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建築施工中關於建築基礎的詳細論述

一、 建築的常用基礎形式有哪些

1、建築的常用基礎形式有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板基礎、箱型基礎、樁基礎等。

1)條形基礎:當建築物上部結構採用牆承重時,基礎沿牆身設置,多做成長條形,這類基礎稱為條形基礎或帶形基礎。

2)獨立基礎:當建築物上部結構採用框架結構或單層排架結構承重時,基礎常採用方形或矩形的獨立式基礎,這類基礎稱為獨立式基礎或柱式基礎。

3)筏板基礎:當建築物上部荷載大,而地基又較弱,這時採用簡單的條形基礎已不能適應地基變形的需要,通常將牆或柱下基礎連成一片,使建築物的荷載承受在一塊整板上成為筏板基礎。

4)箱形基礎:當板式基礎做得很深時,常將基礎改做成箱形基礎。箱形基礎是由鋼筋混凝土底板、頂板和若干縱、橫隔牆組成的整體結構。

5)樁基礎:樁基礎由基樁和連接於樁頂的承臺共同組成。若樁身全部埋於土中,承臺底面與土體接觸,則稱為低承臺樁基;若樁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臺底位於地面以上,則稱為高承臺樁基。

建築施工中關於建築基礎的詳細論述

二、建築工程基礎結構的應用

1.條形基礎:多用於單層或多層砌體結構;

2.獨立基礎:多用於框架結構或單獨柱子的情況;

3.井格式基礎:當地基條件較差,為了提高建築物的整體性,防止柱子之間產生不均勻沉降,常將柱下基礎沿縱橫兩個方向擴展連接起來,做成十字交叉的井格基礎;

4.樁基礎:當淺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強度和變形要求時採用;

5.筏基礎:常用於地基軟弱的多層砌體結構、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的建築,以及上部結構荷載較大且不均勻或地基承載力低的情況;

6.箱形基礎:用於上、對地基不均勻沉降要求嚴格的高層建築、重型建築以及軟弱土地基上多層建築時;部建築物荷載大。

建築施工中關於建築基礎的詳細論述

三、建築物基礎有哪幾種類型

1.按材料及受力特點分類

(1)剛性基礎: 受剛性角限制的基礎稱為剛性基礎。 剛性基礎所用的材料的抗壓強度較高,但抗拉及抗剪強度偏低。

剛性基礎中壓力分佈角a稱為剛性角。在設計中,應盡力使基礎大放腳與基礎材料的剛性角相一致,目的:確保基礎底面不產生拉應力,最大限度地節約基礎材料。構造上通過限制剛性基礎寬高比來滿足剛性角的要求。常用的有:磚基礎。灰土基礎。三合土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毛石混凝土基礎。

1)大放腳為保證基礎外挑部分在基底反力作用下不至發生破壞。

2)灰土基礎灰土基礎適用於地下水位較低的地區,並與其他材料基礎共用,充當基礎墊層。

3)三合土基礎三合土基礎一般多用於地下水位較低的四層和四層以下的民用建築工程中。

4) 毛石基礎具有強度較高、抗凍、耐水、經濟等特點。

5)混凝土基礎常用於地下水位高,受冰凍影響的建築物。

6)在上述混凝土基礎中加入一定體積毛石,稱為毛石混凝土基礎。

2)柔性基礎。在混凝土基礎底部配置受力鋼筋,利用鋼筋受拉,這樣基礎可以承受彎矩,也就不受剛性角的限制。所以鋼筋混凝土基礎也稱為柔性基礎。

鋼筋混凝土基礎斷面可做成梯形,最薄處高度不小於200mm;也可做成階梯形,每踏步高300-500mm。通常情況下,鋼筋混凝土基礎下面設有C7.5或C10素混凝土墊層,厚度lOOmm左右;無墊層時,鋼筋保護層為75mm,以保護受力鋼筋不受鏽蝕。

2.按構造分類

(1)獨立基礎(單獨基礎)。

1)柱下單獨基礎。單獨基礎是柱子基礎的主要類型。

2)牆下單獨基礎。牆下單獨基礎是當上層土質鬆軟,而在不深處有較好的土層時,為了節約基礎材料和減少開挖土方量而採用的一種基礎形式。

建築施工中關於建築基礎的詳細論述

(2)條形基礎。

1)牆下條形基礎。條形基礎是承重牆基礎的主要形式。當上部結構荷載較大而土質較差時,可採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牆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一般做成無肋式;肋式的條形基礎條件:地基在水平方向上壓縮性不均勻,為了增加基礎的整體性,減少不均勻沉降。

2)柱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當地基軟弱而荷載較大時為增強基礎的整體性並節約造價,可做成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

3)柱下十字交叉基礎。荷載較大的高層建築,如土質較弱,可做成十字交叉基礎。

4)片筏基礎。如地基基礎軟弱而荷載又很大,採用十字基礎仍不能滿足要求或相鄰基槽距離很小時,可用鋼筋混凝土做成整塊的片筏基礎。按構造不同它可分為平板式和梁板式兩類。

5)箱形基礎。它的主要特點是剛性大,減少了基礎底面的附加應力,因而適用於地基軟弱土層厚、荷載大和建築面積不太大的一些重要建築物,目前高層建築中多采用箱形基礎。

複合基礎是針對同一個建築下但地質情況變化很大或上部荷載很大(一般基礎難以單獨承載)的,所以出現一個建築下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基礎形式,另外還有鋼板樁等為維護一定地質條件的施工手段。但所有的基礎形式要根據地質報告,力學計算等通過設計部門和審核部門審定確定。

四、施工高層建築基礎需要注意什麼?

1、如果是管樁,圍護就要後施工。如果是砼灌注樁,圍護可以同時施工。

2、土方開挖要有專項施工方案、開挖時按方案執行,禁止在一個地方開挖深度超過2米以上。

建築施工中關於建築基礎的詳細論述

3、基坑降水符合要求後才允許挖土的。

4、鋼筋要注意不要漏筋、規格錯誤、網片間距過大、搭接位置、接頭百分比、鋼筋焊接質量、保護層、預埋件位置等等。

5、通過柱子的止水鋼板,割斷的箍筋要與止水鋼板焊接好。

6、後澆帶處的橡膠止水帶一定要保護好,特別在支模時!!

7、一定要注意超前止水帶處的鋼筋綁紮的質量及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8、如果有人防工程的,特別注意防空牆鋼筋彎鉤的朝向、錨固長度、節點做法等等。

9、基坑內要求沒有明顯的可見水,有就要及時抽走。要注意降水系統的正常運轉。

10、高層建築必有樁基,要注意樁與基礎底板的連結問題,特別是鋼筋錨固問題。

11、砼施工要有專項施工方案,大體積砼應該考慮降溫系統。砼板的標高要控制好、砼標號不要搞錯、及時做好試塊,一定要多做幾組備用。

12、特別要注意砼養護工作和測溫工作,要有書面記錄。

13、如果是水性塗料要注意塗刷次數、方向、厚度要符合要求。如果是卷材要注意搭接長度和寬度的要求,用連結劑的,要塗刷均勻。(尖角的部位要做成圓弧)

14、基坑的安全監測要注意。要多檢查,特別是大雨之後基坑安全問題。

15、基坑邊有高壓線什麼的,要做防護架子。基坑邊禁止堆東西有具體要求的。

16、基坑內基礎一般是先施工低的,再施工高的地方。也有例外的,具體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