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為何有那麼大的聲望?

滄桑的小老鼠


喬治六世超出了英國人民的預期,原本英國人對王室並沒有寄予太大的期望。


但是喬治六世盡到了自己的本分,也最大化的發揮了自己的價值。

喬治六世最突出的表現,主要是在二戰中,成為英國人的精神領袖,雖然事實上的領袖是丘吉爾,但是喬治六世在危難之際,沒有選擇“跑路”,而是留在英國人繼續戰鬥,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在那個貴族精神崩潰的時代,喬治六世堅守了貴族精神的底線,非常有擔當。

對於喬治六世來說,於公於私,他都必須要堅持到底,因為他是國王,是英國貴族的領袖。假如英國投降了,或者被納粹佔領了,貴族自然是保不住了,作為貴族首領的國王,自然是要被剷除的,納粹不可能給他好果子吃。

在當時有些人認為國王應該遷往加拿大,但是戰爭還沒分出勝負,自己就選擇跑路?這就一點都體現不出貴族精神,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喬治六世拒絕了這些建議,親自做了表率,在那最黑暗的時期,沒有選擇我退縮,始終與英國人民站在一起。

這一方面,極大地鼓舞了英國人民的士氣,使得不列顛空前的團結,集中力量抗擊納粹,毫無疑問,喬治六世成為了英國人的精神領袖,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另一方面,他給與了丘吉爾最大程度的支持,使得英國內部的投降派失去了根基,從原則上說,英國人都是國王陛下的臣民,國王都不投降,這些人怎麼有臉投降?因此英國內部的投降派在1940年後的聲音是越來越弱,即便英國人所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面臨亡國的危機。

在美國參戰前,英國人獨自抗擊納粹,打贏了不列顛戰役,使得納粹的海獅計劃徹底破產,無法跨越英吉利海峽,最終納粹選擇放棄英國,進攻蘇聯,英國人終於可以喘口氣,直到美國參戰,英國得到美國的保護,終於不用再擔心納粹在西線的威脅。

更可貴的是,喬治六世始終堅持原則和底線,絕不濫用權力。按理來說,在戰爭時代,尤其是面臨亡國災難時,國王可以趁機將權力擴張,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收回此前的王室失去的權力,甚至可以利用前線的失利,利用投降派的失敗,成為自己擴張權力的資本。但是喬治六世沒有這麼做,始終堅持“祖宗之法”,堅定地支持戰時內閣,不干涉政務,只專心的做精神領袖。

假如喬治六世在二戰時期跑路了,遷往了加拿大,那恐怕是另一種局面了。從另一個角度講,喬治六世挽救了英國王室,假如英國王室在戰時拋棄了英國人民,那麼合法性也就喪失了。假如此類情況發生,即便英國是戰勝國,王室恐怕也很難保得住,英國也將進入共和國時代。


圖維坦


1925年,喬治五世的二兒子艾伯特,被父王要求在倫敦溫布利的大英帝國展覽會上致閉幕詞。

相比於大兒子大衛——日後“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溫莎公爵,國王更喜歡艾伯特。可是,艾伯特有個毛病令他無法忍受,他的英文口語能力實在太差,完全無法做到像一個領導人那樣激情澎湃地發表演講。

這其實也怪不得艾伯特,畢竟,他自幼就患有嚴重的口吃。

展覽會現場,全場內外都在靜靜等待著艾伯特的初次亮相,然而,廣播裡傳出的卻是艾伯特令人難堪的吐詞:

“I…have…,the…king…king…”

時間到了1934年,艾伯特的口語依舊沒有改善,妻子伊麗薩白也急著幫助丈夫進行糾正,看著丈夫被各種無能的“專家”捉弄,她找到了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羅格醫生為丈夫糾正口語。

羅格醫生要求王子直呼其名萊昂納爾,並且稱呼艾伯特為博迪,以緩和緊張的氣氛。

對話的開始,羅格醫生的問題似乎和口吃無關:“請問你最初的記憶是什麼?”

“我不想談論私人問題,別惹我!”

在艾伯特突然暴怒背後,羅格醫生明白,艾伯特一定有深深的創痛,而這才是導致嚴重口吃的關鍵。於是羅格醫生更加小心,他溫和的話語令艾伯特漸漸平靜了下來。

羅格醫生

“您能改變我麼?”

“當然。”羅格醫生的回答從容而有信心。

羅格醫生讓艾伯特念一段話。艾伯特捧起書,可就是念不出聲。正想扔書的時候,羅格醫生堅持讓艾伯特戴上耳機,準備錄音。

耳機裡傳來的是交響樂!是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序曲!那震撼人心的音樂!艾伯特拿起書來,嘴唇終於動起來。可是沒念幾句,艾伯特就摘下了耳機:完全沒用…完全沒用……

1934年聖誕臨近,父王要艾伯特對全國進行廣播演講。艾伯特愁雲慘霧,自己不可能念得了這個。

但王儲不愛玩江山愛美人,希特勒震懾了半個歐洲,另一半在蘇聯的掌控之下,因此父王渴望:國家、王室都要靠你來支持,趁我還在,你必須做好!

可艾伯特念不出聲,父王大失所望。

艾伯特明白,自己必須要練習好達到演講水平的口語,而留給他的時間卻越來越少……

沮喪而又焦慮的心情充斥了艾伯特的大腦,然而忽然間,他一下想起那天離開時羅格醫生堅持讓自己帶回的錄音唱片。貝多芬激越的音樂中,傳來一個男人堅毅流暢的聲音:“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當思想放鬆,放開胸懷,我們的行動就會變得更為靈敏,讓我們更為勇敢!”

這是自己的聲音麼?! 他有些欣喜。

艾伯特心甘情願重回診所,從強化口語訓練著手,系統解決口吃問題。

加強呼吸鍛鍊、放鬆嘴部肌肉、加強舌頭力量、練習說各種繞口令……口語訓練進步很快,可心理障礙依然。

“我只收一先令就夠了”

“別他媽的提先令!”艾伯特幾乎是在吼叫。

羅格醫生暗暗吃驚,艾伯特的內心有多壓抑!

來,加強訓練,發聲——感覺——跳躍——放鬆——發聲——甩頭——吸氣——呼氣——傾聽——就地來回滾動……

訓練有了效果,聖誕到了,演講雖然不完美,但進步驚人。

時至1936年喬治五世病入膏肓,哥哥大衛被召回王宮。

不久國王過世,大衛繼承王位。可大衛只想和辛普森夫人結婚,全不在乎當不當什麼國王。而對於王位,艾伯特也有自己的顧慮,甚至特意去找羅格醫生傾訴:自己想當國王,卻又厭惡國王的生活,不自信又討厭王室糾葛,內心充滿矛盾和苦惱。

羅格醫生明白,雖然艾伯特傾訴時臉紅脖子粗,亢奮地大吼大叫,卻有擔當國王的稟賦,他能說,只是不懂該怎麼說,因此現在需要的是更加專業化的練習,以及精神上的支持。

“你要相信我,你一定能夠邁出去的。”

終於,在現實和需要中,大衛放棄了王位。弟弟艾伯特·弗雷德裡克·阿瑟·喬治·溫莎繼承王位,成為“喬治六世”。

新任國王和妻子來見羅格醫生,就像來到溫馨的家。國王傾談抱負和責任,還有自己要作聖誕演講!

羅格醫生告訴國王不需要緊張任何東西。

“你是個非常棒的國王,你要面對下個臺階。”

接下來,又到了常規操作——練習演講的環節了,喬治六世又緊張起來。羅格醫生告訴國王,自己也常常演講並受歡迎,因為在世界捲入殘酷的戰爭之際,“那些窮困潦倒的人需要精神力量去幫助他們,給予他們有力量的聲音。而你能做的比我更多。”

可是喬治六世依然不自信,認為自己的口語問題會讓民眾失望。

“克服它,相信我。”

還在內心搏鬥的國王突然看見羅格醫生若無其事地坐在象徵王權的椅子上,堅決要羅格醫生離座。

“不就一張椅子麼?才不管那麼多……”

不,喬治六世脹紅了臉滔滔不絕起來,這是記載著歷史的椅子!

“我為什麼要聽你的?”

“因為我是國王!我有這權利!”

羅格醫生不但沒有聽國王的話,反而站起來,接上話茬:“這麼多天的練習下來了,誰都能看出你的強大毅力,而且是個勇敢的人。我知道。你是個好國王。”

從那一天之後,國王的口語問題消失殆盡。

時間到了1939年9月3日,德軍衝破防線進攻波蘭。英法被迫向德國宣戰。喬治六世決定向國民發表演講,向德國宣戰。

“加油!”新任海軍大臣丘吉爾鼓勵國王。“我相信你!”妻子深情吻國王。

播音室裡只有了喬治六世和羅格醫生。

羅格醫生一個會心的眼神,讓喬治六世充滿信心。

忘記一切!集中精力!燈亮了。國王終於發出了聲音!

“……在這個重要的時刻,在我們的歷史裡,我向每個家庭傳達我的思想……大家團結一致……我們 被迫捲入衝突,我們必須保護自己保護國家,如果你願意,請拿出你的力量,我們必須堅強起來,抵抗敵人……”

全國上下、城市鄉鎮、貴族平民、男女老少,都在傾聽喬治六世的聲音。

國王越念越順,越念越激動。

“任務很艱鉅,也許前方一片黑暗……我們只能 做我們認為對的,並向神喊出我們的呼聲。如果大家都飽含信心,並能取得援助,我們就會勝利!”

他終於做到了。

播音室門開了,大家為國王鼓掌。

喬治六世面向羅格醫生:“謝謝你,羅格,我的朋友。”他攜妻子和一雙女兒走到陽臺上,向民眾致意。

國王得到了臣民們熱烈的擁戴。

沒跌宕起伏的劇情,不過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個人與自己的弱點頑強鬥爭。

故事最打動人的地方,不在於喬治六世最終成功發表了演講,而是他背後所付出的那些艱辛與努力,不斷地進行練習。


漢周讀書


喬治五世逝世後,愛德華八世繼位,然而他執政不到一年的時間,也就是325天就退位了,把爛攤子留給弟弟艾伯特王子,即《國王的演講》主人公喬治六世。喬治六世自幼性格內向,還口吃,處處比不上聰明英俊的哥哥,他從來沒想過要當國王,歷史和命運偏偏選擇了他。

1936年12月11日,愛德華八世退位,喬治六世宣佈繼位,這個對於他來講不大像是一件榮耀的事情,倒像是懲罰一樣,一方面是因為自身的形象以及口吃,讓他頂著很大的壓力,另外一方面就是愛德華八世十分的受國民的喜歡。然而喬治六世為了實踐治理國家做一個稱職的國王的諾言,加上強烈的責任感,他很快就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人們的信任和尊重。第一項行動,就是克服口吃。然而真正讓他贏得聲望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發揮的力量以及種種行為。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閃擊波蘭;3日,英國向德國宣戰。當天,喬治六世拒絕了內閣提出的王室撤離倫敦的請求,他宣佈全家將留守倫敦直到戰爭結束。一向支持首相張伯倫綏靖政策的喬治六世,卻也知道戰爭已無法逃避,因此發表了著名的“國王的演講”。1943年,英軍攻佔了歐洲戰略要塞馬耳他島。喬治六世不顧丘吉爾和軍方的反對,來到馬耳他戰場,慰問軍隊。二戰中,白金漢宮一共遭到9次空襲,供暖系統被炸燬,所有房間都傷痕累累。喬治六世一直堅守王宮,和倫敦市民一樣,過著缺吃少穿的日子。雖然他從小體弱,但是但是從來沒有逃避承擔應當承擔的責任與義務。1952年喬治六世去世,時年57歲,丘吉爾親筆寫下拉丁文悼詞:勇者無敵。


國家人文歷史


喬治六世,就是現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在位15年。也是奧斯卡獎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的原型。



他的本名是阿爾伯特,父親為國王喬治五世,還有一個哥哥,就是後來的愛德華八世。他本來是沒有王位繼承可能的,因為哥哥是第一王位繼承者,而且哥哥深受國民歡迎。但愛德華八世後來為了娶辛普森夫人,登基1年後主動放棄王位,他才很意外地成為下一任英國國王。但遵從先王維多利亞的遺願,英國君主都不得叫阿爾伯特(維多利亞女王丈夫的名字),他在登基時改稱喬治六世。

由於從小生活在哥哥的光環下,又有一說是強勢的父親為了矯正他的左撇子,對他極為嚴厲,喬治六世從小性格內向,落下了嚴重的口吃。在他登基後,首先想辦法改掉了這個毛病。但也有一些史料認為,口吃他後來也沒改掉,維持了終生。

喬治六世之所以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大聲望,主要是基於他在二戰中的表現。本來二戰伊始時,英國王室的威望處於比較危險的時期。但隨著德國佔領波蘭,喬治六世一改之前對納粹的曖昧態度,發表著名的《國王的演講》,宣佈英國對德國宣戰,表達了“與民同在”的強大意志。這篇演講成為世界演講史上的一篇名作。而他也確實在戰爭中起到了國家象徵的作用,雖然王宮被轟炸多達十次,缺衣少食條件艱苦,他卻始終堅守王宮,對英國人民堅持戰鬥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贏得了民眾的衷心愛戴與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