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楊柘給魅族帶來了什麼?

黃眯眯


2016年,是魅族快速進步的一年,雖然被人詬病是“演唱會公司”,但是卻實實在在的把銷量提升了不止一個量級。2017年,魅族請來楊柘,組織架構一分為三,原先分管魅族營銷的李楠,轉而負責子公司魅藍。在楊柘的主刀之下,魅族在市場上的動作明顯削弱,主打產品少,發佈會少,品牌傳播不接地氣,相比往年差別可謂不小。

楊柘是業內老人,轉戰各大名企之間。在華為操盤了“爵士人生”的mate7和“君子如蘭”的P7等市場推廣。mate7成為華為手機的分水嶺,一舉成就華為突破高端產品的標杆,華為從此坐上“國產高端機”的座位。

而楊柘來到魅族之後,也打算按照高端形象來塑造魅族,魅族PRO7發佈完畢,因達不到眾多粉絲的期望值,引來不少“煤油們”到其微博留言抱怨,他為此竟然關閉了微博評論,至今未恢復。而PRO7的一再降價也徹底涼了魅友的心。

我覺得楊拓對於魅族的過多於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過度拔高

魅族之所以在手機行業有一席之地,全是靠著魅友的熱情支撐,魅族品牌一直以年輕自居,無論從外觀、設計、價位等等都是年輕人能接受的範圍。PRO來了之後,雖然外觀比較驚豔,但是價格著實拔高不少,相對於同價位的其他品牌,魅族的CPU並不佔優。

第二,涼了熱情

2016年魅族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場發佈會,用這種形式刷存在感,既能滿足魅族高曝光的需求,又能活躍社群和粉絲。頻繁發佈的1500元以下機型,基本上是撐起了2016年魅族接近2200萬臺的大部分銷量。而2017開始,千元產品受楊拓“惟精惟一”的品牌理念制約,並沒有取得很好的市場,於是導致魅族整個品牌銷量下滑。


第三,違背BOSS

眾所周知阿里花了巨資入股魅族,魅族的一部分機型已經開始搭載基於阿里YUNOS的系統。阿里的訴求肯定是希望更多人用上YUNOS的機器,好與自己的其他產品形成生態,而楊拓的高端路線恰恰不符合阿里的訴求,這讓原本應該屬於魅族的很多支持被限制。比如天貓、淘寶等軟件的廣告位,手機推薦位等。

包括小米、OPPO、vivo在內的幾個品牌目前都開始走線下體驗店的策略,甚至把門店開到三四線城市,就是為了搶僅有的那一點人口紅利。但是魅族卻在這麼關鍵的時刻,削減產品線,楊拓這個魅族營銷的總負責人肯定策略有問題。


飛說有理


首先不該否認楊柘其實是有實力的,不然華為也不會在12年從三星挖來楊柘。也不會在當年華為被嘲“翹鐵皮”時,改變品牌形象,將P7命名為“君子如蘭”,有名為“似水流年”p8 。也是難得被餘承東稱之為“大師”的人。

可在後面的“爵士人生”的Mate7的營銷包裝,楊柘是直接把08年在三星的“傑仕人生”換了下名,海報也是雷同,這用三星的方式來拔高華為。最後的結果是,15年,楊柘離開華為,

餘承東表示:我已經刪除與楊柘的個人聯繫微信聯繫人。

不歡而散。離開華為後,楊柘加入TCL,同樣以複製形而上的營銷策略,TCL營銷狀況雷同於幾年前的華為。

結果同樣是不歡而散,可這邊楊柘已經來了魅族,主導魅族PRO 7的發佈與營銷。有網友表示:海報瀰漫著一股陳腐氣息。

沒錯,這可能就是十年前高端的商務機形象吧。於是魅族從國內第一個做出觸控大屏智能機;第一個用上三星獵戶座的廠商……那時候魅族還被稱之為是“最漂亮的國產手機之一”。

可而今的魅族別被網友調侃,從沒沒有這麼操心過一個品牌。是呀,畢竟魅族的各方面的條件都很不錯,為什麼就沒有大火。雖然在小米打入這個市場開始,魅族開始急功近利。又或許覺得一個能遊刃於三星、華為、TCL的人,或許是對的人。

可縱觀在華為、TCL、魅族的營銷風格,楊柘為他們帶去的都是一樣的套路。所以楊柘給魅族帶來的就是他“形而上”,不變的形而上。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距離4月22日黃章發佈小試牛刀的魅族15只有一週的時間了,4月15日凌晨,魅族科技總監@蓋文張 卻突然在微博上公開吐槽自家公司的CMO楊柘——

這麼說吧,我愛魅友也感恩魅族和黃章,但是我不認同楊柘,他若是能夠帶領魅族走出困境那我也就認了,然而從他入職近一年的表現來看,他不能。

這無論是對於魅族公司來說,還是對於黃章或楊柘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大寫的尷尬。

儘管@蓋文張 承認自己馬上就要從公司離職了。但這麼明目張膽的吐槽自家人,在手機行業裡應該也是很少見的。

蓋文張的吐槽立即引起了許多煤油(魅族粉絲的代稱)們的響應,一時間黃章的個人賬號下充滿著“開除楊柘、讓羊駝滾……”的留言,而楊柘的個人賬號下則是被滿屏的“還不走人”的謾罵聲音。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網友們認為楊柘有哪些過錯?黃章此時又該如何反應?魅族的未來又走向何方?

這小爆三連,還得一一道來:

首先是楊柘的“三宗罪

就像是@蓋文張 吐槽楊柘那樣,人們對楊柘的第一個質疑就是他的營銷理念究竟能否拯救深陷困境的魅族?

蓋文張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就連營銷大V@萬能的大熊 也在評論中留言說“給我楊拓一半的工資,我也能把魅族搞垮”,這裡大熊也將楊柘的名字錯叫成了楊拓,不知他是否是故意的。

而更多的粉絲也在吐槽“魅族究竟是否適合商務的定位?”、“雕刻時光、惟精惟一”的營銷詞彙是否是魅族的品牌精髓?

@測評君:從魅族手機宣傳語 解讀魅族的變化

魅族PRO6 「小得 大不一樣」

魅族PRO6 Plus「越強大 越冷靜」

————分割線————

魅族PRO7 「雙瞳如小窗 佳景觀歷歷」

魅族15 「雕刻時光?」

「玄學」和「佛祖」,這不是真正的魅族。

因為楊柘曾經在華為負責Mate 系列手機的營銷,從P7的君子如蘭、P8的似水流年到Mate 7的爵士人生,楊柘想在魅族上覆制華為的成功,但剛入職只有1年時間的楊柘,卻忽略了煤油們對於魅族的原有印象和堅持。

顯然“雕刻時光”等虛化的概念,並沒有獲得部分煤油們的理解和接受,甚至讓一些人覺得有過分拔高魅族品牌,從而導致魅族失去原有定位的結果。

魅族Pro 7的銷量不佳成了楊柘被遷怒的佐證,儘管事實上魅族Pro 7並非由楊拓操刀,他只負責品牌營銷不說,產品方面的鍋也不該他來背。

但第二個鍋他甩不掉,那就是在遭遇粉絲質疑的時候,楊柘選擇了正面剛——魅族Pro 7使用聯發科的配置時,楊柘用“配置夠用”的概念懟粉絲:

幾乎100%轎車最高時速都到200km以上,而幾乎99%的人,一生也沒有超過時速180km……一個物質極大豐富,配置過度要求的時代。買參數,到底多少是為極致享受?多少是人云亦云的附和?這是一個問題。

而現在魅族15發佈會前,他又將網友形容成“戴面具的瘋狗”:

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學者。因而個人非常喜歡真誠的互動和學術探討。然而,目前網絡沒有實名,縱容了流氓和無賴,微博內外戴面具的瘋狗太多,反而壞了興致。打個比方,這猶如門口轉來轉去一群瘋狗,你是關上門呢,還是關上門呢?只好由著他們門外吠,還微博園地一個清淨所在……

這麼直接的與魅族粉絲互懟,能與之相比的,應該是最近剛剛開完發佈會就選擇批量拉黑網友的羅永浩了。不過羅永浩是在開完發佈會以後才與部分網友“決裂”的,而楊柘在魅族15的發佈會前夕這麼搞,會不會攪亂黃章的“小試牛刀”呢?

“學者”楊柘面對的第三個質疑是:在魅族內部啟用自己TCL的老部下,有任人唯親之嫌。

網友@陳兆雄雄雄雄 爆料楊柘將其所管轄的部門總監換成原來在TCL的同事,對魅族內部人員營銷架構進行大換血,這引起了魅族內部員工嚴重的不滿。

微博網友yingxw也爆料內幕:

蓋文張走了,鄧大走了,筆戈科技拆了,楊柘你到底想幹嘛,我還是頭一次看到有粉絲群體和內部員工對一個領導如此不滿的,請你別把TCL那套用在魅族上,魅族不是TCL,不是你口中的唯精唯一,是追求源於熱愛。

楊柘的“三宗罪”從其營銷能力、危機公關、內部管理三個方面給出了相應的質疑,但歸根結底是魅族目前產品和銷售方面出現了問題,否則也不會出現一位公司CMO被罵慘的情況。

有人說楊柘有些冤,因為是黃章拍板做的魅族Pro 7,結果銷量不佳;又是黃章找來了楊柘,讓他擔任CMO。所有的責任都應該由黃章家族來承擔。

的確,一個公司的成與敗,與其創始人是有直接關係的。

楊柘被懟,其實是在代黃章受過

小爆已經數不清這是15年來黃章的第幾次出山了,曾經習慣了憋在自己的世界裡做產品的黃章,每次遇到危機時刻都要出山拯救公司,併為廣大煤油們掙得繼續喜歡這個品牌的理由。

但今日不同以往,手機行業的創新更迭已經進入瓶頸,不同手機品牌針對的人群也更加的細分,但黃章卻沒能在過去的兩年裡拿出適合煤油們口碑的產品,反而是借楊柘的“文藝營銷”試圖上探商務高端機市場。

目前看來,產品不夠,營銷來湊的方法效果差強人意。

楊柘被懟,其實也是在代黃章受過。

早年與黃章相熟的電腦報華南辦事處總經理趙紅軍,就曾經拿“魅族歷任營銷總監都幹不長”來證明黃章的事必躬親與倔強。

所以,也許剛剛來到魅族不到1年時間的楊柘並不是“惟精惟一、雕刻時光”的始作俑者,而是黃章本人親自敲定方向後,由楊柘負責執行的結果。

如果煤油們知道了這一細節後,還會懟黃章嗎?

對於魅族Pro 7的撲街,主打產品的黃章應該是主要負責人,但最終為此負責的卻是兩位銷售高管褚淳岷和潘一寬。

如今馬上就要發佈魅族15了,在如此關鍵的時刻卻爆出了營銷團隊內部不和諧的聲音,不知道黃章的後背會不會冒出陣陣冷汗。

2018或成魅族生死之年?

一週之前,工信部旗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了《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8187萬部,同比下降27%。這說明國內手機用戶的換機動力不足,各大手機廠商需要面臨更殘酷的競爭了。

這對於目前銷量下滑的魅族來說,2018年甚至可能是關鍵的生死之年。

在羅永浩的堅果3發佈會後,有自媒體給他列出了網友眼中的899-3000元價位最值得買的手機:

1000元價位:魅藍Note6,魅藍S6

1299元價位:堅果3(小爆注:這裡是否應該有紅米Note5?)

1499元價位:360N6 Pro

1799元價位:魅藍E3

2000元價位:魅藍E3,堅果Pro2

2500元價位:榮耀V10

3000元價位:小米MIX2S,vivo X21(不介意處理器的選OPPO R15星空紫也行,配色是真好看)

目前在售機型中,魅藍的中低端已經成為了魅族的絕對主力,已經將近一年沒發佈新品的魅族,在大眾眼中早已失去了高端旗艦品牌的形象。而去年發佈的魅族pro 7,如今1499即可入手,這樣的失敗,帶給魅族的傷害是致命的。時隔一年,黃章想用一款小試牛刀的機型打入高端市場,必然是困難重重。

而據說魅族15 Lite、魅族15和魅族15 Plus分別售價在1699元、2499元和2999元,從中可以看出,黃章還是沒有放棄向高端手機發起衝擊,與其說它的設計有向魅族MX3致敬經典的意味,不如說它依然帶有明顯的黃章風格。

2018年的手機市場將會是更加激烈的價格卡位之戰,俗話說“強擼”灰飛煙滅,如果魅族依然將自己定位在高端手機,卻每次都被市場壓到中低端價位的話,這對於魅族品牌和煤油們來說都是一種體驗上的傷害了。

希望黃章能認真的思考自己對魅族的定位,使自己的產品設計與楊柘的市場營銷形成統一。

不至於現在這樣,在營銷層面,被煤油們吐槽;在市場價格方面,又不被用戶所接受,這種尷尬的境地,在2018年的大環境裡,一旦出現就可能會是再無翻身之地。


爆料匯


作為一個從mx開始用起的老魅友,現在手持pro6s,已經打算放棄魅族了,下一臺換華為或者蘋果。魅族近幾年是發佈了不少機子,但是旗艦機方面沒有幾個出彩的。沒什麼購買慾望了,尤其是pro7的發佈,很是失望,這跟楊,白的誤判是脫不了干係的。

再一個要吐槽的是魅族旗艦產品混亂的規劃,最開始剛出現智能手機潮流的時候,mx系列就是旗艦,後來出到mx4的時候mx4pro是旗艦,結果下一臺旗艦又變成了pro5,這還算好,算是對pro系列旗艦的延續,結果沒搞幾臺,到了pro6s,pro7,又準備去打磨15系列,那就是直接放棄pro的旗艦定位嘍?好吧,你打磨15也行啊,磨咯半天不出來,最後還說15只是小試牛刀,敬請期待16?我尼瑪,是不是16發佈的時候說敬請期待17啊?不過我覺得還真不一定有17,因為按照魅族混亂的產品規劃,說不定哪天又放棄15,16系列了,改去打磨其他別的。

最後說一下,魅族唯一給我還有點留戀的就只有Flyme系統了。


117984126WX


給魅族帶來了十足十的文化營銷方面的教訓。

大眾化商品的文化營銷邏輯就是,追求年輕。

楊柘先生逆著消費文化的風,選擇曲高和寡的自我放飛,是不符合消費主義社會背景下營銷行為的基本邏輯的行為。



魅族不是一個面向中老年人的企業,往年一直不是,現在不是,看樣子一時半會仍然不是,消費者對這家企業的期望更不是。

楊柘強行將隱學顯化,不僅顯示不出內裡的行為哲學的價值,更是在魅族的氣質機械式地進行了華為式的改造,剛開始我一度以為魅族要走華為的路,結果只是在slogan上走了華為的路而已。

魅族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家適合中老年風的企業,這家企業光是應對家族式經營的障礙就已經很難過了。

如果如外界所言,是黃章力邀楊柘進入魅族。那隻能說黃章並不理解自己企業的對外形象氣質,也不理解這些東西對於企業本身有什麼影響。黃章自始至終不是一個面面俱到的企業家,雖然在產品上有著Jobs一樣的偏執,但是匠氣成了他作為企業家的障礙,也成了魅族格局擴展和生死存亡問題的一個題眼。

楊柘的出現,挑明瞭一個關於企業經營和企業文化以及品牌形象等要素之間的時代問題,在商學院的課程裡,經常會出現“創始人格局即企業的格局”,告誡企業主們一定要保持旺盛的學習慾望和強大的學習能力,企業主們作為學生,偏科是極其危險的行為。

楊先生為局中人,抗的是黃章作為企業家經營力不足的鍋,他出現在魅族發展史中不合適的時間節點,做了並不適合魅族發展的些許事,並不是他一人之過,我本人對楊先生還是保有敬意的。

希望魅族能夠不要被預言擊敗,請務必做回魅族。


監聽員1380號


楊柘

4月15日到4月16日,魅族負責營銷的高級副總裁楊柘在網上被網友們懟慘了。

原因一方面是魅族科技總監@蓋文張 表示自己不看好楊柘能拯救深陷困境的魅族,另外一方面則是網友們長期積壓的對楊柘營銷的不滿,以及魅族近年來下滑的市場表現,三方因素歸結到一處,引發了魅族公司內外對楊柘的網絡討伐。

CEO來信君想說的是,楊柘確實有槽點,而且是很多——

比如黃章曾經面試他時,曾經的對話:

黃章問:老楊(楊柘),你信佛嗎?

楊柘回覆:我在儀軌上沒有尊崇,但在理念上有這個信仰。

黃章肯定道:我也是這樣看待每個產品的。我認為每個產品都有一個佛性。在我離開魅族的這段時間,有些產品拿在消費者手中,讓我感受到的不是驕傲,不是自豪,我要發誓改變這種現象。

而對於“惟精惟一”這個理念,黃章也就說了一句話:我喜歡,這個屌。

這段話是楊柘自己透露給媒體的。網友也扒出來,楊柘的“惟精惟一”這句來自儒家,而黃章問楊柘的是佛法,這段對答屬於驢唇對上了馬嘴。

再比如,又有網友扒出來,楊柘讓黃章感到“這個屌”的惟精惟一理念,是他曾經給TCL李東生做的品牌包裝——

楊柘2015年回覆網友時,自己親口承認的

TCL創始人李東生確實在2016年左右提過“惟精惟一”、工匠精神等詞彙。當時楊柘還在TCL供職。

TCL創始人李東生闡釋惟精惟一

而如今,“惟精惟一”成為了楊柘對黃章精氣神的提煉和總結。

楊柘在《致所有魅族同仁的一封信》中曾經提到:

在我加入魅族時,黃總就希望能對魅族15年來的精神氣質做個總結與提煉……前段時間……我和他談及了他心中的佛性,他的信仰,他的追求。我自然而然流淌嘴邊:黃總,你的篤行,就是真正以行踐言的“惟精惟一”。

將過去給上一家公司提出的品牌詞拿給現在的公司用,不知道這個在營銷行業中有沒有什麼說法。

楊柘另外的槽點是,他在魅族發佈Pro 7後,在網友質疑魅族“萬年聯發科”時,曾經針鋒相對的回應道——

幾乎100%轎車最高時速都到200km以上,而幾乎99%的人,一生也沒有超過時速180km.....一個物質極大豐富,配置過度要求的時代。買參數,到底多少是為極致享受?多少是人云亦云的附和?這是一個問題。

這不僅沒有緩和網友們對魅族Pro 7的網絡質疑,更讓一些網友覺得是受到了諷刺。其結果自然是引起了不少網友的更大質疑。

還有楊柘在營銷文案上走的是“文青”範。在華為時期P7手機時提出君子如蘭,P8手機時使用似水流年,Mate系列又換成了爵士人生,到了魅族Pro 7是雙瞳如小窗,佳景觀歷歷;而魅族15的發佈會,主題被定成了雕刻時光。

網友們對此戲謔的調侃說楊大師的文案中充滿著玄學。甚至拿魅族15在4月22日的發佈會擇期原因也順帶調侃了一下:

雕刻時光與雕刻開光 2333

楊柘自稱是學者,喜歡真誠的交流,但又覺得網上的網友瘋狂的像瘋狗,於是禁止了評論。

這位以學者自居的營銷大師,確實有以上槽點,但這並不影響他在魅族成為黃章的左膀右臂,而且目前看來黃章對於這位加盟不到1年的營銷高管是相當倚重的。

魅族創始人 黃章

畢竟,黃章控制慾還是很強的,曾經熟悉他的人還拿他的營銷主管屢次換人來證明他的固執和倔強。

如今魅族的困境,更應該承擔責任的是黃章,而不是楊柘。畢竟在後面拍板的那個人,是黃老闆。


CEO來信


要說真的有帶來什麼,我感覺可能是迷茫和震盪,作為一個手機從業者深知這段時間“穩定”這兩個字對各大廠商的重要性,寧願銷量上有些許消退,也不願有太大波折,因為所有人都知道熬過這段黑暗迎來5G換機潮又是一段天空海闊。

實事求是的講,從楊柘TCL之前的從業經歷(包括同行業的三星和華為)來看能力還是有的,但是或許是陷入過去成功經驗的怪圈,或許還沒有參透魅族前期在消費者心中所傳達出的產品形象,總之pro7成了不折不扣的敗筆,特別是“雙瞳如小窗,觀景佳歷歷”這句廣告語,對比惡俗的“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簡直就是廣告行業典型的俗語勝過佳句的典型案例,而這對魅族無論是經濟價值還是企業形象上都是一種損失,至少失去了一部分傳統用戶的認同感,有種“不知你所云,還我大魅族”的感覺。

而魅族在經歷了17年的市場消退之後急需一款產品激振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甚至是整個行業對他們的信心,但很明顯他沒能做到,或許是所給時間太多,或許是各方已沒有太多耐心,現在對楊柘來說要麼絕地反殺證明自己,再續輝煌,要麼在經歷了TCL和魅族之後造就罵名。但我更希望他能絕地反殺,再造輝煌!


水雨木100400


上一次魅族發佈Pro7時候,我聊過這個問題,楊柘既沒給魅族帶來產品的鮮明定位,也沒給魅族的產品營銷帶來明顯的好轉。他在華為推出了爵士人生系列,可以說大獲成功,但華為和魅族是個完全不同的公司,華為的土壤能讓楊柘大展身手,而魅族未必能給出這樣的空間。當然,楊柘個人本身或許也存在問題,不能一招鮮吃遍天。



觀茶閱書


魅族手機曾經也是可以跟小米手機一較高下。只是固執的人無視魅友的訴求。當年機海戰術,也是名聲鵲起。如果那個時被就採用高通處理器,那麼就不是今天這樣的局面了。

當年拒絕時說的一套猶在耳邊,現如今到底還是用了高通。一個固執聽不見支持者諫言的都有什麼結果?

諾基亞十年霸主,蘋果一出,開始黯然,那個時候肯傾聽消費者的需求,出安卓系統的手機,加上諾基亞的品控。最起碼半壁江山還能守。直到失去市場,都不知道自己怎麼被市場拋棄。如今開始出安卓系統手機了,早幹嘛去了。

HTC安卓昔日霸主,連蘋果都懼三分,到底還是靠一紙禁售,把HTC趕出美國市場。那個時候,如果肯調整佈局到中低端,放下身段,也還是機會無限。然,自認為跟蘋果同臺競技過的,自己也是高端。瞧不起中低端。最後高不成低不就,自己把自己玩進死衚衕裡了。

楊柘,我更認為他的營銷能力只對boss有效,不然你看,為了他,寧可開除跟了幾年的老部下。



其實問題癥結在於造自己喜歡的手機重要,還是造市場喜歡的手機重要。他要弄清了,也就不會把同一款聯發科的處理器打磨成多款自認為中高端的手機了。把自己的喜好來做賣點,我看難。也就只能哄哄固執的人,市場只選懂市場需要的。


居葉佳宜


帶來了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