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如何“內練一口氣”

武術諺語有云:“內練一口氣,外操筋骨皮”,可見練內氣是習武者必下的功夫之一。內練氣,外練形,以形運氣,以氣帥形,氣形合一,方能臻於上乘。拳經所說的“內三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則是對內練一口氣的具體要求。“外操筋骨皮”既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而“內練一口氣”,卻似乎有些“高深”而難以達到。於是,怎樣內練一口氣?怎樣做到內三合?便成了武術愛好者普遍希望瞭解的問題。

其實,練氣之法並不複雜。一在於養;二在於運。即養吾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以培養真元;運吾之真氣充于丹田,施於四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需要先了解什麼是氣。“氣”是人體構造中維持生命的原動力。人體內的氣,粗略地講,大體可分為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兩種,先天之氣是與生俱來的,叫做“真元”,也叫做真氣或元氣。真氣通過經絡運行於全身。後天之氣是由大自然吸入的氧氣和由飲食攝入的水谷精華所生化而成,隨血脈運行於全身。氣靠血養,血靠氣行,先天之氣賴後天之氣以為榮養。真氣在經絡隧道中運行需靠呼吸為之推動,才能暢行無阻。用一定的方式調整呼吸,調動真氣,送入丹田,進行內功經上所謂的“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的工作,這就是孟子所說的“養吾浩然之氣”的功夫。至於運氣之法,在內家拳拳經中的“內功”、“納卦”、“神運”、三篇中,有詳細記載,是武術家練氣的基本依據。馬禮堂老師所授練的內氣之法,大體可分四個方面:

1、首先應熟悉內氣運行的脈絡,即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任脈,督脈,帶脈,衝脈,兩維,兩蹺,手三陰三陽及足三陰三陽主五臟六腑。任脈為諸陰經氣之海。督脈為諸陽經之海。帶脈橫行腰腹之間,宛如玉帶,總束各經。衝脈挾臍直上,為十二經之海,居一身之要。陽維聯繫全身之陽經,主一身在表陽,陰維主一身之裡。陽蹺分佈於身體左右側,主左右之陽氣。陰蹺主一身左右之陰氣。對練武者來說,最主要的是前任、後督與帶脈、衝脈。發明勁時,每一呼吸,真氣由氣海經會陰、上命門,穿過腹腔而復歸于丹田,形成小周天循環。發暗勁時,每一呼吸,三陰升,三陽降,形成大周天循環。由肩井穴和曲池穴配合,循循發力。如不知脈絡,勉強行氣,則鍛鍊效果會受影響。

2、要熟知練氣所採取的姿勢,即所謂調身是也。全身自然放鬆,正頭起項面凝神,肩沉胸出背圓,正脊松腰,提肛縮腎抱胯,前身微有收斂之形。五趾抓地,膝微屈而略有伸開之意。從尾骨盡處用力向上兜翻使真氣上升。這就是內家拳的真形真象。

3、要明氣竅、懂呼吸,所謂調息行氣是也。用逆腹式呼吸,吸氣時小腹內收,提肛縮腎;呼氣時小腹自然放鬆隆起。吸氣時,存想真氣循足三陰而上聚于丹田,升於兩脅,骨縫極力張開向上舉之,直達於頂。呼氣時氣亦下降,自俞口透入前心復降於丹田,自覺周身之氣漸小,龍蟄虎臥,潛藏於斯。這就是內功經上所云“先提後下,一升一伏”和“升有升路,脅骨齊舉;降有降所,氣吞俞口”。

4、既明氣竅之後,再詳參勁功。要從通、透、穿、貼、松、悍、合、堅八個字上下功夫。氣順勁順謂之通,氣快骨速謂之透。通透是指氣之往來無阻,形與勁和順自然。穿即是連,貼即是絡。穿貼者,乃指氣與勁橫豎連絡,上下纏繞,綿綿不斷也。松也叫漁勁,極柔順之意;松而不懈以養精蓄銳;悍也叫萃勁,氣血凝聚極其剛硬之謂也。內勁經雲“松如繩之系,悍如水之清”。周身一家,人變小變窄謂之合。上則合肩,下則合胯。氣也合力也合,合而後發才有整勁。勁之橫豎轉換叫做堅,有堅才有變化。內功經雲“合者勁之一,堅者勁之轉”。練勁功時,應做到按肩、逼臀、提胸、圓襠、提頦、貼背、松肩。此之謂七要。具體點說即肩井穴之勁向下沉至湧泉,兩臀部極力貼住,襠由內向外用力橫掙,下頦內收以正項,前胸上提如蓄勁之勢,兩鬥背骨(肩胛骨)用力貼住,勁自臍下而出,從六腑向外轉至鬥骨而回,肩井穴之勁向前軟意鬆開,自然得竅。

練氣的步驟,首先從樁功開始。無論是渾元樁、乾坤樁、自然樁、三體樁、貫氣樁……都是為了養氣。初練時,按要求站好架勢後,全身放鬆,自然呼吸,意守丹田,每次站四十分鐘至兩小時不等,每日練兩次。月餘之後即可行氣。此時可仍用自然呼吸,也可用逆腹式呼吸。吸氣時納入丹田,升真氣於頂,復自俞口降於丹田,然後氣分兩路:一路自襠下於足底覆上經外胯升至丹田。另一路自背骨膊裡出於手掌復回而經六腑轉入丹田。一升一降,並行不悖,周流不息。練年餘之後,真氣自能充足,即可開步練拳。從總體上講,凡一出手,前頦用力,正手提起,後脊背用力塌下,目視虎口穴,氣來時用力提住,由百會轉過崑崙下明堂灌兩目走鼻孔,呼時即便下入丹田。凡一動步,兩外虎眼( 即膝眼)向內,兩內虎眼向外,兩蓋骨極力要屈,尾中大筋極力要直,四面相交,合周身之力一扭,則湧泉之氣自能從中透出。具體地說,練不同的拳勢自有其不同的氣路。以關劈為例:拳上躦之時吸氣,收小腹,足三陰之氣上而聚於中脘,後足蹬勁,發揮二維之作用。頂頭豎項,調動督脈沿夾脊直達百會。肺氣自中焦直出中府雲門。拳變掌向下一翻一落同時呼氣,則肺氣自雲門沿膊裡下達於少商、商陽,充於掌指。上之氣沿任脈下於丹田,足三陽之氣下於湧泉。發勁時,隨著掌之翻落,雙腿向下微蹲同時前掌向前一搓,肩井穴向前一鬆,勁自出矣。到至善處,聲由氣發,手隨聲落,氣勢澎湃,威不可擋。

無論作為哪一個拳勢,都要動步不動心,動身不動氣。心靜而步堅,氣靜而身移。練之日久,由靜而精,自能得飛騰變化之妙。在完成每一個動作時,首先要意動(叫做起),其次是氣行,再次是形動,熱成非氣到力發。雖是四層動作,實則瞬息之間耳。

以上是武林前輩們教授內家拳的方法與步驟。目前有許多武術愛好者,都沒有先從練氣開始,而是先學了套路、手法、器械等,只有空架子。這不要緊,只要在你練套路的同時抽出一定時間,加練內氣也是可以的。加練內氣時仍需從樁功開始,按上述步驟認真練習,勿忘勿助。隨著氣功的進展,你所學的套路也會變得更加和順自然。發力也會逐漸迅猛沉實。

尚濟,13歲開始學拳,從師多人,通曉多種拳法及長短兵器,尤喜形意拳,為河北形意名家郭雲深先生的第四代傳人。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幼承家學,知識淵博,對文理各科,皆有所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