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廊坊市“點對點”運送11161人返崗復工

我市“點對點”運送11161人返崗復工


復工復產,交通先行。連日來,市交通運輸局全力做好援企惠企、保通保暢工作,為全市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當好先行官。

該局及時下發《關於恢復保障通勤客運包車運營的通知》,恢復企業所需通勤班車。目前,全市已有8家客運企業運營,投入客車104輛,累計為19家企業保障通勤735輛次,運送員工11161人。為滿足富智康精密電子(廊坊)有限公司復產對員工需求,採取定製服務模式,2月23日起陸續派出客運包車去我省十個地市接回返崗復工人員。截至目前,赴省內各市發車26輛次,安次區域內發車13輛次,接回復工返崗員工450人。

協調市公交集團投入6部公交車輛為利比玻璃製品(中國)有限公司、廊坊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和平高東芝(廊坊)避雷器有限公司三個大型企業提供班線服務。為確保疫情防控期間運營安全,該局聚焦人防物防技防,制定完善的保障方案,明確主體責任和系列保障措施並加強現場督導,為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認真落實“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要求,嚴禁封閉高速公路、阻斷國省幹線公路、隔離阻斷農村公路交通,維護正常交通秩序,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公路基本通行順暢。市交通運輸局積極做好公路日常養護維護。加強日常保潔工作,及時清除路面遺撒物、障礙物,及時清理垃圾,保持路容路貌整潔。增加養護巡查檢查頻次,重點對路面、橋面、護欄、標誌等交通設施和機電設施增加巡查頻次,發現損壞,及時維修恢復。及時處置路面病害,加大日常養護維護力量投入,全面排查公路病害,及時做好病害處置工作,確保不影響正常通行。強化應急保暢能力,遇到冰雪等惡劣天氣時,裝備不撤、應急處置隊伍不歇,應急物資種類、數量不減,確保應急處置和保暢工作迅速完成。

市交通運輸局在收費站配足疏導人員,及時處理特殊情況,開闢應急運輸綠色通道,優先保障應急物資、生活物資、重點生產物資及醫護、防控人員、農民工返崗包車便捷高效通行。對進服務區車輛按車型實行分區停放、管理。確保所有高速公路服務區正常營業,服務區加油站24小時提供加油服務,嚴把食品採購渠道,做好索證索票及食品留樣工作,保證服務區超市能夠提供基本生活用品,嚴禁採用來源不明食材、藉機哄抬物價等行為發生。

同時,要求市區各出租車公司、各縣(市)出租車管理機構,與司機本著相互平等、風險共擔的原則,做好減免車輛承包費協商工作。目前,市區每天運營的車輛約300輛左右。同時,組建出租志願應急保障車隊。現有應急出租車771輛,其中巡遊車471輛,網約車300輛。


我市157個智慧社區精準給力“雲防控”


3月1日,安次區馨語社區馨語星苑小區大門口,剛從超市買菜回來的張阿姨拎著沉甸甸的購物袋,走到智能人臉識別門禁前,對著攝像頭看了一下,一秒鐘時間,信息就被識別,大門隨即打開。

“有這臺‘刷臉’出入的‘冷血機器’把守大門,我們住得更踏實、更安心了。”張阿姨對智慧社區管理系統讚不絕口。

疫情防控期間,智慧社區管理系統通過智能人臉識別、車牌識別等技術手段,對社區進行圍合管理,非本小區人員、車輛禁止進入。我市部分小區不入戶、不登記、不發紙質出入證,憑藉智慧社區的大數據就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打響了零見面、零接觸的“隔空戰疫”。

“小區門口及單元門的人臉識別終端,外觀像一個大屏手機,除了有人臉識別功能,還能像手機屏幕一樣顯示圖片、文字。”馨語社區黨支部書記趙冬梅說。

馨語星苑小區智慧平臺的控制中心在馨語居委會,管理員通過控制中心的操作系統設置多個疫情科學防控宣傳內容,每個人臉識別終端屏幕上都會輪流播放。小區居民刷臉進入時,就能看到屏幕上滾動顯示的科學防疫宣傳內容。

智慧平臺數據庫中有小區所有居民詳實的信息,在疫情防控排查工作中,社區工作人員通過數據庫中居民的聯繫方式,挨家挨戶撥打電話,詢問有無外出及發熱情況,極大地減少了與居民的直接接觸。

馨語星苑小區某棟樓有非疫區返廊在家自行隔離觀察人員,智慧平臺管理員在平臺管理系統中對這個家庭的成員進行了設置,隔離觀察期間,他們一旦走出單元門或小區大門,後臺就會有數據反饋,社區工作人員能夠及時做出處理。

不論是單元門還是小區大門,只要有人員或車輛出入,智慧平臺數據中心都會有出行記錄,這也讓疫情防控期間跟蹤重點人員有了“電子眼”。

“智慧平臺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持,全面加強了對流動人員的監測,小區居民也更加安全。”趙冬梅說。

截至2019年底,廊坊全市共建成智慧平安社區157個,在建368個,建成後的社區連續數月實現零發案、零傳銷、零火災,有效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我市為企業復工復產把準“安全脈”


當前,全市正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市應急管理局調動全市應急系統力量,強化疫情防控、加強監管執法,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產的安全生產工作。

市應急管理局第一時間對疫情防控期間相關企業復工復產安全生產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該局向企業印發企業復工復產安全提示函,要求企業圍繞“七個必須”,即必須加強疫情防控、必須制定復工復產方案、必須召開安全生產專題會議、必須對從業人員進行教育培訓、必須開展一次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必須嚴格落實特種作業審批制度、必須制定裝置開車應急處置預案,全面做好復工復產各項準備工作。同時建立55家重點危化生產企業監管清單和257家已復工復產工貿企業臺賬,確保企業復工復產符合各項安全要求。

針對企業是否存在搶抓“開門紅”,超能力、超強度組織生產經營建設等行為,市應急管理局全面加強檢查。轉變監管方式,對5家一級重大危險源企業和40家“兩重點一重大”危化企業實行24小時網上跟蹤監控。利用信息化監控平臺、電話問詢、視頻連線等多種形式對全市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重點工貿企業進行督導檢查,及時瞭解和掌握企業生產狀況,督促企業全面落實隱患自查自改。該局每天通過信息化監控平臺,抽查3家危險化學品重點企業和3家重點工礦商貿企業,以問題為導向推進復工復產。

為確保全市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連日來,市應急管理局成立四個執法檢查組,圍繞疫情防控、制定復工復產方案、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等8方面內容,對4個縣(市、區)重點行業領域企業開展復工復產專項執法檢查;靈活應用查視頻監控、電話連線、現場視頻連線、現場檢查等多種形式,對50家企業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嚴防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同時,不斷轉變監管方式方法,加大信息化監控平臺建設力度,推動安全生產監管從“人防”為主向“技防”為主轉變。

當前,全市應急系統把保障疫情防控應急物資生產企業安全當做一項政治任務切實抓緊抓好。針對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滿負荷生產、臨時倒班生產、緊急啟用設備設施、增加原輔材料儲存等安全生產風險普遍增加的情況,市應急管理部門在全面摸排防疫應急物資生產企業情況的基礎上,全面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要求企業以防範燃爆火災、中毒窒息、機械傷害、高處墜落和觸電事故為重點,全面排查各類風險隱患,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完善應急救援預案,為生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