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妖貓傳》要把唐玄宗設置為真正的幻術大師?

風繼續吹


電影《妖貓傳》以真實歷史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為背景,演繹的是一場最是無情帝王家的戲。

大唐盛世,楊玉環是李隆基的驕傲,是大唐的榮耀。

大唐衰敗,楊玉環是李隆基的汙點,是大唐的罪人。

關於馬嵬坡之變,大家耳熟能詳,大軍不前,求斬國賊,李隆基無奈之下賜死楊玉環。

電影給與了一個新視覺,那就是李隆基賜死楊玉環並不是被逼迫的,而是他本人就有這個意思。他要用楊玉環的一縷香魂換大軍前行,換大唐江山。

在江山美人之間,他做出了一個看起來無奈但作為帝王必然會做出的決定。白君易作為一個詩人,對李楊二人愛情的浪漫想象,也隨著真相一點點披露而破滅。

那麼,在歷史上,李隆基和楊玉環是真愛情嗎?

李隆基是無奈賜死楊玉環還是他本人確實有這個意願呢?

首先,來談談李隆基這個人。

李隆基是歷史長河中最是無情帝王家的典型代表,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害兄弟侄子,逼迫父親退位的李世民,和李隆基相比都是萬般柔情。

李世民待兄弟固然狠,李淵沒有及時阻止兄弟相爭,防著李世民又放任李世民,他自己也有責任。但李世民對待孩子那是真好,前太子李承乾,那是實實在在反李世民。皇子李泰對儲君之位鬧騰的也厲害,李世民面對煮豆燃豆萁的事感到傷心難過。

但即使這樣,他也不記恨李承乾,也不怨李泰,而是想著要保護他們。這也是他立李治為太子的原因,希望李治能善待兄長。而李隆基因為皇子披甲進宮,就認定皇子謀反,一天之內殺了三位皇子。

李世民後宮鶯鶯燕燕雖多,但他對陪著他一路奮鬥,從秦王到太子再到皇帝始終在側的長孫皇后寵愛不減,長孫皇后故去之後他也依然深深思念。

而李隆基對共患難的妻子,別說寵愛,連舊情都不念。他的王皇后在他臨淄王的時候嫁給他,任勞任怨,老丈人為了讓他過生日吃一碗麵條賣了身上的衣衫。

王皇后在他兩次政變中參與謀劃、盡心竭力,無愧將門虎女。


李隆基當皇帝后,卻因為王皇后無子而嫌棄她,王皇后知道廢后的下場,哭著哀求李隆基。李隆基卻不念舊情,不但廢了王皇后,還逼死為他做了貢獻的王家人。

常言道:最是無情帝王家,而李隆基又是帝王中的佼佼者,本是無情無義,那麼他待楊玉環又能有幾分情呢?


再說馬嵬之變,這場讓李隆基當了太上皇,太子李亨當了皇帝的事件,其背後可能是有組織有預謀的。否則大軍即使對楊家心懷怨恨,也不可能那麼有默契,採取一致的行動。

可是,是誰在組織預謀呢?很容易想到最終獲益者太子李亨,但太子李亨是如何組織預謀馬嵬之變的呢?

馬嵬坡之變,有賴於大將陳玄禮,而陳玄禮在事件前事件後與太子交集不多。這麼大一件事,沒有好好溝通,緊密聯合,僅僅是陳大將讓東宮宦官李輔國和太子說了,告訴他一聲,太子是被動的,這似乎說不通。


當然,太子被動可能是真的,他面對的陳大將跟隨李隆基幾十年,這樣的人太子未必指揮得動。再說李亨本來也不是有雄才偉略的主,當了皇帝之後就是一個昏君。而事件之後,當然是沒有人追究這件事。


如果說是陳大將發動兵變擁護太子,與太子聯合,那他事後應該是和李隆基決裂了吧?然而,並沒有!他對李隆基依然忠心耿耿,李隆基從成都回長安一路都依賴陳玄禮的保護。

有一種可能是沒有主謀,將士們怨氣太深,兵荒馬亂之下,人心失控。而陳玄禮擔任指揮官,一是萬一控制不住發生病變,他也麻煩。二是,楊國忠名聲不好,把他除了,給將士們一個洩憤的機會,這其實是在保護李隆基。

如此一來,壞事都是楊國忠乾的。現在楊國忠沒了,大家繼續擁護李唐吧!


回到電影,電影裡,李隆基本人就有用楊玉環穩定軍心的想法。

他給楊玉環喝毒酒,或許就像不能讓楊玉環偷跑一樣,一旦被發現不止是動搖軍心,已經對大局失去控制權的李隆基,該如何自處。

所以說,李隆基才是真正的幻術師,他對楊玉環的愛情就像幻術一樣,美麗又虛無,他有心用美人換取江山。


或許這樣的李隆基才是對矛盾的解答,他默認了,他本人也有用美人換江山的心思。

在江山美人之間做選擇,其實沒什麼難度。


煮酒君


《妖貓傳》講的是,大唐詩人白居易為寫《長恨歌》,與倭國法師空海一起,在考證唐玄宗與楊玉環愛情故事的過程中,意外探尋到的另一個悽美故事版本。

影片中那些也有也無、真真假假的奇妙幻術,讓人印象深刻,特別是極樂之宴中的兩位翩翩白鶴少年:白龍和丹龍。

白龍,從小被嗜賭的父親賣給師父。楊貴妃不僅風華絕代,還曾暖心地開解白龍釋懷自己的身世,牢記別人的好。從傾慕貴妃的少年,到冒死開棺、引蠱蟲、入貓身,白龍至死都守護著貴妃,在不捨摯愛逝去的幻覺中堅守著真情。

丹龍一直追隨父親學習幻術,卻在活埋貴妃事件中,對人心的黑暗感到深深的絕望,於是潛心修行,成為悟出無上密法的得道高僧。

他們的師父黃鶴,不僅能幻虎變花,營造出各種奇妙幻象,更善於揣測帝王的心思。

然而,真正的幻術大師,卻是唐玄宗李隆基。

“大唐的開明大度,引來了四野八荒的目光。楊貴妃,是大唐驕傲的象徵。”

擁有一半胡人血統的楊玉環,有著與常人不一樣的閉月羞花之貌,深受唐玄宗的寵愛。那高空蕩漾、全城矚目的鞦韆秀,萬方來朝、賓客如雲的極樂之宴,皇上親賜的大紅霓裳,無不展示著唐玄宗的浪漫柔情,和對楊貴妃“三千寵愛在一身”的隆恩。

皇權是唐玄宗的威儀,而駕馭所有的人,則是他的“極樂之樂”。

極樂之宴上,李白寫出了“雲想衣裳花想容”的驚豔詩作,因貴妃真心喜歡,唐玄宗惱怒地去掉自己的祝壽詩,並將李白永遠逐出了長安;而面對準備造反的安祿山,唐玄宗卻以盛宴款待,散發擊鼓相迎,彰顯著自己能掌控一切的力量。

唐玄宗對阿部說“不管什麼時候,貴妃永遠都不會是一個人,我們生生世世永不分離”,沒有讓人聽出濃情蜜意,因為貴妃永遠只是唐玄宗的附庸,就象這場奢靡的“極樂之宴”一樣,裝點著大唐表面繁榮的氣象。

“強盛時,楊貴妃是帝國的象徵;危難時,大唐將不再需要她。”

安祿山造反後,唐玄宗因害怕而出逃,卻藉口說是因為安祿山揚言一定要得到楊玉環,而自己“敢拿一朝盛世去換一個能和他比翼齊飛的女人”。

馬嵬驛兵變,金吾衛逼迫唐玄宗處死楊貴妃,唐玄宗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但唐玄宗所思慮的,從來不是楊貴妃的安危,而是自己的處境。

楊貴妃必死無疑,不然自己會有危險;但如果被金吾衛所威脅,就斷然處死象徵大唐榮耀的楊貴妃,或者賜令她自殺,那麼自己必將失去皇帝的權威,最終也會危及到自身安全;更何況,揹負殺死楊貴妃的罪名,更是自己極不情願的。

於是,唐玄宗聯合黃鶴,表演了一場精心設計的幻術。

首先,由黃鶴獻上尸解大法,說一針刺入後會封閉真氣,讓貴妃的呼吸、脈搏、心跳全部停止,然後封棺下葬,待局勢安定後,再開棺取針,迎回貴妃。黃鶴信誓旦旦地保證,該方法不僅讓人毫髮無損,還能容顏不老。

然後,唐玄宗開始了影帝般的表演。從“玉環,我絕不會讓黃鶴對你這麼做”的強烈保護欲,到“沒有痛苦嗎”的猶豫,再到“玉環,我很想把我的頭顱放在那個盤子上,讓高力士端出去,可那樣就違背了我和你白頭偕老的誓言”之情感攻勢,最後終於說出那句“玉環,你願意嗎?”

讓楊玉環像睡著了一樣,懷著對自己的愛和重逢的希望去死,是唐玄宗的如意算盤。

聰明如楊玉環,自然知道尸解大法是個騙局。但眼看唐玄宗面臨險境,她不僅拒絕了阿部帶她逃往倭國的提議,更決定犧牲自己的生命,幫助唐玄宗完成這個騙局。

甚至在唐玄宗生怕她反悔,立馬給她倒酒、著急送她上路的時候,楊玉環還給了唐玄宗一個裝有自己頭髮的香囊,紀念他們的愛情。

只是,楊玉環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的愛人竟會對她如此的殘忍。楊玉環在棺木中甦醒過來,痛苦掙扎,再絕望地慢慢死去。

而唐玄宗,則在痛打“揹著自己勒死貴妃”的高力士,和看著棺木中美麗貴妃痛徹心扉的表演中,如願度過了危機。

唐玄宗確實不愧為真正的幻術大師,他欺騙了愛人,欺騙了眾人,更欺騙了自己。


吾評吾劇


《妖貓傳》已經上映過去一段時間了,但是仍舊一直有關於這部電影的話題,可見陳凱歌導演這次的努力起碼應該是可以達到80分了。

這部電影以楊貴妃之死的真相為核心,以一隻妖貓的忽然出現接二連三的引發幾起命案為切入點,以日本來的高僧空海和大詩人白居易為主人公,講述了一個奇幻又鬼魅的大唐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幻術擔任著很重要的角色和戲份。

在空海和白樂天對著命案一籌莫展的時候,他們遇上了一場街頭的表演,一個瓜農,就這麼在眾目睽睽面前將一粒西瓜的種子丟進土裡,然後澆澆水,瓜苗就長了出來,在澆澆水,瓜苗越來越長,西瓜就這樣一個接一個的長了出來。白樂天驚歎,空海卻說,這是幻術表演。緊接著,那隻黑貓出現的地方,發生了接二連三匪夷所思的種種事情,比如張雨綺飾演的金吾衛的妻子在屋脊上行走嘴裡念著雲想衣裳花想容,比如一屋子的人開始彈起來前朝禁曲霓裳羽衣曲,比如陳雲樵的家裡忽然變成一片廢墟……空海說這都是幻術,種種幻術都指向了楊貴妃之死的真相:竟是被活埋而死。她明知道玄宗皇帝對她說的那一切假死之說不過是謊言,但是她照做了,玄宗因此平下了一場叛亂,多當了那麼些年的皇帝,他讓這個名滿天下的女人在盛唐時成為所有人仰慕的對象,也讓這個女人成為他脫罪的藉口,所有說玄宗才是真正的幻術大師的意識,是說真正能夠隨意掌握他們命運的他。


曉娛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妖貓傳》一場華麗外表下的炫技作品,陳凱歌導演的作品是一直很穩定,當然除了《霸王別姬》,以至於很多影迷們都懷疑能拍出《霸王別姬》的陳凱歌到底是咋了,近十年除了《搜索》口碑勉強可以,其他的比如《無極》、《趙氏孤兒》、《道士下山》等口碑和票房都差強人意~


好了,言歸正傳,總體制作成本2.5億左右的《妖貓傳》,去探討的卻是一個唐玄宗和楊貴妃是否真心相愛的主題!說實在的,唐玄宗和楊貴妃在中國確實家喻戶曉,楊貴妃三千寵愛於一身,讓人羨慕!對於楊貴妃和唐玄宗是否真心相愛這種小眾話題,實在沒有多少人在意,真可惜了2.5億的投資!


電影中反覆提到的幻術實際就是一種假象,也是陳凱歌導演在提醒觀眾,你看到的真相可能也只是一種假象~影片中,唐玄宗為了讓楊貴妃至死還要愛自己,就和幻術大師黃鶴聯手佈下騙局,最後楊貴妃懷愛而死!


唐玄宗不僅用幻術欺騙楊貴妃,而且痛打高力士,讓兵薦將士以為皇帝只是被蠱惑了,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忠勇之士又重新跪倒在皇帝的腳下!唐玄宗這個人生贏家,在影片中,被稱為幻術大師當之無愧


電影番茄醬


因為只有李隆基才能配得上幻術大師的名號。當時局勢已經暗潮洶湧了,作為皇帝的李隆基能不知道麼?可是他還是搞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模樣,讓楊玉環作為美人的象徵,讓人民心裡種下一個種子;舉辦盛宴讓所有的國民都以為社會還是安定的,不會打仗;讓李白、高力士等人心甘情願的為他自己服務;讓外邦以為我們還是天朝上國……這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是為了掩蓋搖搖欲墜的腐朽統治制度即將瓦解。然後,在實在鎮壓不了兵變的時候,又讓楊玉環去死,安撫節度使,讓天下想要造反的人認為他是個翻然悔悟的好皇帝,會悔改,會上進。於是乎,又讓唐朝延續了將近200年的壽命。這將天下人玩弄在股掌之間,從盛世到亂世再到平安,這一切的過程對於國民來說簡直就像是一場夢一樣,這樣巨大的一場夢幻般的棋局,難道還不能算幻術大師麼?


飛翔的大門


文人從不相信技,而只信藝。最高的幻術從來不是技術的炫爛,而是藝術的至高修為。權力鬥爭亦是藝術,而帝王擁有一切,更是這門藝術的至高修練者。從這部電影中,陳導再一次自我強化了文人導演的身份。一句話概括這部電影,開頭很驚豔,中間很絢爛,後面太平淡,甚至是扯淡。

事實上,楊貴妃之死所體現的帝王幻術,十分簡單粗暴,楊貴妃的死法更是低端設計,看似體現了權力與帝王的殘酷,命運的無奈,但作為電影,其實是侮辱了觀眾。這也限制了觀眾的情緒共鳴,觀影人數始終得不到釋放。其次最為明顯的一句臺詞出自楊貴妃之口,對大唐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所說,有你,才是大唐的驕傲。觀眾雖瞭解李白,但電影中,這句臺詞本應是點睛之筆,但卻聽之毫無意味,更是暴露戲份設計的短板。

真正的幻術大師從來都是導演本人,妖貓傳雖好看,但總是差了一口氣。陳導始終沒有設計好楊貴妃死的戲份,讓觀眾在驚豔與絢爛的觀影后沒有得到昇華,格局始終狹小。作為具有上帝視角的導演,陳導始終與真正的幻術大師有一步之遙。如果陳導真的成為了幻術大師,其作品觀影人數就不會如此,總也無法破境!!!看來,陳導這位幻術大師,也真的需破境,以期成為真正的,名符其實的大師!!!


安敬臣


其實很多作品都這樣,靠荒誕的神話故事來襯托現實的更荒誕。比如說看恐怖故事,雖然鬼很恐怖,但結局往往人心更險惡。古典文學中,妖魔鬼怪吃人肉喝人血,封建思想下的愚昧無知也要吃人肉饅頭。

回到正題,妖貓傳中設計了一個幻術的天地,幻術可以變化出任何美好的東西,也可以死後附身黑貓,伺機報仇,並通過穿越時空的妖貓撥開層層迷霧,解釋背後的真相。



其實無論是幻術還是妖貓,只是個晃子而已,況且幻術妖貓本來也是不存在的東西,但是唐玄宗的幻術卻是真真的,他的幻術騙過了大多數人,甚至連貴妃也騙過了。



生活中,這樣的幻術又有多少呢?多少人一生也只是在別人營造的幻術下而已。

歡迎關注峰峰學生物,聊聊科學,聊聊人生。


峰峰學生物


玩了,我發現我又白看這部電影了,居然是這樣額結果嗎?唐玄宗是幻術大師?我怎麼一直覺得是哪個什麼空海啊,難道就是因為最後那一幕,在高力士幫忙簡裝苦肉計換楊玉環去死的那個橋段嗎?那這樣去下定義一個電影的意思也太草率了吧,難道我這麼膚淺,居然看的這麼淺薄。這不就是一個奇幻歷史劇嗎?不就是白居易為了做一首曠世奇詩,然後和一個和尚對過去的歷史產生樂好奇嗎?這個貓是個幻術大師幻化的,為了就是報仇,實際說出來和玄幻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就是一個歷史上的大衛科波菲爾一樣,他是一個魔術大師罷了。我們實際在現在,對很多魔術也是根本看不懂的,我甚至覺得大衛科波菲爾就是這樣的特效魔術師,給你電視機裡擺個大象,然後突然變走,這是怎麼做的呢?特效吧……所以陳凱歌導演也是參透了這一點的,用過去的故事來說,拍這個特效魔術,所以這是一個歷史懸疑片,講述一群人的離奇死亡,實際都是當年的這位幻術師再報仇而已,但是我突然想,這個事情過去了多久啊,為什麼這個幻術師居然還可以或者,後來是不是他兄弟還活著,一個老頭子,一個還20來歲?這個電影拍攝的場景很棒,服裝道具也很精彩,色彩運用一點不熟張藝謀導演,是難得一見的好電影。我不知道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非要把人家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假象出這樣那樣的含義,為什麼非要給人家的電影,冠上自己的想法呢?陳凱歌導演難道就不能隨便拍一個故事嗎?為什麼非要那麼高深,人家拍的這麼簡單易懂不好嗎?這是人家一貫風格你們為什麼要汙衊人家?


風雨8779



夏有涼風61


這是一句隱喻,幻術靠的就是欺騙人的眼睛,是一類騙局,更何況再炫目離奇的幻術,都比不上人心的黑暗。皇帝為了保障自己,決定犧牲了心愛的妃子;他演了一出又一出的戲,讓逼宮將士重新擁戴他,讓他的妃子心甘情願為他而死,在真心愛著貴妃的阿倍仲麻呂看來,皇帝玩弄人心於股掌間,這才是最高明的“幻術”。這也是白居易和小和尚層層挖掘後知道的真相。個人認為,導演利用這句臺詞銜接上了整個劇情,在敘事上顯得很精巧,文藝功底還是在的,這也讓這部電影在講故事的角度上好過同期同是大製作的那一部懷舊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