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教授观点|陈煜波:数字人才——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过程的核心驱动力

导 言

2018年4月28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煜波教授在“未来·科技主题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数字人才——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过程的核心驱动力”的主旨演讲。

以下是演讲全文

魏少君教授是战略科学家,是我国芯片研发和产业化领域的领军教授,2016年10月份,十八届政治局第一次做网络强国的政治局集体学习,魏老师去给政府局学习做报告,回来以后给我们清华的各院系的主要、相关领域的一些学科带头人讲了一下这方面的情况,我当时也去听了一下,真的是从国家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今天主要跟大家来探讨三个问题,第一就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大家对数字经济这个词都不陌生,这是现在谈得最火的,这个周末在福建举办了数字中国的首届峰会。其次就是中国现在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最后一个问题回答什么是数字人才,而中国数字人才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如何。

教授观点|陈煜波:数字人才——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过程的核心驱动力

陈煜波教授

1

中国数字经济化转型是从需求端向供给端慢慢渗透

首先,我看一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数字经济这个词不仅仅是从90年就开始的,最近两年提数字经济特别火,这个数字经济跟90年代提的数字经济有核心的差异,90年代是因为信息技术是模拟技术转向数字技术,所以很多人的手机是数字手机和模拟的大哥大,这叫数字手机,而现在的数字经济恰恰是说我们已经从真正的工业大生产时代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最核心的是现在经济的生产要素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也就是数据作为核心的生产要素,而以网络作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来最核心的就是提高全要素的生产力。我们中国人的数字经济发展到什么情况呢,我也是中国信息化百人会的成员,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在2016年,应该是做了第一次的研究,是说摸了一下底,中国的数字经济大概占中国GDP的30%出头一点,2017年被李克强总理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要看数字经济在全球的规模,绝对量我们肯定是跟美国,应该说相对中美两个经济体,数字经济体在全世界是走在前面的,但是我们的相对的数字经济的比例,应该还是相对落后于主要的一些发达国家。

当然了,中国经济数字化的转型,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大家都是很理解,中国是从需求端慢慢向供给端的渗透,需求端最明显的是中国有海量的互联网用户红利,最近的数字,中国的网民数量将近8亿,而我们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这点是在中国在全球做得非常好的,由于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所以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是超过了全球的平均水平,虽然我们是这样一个大国,所以大家想想中央政府推出了很多的,比如说宽带中国,降资费,今年降漫游,都是在大力推动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我们现在恰恰是处于特别重要的一个拐点,就是中国的经济数字化转型正从传统的ICT,就是信息通讯技术的基础产业,向融合性的产业转型,我们很难说数字经济就是互联网和软件产品,传统的制造业,零售业,金融业都越来越数字化,都是数字经济了。

2

中国进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化转型阶段

中国正进入新一轮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信息化百人会每年会做一个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报告,最新的一个报告,中国的基础型的数字经济比重在过去这么多年基本保持两成多一点点,相对比较稳定了,而我们的融合性的数字经济的增速,每年25%左右,对整个数字经济的增长贡献有八成,超过八成,就是说我们现在从无论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一个非常重要的是什么呢?用一句话,大家听了很多经济领域说的比较多,就是进入了深水区,向传统行业深度的渗透。如果说向传统行业深度渗透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是数字化转型,回顾一下中国过去二三十年的历史,转型主要走了三个阶段,90年代大范围开始出现所谓的通信信息技术驱动的数字化转型,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联想、华为、中兴这样一些大型的,所谓ICT的巨人,或者是大型的公司,在过去十年左右,中国就进入了所谓的互联网驱动的数字化的阶段,这点不用说了,大家都很清楚,所谓的新时代的四大发明。

但是我们现在正式进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化转型阶段,实际是由于数据,由于硬件,由于算法的发展,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成为数字技术的最前沿,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2月政治局第二次学习,十九届政治局的第二次学习就是大数据,他的原话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当前一定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就是说现在我们前面两个数字经济的阶段,并不见得数据作为一个最关键的生产要素,而现在就是了。这跟我们的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的经济业态从在座的很多校友以及同学自己的企业商业模式,到产业变革的方式,经济组织的形式都会非常的不一样。

我们清华经管互联网发展治理研究中心去年和百度合作的,是基于百度在2014年-2017年,近三年的大量的关于人工智能方面在不同的维度的搜索。也就是说在中国的用户,从人工智能最基本的认知,到最深度的技术性词汇的搜索,以及到不同的行业,对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些搜索。我们发现了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说中国从2017年3月已经开始真正的进入了所谓的人工智能驱动经济数字化转型阶段,我们发现2017年3月是拐点,一下子,人工智能这个词汇,或者对技术的认知和应用在重要已经进入了所谓的井喷阶段,已经进入了主流。我们这个研究报告是真正的第一次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真正的给出了一个客观的描绘,就是中国真正的进入了第三个所谓的数字和转型。

3

中国数字战略人才短缺 未来科技需要培养科技型战略企业家

如果说我们现在已经真正的进入了,不管在座的各位来自什么行业,不管同意不同意,客观上已经进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化转型的阶段,这个时候最重要是什么呢?这个时候最最重要的就是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原来说互联网做得很好,那就是大量的数据,尤其是C端,消费端的数据,现在由于是向传统的行业渗透,这个时候最核心的就是技术,这就是我们今天讲未来科技。而技术最重要的载体是什么?是人才,这就是我们提出来的数字人才的概念,数字人才不等于技术人才,这就是我们今天清华经管学院要谈的未来科技。数字人才,很多人想到的是那些IT的,中关村,上地的码农们,实际远不只于此,我们说数字化转型一定是除了那些专业的数字化技能的人,而且和他们互补,协同的跨界人才非常重要,根据价值链的转型,数字人才分为六种,最上游的是数字战略管理,数字化不论是国家数字转型的领导者,中国为什么这样重视,从习总书记这样重视,他本人就是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最高领导者,在座的同学校友就是自己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然后是深度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分析,产品的研发,不论是软件,硬件还是系统,先进制造,数字化的运营,数字营销,这六种人才才是数字人才的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这是不管在什么样的行业,你必须要具有这个所谓的数字化的素养。

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根据我们跟领英合作,基于3600万的数据,找到了符合条件的有72万人,是中国的数字人才,数字人才排平前十的城市这里列出来了,非常重要的特点,数字人才的分布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度一致,除了传统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新的一线城市,杭州,发现成都、西安、武汉、重庆,这些中西部城市已经开始突起,这就表明中国的数字化转型经济已经开始全面进入了深水区。不是说一部分人,一部分城市,或者是一部分产业自己在那玩了,跟每个人都很相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发现还有什么呢,因为我们有这么多的人才,他们都是在哪些企业,哪些行业,我们发现很有意思的是大概不到50%的,仍然是在互联网信息通讯,ICT技术产业,但是传统行业,尤其是制造业超过了20%,金融,消费品,医疗,娱乐,就是数字人才已经开始向传统行业大范围的渗透,这就从人才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然了我们发现在中国各个地方有很大的差异性,比如杭州、北京是更多地以ICT的技术产业,互联网软件业,苏州、广州、上海是制造业和传统产业的人才储备非常强,深圳相对来说比较均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中国数字人才的结构性的问题非常严重,将近90%的数字人才都在这些产品研发,这是传统的想到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最缺乏的,比如深度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我们今天讲的是

数字的战略管理方面的人才是最缺的。因为我在清华经管上课就是大数据和全球互联网商业创新,如果我们企业的一把手都是在数字化时代还是文盲,怎么能够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不被淘汰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来探讨的原因。我们在领英上发现几乎所有的公司需求人才的信息,他们要什么人,我们发现了他们对数字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强调了单一的编程技能,而将是更加看重技术管理和领导力的综合技能。光有一方面是不行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已经到了很重要的程度,就像说我们现在没有一个人把自己手里的手机说是数字手机,哪一个手机不是数字手机,将来每一个人才都是数字人才,所有的产业经济都是数字经济。我们发现数字人才的流动,客观上由于人才的储备,还是向这些一线城市吸引力更强,因为那里的产业更加发达。我们说一些中西部,包括南京这样人才储备特别旺盛的地方,但是从数字经济的产业和人才比,还是相对滞后的,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我主要是汇报这些。谢谢大家。

教授观点|陈煜波:数字人才——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过程的核心驱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