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苏州河》,韩文版影片海报(来自网络)

上海的苏州河人尽皆知,但有一部二十年前周迅主演的电影《苏州河》就显得有点小众了。

《苏州河》是1998年拍摄、2000年上映的一部爱情文艺电影,导演是娄烨,周迅、贾宏声等主演。该片主要讲述了马达先后与纯真少女牡丹以及和牡丹长相酷似的美人鱼表演的美美两人之间的恩爱纠缠的故事。该片于2000年9月7日在中国香港公映,同年还获得了第2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和第15届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并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十佳电影。该片因未送审即参加国外电影节,而被广电总局下令禁止在中国内地公映。

美人鱼纵身一跃

跳进了苏州河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片中女一号“牡丹”从外白渡桥上跳入河中的瞬间(GIF)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片中女“二号”,留下这段金句的风尘美人鱼,美美(来自:腾讯娱乐)

还有一部看完的,而且是看了很多很多遍;已经不能简单说是喜欢,但每一次想起它,都会立马想到摩托车和黑色带帽檐的头盔、带野牛草的伏特加、美人鱼和那基督受难般的反身一跃。那是1990年代,苏州河还没有治理好之前,当看到周迅从外白渡桥上,怀着无辜而失望的眼神,义无反顾地跳进了这么一条“肮脏的河”中,我的心确实揪了一下。后来,还演绎出了河里的“美人鱼”。

至今还没有看过周星驰海里的美人鱼,就说说娄导河里的美人鱼。对,可以说这就是一部讲述一个跟美人鱼有点关系的都市传说,和那些听过却没看过的凄美爱情故事。第一次看时是十多年前的一个仲夏下午,刚刚安装完宽带的日子里,冥冥之中这样一部基调灰暗的电影就出现在了我面前。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剧照,男主角马达(贾宏声饰演)(来自网络)

片中人物关系简单,如果用最简单的话语来概括就是有两个同时存在的世界:一个是传说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然后莫名其妙地,传说世界的人就来到了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的人就又消失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看完就忍不住怀有这样的想法:电影中的“上海”是个随便换成什么城市都合理的地理设置,不过细想之下,马上推翻——因为苏州河是唯一的,上海是不可取代的。君不见,彼时的苏州河简直是一条开了天窗的下水道,而河道之上,百年的船来船往,两岸建筑从兴盛到破败再到毁灭及新生,什么样的都有。尤其在淞沪抗战之后因为战火洗礼和难民的来来去去,苏州河变得萧条而丑陋,荒芜又杂乱。就是这种废墟感,以及破旧的仓库、英租界的老房子,刷成丑绿色的墙,在中国大地上,这些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沧桑感,似乎只有在上海,只有在苏州河上才能解释得通。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福新面粉厂厂址是苏州河沿岸保存不多的老工厂遗迹(2016年5月)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苏州河》剧照,图中为“牡丹”(周迅饰演)(来自网络)

你没有看走眼,周迅在本片中一人分饰两角,扮演在两个世界的命运不同的女子。在传说世界中,她是变成美人鱼的牡丹;在现实世界里,她是扮演美人鱼的风尘女,美美。

片中的“我”与美美的初遇在浙江路桥上,而“马达”与牡丹的生死告别则是在外白渡桥上。这两座宛如是苏州河上的姊妹桥,彼此虽不相连,但在结构上却又十分相似,就连年龄也是苏州河上现存最老的两座。这样的相遇是不是导演有意安排的呢?或许不是。

乍一看,牡丹和美美的不同就像是天使和恶魔的差别,牡丹的纯情简单和美美的善媚城府简直判若两人,而片末美美的出走正是因为牡丹在她眼前的消失,但这两种人格却意外地完成了融合。除去影片后半部略微生硬,有待商榷的处理,这样的手法还是很有电影性的,也是能让观众被吸引,随后开始思考并讨论的。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2016年5月,如今外白渡桥也是沪上一处婚纱圣地,那天至少看见五对

当然,说到电影中出现的外白渡桥,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共有四处,除了开头和结尾的空镜头两次之外,就是马达骑摩托车经过外白渡桥和上文所述,牡丹从外白渡桥上跃下的经典镜头。当我为了撰写本文重看了这四组镜头之后,却意外发现外白渡桥在电影中的长相和今天的模样,乃至过去的模样都不相同。而外白渡桥的历史也非常之丰富。

复杂的过去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2016年5月,对岸的浦东早就不是码头林立的样子了

先来看1907年11月号的《Far Eastern Review》上刊载着这样一条消息。

Garden River Bridge. — The work on theGarden Bridge over Soochow Creek is nearing completion. The iron girders havebeen laid and the frame work is almost entirely in place. The bridge will be one of the most substantial structures in China when completed.

公园河桥 -- 苏州河上的公园河桥的建造工程临近尾声。铁桥梁已经放置停当,桥体框架已几乎完全就位。这将成为在中国竣工的体量最为庞大的建筑结构。

可见,今天的这座铁质的外白渡桥是1907年左右完工的,那么在这之前呢?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上海租界分区示意图

外白渡桥的英文名字叫Garden Bridge(意思是公园大桥),主要是因为毗邻Public Park(今黄浦公园),还有日文名ガーデンブリッジ(其实就是GardenBridge的发音)。或许住在公共租界北区的日本人(上海没有正式建制的日租界,但日籍侨民主要居住在大致相当于今天虹口区的公共租界北区一带,被称为“小东京”),时不时要到中区的商业区(大致相当于2000年以前的黄浦区)逛一逛,所以还写出了一些怀念上海时光的歌曲,目前能找到的就是《ガーデンブリッジ(外白渡桥)》和《上海ブルース(上海蓝调)》。不过这些歌曲或多或少是日侨怀念在上海的快意人生和在战争来临后美梦破灭的无奈,所以着实无法打动其他国家的人(据统计上海租界时期的外国移民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日本人,而且远超其他国家)。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最早的威尔斯桥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工部局早期建造的木桥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建造之初的外白渡桥

说到外白渡桥的历史,它原来是英商建造的Wills’ Bridge(翻译作威尔斯桥),因为对华人歧视性收费,所以华人在今山西路桥附近建立义渡,对此表示抗议,这也是“白渡”一词由来的说法。后来在工部局的招商引资后,建立起了外白渡桥,而“外”则说明该桥的位置可能比原先的“白渡”更往东往外一些;随后工部局买下了没有营生的Wills’ Bridge(碰巧对方建造新桥的计划也遭遇意外而终止),随后将其拆毁,也终结了这座桥令人羞耻的一生,但是新造的木桥始终不如人意,最终1906年工部局打算同时打造外白渡桥和浙江路桥两座铁桥,也就诞生了上面所说了最老的两座桥。果然建成后的外白渡桥,不负众望就成为了苏州河上的第一桥,甚至有时候就成了上海的象征。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苏州河》剧照(时光网)

在《苏州河》中牡丹从位于苏州河北岸的光复路的仓库附近一路奔逃到外白渡桥使影片观众看到了外白渡桥南北两岸的景象,公平地说,外白渡桥从南往北看,也就是从黄浦区往虹口一侧看去的确似乎更有看头,特别是1934年百老汇大厦(即今上海大厦)建起之后,很多风景照片都以这幢高楼与外白渡桥相映成趣,加上一百多年的老楼礼查饭店和领馆一条街上仅存的俄国领事馆(此地曾有美、日、德三处领馆,均已经被拆除。)甚至今天只要给这个镜头就可以知道这是上海(下图)。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百老汇大厦初建成时,与外白渡桥相映成趣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建成后几经大修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后,外白渡桥是北岸难民(虽为租界也是被日本人占领)逃到公共租界中区的重要途径,1937年的这张照片告诉了我们当时逃难的场景有多恐怖。

后来这里就成了上海的勃兰登堡门、查理检查站,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无论政权更迭,外白渡桥始终担任着沟通市中心区和市区北部的交通重担,所以也经历多次大修。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淞沪抗战爆发后,大量难民从虹口涌向中立的租界区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1937年在外白渡桥上戍守的卫兵,右侧是公共租界的卫兵,保卫上海孤岛不受日本人的侵犯。

2008年,外白渡桥百周岁之际,曾将桥体拆卸下来,送往船厂进行大修,随后再运回重新组装,前后历时一年多。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图为2008年大修时,将桥体卸下时的照片(来自网络)

查阅了一番资料之后,我才发现原来除了大家都知道的2008年百年整体迁移大修之外,建国后的六十多年内外白渡桥翻修过多次,但是前几次都把外白渡桥呈弧形的桥顶弄成了直线,以至于在电影中显得分外丑陋(拍摄时间据说是1995年)。

直至1999年才“恢复”到了原有的面貌《苏州河》拍摄的时间,有可能恰恰捕捉到了外白渡桥棱角分明、最丑的样子(见下图)。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苏州河》截图,因该片使用手持摄影,无法获取质量较高的截图

不悲不喜,只是老去

《苏州河》短短80分钟的影片行进至最后,因为幻想和现实世界矛盾、冲突、悖论不断,所以是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牡丹的重现和凋零,有点莫名其妙,让美人鱼这条线变得费解。而美美的出走也是意料之中,主人公“我”醉卧船头,说着也许他早已放下,等待下一次的爱情。美人鱼失去了幻想和现实,“我”只有酒、船和苏州河。一组凌乱的镜头之后,是一组急促的重音——浓重的90年代特色。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外白渡桥随意地进入上海的天际线中,2016年5月摄

但回味之余,还是留有遗憾。即便画面中存在上面所述很多独上海所有的元素,却不能说看了这部电影对了解上海有什么帮助。甚至电影所谓都市传说的属性,本身却没有多少都市性,没有真实的城市生活,人物是空中楼阁式的,人群中没有上海典型的市民社会之感。但是,即便是这样,《苏州河》也是一种对于城市文化的反讽——片中的角色,他们是没有融入这座城市的,同样,他们身上也没有多少自己的故乡,所以感觉就是一群没有灵魂的人。他们与外白渡桥在一个画面之中,却和它没有共鸣感。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外白渡桥上一位慵懒的旁观者,2016年5月

虽然上海曾是一个包容世界各地的所谓Shanghailanders的所在,如今也是五湖四海的中国人聚集的地方,但是对于许多过客、甚至正栖息于此的人来说是个永远有那么一点陌生的地方,他们是执着的马达,是犬儒的“我”,是现实的“美美”,也是天真的“牡丹”,他们是美人鱼,会眷恋这里的传说,但是,他们也会一不留神就游走了,没有任何痕迹。它也不眷顾在这里成长的人,对每个来到这里的人它都一视同仁。2016年5月,我不小心看了它五次,除了天气阴晴,游人多寡,我看不出别的什么分别。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2016年5月,苏州河的尽头

如今,外白渡桥不仅保护有方,而且在人行道上铺上了木质地板,平添了几分贵气,也是很多到上海,到外滩的游客必去之地,只是“外白渡桥,一九〇七年”这九个字,并没有那么简单而已。外白渡桥就像一个都市里随处可以找到的道具,寄托了很多感情,历经了许多风雨,但是它在那里,只需要存在,不需要呼吸;你说它冷漠也罢,无情也罢,不悲不喜,只是老去。从桥北走到桥南,再走回去,不需要五分钟,“你好!”“再见!”它不曾回应任何一个。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苏州河里的美人鱼与河上的桥

2016年5月,桥上拍婚纱照和观光的人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