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逆反,是先天性格使然還是後天教育的問題?

荒漠之駝


針對孩子的逆反我們需要根據孩子的心理發展狀態分析。

首先是第一逆反期,在孩子2歲左右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主見,對於家長們的指令他們總會提出否定的回答,總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加之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求知、探索欲,總會充滿好奇的去做些行動。這時作為家長就會認為孩子不聽話了。其實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特殊時期,孩子出現叛逆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很大關係。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一旦形成要什麼有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那麼一有不合意就會出現跟父母對著做的心理和行為。

其次是第二叛逆期,在孩子6、7歲時也就是孩子剛小學時。這個時期孩子總會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父母們的小寶貝。因為上學之後他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開始急於證明自己已經長大要求獨立。而作為父母如果沒有陪伴孩子成長依然停留在幼兒期的教養方式自然讓孩子沒辦法接受,與孩子爭吵的情況也就會時常發生。從這個時期開始家長能夠增加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的互動,給與孩子更多的尊重那麼孩子就不會再逆反。

最後是第三叛逆期,那就是孩子的青春期,也就是12—15歲。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生理快速發展讓他們更增強了自我的“成人感”,他們總想用一些同伴認同但父母不認可的行為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作為父母除了尊重最需要給予孩子的就是信任,相信他們能夠以自己的能力順利度過這一時期。


宋少衛


孩子逆反孩子的性格是先天還是後天教育問題,原因不是單一的。逆反心理是指孩子為了維護自尊,而對方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的一種言行言語的行為心理的狀態。

逆反心理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心理特點,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實也有一部分是家長教育不當導致的叛逆原因。

1. 中國的家長專制的思想在一些家長中仍然存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本身就缺乏民主意識,一直認為孩子還沒有長大,絕對的服從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否則就是叛逆就逆反。孩子不願意跟家長去溝通,比如孩子做錯事情後家長一直責備,記得我中學的時候知道自己做錯事,但是反感父母的指責,不得不對父母生硬,在那個時候如果家長多些理解跟溝通效果會更好。

2.教育的不當問題,很多家長都缺乏心理知識對孩子的教育急於求成方法簡單粗暴但他們根本就不瞭解孩子的自尊心和心裡承受能力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就是這樣子的犯了錯誤從來不跟我一起分析錯誤的原因商量補救的方法,除了責罵更嚴重的是對我的毆打,這個時候作為孩子的我,孤立無援的那肯定是產生反逆心理的。家長只是主觀上認為對孩子好,就應該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但是它們忽略了孩子的心裡能不能承受,不去講究教育方法。

3.缺乏交流溝通,家長只忙於工作或者其他事情,而不去跟孩子交流溝通,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而且自己有自己的處事方式,很多時候家長出於對孩子的保護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了,孩子渴望獨立的心正好在這個時候跟父母的關心發生了衝突, 就又產生了家長所謂的叛逆或者是逆反。 其實作為家長隨著孩子的長大,要多跟孩子聊天交流,才會真正明白孩子想要什麼?而不至於因為溝通不當造成誤會,從而怪罪孩子是叛逆的。



小編也是一個媽媽,很多年前也是一個家長眼裡不懂事得孩子,其實並不是不懂事,因為年紀的差距和見識的多少的差距那個時候根本理解不了,家長所說的,根本不能她不能接受他們以那個方式來告訴我的事情,她們能換個角度去跟我溝通一些事情,也許也不至於成為他們眼裡叛逆的孩子,所以小編在對孩子的叛逆問題上一直學習用孩子的思維在他能接受的範圍內跟他溝通,所以到現在沒感覺自己的孩子有什麼叛逆。反而發現孩子有些對有些事情的理解超出了我的想象,他比我想的還要懂事。



陌小安784


孩子逆反,是先天性格使然還是後天教育的問題,我認為兩者都有。

孩子有自然的逆反時期,2-4歲孩子會和家長說不,凡事任著自己的性子來,這是孩子第一個逆反期。7-9歲孩子最愛玩,想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少不如意他們就會反抗,這是第二個逆反期。12-18歲是我們知道的青春逆反期,孩子這時想強烈地擺脫父母的管束,自己的事想自己做主,這是第三個逆反期。在孩子的逆反期內,父母儘量順著孩子的意思辦,以示弱說服的方法教育孩子;即使孩子不聽,讓孩子在碰壁中領悟父母的話也是很有好處的。

如果父母或老師的教育方法不當,即使孩子沒有處於逆反期,總是批評孩子這不對那有錯,事事處處覺得孩子不如意,總是動輒就罵或打孩子,脾氣暴躁的孩子就會反抗。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不要對孩子逼迫的太厲害,教育孩子要以理服人,不要用壓制強迫的手段。生硬的逼迫會使孩子逆反。


焦老師講教育


孩子會在不同的階段有逆反的表現。

比如在兩歲左右的時候,自我意識開始萌發,會經常對家長說“我不”。這時候的孩子不是用逆反來故意反抗家長,而只是證明自己的存在。所以,我們會發現,這一階段的逆反現象,不知不覺地就過去了。可以說這個階段孩子的逆反是他人生髮展的一個必由的階段。

第二個孩子逆反的階段是青春期,在孩子十幾歲左右的年紀。這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的逆反會讓家長特別焦慮,因為他對跟家長對著幹,會跟家長辯論,以和家長衝突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其實,這個階段是孩子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時期 。這個時候,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認識,雖然他的想法和認識不一定很客觀很成熟,但是他想要維護他的“領地”,就必然地和控制、養育他的父母發生一些衝突。所以,這一階段的逆反也是孩子發展到一個階段的特徵,我們作為家長、父母應該客觀地認識這一個問題。

另一方面,孩子在這個階段的逆反的程度也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是相關的。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樂於放手讓孩子處理自己的事情,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他就不會過於執著於維護自己的“領地”,不會過分逆反而和父母發生衝突。

而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控制過多,很少尊重孩子的選擇權,孩子受到的禁錮較多,在青春期的時候,就會容易逆反和父母發生衝突。


用戶70565424157


逆反是因為你跟他講話不是在同一個頻道,如果是同一個頻道,根本就不會逆反。

我們有時候不能假定父母就比孩子高超,這是錯誤的,但是現實當中,父母養孩子,就是讓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生存,但沒辦法,父母的武力大於孩子,父母的經濟能力大於孩子,所以孩子沒有發言權,這個時候才會造成逆反,

簡單的說,就是孩子的表達方式和他說話的情況,和他想的很理想的是兩個世界的事情,不同頻道,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逆反並不是出現在任何一個家庭當中,有些家庭當中的溝通就非常好,協作也非常好,互動也非常好,父母和子女之間非常好,這是父母和子女之間頻道相同,能對話就不會產生逆反,

所以做父母有時候因為經濟壓力大,時間沒那麼多去陪孩子,會產生了很多不耐煩,焦急,沒有閒暇的時間,跟子女做充分的溝通等等這種情況,這樣下去誰不耐煩,肯定你煩啊,因為小孩他也是個人,他也需要別人很善意的對他狠,對他有耐心的進行溝通,充分的溝通,一個道理的,

這就像學校裡面的老師有些不適,欺負小孩嘛,說白了就是這個老師已經急到爆炸了,可能是他自己的表達能力有問題,可能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問題,可能是他沒耐心,可能是他經濟收入不高等等,總而言之,從結果上講就是兩個人之間不同頻道,

但是老師欺負小孩兒,也不是任何一個小孩,她都會欺負,總有一半左右的學生,跟老師是沒有矛盾的,這種就是頻道相似的,

最後一句話:老師對小孩是這樣的,小孩自己的父母也一樣。

作者:張澤鋒,資深財務實戰派專家,人性管理實戰派專家,2016年出版《坐上財務總監》,2015年出版《起底財務圈》【有合作需求,學習需求,直接關注我,發私信】案情分析解說,解除內心枷鎖,釋放現實困惑。


--


張澤鋒


孩子逆反,有先天的,也有後天教育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

逆反心理是一種固執偏激的思維習慣,它使孩子不但無法客觀地、準確地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反而會採取錯誤的方法和途徑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如果逆反心理經常地、反覆地出現,就會構成一種狹隘的心理定式,無論何時何地都與常理背道而馳。逆反心理是一種消極的心理品質,不但對孩子的學習是非常有害的,而且對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



孩子性格的形成有五個時期

1、嬰兒期:信賴—不信賴此階段,嬰兒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賴成人及時給予滿足。如果嬰兒與親人之間沒有建立依賴關係,就會產生不安全的心理狀態,出現情緒問題。 2、幼兒期:自主感—羞愧及懷疑自我意識萌芽,但飲食和大小便等還要依賴成人,所以,在此時寶寶身上,“違拗性”與“依賴性”會交替出現。 3、學齡前期:主動—內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進一步提高,主動性加強,但當主動行動遭到失敗時可產生失望與內疚的心情。 4、學齡期:勤奮—自卑當孩子發現自己有某些方面突出、成熟的能力,會得到社會的認可;如果孩子不能發現自己勤奮的潛力,則將產生自卑。 5、青春期:身份感—身份混淆青春期孩子的體格、認知能力的發展和社會的要求都在變化,如果在感情問題、夥伴關係、職業選擇、道德價值等問題上處理不當,即可產生身份紊亂。



1.好的家庭環境之下更有利於孩子的性格的培養!一個和睦的家庭,沒有爭吵不休,沒有互相猜疑、而且父母恩愛、孩子的性格是很好的!反之,單親家庭或者有不良嗜好的氛圍,會造成孩子的身心扭曲!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他們的一舉一動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甚至於整個人生!父母要多關心孩子,多陪伴他們!多進行互動交流!孩子逆反,往往是家長缺乏關愛,得不到重視或者父母冷落造成的!他們會做出一些違背父母原則的事,藉此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重視!

2.為什麼說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最嚴重!因為他們的性格逐步成熟,獨立意識也增強了!有了自己的圈子,有了自己的認知,不再希望受到老師、父母的約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 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產生,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這時候,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要“因材施教”,就是根據每個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脾氣來給予引導,不能一種模式用在所有孩子身上,那是不正確的!更不能採用打罵的方式教育!這樣反而愈演愈烈,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總之,多溝通交流,多關愛孩子的成長!給予正確指引,給他們成長之路點亮一盞明燈!


幻象童年


逆反主要表現在心理狀態上,任何性格都有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所以說,孩子逆反主要是後天教育的問題。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父母對孩子過於苛責。

當孩子不小心犯了錯誤時,父母便嚴加訓斥,甚至打罵。這不僅讓孩子覺得你不尊重他,更會質疑你對他的愛,進而產生牴觸甚至是仇恨情緒。那麼你以後對他的管教他都會不認同,跟你反著幹。

二、對孩子的行為干涉太多。

孩子也是一個單獨的個體,需要一個自己的空間來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如果父母對孩子什麼都要管,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如果孩子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一定會奮起反抗。以至於合理的要求也要反對。


那麼如何緩解這種逆反心理呢?

一、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對話,傾聽他們內心的想法,並表示重視和關心。和孩子對話時應該使用平和的口氣,不要使用命令的口吻。

二、糾正錯誤時要有耐心,要委婉的指出他們的錯誤,並耐心的傾聽他們的意見,讓他們緩解一下牴觸情緒,然後再慢慢的說出你的道理,讓孩子平靜的接受你的教育。

三、留給孩子足夠的空間,不要事事幹涉。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對待事情有了自己的見解,這時候是孩子獨立人格形成的重要時刻,父母這時候應該理解孩子的看法,而不要把你的思維方式強行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孩子會很樂意和你分享她的看法,關係也就會融洽。


優秀寶寶培養


任何孩子的成長都是由社會的因素為主要的部分因素,可能是自身的因素。

青春期的反應,特別是逆反心理的反映,包括了主觀和客觀兩個層次的原因。

主觀方面許多青春期的孩子處於人生的過渡期,他們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增強,希望擺脫成年人的看管,不喜歡大人把他們當成小孩,所以他們強烈要求自己以成年人相待,為了表現自己的能力非凡,往往就會對任何事物都批判,他們擔心外界無視自己的獨立存在,因此使用了各種方法,包括一些極端錯誤的方法,來確立自己和外界對立的情感,證明自己的獨立。

客觀方面主要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和老師的教育方法不當,引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不正確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首先父母對於孩子的要求太高,讓孩子無法實現,其實就是父母對於孩子有著不切實際的期望,比如說一個孩子的成績很差,父母卻希望他考上北大清華,這是一個完全沒有必要的,期待,這樣的期待強迫孩子自己學習不喜歡的東西,很容易造成對立情緒。

其次,對於青春期的孩子要求的過於嚴厲,有些父母生活在原來的社會和教育制度之下,形成了一種錯誤的教育理念,這種錯誤的教育理念包括了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這一類陳舊的教育觀念,所以他們對於孩子無論是優秀還是不優秀,通常使用的教育手法就是諷刺挖苦,甚至有的家長還體罰孩子,這些做法,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講,是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所以他們非常容易的產生了逆反心理。

第三,青春期的孩子對於我們的世界萬物,所有的知識諸如互聯網上的一些知識都有著自己的好奇心,當孩子們做了一些家長們認為不喜歡的事情時,他們就會制止孩子們的探索,世界精神甚至會使用暴力的手段來制止這些行為,那麼就會引起孩子的不滿心理,從而引起了你不讓我學這樣,我其他的也不學習了,這樣的逆反心理。

第四,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愛,總是喜歡使用各種各類的教育說教,這些說教表現在形式上就是喋喋不休,反覆嘮叨,特別是有些年輕的母親對於孩子的關心關愛停留在反反覆覆的喋喋不休的說教上,時間長了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容易感到厭煩。主要是因為青春期的孩子不想父母,再把自己當成小孩子來對待。

所以說青春期逆反心理的產生,是因為孩子的年齡發展階段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時也由於家庭教育的失誤所造成的,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應當從主客觀兩個方面來克服。


義誠老師


看到很多人說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後天教育的原因,實在不敢苟同。首先存在逆反心理的孩子是普遍的,我不認為有這麼一個孩子他永遠對家長的話言聽計從,百依百順,別說人了,你養只狗,它會嗎(馴獸師訓得姑且算,那他們的教育方法是對的)?抱歉我用了一個很多人不喜歡的比方。



第二我不反對後天教育影響孩子的逆反期的觀點,有的家長做的好,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和孩子溝通多,錯誤的時候會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過失等等等,孩子順利的度過了逆反期;有的家長則說一不二,唯我獨尊,和孩子溝通少,動不動發脾氣甚至動手……那你的孩子就比較叛逆,但這也不能否認逆反心理是每個孩子都存在的,後天教育只是幫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


最後說一說孩子的幾個逆反期(叛逆期),最早在兩三歲開始(早的一歲多久存在),主要是孩子自我意識萌發的原因,有了主見;第二個逆反期在7-9歲,準大人期;第三個就是青春叛逆期。

總之這是一個很難處理的問題,家長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全面否定,多學點這方面的知識,多點時間瞭解孩子才能幫你的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


陪柚子長大


首先我要告訴你的是,遇到孩子逆反不要焦急。逆反是每個孩子必經的生長過程,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過程,有的早,有的晚,有的反應激烈一些,有的稍好一些,這個時候要多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做好梳理工作,不要讓不良情緒積壓,要不哪天爆發就不好收拾。

還有一種就是平時疏於管理孩子,孩子的問題越積越多,導致孩子不聽大人管束。這種也可以糾正,就是家長要費些苦心。

趁還來得及,趕緊好好和孩子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