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母豬年產仔豬窩數達2.4窩,怎麼做到的?

最近有豬農問:如何讓母豬年產仔豬窩數能達到2.4窩?小編只能說,2.4窩是一個很“高大上”的目標,我們把規模豬場的飼養管理辦法彙總,來看看他們是這麼做的?我們根據母豬的生長的時間表來系統說明。

在後備母豬選育的時候,除了優良的品種,在飼餵的時候也有一些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後備階段飼餵方法

(1)60kg以前,按商品豬一樣飼餵,自由採食;

(2)60kg以後,換後備母豬飼料飼餵,自由採食飼餵至100kg;

(3)100kg後限制飼餵,視日齡體重飼餵1.8~2.2kg/天;

(4)配種前2周:優飼催情,3.0kg/天以上或自由採食。

母豬初配的最優日齡和體重很重要。

初配日齡與體重

初配日齡:220~240d;體重:130kg;P2背膘厚17~23mm;第2次發情或第3次發情再配。

其他工作

(1)驅蟲:引種後第2周、配種前2周各驅蟲一次。

(2)免疫:配種前做好免疫接種工作,結合豬場具體情況,接種好豬瘟、口蹄疫、偽狂犬病、細小病毒病、乙型腦炎等疫苗,各疫苗注射一般間隔7~10d。

懷孕階段

懷孕階段的飼養管理目標是:一方面,保證母豬有良好的營養儲備,儘可能減少其泌乳期間的體重損失,保持其繁殖期間良好的體況,並促進乳腺組織的發育,保證泌乳期有充足的泌乳量;另一方面,母豬應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以促進胚胎的存活、生長和發育。

隨著妊娠期的發展,妊娠、胚胎著床、胎兒發育、母豬乳腺發育,母豬的營養需要也在不斷變化,應分階段飼餵。

(1)懷孕前期:配種至懷孕30d,胚胎著床期,日喂1.6~2.0kg;

(2)懷孕中期:懷孕31~80d,膘情調整期,日喂2.0~2.5kg;

(3)懷孕後期:懷孕80d~分娩,其中懷孕75~94d為乳腺發育期,日喂2.0~2.5kg;懷孕95d~分娩為胎兒快速生長期,日喂3.0~3.5kg。

縮短生產和非生產天數

縮短生產天數和非生產天數是提高母豬生產力的關鍵。生產天數的縮短可通過降低斷奶日齡來實現,如21日齡甚至21日齡以下斷奶。縮短非生產天數主要靠無效母豬管理。

首先要制定無效母豬的淘汰標準,如連續兩個情期不發情、連續流產、連續兩胎產仔低於8頭、炎症等。

其次要做好飼養管理,防止泌乳期失重過大影響斷奶後發情;控制好斷奶、後備豬配種前、配種後的料量和營養水平;給豬提供舒適的溫度、光照、通風,防止出現應激;尤其應注意胚胎3個死亡高峰期的管理。

最後要做好配種管理,做好發情鑑定工作,掌握好配種時間,在配種後各情期做好B超鑑定,及時發現空懷豬,如第一次妊娠檢查在配種後18天,不能確認的到配種後21天再次鑑定,在上產床前仍要堅持妊娠檢查,避免有漏網之魚,及時的B超鑑定可顯著降低空懷天數;根據返情、空懷時間推測配種時間的科學性,調整優化配種時間;分析公豬配種的母豬的分娩率,對公豬本身和相關血緣進行篩選也是縮短非生產天數的有效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