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甄宓:三国第一美人绯闻缠身,死后惨遭人格侮辱,究竟是何原因?


甄宓:三国第一美人绯闻缠身,死后惨遭人格侮辱,究竟是何原因?

脑洞大开处,曹庭变袁庭

三国时期最美的女人是谁?按照一般的认知当然是貂蝉,但那是演义,属子虚之人物,当不得真的。所以我觉得,最美的女人当属甄宓,也就是传说中让曹植爱得死去活来的甄妃。如果按既美艳且又有文采来论,三国之时只有两人有作品传世,一是大名鼎鼎的蔡文姬,再一个就是这甄宓了,尽管有人说她的作品有后人伪作之嫌。

曹庭之所以变袁庭,是马伯庸先生的论点,简言之就是曹丕所立的魏明帝曹睿,乃袁绍二儿子袁熙之子,所以,想那曹操费了那么大的劲,战官渡、定四州,一通地忙活,好不容易将袁氏剿灭,最后却让袁家后人给替代当上了皇帝,好讽刺的事哈。

这不得不说是属于脑洞大开,对此我倒很是佩服马先生,作了那么多细致的考据,将一大堆的表象如茧般抽出,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他对这一事件的认知,给我们带来了极为新颖的感受。

甄宓:三国第一美人绯闻缠身,死后惨遭人格侮辱,究竟是何原因?

其实这里面有几个焦点是大有可探讨之处的,首先集中于曹植是否同甄宓有染,或者说真是爱甄宓,《洛神赋》是不是就是为这心中的美人而作。此事史无所载,大部为文人之臆猜,但从蛛丝马迹中,我是倾向于有的。

首先,这甄宓必是绝世美人无疑,不然曹丕何以在破邺城后,急匆匆地就闯入袁府,在一大堆女人中,拉起蓬头垢面的甄宓,冒着老爸不爽的风险,直接就迎回家中。

至于《洛神赋》是不是写的甄宓,我觉得应该是的,作为一个文学作品,在写的时候必是发乎心,发乎情,现实中应该有其影子作参照物。曹植是风华绝代的大情种当是没有争议的,当他见到美艳绝伦的甄宓时,不可能不动心,但作为叔嫂,他也只有将其放在心底,而在到了洛水之滨后借题发挥,以抒发其不可为人言的仰慕之情,这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甄宓:三国第一美人绯闻缠身,死后惨遭人格侮辱,究竟是何原因?

《洛神赋》是继宋玉《神女赋》之后,咏美人的最佳之作,她的艺术魅力感动了历代不计其数的读者,其中诸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类的描绘,已成为千古名句。这借咏洛神而咏甄妃一说,也是历久不衰的认知,既所谓“宓妃愁作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按说这甄宓比曹植大九岁,身边美女如云的曹植缘何独喜甄宓,这也是件让人费解之事,可能这是在曹植情窦初开之时,看见这美艳少妇之时的一见钟情吧。再不然,也许是曹家所特色,曹操只爱二手人妻;曹丕俱是姐弟恋,都有点特立独行的意味,不知是也不是。

世人都知这曹丕是个小心眼之人,一说及这便会想起那人人尽知的“七步诗”,为继位一事想害曹植那是很自然的,但后来虽然没有将曹植置于死地,但也整得够戗,更不可理喻的是将甄宓赐死,且死后还用了各种侮辱人格的手段,如口中塞糠等,何以恨之入骨到这样的程度,这其中是否就包含有对这叔嫂之情的报复也就可想而知了。

甄宓:三国第一美人绯闻缠身,死后惨遭人格侮辱,究竟是何原因?

宫廷规矩多,一入深似海,虽然曹植同甄宓偶尔会有公开场合能见面,但次数终是不多,更不可能四顾无人如夫妻般的约会了。但史书记载却真有一次机会,当时曹操带走了几乎可以带走的所有家人,仅留下了曹植同甄宓,且一年多后才回,按照马先生的说法,这其中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阴谋的主使是曹丕的新宠,后来的皇后郭女王。

亲人们都不在,无疑给曹植和甄宓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此时的甄宓已失宠,但作为彻底扳倒曹植的太子梦还是有很大的剩余价值,两人是否就忘乎所以地有了那么一腿,对此虽然我们不得而知,但留守的曹植玩忽职守对发生的小叛乱处置不力,于是,曹操回来后便立曹丕为太子,曹丕成了最大的赢家。

此事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曹丕,曹植被贬,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甄宓牺牲了自己,但确保了儿子当了皇长孙;郭女王被扶正,以后成了皇后,各得其所。也就是说,曹丕为了上位,不惜让自己戴绿帽子来打压曹植,但事成之后也是醋劲翻翻地不爽,所以才将曹植软禁于封地,赐死并侮辱甄宓以泄心头之恨也就可以理解了。

甄宓:三国第一美人绯闻缠身,死后惨遭人格侮辱,究竟是何原因?

这其中支撑的论点当然多多,最为重要的是甄宓在《塘上行》中所说的“众口铄黄金”,以及曹植后来给曹睿信中所言“绝缨”一词,对此论据我是持支持观点的,我也坚信曹植和甄宓有私情。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绝缨”的典故,它出自楚庄王,说他有一次宴请众将,令姬妾歌舞侑酒,突然灯灭,有人趁机对一姬妾非礼,这姬妾急切间扯下他的冠缨,并向楚庄王哭诉,告诉楚庄王说只要点起灯来,看哪个头上无缨的,就是骚扰者。楚庄王却吩咐众将把冠缨都扯下来,然后再点起火把。数年后,楚庄王表彰一位杀敌极其勇敢的将军,将军坦承就是当年绝缨之人,为了报答主君宽厚之恩,方舍身杀敌。所以,曹植用这个典故,实际上是承认了自己同甄宓是有私情的。

甄宓:三国第一美人绯闻缠身,死后惨遭人格侮辱,究竟是何原因?

但这里面有个缘由却怎么想也想不太通,据马先生考据,曹丕纳甄宓时已怀有六个月的身孕,按民间说法是早已“出怀”了,尽管古时宽袍大袖,但怎么也能看出来的,三四个月后这曹操凭空就添了个胖孙孙,这中间的因果关系曹操怎可不知,虽然曹操对“拖油瓶”之事不是看得太重,但立曹丕为太子之后的事,也就是以后很有可能是“曹庭变袁庭”,这个可是用脚后跟也能想象得出来的,难道他也会无动于衷吗?这个我是不相信的。

这个可能是这脑洞大开处的硬伤,不可能用一句曹操四处征战而不知此事可以解释的,也许生这孩子之时曹操是不在身边,可是周围的人呢,不可能不知此事吧,也不可能传不到曹操的耳中,不是有“说曹操,曹操到”一说嘛。所以,只要这个问题得不到圆满的解释,其他所有的论据都是站不住脚的。

甄宓:三国第一美人绯闻缠身,死后惨遭人格侮辱,究竟是何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