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菲律賓人拒絕加入美國,而宣佈獨立?

山青水秀人家


美國人不是菲律賓請過來的,他們是不請自來。

本來西班牙在菲律賓的統治,經過菲律賓1896年的大起義,已經岌岌可危,只有馬尼拉等少數地區還被控制在西班牙手中。此時,美國為了奪佔古巴和菲律賓,在1898年對西班牙宣戰。戰爭主要在古巴進行,但是在遠東地區的菲律賓,美國人也派遣了一個分艦隊進入了馬尼拉灣。經過短暫的炮擊後,馬尼拉守將投降。西班牙人在菲律賓抵抗美國的戰爭非常輕微,等於是和平交權。

(美西戰爭)

隨後美國與西班牙籤訂了合約,規定波多黎各和關島劃給美國,菲律賓的主權轉讓給美國。作為補償,美國支付2000元美元給西班牙。

本來就被起義軍搞的焦頭爛額的西班牙,拿到美元后就離開了西班牙,在旁邊一直等待機會的德國人讓美國很緊張。德國想要獲取陽光下的土地,如果美國不要,德國會立刻佔領菲律賓。壟斷帝國主義時期,中小國家的命運就是這麼悲慘。

美國從國內緊急調了1萬多士兵來到菲律賓佔領各個戰略要地。

要知道此時菲律賓的起義軍還在佔領者大多數的菲律賓土地,他們打仗死人,快要收穫的時候,被美國截胡,這些起義者肯定不幹。於是美國在菲律賓花了3年時間來鎮壓起義軍,美軍戰死了4000多人,損失超過10億美元。而起義軍方面則戰死1.7萬人,超過20萬人病死或被屠殺。

菲律賓人此後一直反對美國的統治,為了緩和菲律賓人的反抗,美國人欺騙菲律賓人說進行“政治教育”,在菲律賓實行美國式的政治制度,一旦菲律賓能夠自己管理國家,美國人就允許菲律賓獨立。

(菲化法案後的菲律賓社會謀求獨立)

如此過了10多年,美國在菲律賓成立了菲律賓委員會,並在美國國會給了兩個席位,但是隻有發言權,沒有否決權。如果按照美國的政治制度,菲律賓人佔比美國的1/10,菲律賓將是一個大票倉。有一段時間,很多菲律賓人移居美國,讓美國甚至出臺了法令:每年限額50人。

美國本質上是白人至上的保守主義社會,他們接受不了穆斯林、菲律賓人在美國人中佔據多數,一旦經過美國法律選舉,穆斯林或者菲律賓成為了美國總統,美國人難以接受。

因此,美國很難處理憲法和菲律賓的關係,因此只好選取“拖”字訣。後來菲律賓還在美國的組織下,組建了菲律賓國會,美國人在菲律賓國會佔比少了,但是菲律賓的鑄幣、行政官員任免等都需要美國總統簽字才能生效。因此菲律賓是美國體系外的殖民地。而美國是提倡“去殖民地化”的,不管是“門羅宣言”還是“大西洋憲章”,美國提倡的“民族自決權”與美國在菲律賓的利益形成了衝突。

最終,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菲律賓獨立法案。不過這次,菲律賓人不樂意了。他們擔心美國讓菲律賓獨立後,會取消最惠國待遇,影響菲律賓經濟。美國後來又通過了一個延期法案,說政策10年保持不變。因為日本侵略,這個時間就被延期了。直到1946年,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這樣說:“我,哈里•杜魯門......據此承認菲律賓作為一個自行管理國家的獨立性......。”

(杜魯門:二戰結束前成為美國總統)

菲律賓政府是菲律賓有產階級組成的政府,在對美國的態度,政治上希望保持獨立,經濟上卻又希望能獲得更多待遇,在經濟嚴重依附美國,由此就造成了菲律賓的民族性格:欲張不揚,神情閃爍,情感微妙,難脫依附,註定不是一個乾脆利落的國家。

美國依然保有了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保持對菲律賓在經濟上、政治上的影響,同時又避免了違憲,避免了與美國政府立法精神違背的“人生而平等”的理論,不僅得到了裡子,也得到了面子,佔據了道德制高點,推動了世界的“去殖民化”,把英法兩個前任世界大國拉下馬,自己登上了霸權國家的寶座。


而知而行的歷史


菲律賓被西班牙殖民的歷史開始得非常早,西方文化思想傳入菲律賓的時間也很早,菲律賓與美國之間遠隔萬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又如何願意加入美國呢?

當年的美國的確不願放手菲律賓

美西戰爭結束後,西班牙帝國戰敗,關島、波多黎各、菲律賓等大片土地被西班牙割讓給了美國。被西班牙殖民數百年的菲律賓成為了美國的殖民地。


然而在美西戰爭之前,菲律賓就爆發了民族獨立運動,1898年甚至還建立了菲律賓共和國,頒佈了憲法,如果不是美國人的意外到來,菲律賓可能早就獨立了。

得到菲律賓以後,美國並不願意輕易放手,畢竟當時整個西北太平洋地區,所有的戰略要點不是被日本控制就是被英國控制,新興崛起的美國能夠活動的空間並不大,菲律賓至關重要,所以美國並不願意放手菲律賓。1935年,菲律賓成為了美國的自由邦,地位也就相當於如今的波多黎各。


民族意識覺醒,不願做美國的二等公民

由於西班牙數百年的殖民影響,菲律賓是亞洲為數不多信奉天主教的國家,同時也是最早接受歐洲近代進步思想的東方國家之一。

菲律賓的民族意識覺醒非常早,所以對於美國的統治是非常反對的。1934年美國同意在10年後讓菲律賓獨立,然而二戰結束後美國卻後悔了,引起了菲律賓人的強烈不滿。

且不說菲律賓擁有自己的民族傳統文化,與美國本土又遠隔萬里,作為移民國家,美國當時對黑人、印第安人仍舊非常歧視,如果菲律賓加入美國,地位可想而知,所以菲律賓拒絕加入美國。

不過當年的菲律賓,與緬甸並尊亞洲最富庶的國家之一,後來還成為“亞洲四小虎”,又怎麼願意加入美國呢。但如今經濟發展狀況每況愈下。


澹奕


這是一個非常無理,且沒有邏輯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中體現出的是一種傲慢自大的情緒,同時伴隨著一種無知,飛狐君看了都忍不住給你幾毛錢!

菲律賓被殖民的歷史:

1565年--1726年西班牙人統治菲律賓

1726年--1851年向清朝朝貢,屬藩屬國

1851年--1898年西班牙統治菲律賓

1898年--1942年美國統治菲律賓

1942年--1945年日本統治菲律賓

1945年--1946年美國解放菲律賓,並同意菲律賓獨立

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獨立,由其國內的兩個大黨自由黨和國民黨互相競爭執政。

這是菲律賓一個被統治的時間簡史,可以看出菲律賓也是一個遭受了殖民統治侵害的國家。相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被其他國家統治的滋味是不好受的,沒有哪個國家的人願意做亡國奴。

不知道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自己喜歡當亡國奴嗎?你要是不喜歡,憑什麼可以認為菲律賓人就喜歡呢?是因為美國現在強大,那麼就認為,菲律賓加入美國更加的有前途?凡是這樣認為的人,都是潛藏在人民中的偽愛國者內心的一種認知,有奶便是娘。

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能不能夠平等,現實是很難的。但是為什麼還要這麼提?為什麼這是一個外交原則呢?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這是一個追求的目標,奮鬥的一個目標?這同樣是一個國際關係的一個準則,那麼一個國家如何去理解,以及去運用這一原則,都體現了這個國家的價值取向。

這就涉及一個問題,國家間的關係中的依附關係,和平等關係!

相同價值觀下的依附與平等關係,與不同價值觀下的關係!

依附關係,是基於一種不平等的地位而導致的一種關係。這樣的關係更多的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雙方可以互相利用一下。既然是依附,那麼肯定會有強勢的一方,也有弱勢的一方,兩方關係的不平等,彼此都會在關係的發展中造成利益的摩擦,最後導致分道揚鑣。

平等關係,是基於一種平等的地位而導致的關係。這樣的關係更多的是建立在價值觀的基礎上,也唯有價值觀一致,這才能夠在利益面前走的更遠。這種關係中,國家實力有大小。但是基本上彼此都能夠認同這種平等互惠的關係,所以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穩定的一種國家間關係。

這是最主要的兩種國家間關係,但是還有第三種國家間關係,那就是既不依附,也不是平等關係。這是一種什麼關係呢?雙方的實力都不足以影響到對方或者一方的實力可以影響到對方,價值觀也不盡相同,維持一種以利益為基礎的關係。這種關係也不牢靠,會隨著外部條件的改變而改變。

不同的國家都會有不同的外交原則,當然不同的國家都會傳導出不同的外交理念,當然不同的外交理念也會使這個國家的人有不同的認識。但凡一個國家社會中出現一種主流的觀點,那麼可以認為這是一種國家傳導的行為在起作用。這種國家中政府的行為,是不分任何標準的,但凡是個國家,他的執政政府都會這麼做。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是無一例外。

綜上所述,飛狐君希望這個回答能夠解答你心中的疑惑,同時飛狐君在想你這個看法應該不是主流看法吧?


飛狐一刀


二戰後,美國的經濟實力無人能敵,所以迫切的需要全球國家開放市場,所以就必須要廢除殖民體系。比如,英國和其殖民地組成了一個貿易圈子,殖民地提供原材料,英國提供工業品,美國產品進不來,法國也是同樣。所以只有讓英國、法國允許殖民地獨立,美國產品才能夠進入這些市場。

如果美國把菲律賓吞併、不允許菲律賓獨立,那英法也不會允許這些殖民地獨立,顯然不符合美國利益。

而且菲律賓人口有1億,如果加入美國,美國人口才3億,也就是說1/3的選票都是菲律賓人的,美國人不會同意的。

而且美國多了1億貧困人口需要扶貧,美國也吃不消。


劉權林


對於一個稍微有點骨氣的國家而言,獨立是最明智的選擇。但是實際上並不是菲律賓拒絕加入美國,而是美國不想要菲律賓。為什麼這麼說呢?銘蘇先生給大家做個簡單的分析:

第一、來自菲律賓的農產品和工人衝擊著美國市場。

美西戰爭以後,菲律賓成為美國的殖民地,因此美國在制定貿易政策的時候將菲律賓視作美國的一部分,享有美國本土的貿易優惠。之後,菲律賓的農場品大量進入美國市場,廉價勞動力大量進入美國,這在平時還沒什麼。但是1929年的經濟危機使世界經濟陷入蕭條,美國工人大量失業,美國的農產品蔗糖在同菲律賓的競爭中沒了銷路,引起了美國農場主的不滿。面對這種形勢,全國農場主、糖業生產者和各界工會群起抗議,要求限制菲律賓的糖和移民進入美國。

而實現這一目的最為直截了當的方法就是允許菲律賓獨立,菲律賓作為一個國家,這樣菲律賓就不能享受美國國內的貿易政策。

第二、美國看不上貧窮的菲律賓。

當時的菲律賓作為美國的殖民地,美國視其作為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經濟發展水平低。如果美國將菲律賓納入美國版圖,美國一下子增加了幾千萬的貧民,並且這些貧民還要享受同美國一樣的福利待遇,這個美國能同意?如果你是總統,你會答應嗎?答案可想而知。

1934年3月24日美國羅斯福總統簽署菲律賓獨立法案,菲律賓於1936年建立自治政府,經過10年的自治,1946年獲得完全獨立。

但對於菲律賓來說,獨立是最好的選擇。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擁有主權,可以不用看別人的眼色行事,並且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做主。讓別人當主人,那就只有呵呵了,誰會拿你當人看?


銘蘇先生


菲律賓是被美國攆出來的,不是菲律賓想出來,是美國如果收留菲律賓就得給菲律賓人選舉權。美國嫌菲律賓人口太多就把菲律賓騙獨立了。


畫床為牢


獨立,是每一個成年人應該做的事情。也只有獨立,才能讓他獲得獨立的人格。試想,有哪一個女孩子願意嫁給人格不能獨立的小男孩?

這樣的男孩只配跟在他媽媽的裙子後面,而不適合當一個頂天立地的大男人。

難不成讓女生和孩子也跟在他媽媽的裙子後面?

別說男人的自尊心,就是女朋友的自尊心也絕不允許。

國家,民族,與小家庭相比,其實就是大和小的關係。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世界的被壓迫民族都開始紛紛獨立,要的就是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也就是說,菲律賓之所以拒絕加入美國,是因為其本身還有自己的獨立人格和民族自尊心。而這一點,是值得尊敬的。


吉林大福圓


看見題目,我想起前些日子讀到的一則新聞:杜特爾特說"菲律賓願意成為中國的`菲律賓省'",,不知有幾人當真?

"獨立和自由比生命都可貴",這是世界各國的通識,菲律賓也不例外,波多黎哥應該是個特例!

美利堅可以把遙遠的彈丸之地夏威夷納入版圖,卻對幅員遼闊的菲律賓的納土請求,輯讓再三???

實際上菲律賓有過四次"獨立":

1,美西戰後,西班牙戰敗,把菲律賓當做一件貨物,賣給了美國,收費二千萬美元,,此後,國人尋求獨立,併成立自治政府。

2,二戰中,被日本佔領,日本成立傀儡政府,菲律賓被"獨立″。

3,二戰後,美國重新佔領菲律賓,並於1946年宣佈獨立,,當時的背景是,波諮坦公告宣佈:要求戰敗國從一切佔領的領士上撤出!

美國反而要笑納菲律賓?說的通?!

4,實際上美國是菲律賓的太上皇,直到馬科斯總統倒臺,美軍撒出,菲律賓才走上真正的獨立!

順便一提,杜特爾特是一個很明智的總統。


bindong1


因為這些都是假的,真的是全民公決通過加入美國,被美國拒絕,只好自己獨立。美國先輩害怕菲人的繁殖力搞亂了美國的人口比例,試想一下,三億多美國人就有一億多是菲人,我想沒有任何國家會為了貪那點土地敢這麼做,除了俄羅斯人,斯大林會把大批的菲人遷移到西伯利亞自生自滅。


huangyinyli


菲律賓是一個美麗的海島國家,自然資源豐富,和美國距離十萬八千里。怎麼可能加入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