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甄宓:三國第一美人緋聞纏身,死後慘遭人格侮辱,究竟是何原因?


甄宓:三國第一美人緋聞纏身,死後慘遭人格侮辱,究竟是何原因?

腦洞大開處,曹庭變袁庭

三國時期最美的女人是誰?按照一般的認知當然是貂蟬,但那是演義,屬子虛之人物,當不得真的。所以我覺得,最美的女人當屬甄宓,也就是傳說中讓曹植愛得死去活來的甄妃。如果按既美豔且又有文采來論,三國之時只有兩人有作品傳世,一是大名鼎鼎的蔡文姬,再一個就是這甄宓了,儘管有人說她的作品有後人偽作之嫌。

曹庭之所以變袁庭,是馬伯庸先生的論點,簡言之就是曹丕所立的魏明帝曹睿,乃袁紹二兒子袁熙之子,所以,想那曹操費了那麼大的勁,戰官渡、定四州,一通地忙活,好不容易將袁氏剿滅,最後卻讓袁家後人給替代當上了皇帝,好諷刺的事哈。

這不得不說是屬於腦洞大開,對此我倒很是佩服馬先生,作了那麼多細緻的考據,將一大堆的表象如繭般抽出,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他對這一事件的認知,給我們帶來了極為新穎的感受。

甄宓:三國第一美人緋聞纏身,死後慘遭人格侮辱,究竟是何原因?

其實這裡面有幾個焦點是大有可探討之處的,首先集中於曹植是否同甄宓有染,或者說真是愛甄宓,《洛神賦》是不是就是為這心中的美人而作。此事史無所載,大部為文人之臆猜,但從蛛絲馬跡中,我是傾向於有的。

首先,這甄宓必是絕世美人無疑,不然曹丕何以在破鄴城後,急匆匆地就闖入袁府,在一大堆女人中,拉起蓬頭垢面的甄宓,冒著老爸不爽的風險,直接就迎回家中。

至於《洛神賦》是不是寫的甄宓,我覺得應該是的,作為一個文學作品,在寫的時候必是發乎心,發乎情,現實中應該有其影子作參照物。曹植是風華絕代的大情種當是沒有爭議的,當他見到美豔絕倫的甄宓時,不可能不動心,但作為叔嫂,他也只有將其放在心底,而在到了洛水之濱後借題發揮,以抒發其不可為人言的仰慕之情,這當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甄宓:三國第一美人緋聞纏身,死後慘遭人格侮辱,究竟是何原因?

《洛神賦》是繼宋玉《神女賦》之後,詠美人的最佳之作,她的藝術魅力感動了歷代不計其數的讀者,其中諸如“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凌波微步、羅襪生塵”之類的描繪,已成為千古名句。這借詠洛神而詠甄妃一說,也是歷久不衰的認知,既所謂“宓妃愁作藍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按說這甄宓比曹植大九歲,身邊美女如雲的曹植緣何獨喜甄宓,這也是件讓人費解之事,可能這是在曹植情竇初開之時,看見這美豔少婦之時的一見鍾情吧。再不然,也許是曹家所特色,曹操只愛二手人妻;曹丕俱是姐弟戀,都有點特立獨行的意味,不知是也不是。

世人都知這曹丕是個小心眼之人,一說及這便會想起那人人盡知的“七步詩”,為繼位一事想害曹植那是很自然的,但後來雖然沒有將曹植置於死地,但也整得夠戧,更不可理喻的是將甄宓賜死,且死後還用了各種侮辱人格的手段,如口中塞糠等,何以恨之入骨到這樣的程度,這其中是否就包含有對這叔嫂之情的報復也就可想而知了。

甄宓:三國第一美人緋聞纏身,死後慘遭人格侮辱,究竟是何原因?

宮廷規矩多,一入深似海,雖然曹植同甄宓偶爾會有公開場合能見面,但次數終是不多,更不可能四顧無人如夫妻般的約會了。但史書記載卻真有一次機會,當時曹操帶走了幾乎可以帶走的所有家人,僅留下了曹植同甄宓,且一年多後才回,按照馬先生的說法,這其中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陰謀的主使是曹丕的新寵,後來的皇后郭女王。

親人們都不在,無疑給曹植和甄宓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此時的甄宓已失寵,但作為徹底扳倒曹植的太子夢還是有很大的剩餘價值,兩人是否就忘乎所以地有了那麼一腿,對此雖然我們不得而知,但留守的曹植翫忽職守對發生的小叛亂處置不力,於是,曹操回來後便立曹丕為太子,曹丕成了最大的贏家。

此事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曹丕,曹植被貶,寫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賦》;甄宓犧牲了自己,但確保了兒子當了皇長孫;郭女王被扶正,以後成了皇后,各得其所。也就是說,曹丕為了上位,不惜讓自己戴綠帽子來打壓曹植,但事成之後也是醋勁翻翻地不爽,所以才將曹植軟禁於封地,賜死並侮辱甄宓以洩心頭之恨也就可以理解了。

甄宓:三國第一美人緋聞纏身,死後慘遭人格侮辱,究竟是何原因?

這其中支撐的論點當然多多,最為重要的是甄宓在《塘上行》中所說的“眾口鑠黃金”,以及曹植後來給曹睿信中所言“絕纓”一詞,對此論據我是持支持觀點的,我也堅信曹植和甄宓有私情。

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絕纓”的典故,它出自楚莊王,說他有一次宴請眾將,令姬妾歌舞侑酒,突然燈滅,有人趁機對一姬妾非禮,這姬妾急切間扯下他的冠纓,並向楚莊王哭訴,告訴楚莊王說只要點起燈來,看哪個頭上無纓的,就是騷擾者。楚莊王卻吩咐眾將把冠纓都扯下來,然後再點起火把。數年後,楚莊王表彰一位殺敵極其勇敢的將軍,將軍坦承就是當年絕纓之人,為了報答主君寬厚之恩,方捨身殺敵。所以,曹植用這個典故,實際上是承認了自己同甄宓是有私情的。

甄宓:三國第一美人緋聞纏身,死後慘遭人格侮辱,究竟是何原因?

但這裡面有個緣由卻怎麼想也想不太通,據馬先生考據,曹丕納甄宓時已懷有六個月的身孕,按民間說法是早已“出懷”了,儘管古時寬袍大袖,但怎麼也能看出來的,三四個月後這曹操憑空就添了個胖孫孫,這中間的因果關係曹操怎可不知,雖然曹操對“拖油瓶”之事不是看得太重,但立曹丕為太子之後的事,也就是以後很有可能是“曹庭變袁庭”,這個可是用腳後跟也能想象得出來的,難道他也會無動於衷嗎?這個我是不相信的。

這個可能是這腦洞大開處的硬傷,不可能用一句曹操四處征戰而不知此事可以解釋的,也許生這孩子之時曹操是不在身邊,可是周圍的人呢,不可能不知此事吧,也不可能傳不到曹操的耳中,不是有“說曹操,曹操到”一說嘛。所以,只要這個問題得不到圓滿的解釋,其他所有的論據都是站不住腳的。

甄宓:三國第一美人緋聞纏身,死後慘遭人格侮辱,究竟是何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