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730近防炮真的那麼浪費子彈嗎?

利刃黑科技


730(7管30mm)近防炮射擊場面是壯觀但是引來了一個質疑:是不是太浪費子彈了。為此小編翻閱了資料找到了近防炮要求高射速的原因最終得出了不浪費子彈的原因。具體原因就由小編為大家一一道來。

首先作為一款近防炮,730是戰艦的最後一道防火牆其使命是負責攔截躲過中遠程防禦系統的漏網之魚。一般其攔截距離只有3000米,在這個末端距離上一般的反艦導彈的速度都特別快而且會使用末端機動來規避最後一道防線。因此一方面730的火控系統很重要,要具有極高的自動化水平才有可能探測並且跟蹤到來襲的導彈並且其對計算機水平的要求也是特別高因此要計算出彈道來推測提前量另外一方面在怎麼近的距離上導彈飛過來就算是亞音速也是在10秒以內更別說是一種的先進的末端超音速導彈因此攔截時間就特別短,這是就需要發射大量的彈藥來提高命中的次數。而且也並非只要命中導彈一次就會失效因此就需要持續命中來徹底摧毀導彈的戰鬥部。

也許大家認為730是依靠短時間內發射大量彈藥來形成一道彈幕來摧毀來襲的漏網之魚導彈。其實不然,相反730主要靠點射來摧毀來襲的導彈,其發射一次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秒都不到。在短暫的時間裡儘管發射的大量彈藥但是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我們在電視上看到了持續發射畫面只是為了宣傳而做額擺拍,真正攔截時不會這樣。某種意義上來說730近防炮並沒有我們想象的浪費子彈。

總的來說730並不浪費子彈而是由於實戰需要不得不在短時間內發射大量彈藥。畢竟有人統計過730發射一次(打光所有的備彈)也就幾十萬,這個價格看似很貴但是保住了價值動輒幾億甚至幾十億的軍艦,這筆賬還是蠻合算的。


利刃號



圖片上是我海軍第一型以加特林原理自行設計/建造的H/PJ12型7管30毫米近防炮。

我軍的H/PJ12(730)近防炮總體性能先進,30毫米單口徑威力很大、射程遠(攔截導彈3000米)射速也高(最高每分鐘4200發)是對抗目前世界上的主流反艦導彈,比如: 魚叉、飛魚…一類的亞音速導彈(多在0.8馬赫)得心應手的裝備,衍生型號“陸盾2000”型攔截戰術戰斧一類是巡航導彈也不在話下(0.75馬赫)。

730近防炮如果以最高射速4200發/分鐘開炮,一秒鐘才70發的發射量,如果是兩秒鐘的持續射擊時間為140發,這對於高速炮來說發射量並不高,而且非得是這樣的高速才能有效的攔截“亞音速”反艦導彈,因為近防炮就是採用“彈幕”去攔截導彈,彈藥發射量太少根本起不到攔截的作用!

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反艦導彈全面進入到了超音速時代,並且已經有速度在3馬赫的反艦導彈服役多年了,早年間俄羅斯的 玄武岩、日炙、寶石(布拉莫斯)、到現在的“俱樂部”…等等先進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在全球擴散,這些導彈對於現代戰艦的末端防禦提出了新的要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道理都清楚,來襲導彈快了那麼“近防炮”也需要提高射速,所以在730型近防炮的基礎上又研製了H/PJ11型近防炮(1130)。



H/PJ11型近防炮的炮管,根據目前公開的資料表面1130炮最高射速是11000發/分鐘(理論上),也就是說它一秒鐘可以發射出166發炮彈,而一次攔截火力持續時間為1.5-2秒鐘,發射炮彈的數量是250-330發炮彈,這裡有個誤區,不要指望近防炮可以持續不斷的射擊,近防炮最多火力持續不到2秒鐘,原因是近防炮本身攜彈量並不高也就500-1000發,它需要分幾次分配攔截,


更主要的原因是加特林原理屬高速發射,一根炮管一秒鐘內10多發炮彈發射出去了,這對炮管裡的膛線磨損的非常厲害,膛線磨損嚴重的影響射擊精度,甚至有炸管的危險!所以,我們看近防炮射擊總是感覺不過癮,是因為各種條件限制了它較長時間射擊的可能性。

30毫米炮彈也不便宜,一發在幾百塊錢,一次射擊250-330發,發射費用非常高!但是,面對來襲的反艦導彈發射費用問題也就變得無足輕重了,相對於一艘戰艦的價格和全體艦上官兵的生命,沒有浪費一說。


皇家橡樹1972


這個問題真是坑爹了,什麼叫浪費?近防炮本身就是最後一道防禦手段,已經動用近防炮了還管浪費子彈?反正人命和子彈選擇一個吧。這個問題在電影紅海行動中解釋的很清楚,攔下了軍艦官兵保住,攔不下就完蛋。

先來說一下730近防炮,730近防炮是7管30毫米近程防禦火炮,有效射程為3000-3500米,是作戰艦艇最後一道防禦體系。射速為每分鐘4200發(高)、2200發(中)、1200發(低)。配備一個圓形雷達,另有彩色攝像機、熱感攝像機、激光測距儀。對小目標探測距離8公里,大目標探測距離15-20公里。能夠在3公里距離上擊毀目標,高精度設計距離1000-1500米。對於射程內低空飛行器、火箭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有很強的攔截能力。主要彈種有鎢芯穿甲彈、穿甲曳光彈、高爆燃燒榴彈、半穿甲燃燒高爆彈等等。

近防炮的工作原理很簡單,拋出一組子彈形成一個子彈網擊毀具有威脅的飛行器或者導彈。具體工作流程就是雷達系統、光電系統偵測到飛行器並持續跟蹤判定飛行軌跡,然後引導火炮轉向目標運動軌跡方向並計算好提前量然後開火,在短時間內打出幾十甚至幾百發炮彈,形成攔截網實施攔截。注意,近防炮並不是漫無方向的射擊,而是有能力偵測並判定運動軌跡而且能計算開火提前量,就是說是已經到精確攔截的程度,每次開火只需要維持幾秒鐘就足夠,並不是大家想象的一打就是幾分鐘好幾千上萬發子彈。所以不存在浪費子彈一說。

從上面的介紹你看到了,730有效射程只有3000米,對導彈來說就是幾秒鐘的事,如果能攔下那麼價值幾十億的軍艦保住了,官兵也保住了,消耗的子彈可能也就是幾十萬元,這是一筆很合算的買賣,所以何來浪費一說?


雛菊西瓜Peterpan


730近防炮是人民解放軍海軍現代裝備較為普遍的近防武器系統(CIWS),口徑30毫米,為7管炮,屬於一種轉管式的高速射擊武器。僅僅從公開的紙面上的數據看,這種火炮的確是吃炮彈的老虎,730近防炮在高速射擊狀態下每分鐘的射速是4200發,即使是低射速,也有1200發。

但是射速高,並不等於是浪費。因為包括730在內的各國的近防武器,實際上的使用概率都不高,而且發射的持續時間都不會很長,因為這種火炮是防守軍艦的最後一道門戶,也就是說,等需要用這種火炮來攔截的時候,已經是對方(通常是導彈)近在咫尺了,所以也就需要以這種高射速的武器快速形成密集彈幕儘快攔截擊毀襲來的目標。這種高速射擊往往必須在幾十秒甚至幾秒的很短時間內必須達成攔截目標。

以幾秒種耗費上百發炮彈和保住軍艦的生命相比,這些炮彈是不是浪費就不難判斷了。

與730相比,目前西方海軍通用的外形類似《星球大戰》中R2D2機器人的6管20毫米MK15炮,其射速也是按分鐘為單位計量,即每分鐘3000發以上,但實際上武器系統的彈倉備彈只有900多發,也就是說這種炮本來就不是用於長時間射擊的。


海研會


730防衛炮是艦艇的最後一道“防火牆”,在電影紅海行動中,730近防炮從捕捉到完成殲敵任務,僅僅用了不到十秒鐘,就化解了艦艇的危機。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殲敵任務,自然需要高強度的火力來支撐。


730構造


730近防炮顧名思義就是7管30毫米口徑速射炮,主要採用的是高壓氣源驅動供彈,因此具有超高的射速,對目標物體具有很強的,殺傷力。配備有圓形的雷達角度廣搜索四面八方襲擊的目標物體,主要構成有攝像機和激光測距儀,用來定位最遠的探測範圍可以達到探測二十公里的要求,最佳距離是兩公里到一點五公里。730隸屬於H/PJ12近程反導武器系統,它的主要特徵就是具有在短時間內精準捕捉目標,快速完成殲敵任務,主要的用在驅逐艦及護衛艦。


子彈節約


其他國家裝備的近防炮攔截方式,一般都是以彈幕攔截為主。而730打破了原有的模式,可以在一分鐘內打出4200發炮彈,這種高密度的設計方式完全可以直接將來襲的目標摧毀。因此很多人都產生了疑惑730這麼密集的火力真的實用嗎?會不會導致子彈的浪費?會不會產生後續火力不足的情況?

其實730的射速分為3檔,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進行調節。最低每分鐘可以打出1200發,最高可以打出4200發。根據來襲目標物體的不同,可以轉換火力。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節約子彈,730炮採用的是點射模式並非掃射,針對目標物體進行有目的的攔截。而不是像其他國家的近衛炮一樣盲目攔截,也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炮彈。因此與其他國家相比,730近防炮的防禦水平以及整體性能超過了目前國外軍隊普遍使用的密集盲目掃射的防衛炮。


四十五度歷史


做任何事情是否浪費,關鍵看行為與目的之間是否匹配。如果行為的結果與目的匹配,也就是通過一種行為達到了目的,那麼何來浪費之說?

更何況,以數千發730近防炮的炮彈,擊毀1~2枚可能擊傷甚至擊沉軍艦的導彈,這種費效比,無論從武器消耗的價格上計算,還是從對戰鬥或戰爭的影響上計算,都實在是划算的很,怎麼樣也沒有浪費之說!

實際上,就算從作戰性能上分析,730近防炮噴射的彈幕也並非迫不得已的浪費之舉。

對於730的作戰原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730系統提前判斷來襲導彈的路徑,在導彈飛行路徑的前方形成一片密集彈幕,當導彈穿過這個彈幕時即會被擊毀。

這種說法看似有理有據,但其實也是以訛傳訛。彈幕模式並非730艦炮攔截導彈的唯一方式,大家普遍認為其主要依靠彈幕模式的原因,在於之前的美國密集陣、荷蘭守門員、西班牙梅洛卡等多管近防系統,都對外宣城依靠“彈幕”進行反導攔截,以致很多人有了認識上的慣性。但必須理清的是,高精度的多管近防火炮系統,對於導彈的精確打擊是非常可怕的。

國產730依靠後發優勢,採取了直接命中的毀傷方式。這種毀傷方式的前提,就是需要非常高的命中精度。儘管730艦炮的射速已達每分鐘4200發,仍具備非常高的射擊精度指標,其立靶密集度為小於等於1.3。這個數值對應的是彈孔的分佈,數值越小,說明彈孔之間的距離越小,也就是命中精度越高。憑藉極高水準的射擊精度,此時的730系統,已經不再是橫掃千軍的“機槍”,而是遠程點射的高精度“狙擊步槍”。用來攔截來襲導彈時,可以非常精準的直接命中,而不是撒開一張彈幕大網,被動等待導彈“鑽進彈幕”。

所以,730艦炮一般會採取合理的“點射”方式,對一個目標發射數十發彈丸後,就會轉向攻擊下一個目標。如果完全依靠彈幕攔截,那麼要形成覆蓋導彈前進路線的彈幕,沒有數百發炮彈是無法奏效的。這樣一來,730突突突一陣火光之後,炮彈就會消耗殆盡,再拿什麼去應對敵方導彈飽和攻擊?

由此可見,730艦炮不僅不會“浪費”炮彈,反而會依靠先進的火控系統,包括高精度的火控雷達和光電跟蹤系統,快響應、高精度的伺服系統,實現精準解算和目標裝訂,從而以最小的彈藥消耗,實現最大的攔截成果。

軍備解碼,解碼主流熱點軍備,歡迎關注交流!


軍備解碼


近防炮每分鐘發射數千甚至上萬發的炮彈,只是理論射速,實戰中不可能一次打出去幾千發炮彈。正常的反導攔截作戰,多數是採用點射,每次射擊一秒鐘,不到100發炮彈,一點都不浪費。

國產730近防炮的備彈640發,最高射速超過4200發/分,所以在不到7秒內,730近防炮就可以把640發彈藥全部打出去。更新的1130近防炮的最高射速更是超過了一萬發,不過其備彈量也不過為1280發,大概8秒內就已經全部把備彈打完了。國際上同類近防炮的備彈量都是處於同一水平,這主要是和近防炮的作戰任務有關。

眾所周知,近防炮號稱軍艦的最後一道防線,主要是軍艦在使用各種遠、中、近程防空導彈攔截來襲導彈無效後的最後硬防禦手手段。由於射程很有限,留給近防炮攔截最後突防的反艦導彈的時間非常短。通俗的說,近防炮攔截突防導彈就是一錘子買賣,有時備彈再多也沒用,因為近防炮已經沒有時間發射更多的炮彈來攔截了,如果沒有成功攔截來襲導彈,那麼軍艦就很可能遭到了打擊。

例如730近防炮,1130近防炮的有效射程大約為3.5公里,而現代反艦導彈往往是採用末端超音速突防的方式來打擊艦艇。如果一枚超音速反艦導彈在最後時刻以2馬赫的速度對軍艦發起突襲時,其速度相當於680米/秒,飛過3.5公里的距離只需要5秒多的時間。

而在這5秒內,730近防炮大約能夠打出500發的脫殼穿甲彈,1130近防炮更多,大約能夠打出830發脫殼穿甲彈。儘管此時近防炮仍然有一些備彈,但卻已經來不及發射了。屆時就只能看已經發射出去的脫殼穿甲彈彈幕能否有效命中來襲的導彈了。如果能夠有效攔截這枚導彈,那麼730、1130近防炮已經是成功完成了它們的終極使命。如果沒有能夠攔截導彈,那麼730、1130近防炮擁有再多的備彈也已經是毫無用處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這些備彈基數已經夠用以外,730、1130近防炮的體積重量也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備彈的彈鼓和730近防炮、1130近防炮是連為一體的。如果730、1130近防炮追求更多的備彈,就會導致近防炮整個系統的重量體積過大,影響適裝能力,過大的體積重量還會造成近防炮指向速度減慢,影響攔截速度,這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科羅廖夫


730型30毫米7管速射炮


近防炮,從名字上就表明了它的作用,就是敵人的導彈已經突破了遠距離防空武器的攔截,又進一步撕開了中距離防空武器的阻擊,到跟前了,只能由近防炮去做最後攔截。一顆子彈值幾個錢?一個軍事基地值多少錢?一艘軍艦又值多少錢?生死關頭,還在乎子彈浪費問題,實在是本末倒置。

730近防炮,顧名思義是七管30毫米口徑轉管高速機槍。可發射脫殼穿甲彈、榴彈、半穿甲榴彈。陸軍型號為陸盾2000型,主要裝備於陸上基地。海軍型號即是730型。裝備於海軍驅逐艦和護衛艦等。該型號近防系統最高射速可達4200發每分鐘。也就是說,它可以瞬間傾瀉近百枚穿甲彈擊碎敵軍的反艦導彈或者來犯的直升機或戰鬥機。以價值2500萬美元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為例子,如果以730近防炮懟10秒(一個彈鼓1000發)左右把他懟下來,花掉一個彈鼓彈量,成本在三十萬人民幣左右,以三十萬換2500萬美元值不值?(彈藥成本參考.50巴雷特反器材破甲彈,不嚴謹,但是應該差不了多少)。



如果此時害怕子彈貴捨不得打,讓人家給反懟一枚地獄火過來,一艘船就算毀了有沒有。當然,直升機是不大敢來惹軍艦的,阿帕奇主要也是用來對付坦克的。那就以造價一億多美元的F35戰機為例子,花十個彈鼓把他懟下來(只要它讓你懟),三百萬換一億美金值不值?當然,這種昂貴的戰機才不會跑到近防炮3000米的射程範圍內瞎溜達,多數會在數十公里甚至更遠距離之外發射對地導彈或者反艦導彈攻擊,然後掉頭。就算這樣,一枚美國魚叉反艦導彈的價值也在一百五十萬美元左右,以百萬人民幣換取百萬美金值不值得?更何況如果沒能攔截下來,損失的可就是價值十幾億的軍艦,包括這套造價540萬美元的近防系統在內的東西都有可能變成灰燼。



大炮一響,確實是黃金萬兩。戰場上除了拼頭腦拼戰術,剩下就是拼錢。而且拼錢絕對是最重要的。捨不得錢,就別打仗。既然打了,就別想著省。


再說了,730型其實還不算最費子彈的。現今裝備於遼寧艦的1130近防系統才叫燒錢,一秒鐘166發!但是相比造價24億美元的遼寧艦來說,這點子彈就不算錢了。雖然據說1130近防炮的配彈量只有1280發,不夠打十秒,但是十秒之內要是幹不翻幾倍音速的反艦導彈的話,那麼這個近防炮也就沒用了。因為近防炮的有效射程3000米,系統從啟動到發射時間最短不過三秒鐘,假如開火時反艦導彈距離3000米,三倍音速的反艦導彈即使沒有末端加速功能,打到航母的時間也就是那幾秒鐘!1280發打不下來,就準備好大修吧!


1130近防炮系統


獨釣寒江


一發子彈就是三四十塊錢然後,攔截一次導彈,那就是一輛小轎車沒了。而且這是大幾百發炮彈,真正能起到效果的,也就那麼幾發炮彈。

但是軍艦值錢還是炮彈值錢?這點兒帳都算不清楚嗎?要是因為近防炮攔截導彈,成本太高了就不用了,軍艦被擊沉了找誰哭去?聽見被送上天以後,那就不是幾萬幾十萬,那是幾十個億呀。(不用說什麼航母的,就拉條054a出來一條054a都得3億美元。還裸船的價格。導彈的價格還沒算,)

所以就是這近防炮就是一發炮彈一二百那也得用呀,對防炮已經是軍艦的最後一道防線了,如果的近防炮都沒了你都沒地方哭去。

再說近防炮已經很便宜了好吧。

這群防空導彈一發就得上百萬。這是快看一群蘭博基尼在天上飛呀。你這幾千萬都扔出去了,還介意再花個幾十萬?


嘯鷹評


首先單看射速和視頻畫面,確實彈藥消耗巨大。

首先,就像開槍用點射一樣,近防炮更多的也是點射,在火控系統的精確引導下,絕非滿天爛射。更多時候,連續射擊時間不足一秒,因此就彈藥消耗來看,不算多。

近防炮是艦艇的最後一道防線,相比較中遠程導彈,性價比簡直太高了。但相信沒人願意放棄導彈攔截吧。

炮彈再貴,一艘軍艦多錢,一船訓練有素的軍人多少錢,這個能計算吧,因此,近防炮浪費的那點子彈簡直微不足道。最後說一下,更多情況下射速越快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