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被曹操光腳相迎的許攸,之後為何又被曹操殺了?

oXom0_一葉知秋


許攸之所以被殺,是他咎由自取,因為許攸耽擱了曹操爭搶女人,導致被別人捷足先登了。

曹操聽從許攸的計謀,在官渡之戰中奇襲袁紹囤糧重地烏巢,以少勝多,擊敗了袁紹。隨後乘勝追擊,打得袁紹落花流水,潰不成軍,領著殘兵敗將退回冀州。袁紹這人性情特別要強,吃了這虧,哪能受到了,羞憤難當,糟心上火,一病不起,不久就一命嗚呼了。

袁紹死了,他幾個兒子為了爭奪袁紹留下的產業兵馬,兄弟鬩牆,互相就打起來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曹操就趁著這個機會率領兵馬直取袁氏勢力的老巢――冀州。

冀州還在袁尚的手中,他派審配守城,防禦嚴密,堅固難下。許攸給曹操出了主意,讓他掘開漳河,以水灌城。城中“水深數尺。更兼糧絕,軍士皆餓死”,冀州城被一舉攻下。

所以說,許攸在擊敗袁紹和攻取冀州兩次重要戰役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冀州城破,曹操率領得勝之師入城,遇到了得意洋洋的許攸。許攸放肆地縱馬來到曹操近前,用馬鞭指著城門而呼喚曹操的小名,趾高氣揚地說:“阿瞞,如果沒有我,你能進入這個城門嗎?”曹操大笑,而他的部下則都恨恨不平。

許攸這麼一個節外生枝的舉動,耽誤了曹操的美事。什麼好事呢?原來曹操這廝有個令人不齒的壞毛病――他喜歡別人的老婆。

愛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曹操這人妻妾成群,其中很多都是別人的老婆。他一輩子就這麼個特殊愛好,死性不改。為了這事,在宛城他看上了張繡的嬸嬸鄒氏,激怒了張繡,一場夜襲,曹操連褲衩沒來得及穿,只戴了個圍巾,淨身出營,邁開兩條毛烘烘的雙腿赤足狂奔,狼狽逃竄。曹操的長子曹昂,給他拉皮條的侄兒曹安民,還有忠誠的貼身護衛猛將典韋全部都在這場戰役中丟了性命。

如此慘重的教訓也沒改了曹操的那個毛病。到了攻打冀州城的時候,眼見即將拿下城池,他又提前叮囑身邊的人員,要他們入城之後,立即到袁紹府中,守住府門,等他進去揀選。

結果,許攸在城門口這麼一攔,曹操進城就耽擱了一些時間,他心急如焚,卻不好發作,只好和許攸在那裡敷衍。

有其父必有其子,曹丕也不是個好東西,他趁著這個機會先入了袁紹府中,正好就看到了袁紹的夫人劉氏和袁熙的老婆甄宓,曹丕就將一老一少兩個美人收納了。等到曹操擺脫許攸的糾纏來到袁府,恰好撲了個空。

甄宓被曹丕搶走,曹操原不放在心上,只是那個風情半老的劉氏也被曹丕奪走令曹操痛徹心扉。他又不好發作,到兒子帳中搶人,父子反目成仇。曹操恨得咬牙切齒,就遷怒於許攸,認為是他耽擱了自己的好事。

許禇做為曹操的貼身護衛,對曹操的心思非常瞭解,這點覺悟還是有的,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曹操明確指示。他出去遛躂了一圈,就把許攸的人頭提回來了。曹操假意“深責許褚”,卻只是批評了幾句了事。

所以說,許攸之死是咎由自取,因為他耽擱了曹操的好事,被曹操恨之入骨,不死不行。


饞嘴肥貓鏟史官


許攸字子遠,是東漢時期很有名的謀士,被譽為“王佐之才”。“王佐之才”是對文士極高的評價,三國時曹操集團的首席謀臣荀彧也被世人稱之為“王佐之才”,由此可見許攸的聰明才智在當時絕對是頂尖水準。

許攸原本在袁紹處做謀士,後來投奔曹操,聽到許攸到來的消息,曹操直接光著腳就去迎接許攸,並對其說“子遠,你的到來,我一定可以獲得成功”,對他是相當信賴。

曹瞞傳曰:公聞攸來,跣出迎之,撫掌笑曰:"【子卿遠】子遠,卿來,吾事濟矣!——《曹瞞傳》

在許攸的建議下,曹操偷襲袁紹烏巢重地,盡焚糧草輜重,並趁機向袁軍大舉進攻,使得袁紹只得率領殘兵逃往河北,自此一蹶不振。曹操取得了人生中最大的一場勝利,一躍取代袁紹成為了東漢末年最強悍的軍閥。

但是在曹操奪取冀州後,卻殺死了這位最大功臣?那麼一向以“唯才是舉”自稱的曹操,為何會殺死這位剛立下大功,又被譽為“王佐之才”的許攸呢?

在筆者看來,許攸之死,除了自身咎由自取以外,還跟曹操的地位發生變化有很大的關係。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一、許攸為人愚蠢狂妄,不懂為臣之道

許攸幫助曹操擊敗袁紹,奪取四州之地,可見此人才能之卓絕。但是才能卓絕者,並非都懂得高處不勝寒的道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越是有能力的人,就越需要懂得大智若愚,如果相向而行,便會自取其禍。

許攸在幫助曹操得到冀州後,自以為功勞甚高,經常和曹操開玩笑,每次出席,不分場合,直呼曹操的小名,說道:“你要是沒有我,是得不到冀州的”。曹操表面上雖然笑著說:“你說得對啊。”但內心非常厭惡許攸的這種做法。

紹破走,及後得冀州,攸有功焉。攸自恃勳勞,時與太祖相戲,每在席,不自限齊,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內嫌之。——《魏略》

還有一次,許攸出鄴城東門,對身邊的人說:“曹操如果沒有我,是進不了這個門的。”有人向曹操告發,於是許攸被收押,最終被殺。

其後從行出鄴東門,顧謂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出入此門也。"人有白者,遂見收之。——《魏略》

許攸與曹操早年相識,是多年的好友。但是在投奔曹操之後,雙方的身份就已經發生了變化,從私下的朋友變成了工作中的隸屬關係。

作為下屬許攸應該極力維護上級領導的面子,不能因為有私交而有恃無恐,更不該因為有功勞而得意忘形,自以為是。

許攸為人傲慢狂妄,愚蠢至極。在眾人面前,抬高自己,貶低曹操,這對於常人來說都無法忍受,更何況是一位亂世奸雄呢?

所以,許攸之死的一個原因是為人愚蠢狂妄,不懂為臣之道。

二、許攸貪而不治,與曹操現有謀士集團格格不入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舉,所以身邊聚集了一批優質的謀士。其中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等人,都是智謀超群、秉性純良,對曹操忠心耿耿。

曹操也在這些謀士的幫助下,從小變大,由弱變強,逐漸成為首屈一指的諸侯,所以對於這些謀士們曹操是既敬重又感謝。

相反許攸與這些謀士相比卻大不相同,許攸是因為貪圖錢財,袁紹不能滿足他的需求,所以前來投奔曹操,勸說曹操偷襲烏巢。

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因說公擊瓊等。——《魏書》

荀彧曾經對許攸進行過評價,說許攸是“貪而不治”,過於貪婪難以滿足。

彧曰:“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三國志》荀彧傳

現在看來,許攸自身最大的問題是貪婪,可以貪圖錢財,也可以貪圖功勞,甚至貪圖權力。對於這樣一個貪婪的人,自然會跟現有謀士集團的理念格格不入。

對於謀士來說,尊重和服從領導的指令是職業素質,幫助領導提出建議解決問題是職業要求。但許攸對外批判領導,展現自己的做派已經觸動這些謀士們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念體系,產生對許攸極大的反感和厭惡之情。

曹操取得一次次勝利的原因在於人謀,人謀的關鍵是能夠傾聽謀士們的建議。保證謀士集團的穩定就是繼續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所以對於打破這種穩定的不安因素,曹操會堅決清除。

許攸貪而不治與曹操現有謀士集團格格不入,所以曹操為了維護自身謀士集團的穩定,會毫不猶豫的殺死許攸,所以這也是許攸自取滅亡的原因之一。

三、曹操成為最大諸侯後,自身心態發生了變化

曹操在事業初創的時候,不僅自身弱小而且錢糧匱乏,在這個階段非常渴望有才能甚至有名望的人可以加入他的團隊,所以對於當時加入的荀彧,郭嘉等人都極為敬重和看重。

東漢末年,各大諸侯的實力,首推袁紹。袁紹出身名門祖上四世三公,又兼有冀幽青並四州,實力最為強悍。天下眾人都以袁紹為正統,大小人才紛紛湧入冀州,為他效勞。

曹操作為官宦之後,自然不是眾人的首選之地,所以曹操前期對於人才不僅愛護而且非常包容。像畢湛,魏種就曾經背叛過曹操,但是曹操在抓住他們之後,他都沒有去殺掉這些人,而是讓他們繼續為自己效力。

這不僅是為了收買人心,更是因為他們是人才,曹操不忍心殺死他們。因為此時曹操陣營的人才太少,即使有過錯也會盡量去諒解對方,這也是無奈之舉。

可是當曹操取代袁紹成為當時最大的諸侯後,曹操便擁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才資源。所以這個時候,曹操自身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對於那些對他一而再再而三挑釁鄙視的人,便不再容忍。

所以我們看到許攸的死,孔融的死都是在這個階段,這些人都是才華橫溢,名重一時,但都因口無遮攔,得罪了曹操,最後慘遭殺害。

結論

許攸在投奔曹操時,受到了曹操的重視和信賴,但最後還是死於曹操之手。

造成許攸之死的決定因素就是許攸為人愚蠢狂妄,不懂為臣之道。許攸貪而不治,與曹操現有謀士集團格格不入。曹操成為最大諸侯後,自身心態發生了變化!當有了這幾個因素,許攸之死就是必然,不可避免!


詫寂說史


他是曹操的發小,兩人曾一起喝酒、吹牛,偷看小寡婦洗澡,是發小,更是好基友。他曾跟著曹操的對頭混過江湖,還出主意坑曹操,但後來他又迷途知返,跟著曹操混。對此,曹操喜出望外,光著腳去迎接著,他也不負眾望,幫著曹操建立了不朽的功業。然而,最後曹操卻將其殺死,難道是兔死狗烹,還是有其它更深層的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歷史的真相。

他就是許攸,今河南南陽人,年輕時,他與袁紹和曹操都是好友。這個許攸年輕時,也是一個熱血青年,曾與人密謀廢黜漢靈帝,匡扶漢室,還勸說曹操與他一起行事,但被曹操拒絕,最後事情敗露,許攸逃亡在外。後來,袁紹在冀州創業成功,逃亡的許攸就去投奔了袁紹,成為手下的重要謀士。

隨後,在袁紹和曹操兩位大佬爭霸的官渡之戰中,許攸先是為袁紹出謀,建議他派兵偷襲曹操大後方許都,奉迎漢獻帝乘機討伐曹操。這麼好的計策,但是並沒有被袁紹採納。不久之後,許攸的家人在鄴城犯事被袁紹手下的另一個謀士審配抓入監獄。許攸知道後大怒,連夜就棄袁紹而去,投奔了曹操。曹操聽到許攸到來的消息,直接光著腳,去營外迎接,曹操此舉也成為帝王愛才的一個典範。

隨後,兩人寒暄了一陣,才奔入主題,許攸指出了曹操缺糧、急需速戰速決的軟肋,並給曹操獻上了火燒烏巢的妙計,一舉扭轉了曹操在官渡之戰中的劣勢,大破袁紹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緊接著,許攸又獻計決漳河之水,佔領冀州。總之,許攸在曹操和袁紹的決戰中居功甚偉。按理說,曹操論功行賞,應該給予許攸豐厚的獎賞才對。然而,曹操最後卻選擇殺死了許攸。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兔死狗烹”嗎?

在《三國演義》中是因為許攸出言不遜,被曹操的忠實保鏢許褚這個二貨,一怒之下殺死。事後,曹操還假假惺惺地責怪許褚。實則,歷史上許攸完全就是曹操下令殺死的。在曹操佔領鄴城後,許攸自恃功高,就變得飄飄然了,屢次輕慢曹操,每次出席活動,不分場合,就直呼曹操的小名,還口口聲聲說如果不是自己,曹操是不可能取得冀州的。曹操聽了雖然心裡不爽,但表面上呵呵一笑。但這個許攸不知深淺,還不停地如此這樣,最後超出了曹操的忍耐底線,他有一次出鄴城東門,對左右說:“這家人沒有我,進不得此門。”有人向曹操告發,於是乎曹操將許攸給抓了起來,最後將其殺死。

歷史上許攸之死,不是“兔死狗烹”,而是許攸情商太低,自己作死。曹操一代奸雄,既有禮賢下士,寬容大度的一面,但也有暴虐性忌、多疑的一面。虧許攸還是曹操的發小,至死還弄不明白曹操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個許攸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在他的意識中曹操還是他一起可以肆意開玩笑的發小,但是此時的曹操已經是一個公司的大老闆,他需要在公司樹立自己的權威,然而許攸這個大傻子卻一而再的挑戰他的權威,這讓曹操的臉怎麼放呢?為了維護公司的穩定,曹操必須要殺死許攸這個異類。於是乎,許攸就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總之,許攸之死就是忘記了君臣之禮,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也太不把曹操當回事了,死有餘辜,咎由自取!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被曹操光腳相迎的許攸,之後為何又被曹操殺了?

許攸作為三國兩大巨頭曹操與袁紹共同的小夥伴,在決定北方大勢的官渡之戰中,成為了左右雙方勝負的人物,而他也因此居功自傲,花樣作死,最終成為曹操刀下之魂。

許攸為曹操立下不世之功

時間回到官渡之戰前夕,曹操雖然接連取得了白馬,延津的勝利,但情況卻並不樂觀,由於當時的曹操與袁紹實力差距過大,無論在兵力和糧草等各方面都被碾壓。

時公兵不滿萬,傷著十二三。—《三國志》

紹射營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眾大懼,時公糧少,與荀彧書,議欲還許。—《三國志》

隨著時間的流逝,壓力越來越大,而此時曹操眼看撐不住了,便打起退堂鼓,準備跑路回許都。而此時荀彧寫信鼓勵曹操,以一句“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輔以大順,何向而不濟!”給了曹操勇氣,得以繼續咬牙苦撐。

就在這曹操水深火熱之時,許攸來了,於是曹操上演了光腳相迎的戲碼,那麼曹操為何這麼激動呢,因為許攸當時是袁紹謀士,此時來投,必然有大禮相送。

公聞攸來,跣出迎之,撫掌笑曰:“子遠,卿來,吾事濟矣!”—《曹瞞傳》

果不其然,許攸將袁紹運糧大隊的行蹤獻給了曹操,而這也是曹操唯一的翻盤希望,於是曹操不顧眾人反對,親自帶領五千精兵,直奔烏巢放火,由此直接逆轉了整個戰局。

客觀的說,許攸確實為曹操立下了不世之功,也影響了之後整個三國的局勢,而許攸也開始了自己的花樣作死之路。

許攸居功自傲,花樣作死

在曹操攻下袁紹老巢鄴城之後,許攸更是以首席功臣自居,加上自己與曹操是發小,更是肆無忌憚,老是直呼曹操小名,並大肆宣揚自己的功績,而曹操表面笑嘻嘻,內心直罵娘。

攸自恃勳勞,時與太祖相戲,每在席,不自限齊,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內嫌之。—《魏略》

後來更是在城門口,說出了“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出入此門也。”這種找死的話,但當傳到曹操耳中,一代梟雄終於怒了,於是許攸卒。

總結:許攸在官渡之戰中為曹操提供袁紹軍糧行蹤,使曹操得以火燒烏巢逆轉戰局,確實功勞甚大,但他居功自傲,情商極低,多次宣揚自己之功,貶低曹操,終於使曹操動了殺機,最終落得慘死的下場,讓人唏噓。


臨石觀海


曹操在三國時期的軍事地位非常高,這除了跟他的軍事實力關係很大外,跟他平時的行事作風也有很大關係。他這個人快意恩仇,活得率真,即使作小人也作真小人,而不是偽君子。在曹操身上發生了很多故事,這些故事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是因為曹操不拘一格的處事方式。許攸是曹操與袁紹兒時的玩伴,他來投奔曹操時,曹操高興得鞋子都沒穿就出來迎接,可最後卻親自下

話說許攸與袁紹、曹操從小一起玩耍一起淘氣,小時候在一起搞了很多惡作劇,感情可以說是非。袁紹家是四世三公,曹操的父親只是太監的乾兒子,袁紹的家庭背景比曹操那是硬多了,可當初他們在一起玩時,袁紹卻不是老大,搗蛋的事都是曹操帶著大家一起幹的,反而受欺負的總是袁紹,所以曹操對袁紹非常瞭解:“成不了氣候”。

曹操與袁紹長大後,大漢朝被奸人篡權,人家袁紹畢竟背景了得,很快拉起了自己的一支隊伍,兵強馬壯,曹操只能變賣家產,組建了一支只能小打小鬧的隊伍。人往高處走,許攸自然是跟著袁紹混。


中國人文歷史徽鑑


許攸獻計偷襲烏巢,本來大功一件,受到那些武將尊重,好評如潮,但有點飄飄然,總把功勞掛在嘴邊,見到人就說吹,自己多麼多麼牛B。

在曹操面前也那樣,曹操肯定不爽啊,但又不能動他,畢竟廣受好評,怎麼辦呢? 一次酒宴上,曹操拉著許攸,挨個給武將敬酒,就說許攸多麼多麼厲害,華語第一人啊,不,功勞第一人,誰的功勞都沒許攸大,你想那些武將都是他們衝鋒陷陣,聽到這話多不舒服,在加上許攸喝醉時候瞧不起曹操,武將忠於曹操。



就相當於現在的粉絲,武將越來越不滿,最終被殺,大家都高興,這就是捧殺和招黑 就像現在薛之謙一樣,本來出了幾首好歌,然而有些不開眼的粉絲比較,招了一些人恨,如果當時就黑薛之謙,鑑於之前的好評,肯定黑不起來,索性有更多人拿薛之謙和別人比較繼續捧殺給他招黑,導致其他家大範圍粉絲都看他不順眼,你看現在黑薛之謙就是政治正確了,和曹操捧殺許攸如出一轍,不得不說在那個年代,曹操就懂的這招,已經很真的很厲害了。


我個人觀點是這樣的,但歷史深究下來,其實我們很多人都不能偏概而論,畢竟我們是後人,很多事都不是這個時代能說清的。


瀟湘夜雨墨


袁紹這個人,可以說是三國中嚴重被低估的一個人,三國演義耳熟能詳,官渡之戰曹操踩著袁紹的聲名,名揚天下,官渡一戰大獲全勝,袁紹自此一蹶不振,隨後被掃進歷史的舞臺。

可事實上,卻不是如此。

袁紹雖然是四世三公之後,卻是庶出,相比於袁術,袁紹的起點也並不算很高。但是此人從小就很有心思,參與謀劃引董卓入京,一手將東漢朝局攪和的天翻地覆,可以說是東漢的掘墓人,也不為過。

為人寬和,善聚人心,靠著袁家的背景和自己的努力,統一河北,東漢末年諸侯並起,袁紹勢力當屬第一。官渡之戰,袁紹好謀無絕外寬內忌也好,驕傲輕敵剛愎自用也罷,都不是他官渡一戰大敗的主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許攸投敵。許攸因為一時之間受了委屈,又和營中將士不和,一怒之下投奔曹操,獻計偷襲烏巢火燒軍糧,使得袁紹不戰自敗。

雖然官渡一戰,袁紹損失慘重,但並未動搖根基,坐擁天下四州之地的他仍舊是東漢末年最強大的諸侯,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招式固然很好,但是袁紹之所以不屑於搶奪漢獻帝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他足夠強大,強大到根本就不需要玩這些招式。有四州之地做根基,坐擁人望,勵精圖治一段時間,袁紹照樣又可以聚攏精兵強將,到時面對吃一墊長一智的袁本初,地盤少底牌少的曹操會更加的捉襟見肘。

事實上也是如此,官渡雖敗,可他回到冀州之後依舊平定了各地的叛亂。可惜,上天並沒有給他重振旗鼓再次問鼎天下的機會,建安七年,袁紹病故,由於袁紹素來德政寬和,去世之時,河北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親人一般。

倘若袁紹不早死,在當時人心其實還是向袁的。可最後四州之地最後落入曹操之手,還是他袁紹犯了一個大錯,他放任三個兒子,擁兵自重。就算如此,袁紹死後,曹操也花了整整七年,才將袁紹的地盤完全兼併,掃平北方。

而許攸,可不僅僅是幫助曹操打贏了官渡之戰,還獻計決漳河之水,將袁氏一脈的冀州城給攻下了,可以說這個昔日袁紹麾下的謀士,成為了袁紹勢力的掘墓人,在曹操剿滅袁紹統一北方的戰役之中,許攸當居首功。

許攸立下如此大功,狂妄自大恃功而驕,可以理解,可最重要的還是他沒有擺清自己的位置,沒有認清形勢,曹操已經不是當年他的那個可以插科打諢的發小曹孟德了,身為一方諸侯,又想氣吞山河君臨天下的曹孟德,誰都不能輕視他的權利冒犯他的威嚴,就算是居功至偉的發小許攸,也不行。曾經的發小之情,雪中送炭的恩情,都不能抵得上他屢次衝撞不知進退,昔日的跣足相迎,也比不過那君臣二字。

而且,在曹操統一北方之後,曹操的勢力今非昔比,智囊團比許攸要強很多的謀士也有很多,所以許攸的價值其實已經是十分有限了,而且許攸的性格狂妄自大,和曹操手下的將領謀士的關係都不是很融洽,根本容不進曹操的圈子,所以最後被曹操所殺,連個幫忙求情的都沒有。

當然,如果許攸是在劉備麾下,定不會出現這樣的悲劇,就連降魏的黃權劉備都可以善待其家人,所以許攸的死,其實和曹操的多疑暴虐也是有一定的原因。

因此,許攸狂妄輕浮,和曹操的手下人關係很差,情商很低,曹操多疑暴虐,所以才釀成了許攸這樣的悲劇。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確實是言之鑿鑿啊。


木劍溫不勝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

許攸許子遠是三國之中鼎鼎大名的人物,也是三國有數的頂級謀士,但是許攸持才傲物,不守主臣之禮,對曹操和許諸多有嘲諷,最終被許諸所殺,曹操則不痛不癢的責罵了許諸一番,此事就此翻篇!

許攸早期是袁紹的人,在袁紹一窮二白的時候,是許攸四處為袁紹奔走,出謀劃策,拉攏盟友,可以說在袁紹自立之初,許攸功不可沒,許攸在投奔曹操的時候曾經說過,袁本初無情寡義,當初的奔走之友最終都被袁紹冷落疏遠。

袁紹作為雄霸河北的諸侯,實力是所有諸侯之中最強大的,人口是最多的,土地是最廣的,人才是最盛的,依靠著自己四世三公的出身,為袁紹的強勢奠定了基礎。雖然曹操將大將軍印獻給了袁紹,但是作為昔日的好友,袁紹深知曹操的才幹,對於比鄰而居的曹操,雖然現在的實力比不上自己,但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尤其還是一隻可以擇人而噬的猛虎,所以,曹操就成了袁紹的心腹之患。史書記載袁紹非常看不起曹操,但是真實的袁紹可不像三國演義裡演的那個袁本初,三國志裡的袁紹是非常有才幹的雄主。出於對曹操的忌憚,袁紹很快下定決心對曹操用兵,盡起雄兵70萬。這就是史書上所記載的官渡之戰!

此時在袁紹處受了羞辱的許攸越想越氣,一不做二不休,乾脆的連夜投奔了曹操。曹操還在納悶許子遠怎麼深夜來拜訪自己了,很快,曹操琢磨出味來。興奮的曹操連鞋子都沒穿,趕忙出門迎接許攸,許攸本來受了一肚子氣,在看到曹操赤足來迎接自己的時候,心中著實感動了一番,也為自己的英明決定感到高興。隨後許攸感念與曹操對自己的尊重,又是初來乍到,急於用軍功換取自己在曹操帳下的立足之地,於是就像曹操建議,可用奇兵攻取袁紹的糧倉重地,數十萬袁軍的口糧就在離官渡不遠的烏巢,鎮守烏巢的守將是酒囊飯袋淳于瓊,曹操親率大軍夜襲烏巢,將袁紹的糧倉付之一炬。

官渡之戰最終以曹操的勝利而告終,在袁紹死後,曹操攻取鄴城的時候,也是許攸出謀劃策,獻計水淹鄴城,使得曹操得以佔領。

立下大功的許攸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眾人面前直呼曹操小名,絲毫不在意尊卑之分,曹操礙於許攸有功於自己,不好出面阻止,但是在許攸的眼裡,就成了曹操的默認。在袁紹那裡,因為出身,許攸是不敢對袁紹這樣的,但是對曹操,小人得志的許攸驕傲之下露出了尾巴,認為曹操之所以有今天,都是自己的功勞,最終被激怒的許諸斬殺!


詩涵果果解史


許攸是個投機分子,做人有問題,做事更大膽,死是正常的。為什麼先迎接他,不是因為有多大的才能,而是,當時的戰爭局勢最關鍵的時候,許攸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其實做過兩件堪稱驚世之舉的大事:謀廢漢靈帝、官渡之戰獻計曹操;依據《三國志》記載來談的。

三國的歷史,說穿了其實就是一幫富二代在打來打去的歷史,看看最後誰得到天下;

袁紹四世三公不說了。

曹操的背景卻容易被人忽略。曹操的父親官至太尉,位列三公;曹操的爺爺做過司隸校尉,司隸校尉舊號臥虎,監督京師和京城周邊地方的秘密監察官,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市委書記還帶兵權的那種。曹操起家的根底不比袁紹弱。

孫權父親是孫堅是將軍,雖然官不大但是手裡有軍隊啊,況且孫氏世代在吳地作官。其他十八路諸侯哪個不是家庭背景深厚;

最窮的是劉備,人家姓劉,這個資本被利用好了,給自己拉了一個皇族身份,鍍鍍金也是管用狠。

說遠了,回來正題上。說到許攸、袁紹、曹操這三人,他們早年就認識的,據說和曹操一起讀書,一起長大的。許攸能認識袁紹、曹操這些公子哥,本身家庭也是不錯的。

先說兩件大事,後說做人的問題:

1、先說謀廢漢靈帝事件

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當時黃巾軍已經起義。天下開始大亂;許攸和冀州刺史王芬、周旌就想趁著漢靈帝北巡的時候,藉口攻打農民起義軍起兵廢掉漢靈帝。但是漢靈帝出發前,太史望氣,看到“北方赤氣,從西竟天”;這是大凶之兆,於是漢靈帝不去了。這下謀反的事情失敗,王芬自殺,許攸逃跑了。

因為曹操比較出名,許攸也想拉攏曹操參加謀反,被曹操一口拒絕了,並說了許攸一席話,大概意思是:你們這些人,也不好好動動腦子,廢立皇帝那是天下最不吉祥的事情;漢初的七國之亂都被平定了,就憑你們這幾個人,也不好好籌劃,就貿然行動,那不是找死嘛。

由此可見曹操智商那是碾壓許攸的。許攸的黑歷史之一,先擺在這裡。

2、官渡獻計曹操

很多書上,誇大了許攸在官渡之戰中的作用,特別是歷史課本上。當然,官渡之戰的勝利,許攸的歸降有很重用的影響,但也到達扭轉乾坤的程度。有以下幾個原因

官渡之戰還沒有開始之前,曹操的謀士就對雙方的力量就行的比對。古時候,開戰之前都要“廟算”的,《孫子兵法》開篇《計篇》就提出了廟算的重要作用。張良有一次看見劉邦刻了諸侯大印,就拿起來筷子做“籌”替他做“廟算”,勸他取消封賞。荀彧曹操第一謀士,也做了廟算。曹操與袁紹相比,有“度勝”、“謀勝”“武勝”“德勝”四個方面。

荀彧曰:“古之成敗者,誠有其才,雖弱必強,苟非其人,雖強易弱,劉、項之存亡,足以觀矣。今與公爭天下者,唯袁紹爾。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紹遲重少決,失在後機,公能斷大事,應變無方,此謀勝也。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土卒雖眾,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鹹願為用,此德勝也。夫以四勝輔天子,扶義征伐,誰敢不從?紹之強其何能為!”太祖悅。

另外,關於建議曹操燒糧草的計策。許攸獻計火燒袁紹糧草,並不是在這一戰第一次應用。在幾個月之前,燒過袁紹糧草。

袁紹運谷車數千乘至,公用荀攸計,遣徐晃、史渙邀擊,大破之,盡燒其車。公與紹相拒連月,雖比戰斬將,然觽少糧盡,士卒疲乏。公謂運者曰:“卻十五日為汝破紹,不復勞汝矣。

在說完上段話之後,許攸投靠曹操,再次獻計火燒糧草。

再說戰爭局勢。當時袁紹曹操雙方相持數月,兵馬糧草一方面袁紹佔有絕對的優勢;但是他的劣勢是人和。出發前就把主要的謀士田豐,關進了監獄。相持階段,謀士沮授因為獻計又被關了起來, 沮授是因為被郭圖、辛毗讒言陷害。袁紹內部已經開始不安定,許攸投靠更是能加速這種狀況。在序戰中,曹操勢如破竹,連殺了袁紹的兩員大將顏良文丑,對袁紹士氣打擊甚大。

曹操這方面,相距數月,糧草已經不足;又因為在兵力上的劣勢,很多人內心慌慌。包括曹操本人,甚至打起了退兵的念頭,後來被荀彧一番說辭,才沒有退兵。可見局勢之難。


3、許攸的為人問題

曹操首席謀士荀彧說“許攸貪而不治”,許攸這個人貪財不知道節制。

另外,許攸之所以投靠曹操原因並不單純。史書上記載許攸投靠曹操的原因有三個:一是許攸貪財,袁紹不能滿足他;第二個許攸的家人犯了法,被判刑,許攸求袁紹寬恕,沒被原諒,所以一怒之下,投降曹操;第三原因,許攸的建議沒有被接納,憤而投靠曹操。由此可見,許攸來是被迫的。

最後看他投降之後的表現。許攸自恃功高,不分場合,總是稱呼曹操的小名“阿瞞”。曹操平定冀州後,進了鄴城;許攸居然對曹操說“阿瞞,沒有我,你進不來這裡。”結果,曹操找個理由把他殺了。

許攸明明功勞沒有那麼大,卻偏偏四處誇耀自己,被殺活該。有本事像陳平,光明正大的貪汙劉邦的銀子,劉邦不僅不殺,還更加恩寵。


滬上聊歷史


許攸被殺意料之中的事情,這件事和他的為人有關。


許攸這人很傲慢,他的傲慢甚至直追禰衡,不過禰衡是腐儒之傲,人家許攸是有資本傲慢。


許攸是有真本事的,如果他不選擇投降曹操,大約曹操在官渡再堅持不了一個月了。


在官渡之戰初期,許攸給袁紹出過一個毒計,讓他派兵奇襲許都,把漢獻帝搶到冀州,這樣曹操就失去了討伐冀州的優勢。


但是袁紹沒聽,他要在正面戰場上,戰敗曹操,於是錯失了最後一個可以扳倒曹操的機會。



官渡之戰時,曹操壓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後方空虛,如果袁紹繞道後方使用奇襲,大概率會打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袁紹頗有點宋襄公的貴族氣魄,袁紹當時也是有底氣在正面戰場戰敗曹操的,他的兵力數倍於曹操,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如果沒有許攸這隻黑天鵝,大概率失敗的也會是曹操。


由於許攸投降曹操,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佔有大優勢的袁紹敗北。


許攸之所以棄袁紹投曹操,是因為許攸和袁紹的謀士審配不和,許攸貪財,他和袁紹去前線時,審配在後方抓住了他的家眷審問,對於許攸這種貪財的人,審配大概率是能問出很多黑料的,許攸覺得自己在袁紹這兒混到頭了,所以他連夜逃跑。


在官渡之戰前的建安二年,郭嘉在他的《十勝十敗論》中就說過,袁紹手下內鬥不止。



官渡之戰打響,聽說許攸跟隨袁紹來到前線,審配在老家鎮守,荀彧就告訴曹操這倆人不和,許攸早晚會反。



果然如荀彧所料。



許攸是個有點像賈詡的毒士。



他出的主意大多是絕戶計,比如火燒烏巢,殺淳于瓊。



但是許攸和賈詡又不同,賈詡很低調,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而且,賈詡知道什麼話,絕對不能說。


比如開玩笑的話,指著老闆的鼻子喊他小名,賈詡一輩子沒幹過這事兒,不管這位老闆是姓曹還是姓張,不管這位老闆年長還是年輕。


老闆就是老闆,是用來尊重的。


即使你和老闆很熟,曾立下貪天之功,也要記住這句話。


不然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比如許攸。



他當著眾人面,喊曹操阿瞞時,也許是為了向眾人表示自己和老闆關係非比尋常,所以他的結局也非比尋常。


此時的曹操還是那個曹操,但是心態已經變了,已經不是坐困官渡,聽到許攸來光腳丫子出來接他的曹操了,那時候別說許攸喊他阿瞞,就是喊他孫子曹操也會沒脾氣的臉笑成一朵花答應。


此時曹操已經戰敗袁紹,拿下冀州環顧天下已經很難看到對手了,正當曹操志得意滿之時,忽然身邊有人喊他小名:


“阿瞞,你不搭幫我,怎能入此門?”


曹操回頭發現許攸正拿鞭子指著自己的鼻子,曹操淡淡一笑,心裡卻閃過一道寒光。

許攸死在許褚手中,許褚那是曹操的衛士長,是曹操最親近的人。


所以許攸之死其實還是曹操的意思,而他死在,不知進退,這四個字上。


曹操不想當袁紹第二,所以表面上不會表現出對許攸的不滿,怕他在跑到劉表孫策那裡去,許攸就是個雷,已經把袁紹家炸的支離破碎了,曹操是不會讓他回頭再給自己一個王炸的。


既然如此曹操處理許攸就簡單多了,一個辦法是把許攸當大爺供起來,讓他在曹操治下橫行霸道,無人敢試其鋒芒。


另一個辦法是把這個雷提前爆掉,讓雷不成之為雷。


一代雄主曹孟德選擇了後者,不教天下人負我,這是曹操的做人準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