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軟銀投資科技公司”洞察未來“,騰訊這麼做卻成了”沒有夢想“?

軟銀投資科技公司”洞察未來“,騰訊這麼做卻成了”沒有夢想“?

“騰訊沒有夢想”,相信此前一段時間這個話題也刷了你的屏,如今,爭議漸漸淡去,但是騰訊的股價卻依然在低位徘徊。

軟銀投資科技公司”洞察未來“,騰訊這麼做卻成了”沒有夢想“?

要知道,騰訊股價在過去三年,是這樣的:

軟銀投資科技公司”洞察未來“,騰訊這麼做卻成了”沒有夢想“?

當時,樂觀的投資者也喊出了,騰訊股價的上限是星辰大海。。。如今,騰訊股價低迷,還落了個“沒有夢想”,事實上,如今一些爆款的業務,確實顯得與騰訊無關的樣子,比如電商領域的拼多多,短視頻領域的抖音。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騰訊確實憑藉其積累的資本,投資了國內外大量投資公司,宛若一個伯克希爾哈撒韋,這也正是目前的一個爭議,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否讓騰訊褪去了過去的科技公司本質,真的失去了“夢想”。

據《華爾街日報》統計,騰訊自從2013年起,投資了277家創業公司,僅在2017年,就投資了80傢俬有或者上市公司,確實很有投資公司的風範。

軟銀投資科技公司”洞察未來“,騰訊這麼做卻成了”沒有夢想“?

從投資區域來看,騰訊投資的公司67%在中國,但是已經有23%的公司是美國公司。

軟銀投資科技公司”洞察未來“,騰訊這麼做卻成了”沒有夢想“?

從投資的領域來看,騰訊投資涉及的領域也很廣,主要當然還是騰訊主線業務就擅長的消費服務,佔比53%,而信息技術領域佔比21%,商業和金融服務佔比14%,時下熱門的醫療服務業佔比6.9%。

軟銀投資科技公司”洞察未來“,騰訊這麼做卻成了”沒有夢想“?

從全球大型機構投資對比來看,騰訊在277筆交易中砸下450億美元,實際上高於軟銀實際投資的430億美元,更將谷歌的150億美元甩開。

那麼為什麼?孫正義搞個“願景基金”,其實投資的領域也就那麼回事兒,就搞得如同洞察未來一般,騰訊卻成了“沒有夢想”?

我想,主要原因有幾個:

1.騰訊自我定位和願景的模糊,是的,騰訊的願景是什麼,接下來十年準備做一個怎樣的公司?恐怕騰訊人自己都說不清楚,這方面騰訊或許需要思考並對外界有一個統一而清晰的表達。

2.騰訊目前依然被投資者和公眾定位為科技公司,人們總是期待騰訊這樣的已經市值巨大的公司,能擔起更多責任。比如,能否如谷歌、Facebook那樣的公司一般,進行更上檔次的科技產品的開發,而非僅僅是遊戲和投資。

3.利益衝突,軟銀傳統業務是通訊,這個業務本身不是多麼起眼的業務了,所以它發起“願景基金”真的是投資目的。而騰訊畢竟主營業務就是互聯網,其投資很多也是為了自身戰略的延展,以及對新業務的卡位,所以總是讓人估摸其動機。何況,確實,騰訊對於其非投資公司在競爭領域的一些做法也有爭議,更加深了人們對它的質疑。

所以,騰訊依然有夢想,只是,它需要讓人們清楚,接下來十年二十年,騰訊會成為怎樣的公司。曾經,一篇更猛的《狗X的騰訊》激起過更大的爭議,那時的騰訊充滿攻擊性,利用優勢地位“抄襲”更是成為其倍受指責的黑點。而伴隨那樣的爭議,以及3Q大戰,我們發現騰訊變得柔和了很多,至少從給予襁褓中的對手以打擊轉變為更開放,以及以投資結成戰略同盟。而接下來,騰訊或許需要再樹立自己的願景的同時,更進一步,畢竟它旗下已經有諸多平臺,而這些平臺是商業性的,也是社會性的,讓這些平臺給予不同的公司,無論是騰訊的投資公司,還是騰訊的合作伙伴,甚至可能是騰訊的“敵人”都以公平的空間,應該會讓騰訊的形象更令人感到親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