大振,“建州人徐歸範以州應潮”,“汀州刺史鍾全慕舉籍聽命”,“嶺海間群盜二十餘輩皆降潰,潮乃盡有五州地”。景福二年十月初四,唐王朝正式任命王潮為福建觀察使,王審知為副使。乾寧初(894年),黃連洞二萬蠻眾圍汀州,王潮派兵將其擊敗,閩地遂定。

八閩之地,盡歸王氏所有,儼然割據梟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