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劉邦當泗水亭的亭長時喝酒總賒賬,店主為何不討賬還給其免單?

thristan


【精選回答】來自優質賬號→野史日記


劉邦雖然是一個傳奇帝王,中國第一位布衣皇帝,但是這位劉邦先生同時也是一位歷史上有名的“無賴”。

劉邦做事不拘小節,凡事講究“實惠”,拿鴻門宴來說,為了活命,藉著尿遁就跑了,一點都不顧及顏面,如果項羽有他這兩下子,早就得了天下了。

其實劉邦在起事之前,就是這樣的脾氣,身為泗水亭長的劉邦,出生在戰國末期,他深受戰國養士的風俗影響,喜歡交朋友、喜歡吹牛皮、喜歡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反正就是今天說的“不務正業”,他佔全了,就是不種地。

說來也是奇怪,這個劉邦一天遊手好閒的混,但是他卻天天下館子,不僅下館子,他還不給錢,不僅不給錢,酒館老闆還笑臉相迎,究竟咋回事呢?

劉邦一天不幹活就知道交朋友吃喝,他的工資自然是不夠他揮霍,每次他回到家裡,他的嫂子就看他來氣,一天就知道混吃不幹活,對這個家一點用沒有。劉邦也懶得聽她絮叨,索性和朋友們每天一起去酒館吃酒,他經常去的酒館有兩家,一個是王媼家,還一個是武負家。

這兩家酒館,劉邦是常客,當然了,酒錢都是一樣,賒賬!雖然說是賒賬,到了年底兩家酒館也從來不管劉邦要錢,這裡面自然是有原因。

第一、劉邦勢力大

劉邦在當地是亭長,類似派出所長的職務,古代的時候開酒館,難免會有人鬧事,想要穩當的做生意,自然就需要有人能幫忙擺平一些潑皮。

劉邦種地不行,但是擺平潑皮他最拿手,為什麼?因為潑皮都是他的朋友,他一句話的事,在酒館老闆看來,那可是幫了大忙,所以這飯錢自然是不能和他要。

第二、劉邦有人脈

劉邦喜好結交朋友,他的朋友很廣,黑白兩道,權貴乞丐幾乎都有他的朋友,他的人脈在當地無人能及,酒館的老闆自然是需要這樣的人脈,只要劉邦來光顧,那就自然會來帶來客源,畢竟劉邦不是每次都請客,所以老闆還是有的賺,而劉邦請客賒賬的錢,就算做是他帶來客源的提成錢了,所以這賒賬自然不能要。

第三、劉邦真沒錢

劉邦賺的肯定在圈子裡算不少的,但是他結交朋友,揮金如土,這點錢根本不夠他揮霍,所以他是真的沒錢,一分錢都不存,全都拿出來款待朋友們。就算兩位酒館老闆真的撕破臉和劉邦要錢,那也是白搭,反正是要不回來的爛賬,自然也就裝作大度,索性不要了,畢竟在劉邦的身上還是得到得更多!

劉邦雖然看似“無賴”,但是為人仗義,用人不疑,看人極準,一群優秀的人才願意為他賣命,圍繞在他的身邊,這才是劉邦能成功的真正原因。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記,歡迎大家關注、點贊支持,謝謝大家~~


野史日記


亭長是管治安的官,到你家吃點喝點還要錢,以後混不混了?再說人家連大白蛇都敢殺,你敢要錢,作死啊?

另外還有一點,估計是劉邦發跡後別人給他戴高帽,說是劉邦每次喝醉睡著,酒店老闆都看到他身上若隱若現有龍的影子!這估計是酒店老闆為了自高身價扯淡:你們知道不高祖那時候總在我這喝酒,我當時就看出來是真龍天子,根本沒收他錢,我倆感情可好了!


看見龍是假的,害怕才是真的!

劉邦的職務是亭長,相當於現在的鄉鎮派出所長,不過古代的亭長,權力可比現在的所長大多了!史書記載,秦漢時期在鄉村十里設置一亭,亭長主要負責“治安警衛,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也就是說這十里八村的,不僅治安歸劉邦管,過往的商人和旅客,還有民間的家長裡短都是劉邦的管轄範圍。

說白了,劉邦就是泗水的土皇帝!

如果膽敢向他要酒錢,今天說你缺斤短兩,明天查你藏匿通緝犯,後天說不定就是食品安全問題了。即便這些問題最後都查清楚了,你是冤枉的,可這麼三天兩頭的攪和,你這買賣也別想生意興隆了!

劉邦可是歷史上有名的流氓,沒有什麼他做不出來的!項羽要把他爸下鍋煲湯,他都能笑著說:咱倆是結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燉咱爹,記得給我留碗湯!

這樣的主兒,酒店老闆是惹不起的!


不過劉邦除了有些流氓行徑、不愛幹農活之外,其他方面卻可圈可點,他豁達大度性格豪邁,所以很多人都願意追隨他。

他在押送徒役去驪山的路上,徒役們明知道去服勞役是九死一生,紛紛逃跑了,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估計沒到驪山人就會跑光了!根據秦律規定,劉邦一定會被處死的。

劉邦的確是非常人,帶著剩下的人走到芒碭山時,就停下來和大家一起喝酒,然後把剩下的人都放了:你們都逃命吧,我也不能回家了,只能跑的遠遠的!


大夥都很感激他,有十多個人自願留下來追隨他,這就是劉邦的最初班底!

可見劉邦最後成就煌煌帝業,自然不全是運氣的因素!


李飛叨


貴人多怪事,劉邦賒酒就是其中之一,竟然被堂而皇之地寫進《史記》:“(劉邦)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

說劉邦經常去武老闆、王老太太家喝酒,喝醉了就睡人家酒店。蹊蹺的是,店老闆經常看見有龍纏在他身上!店裡只要劉邦來,生意就要比平時好幾倍。一年下來,兩家老闆都不約而同地將劉邦打的白條毀了,不再追債。

喝酒把自己喝成別人家的財神爺,武老闆和王老太太當然不傻,恨不能把劉邦供起來,那點酒錢算什麼!更何況這傢伙一喝多了就“現行”,弄不好還是個“龍子”,不能得罪!

想想也不奇怪,司馬遷還記載了劉邦神奇的出身:“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不知道劉太公看到這段話,會不會找司馬遷幹仗,硬生生被一條蛟龍頂了自己的合法地位!更有離奇的說法,西晉史學家皇甫謐,在他的《帝王世紀》中,有另一種記載:“太上皇之妃曰媼,蓋姓王氏,是為昭靈後,名含始。遊於洛池,有玉雞銜赤珠出,刻曰‘玉英,吞此者王’。含始吞之,生子邦,字季,是為漢高皇帝。”

劉邦老媽太生猛,奪過玉雞含著的“赤珠”,一口就吞了,這會兒,劉太公都不知道跟誰急!

看著這些有趣的文字,忍不住笑出聲。唉,有時候讀史書真不能太認真,太認真了估計連司馬遷都要笑你迂腐!

什麼龍呀,雞呀,司馬遷等肯定沒有親眼見過,道聽途說而已,歷史上類似的記錄一抓一大把!天子麼,總得有點玄幻的事發生,否則怎麼能說是天命呢?編得越玄幻,後人越容易思維失靈,就剩下一副崇拜的呆面孔!

劉邦賒酒的故事可不可以這麼解讀:

劉邦本來狐朋狗友就多,甚至也有一些像張耳之流的“款爺”,武老闆和王老太太的酒館,就是劉邦經常會客的據點。當然,劉邦每次去就打白條,別人請客總得付賬吧。尤其劉邦還是個亭長,雖然是個不入流的村官,好歹豆包也是乾糧,村長也是幹部,公事交際也不能少了。

所以,劉邦一來生意就特別火!除了輪到劉邦請客的時候,只能打白條,總的來說多出來的生意,還是讓兩位老闆笑細了眼睛,這點呆壞賬算不了什麼!

至於“其上常有龍”,估計劉邦喝多了,吐得自己一身“亮晶晶”,老人家眼花了也未可知。甚至也不排除以訛傳訛,或者司馬遷故意編出來的玄幻故事。連劉太公的“父親身份”,都被蛟龍搶了,還有什麼不能編?當然,始作俑者也不一定就是司馬遷,甚至有可能是劉邦自己,和一群拼命神話劉邦的儒生。這種事多如驢毛。

比如,那個被稱為第一女相師的許負,她早年就斷言薄姬有太后命,其實就是個漏洞百出的謊言。還有一麻袋“夢日而生”的帝王,等等,等等!都是扯得沒邊的事,目的就是為了神話帝王,很多都是皇帝們親自參與,或者默許的編造!

之所以這麼做,因為古人認知水平低,對這些玄幻的東西,迷信得要命!如此而已,騙古代老百姓玩的,現代人別當真了!


尋根拜祖


當我看到這個問題時,我的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電視上各個衛視真人秀節目中明星去各種商店或者住家戶去蹭吃蹭喝,用今天的話說叫“刷臉”。而兩千年前的中國,劉邦同志就已經開始了他的刷臉生活。



在劉邦開始反秦之前,他的官方身份是泗水縣公安局某分局局長(即泗水一亭長),就這職位還是蕭何託關係幫他找的,而他私人身份就是沛縣混混兒頭子。

兩千年前的混混兒和今天的混混兒其實差不多,作為混混兒頭的劉邦擁有成為混混兒的所有品格,為人大度,仗義疏財(當然,前提是他發工資的情況下),重情義。這也導致劉邦經常囊中羞澀,所以經常在縣裡的寡婦王媼和武負家裡賒酒喝,兩個店長不但不把經常身無分文的劉邦拒之門外,反而還經常給他免單,其實,這二位可不傻,他們有自己的一副小算盤。




第一:劉邦雖然自己沒什麼錢,可他朋友多,酒館這種大眾場所走的就是客流量啊,劉邦一個人可以帶動那麼多三教九流的人到店裡喝酒吃飯,給酒店帶來的營業額遠比劉邦自己欠的那點酒錢要多的多。所以,老闆娘做個順水人情,能免也就免了。

第二:在今天,人們經常是以貌取人,長得好看自然多看你兩眼,對你印象也會好些。兩千年前的中國其實也是一個看臉的社會。剛好,咱們劉邦同志就是鄉間有名的一個帥哥。史書記載:劉邦身高八尺,額頭高高隆起,鬢角和鬍鬚非常漂亮,大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而這兩個老闆娘本就是縣裡有名的俏寡婦,一來二去也就有些看上了劉邦,這酒錢也就成了小事。

第三:劉邦雖然是混混兒頭,可他的官方身份是泗水縣公安分局局長,正兒八經的國家公務員。王媼和武負兩個寡婦家的,本來就勢單力薄,剛好有劉邦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罩著她們,她們也可以免受各種地痞流氓的欺負(其實劉邦本人就是流氓頭子,只是相對的比較正義罷了)。



綜上所述,劉邦以他超高的顏值和國家公務員的身份順利的征服了這兩位老闆娘,成為中國歷史上“刷臉”的開創者。


相城歷史小學生


劉邦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但卻並不愛種地,因為朋友圈比較廣,得了泗水亭亭長這麼一個職務。

劉邦的日常活動除了點個卯,日常活動就算糾集一幫狐朋狗友到處玩耍,喝酒吃肉,最愛去的就算王媼和武負的兩家店。

而且劉邦和朋友在這兩家飯店吃飯,從來不給錢,都是賒賬。

但王媼和武負的態度非常奇怪,從來不催劉邦付錢,而且每當年底,都會把他的賒賬免單。

有人說,王媼和武負是高人,已經看出了劉邦有帝王之相。

其實純屬扯淡,王媼和武負要能看出來劉邦帝王相,早就不用開飯店了,直接輔佐他不完了?

最可能的原因其實和劉邦的地位有關:黑白兩道都有人!

首先劉邦是泗水亭亭長,相當於現在的派出所所長,雖然管理的範圍有限,但也是一方的治安。

所以有劉邦這樣的亭長經常光顧,飯店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再說說劉邦的黑道背景,我們都說過,劉邦喜歡結交各路英雄,什麼是英雄?其實就是混混。

想想看,這麼一個黑白兩道通吃的劉亭長到你家吃飯,你敢要他錢麼?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劉邦為人仁義、大度,預付酒錢年終酒館賴賬。】

作者:“冷清先生”,個人史學研究成果,嚴禁抄襲剽竊。

 漢高祖劉邦為人相貌不凡,高鼻樑大鼻子眉骨園起恰似龍顏,是一個標準的“美髯公”,左腿上有72顆黑痣。劉邦仁義而友愛他人,喜歡施捨他人,意志堅強開明豁達。劉邦氣量很大,從來不和他人斤斤計較,也不從事家人的農工生產,因為32歲以前的劉邦是遊俠劍客,十幾年漂在外黃張耳反秦基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劉邦回到老家沛縣豐邑,通過了公務員考試,當上了泗水亭長(村長)。喜歡和縣裡的公務員插科打諢開玩笑,喜歡喝酒和美色。

《史記•高祖本紀》原文:“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劉邦喜歡喝酒,但是從來不賒欠,因為亭長是有工資薪俸的。劉邦發工資常去兩家酒館喝酒,都是預先付給幾倍的酒錢,喝不完的酒錢就預存在酒館裡,酒館出具付款的憑證▬酒券,酒券是竹木做的憑證,買家和酒館各持一半。一年結束跨年了,兩家酒館就以年終結賬為由,把酒券給折斷了,放棄履行酒館的責任和債務,也就是說,兩家酒館賴賬了。

《史記•高祖本紀》原文:“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

古人用竹簡書寫,故此力求文字簡潔,古代簡潔的書寫文字就叫文言文,文言文的特點就是用少量的文字敘述客觀的事物,和古人平常說話交流不是一回事。今天的人,很少有能準確理解文言文的,就會出現對文言文的誤讀誤會。近100年來,有一些學者不精通文言文,或者是故意的曲解文言文,把這一段文字曲解成:劉邦去酒館喝酒,經常讓酒館賒賬,到了年底兩家酒館,免除了劉邦的欠賬。文理不通、胡說八道,酒館又不是慈善機構,無商不奸能不賴賬就不錯了。

這段文字不長,有幾個關鍵文字是不好把握的,“酤、酒讎、竟、券、責。”

酤:形聲。從酉(yǒu),古聲。從"酉",表示與酒有關。本義:一夜釀成的酒。酤通沽,延伸的意思是:買酒。日本歌曲《北國之春》:“可曾閒來愁沽酒,偶爾相對飲幾杯”。“每酤留飲”的意思是說,劉邦到酒館買酒坐下來喝。

酒讎:讎,chou,從言從雔。讎者,以言對之。詩云無言不讎是也。讎字前面加酒,指的是酒資。酒讎數倍,意思是說劉邦預付幾倍的酒錢,喝不完的存在酒館,酒館出具酒券憑證,下次再來喝。

券:古代的契據,常分為兩半,雙方各執其一,現代指票據或作憑證的紙片。券是債權不是債務,諸如:國庫券、債券、入場券。酒券是買家持有的買酒憑證,酒館出具竹木憑證,雙方各執一半,下次來的時候,買家出具酒券要求酒館兌現。你持有一萬元國庫券,說明國家向你借了一萬塊錢,並非你借了國家一萬塊錢。劉邦持有酒券,說明酒館還欠著劉邦許多酒,並非劉邦欠酒館酒錢。

責:形聲。小篆字形。從貝,朿(cì)聲。(zhài)本義:債款,債務,引申為責任。“棄責”就是酒館放棄責任,拒絕兌現債務,也就是說,酒館賴賬了。

這段話完整的翻譯成現代漢語,意思是這樣的:“劉邦經常去武負、王大娘兩家酒館喝酒。有時候,劉邦喝醉了,睡在酒館裡,武負和王大娘,看到劉邦身上經常有龍附體,覺得很驚奇。劉邦去酒館買酒喝,經常付給幾倍的酒錢,喝不完的酒錢就存在酒館,酒館給劉邦出具酒券憑證。一年過去,跨年了,這兩家酒館以年終結賬為由,把劉邦出具的竹木酒券折斷,放棄酒館的責任債務,兩家酒館賴掉了劉邦的預付酒錢。”

我是冷清先生,為您推送不一樣的歷史真相,如果您喜歡敬請關注“冷清先生”頭條號,謝謝!

 








冷清先生


這個故事記載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原文如下:

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及見怪,歲競,此兩家常折券棄責。

意思是說,劉邦在當了泗水亭長後,不但喜歡喝酒,而且非常好色。劉邦常到王老婆與武老太的酒館裡賒酒喝,醉了後倒地便睡。這時怪事就出現了,兩老太太經常看到劉邦身上有條龍。更怪的是,每當劉邦來喝酒的時候,店裡的生意就特別好。於是,每當年底清帳的時候,兩老太主動銷去劉邦所欠酒帳。



王老婆、武老太為什麼要一筆勾銷劉邦所欠債物呢?按史書上說的有兩個原因:一、劉邦不是一般人,因為有神龍覆體,讓二位老太太心生畏懼;二、劉邦能給店裡引來生意,二位掌櫃子將劉邦當做“財神爺”看待,自也不敢向他追帳。如果劉邦光臨她們的酒店,反成了損失。

那麼,真正的原因果真如此嗎?肯定不是。為什麼呢?如果把歷史上所有的《帝王本紀》看一遍的話,會發現一條規律,即每位皇帝在出生時都有一段很神奇的傳說,要麼院子上空出現飛龍,盤繞數月不肯離去;要麼滿屋子的紅光,以至於街坊四鄰誤認為是失火了,紛紛端盆提桶前來救火。而皇帝們的成長經歷更為神奇,總之一句話“逢凶化吉,遇難成祥”。這就是中國帝王的一大特色,劉邦之不過在司馬遷的筆下更為妙趣橫生罷了。



劉邦好酒色不假,由於沒錢經常賒酒也極有可能,二位老太婆主動抹帳的事也可能存在,不過原因應該是:一、劉邦當上秦國小吏後,成了當地的一霸,她們有意巴結劉邦,需要照應;二、劉邦起到了“名人”效應,可能確實為店裡引來不少生意。因為劉邦賒酒的故事是發生在當亭長之後,而之前只是說他有志向,不願意如平常人一樣下地勞作,那時候他也沒有地方賒酒喝。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人生在世,想要讓自己一些不太美好的回憶被美好的記錄下來,怎麼辦呢?只能是讓自己取得真正的成功,比如像劉邦這樣,成為一言九鼎的一國之君。


關於劉邦這個事兒,《史記》和《漢書》中都有記載,說的就是當初劉邦做泗水亭長,還是經常被叫成“劉三兒”的時候,經常去王老太、武大娘的小酒館裡喝酒,雖然現在類似的小酒館裡都是寫著“小本經營,概不賒賬“,但是當年,劉邦去的那個小酒館還是挺人性化的,可以允許劉邦賒賬。

可劉邦好酒啊,又常來喝,總免不了有喝醉睡著的時候。劉邦又不是一般人,所以當劉邦睡著了,王老太、武大娘就能從劉邦的身上看到奇異。還有一件更神奇的事兒,劉邦去誰家喝酒,她家店那天肯定能多賣好幾倍的酒。王老太、武大娘這兩家人一看,這錢賺得可比劉邦不來多多了,賒賬就賒賬吧,雖然一年到頭,劉邦欠了不少錢,可為了劉邦能到自己家酒館裡喝酒,他們就把劉邦的欠債的條子都給毀了,再也不跟劉邦要酒錢了。


跟劉邦有同樣功能的漢宣帝可就沒有劉邦這麼“好命”了,他去買餅雖然也能給餅店帶來好幾倍的收益,可他最多隻能享受買餅時多贈送幾張餅的待遇而已。不過,史書中的西漢皇帝自帶“加倍收益”光環的就只有漢高祖和漢宣帝兩個人而已。


據水一白觀察,一般來說,帶有這些神奇讖語、奇異光環的君主,大多是一些原本沒啥機會當皇帝、但是又想讓自己做皇帝做得更名正言順一些的,比如漢高祖“赤帝斬白蛇”、如漢宣帝“臥室神有光”等等,但是像那些很小就被封為太子,然後順利做了皇帝的,就很少會有這些神奇的履歷,比如漢景帝、漢元帝等等。

所以,下次看到類似的傳說,看個熱鬧,笑一笑,也挺有趣的,不必太當真就是了。


水一白聊歷史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小時候看小兵張嘎時胖翻譯的一句話,老子吃西瓜,就從來沒給過錢。在很多人眼裡,似乎劉邦就是一個潑皮無賴的形象,但實際上,劉邦最突出的特點是不拘小節、不從於眾。


請注意劉邦的職務,是泗水亭的亭長,是秦代維護地方治安的官員。這個職務如果放到現在類似什麼呢?類似於城管大隊的隊長。這些開酒館兒的也就是做小生意的人,他們的衣食父母難道不是這些做地方治安管理的官員嗎?如果沒有這些維護地方治安的官員管理,潑皮無賴成天上門來,賒賬吃霸王餐收保護費,那麼酒館和小飯館的生意該怎麼做,還怎麼正常經營下去呢?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認為劉邦是個很善於利用職務之便的人。因為劉邦職務的關係,酒店老闆就不敢收劉邦的費用,甚至還為其免單。那麼劉邦就真的和地痞流氓沒有什麼區別,作為泗水亭長,秦代的官吏考核體系是十分完備的,官吏如果利用職權以權謀私,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劉邦如果敢以身試法,恐怕他就等不到起兵反秦的機會了。


劉邦能擔任泗水庭長這一職務,本身就說明了劉邦本人是個遵守秦法,並敢於捍衛秦法的可信之人,這和他後來反秦並不矛盾。至於劉邦每次來酒店的時候酒店生意都更好,原因並不是他招攬了什麼人來,而是由於劉邦這個泗水亭長在,那些宵小之徒就不敢為非作歹,擾亂酒店的正常生意,酒店能夠正常營業,自然就會有好的收益。

所謂劉邦賒賬不假,但並不是賴賬,賒賬偶爾為之,賴賬則是品行的問題,任何人賒一兩次賬是很正常的現象。在古代,賒賬最後按季度或按月、按年來結算,不是什麼稀奇的事,這和劉邦本身的品行沒有任何關係。

作為西漢的開國之君,劉邦身上有很多過人之處被有意無意的隱藏起來,比如劉邦的軍事才能實際上十分突出,查查史書記載就可以發現除了面對項羽外,劉邦沒怎麼打過敗仗。賒賬免單本來就是尋常事,為什麼到了漢高祖劉邦身上就變成了特殊的事情了呢?恐怕特殊的不是劉邦的作為,而是記錄者的心態和旁觀者的角度和用心吧。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