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理財那麼多騙局,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理財?

用戶57313877879


對於這個問題,天閱商業評論AK認為:額這個問題吧,比較深奧了。想到自己那麼點的存款,嗯,好心酸啊。如果不拿去理財,估計這會兒都沒有錢。

現在的社會理財的多,賺到錢的多,被騙了也很多。而且現在不正規的平臺很多,投資有風險,需謹慎。不要盲目的去相信外面的亂七八糟的小公司那種的投資平臺。而且不要被洗腦說收益高,哪裡那麼多的餡兒餅給你吃啊,誰都不傻,就怕你貪婪痴迷能賺很多錢,很多設局的人都是抓住人心了,覺得現在大家都喜歡錢,而且是白來的。畢竟想賺錢的人比較多,財迷心竅了。所以他們就是抓住你這樣的心理,騙一個是一個。

其實呢這些理財的騙局,也是可以避免的,要懂高收入就是風險高,作為一個投資者來說都是明白的這個的。如果真的天天有餡餅掉下來,砸到你。不拍懵你也是把你拍倒。這樣的白來的東西不會那麼輕易讓你得到的。理財公司不傻他們不是慈善家,不會公司出錢給你補中間的窟窿的。不是所有的理財公司都是騙局的,還是有些靠譜的平臺的。

一般像大型平臺都是比較好的,如果不理財的話錢會貶低的,還是把他拿來做投資,找一些收益少一點的地方,收益少風險就會降低點。先前期觀察下這個項目好不好,用少量的資金去試試,如果穩定話可以做長期的投資。



首席投資官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歸根結底是源自大家的貪婪和自以為是。

這兩天各P2P平臺不斷爆雷,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有問題的還是沒問題,基本都在大面積爆雷,有問題的暴是正常的,沒問題的平臺也受這個行業影響被擠兌出問題了。

以P2P為例,之所以能夠快速聚集起這麼大規模,甚至有人不惜借錢投資,主要還是受到高額回報的誘惑。動輒年化收益達到20%以上,甚至有些騙子平臺年化收益算下來能達到200%以上。超高收益讓很多人忽視了風險,特別是有人在幾次小金額投放都能成功拿回本金和利息之後,更堅定了對騙局的信任。

騙子平臺正是利用人們貪婪的本質,通過超高收益率來吸引投資人。這種騙局很早就有,並且可預計未來也終將會有,不管以前、現在有多少人上當受騙,以後也仍然會有人繼續上當受騙,因為貪婪是人類本性,改不掉的。

再來說說自以為是。並不是所有投資人都看不明白騙局,甚至很多人明明白白的知道這就是騙局。但這樣的人往往更自信,自信自己能夠在問題暴露出來之前成功逃離。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我一個同事就在P2P爆雷之前成功贖回所有投資。他們很明白P2P的風險,知道這東西長不了,也知道P2P都是在借新還舊,但他們仍然會投資。

因為他們相信自己能夠把握風險,在風險來臨之前成功逃離。

所以不管是以前、現在還是未來,也不管騙局多麼弱智,只要把收益說的足夠高,離譜到讓大家膛目結舌,一定會有人上當的,甚至這些人剛剛從上一撥騙局中吃完虧。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奇順信息


【哪些理財是騙局】善心匯今天已經成了過街老鼠,大家都知道是騙子,人人喊打。但是,在其風行時,很多人卻深陷其中,執迷不悟。其實善心匯的騙術很簡單,就是假借道德的幌子,讓大家花錢買一份虛無縹緲的所謂善種子,從中得利。第一個人的得利靠第二個人的投入,以此類推。所有人的投入都沒有用於實際經營,因為沒有實際的經營活動,這些投資本身並不產生任何收益,完全是後一個人為前一個人支付收益。有的人短短不到60天時間,通過層層提成,收益可以達到50%。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拆東牆補西牆,最後一定會崩盤,就看誰倒黴。

善心匯雖然被揭穿了,但是,還有很多類似善心匯的騙子,依然逍遙法外,依然有人執迷不悟,繼續騙人。據近期央行發佈的《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2017)》顯示,我國有65%的人都在瞎理財。實際上,這一結論是有地區差異的,像西部這樣的落後地區,不懂理財的人遠遠超過這一比例。因為不懂,很多人就容易上當。提醒大家,在當今中國,合法合理的理財,收益率不會超過10%。超過這一比例的,一定是騙子。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達,有些騙子的騙術也在提高,除了借用道德幌子,有些借用所謂高科技的名義,用一些普通百姓根本不瞭解的信息包裝自己的騙術。但是,不管騙術多高明,其落腳點都是為了錢。為了騙取更多的人,就是誘之以利,往往以高利做誘餌詐騙。

綜合各種資料,最典型的騙局主要由以下幾種:

1、互助模式;

善心匯就是典型的所謂互助模式。只要是假借道德幌子承諾高額回報,從中牟利,都屬於這一類,必須警惕。

典型的互助騙局就是3M。

2、拆分盤模式;

拆分盤和互助類似,其實是互助的變種。就是假如發行100分財富,你購買了其中一份,等需求量擴大後,原來的100份將會拆分為200份。那你原來持有的1份就會變成2份,你的財富也就翻倍了。這實際還是拆東牆補西牆,玩弄擊鼓傳花的資本遊戲。

典型的拆分盤就是SMI。

以上兩種騙局,其實就是早已被人揭穿的龐氏騙局。

3、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這幾年才興起,到目前為止,在我國還不合法。其實,任何國家的貨幣發行權都是掌握在政府手裡,或者掌握在政府授權的機構手裡,不可能允許民間隨意發行。虛擬貨幣無法變現,也不合法,在本質上不具有任何財富職能。虛擬貨幣在網上玩玩遊戲可以,要拿到生活中當錢使用,太不靠譜。

目前,流行的虛擬貨幣有:比特幣、Q幣、盛大幣、起點幣等。

4、原始股。

經常有人炫耀買了原始股,如何賺錢。其實,真正的原始股並不容易買到,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買。所謂的原始股通常是指股份公司的股份,但股份要想變現,只有在上市以後。如果不上市,現金價值難以衡量,變現就難以實現。按照《公司法》規定,股份公司的股東是有名額限制的,絕不可能無限擴大。大股東為了實現控股,往往會嚴格控制股東數量,不會輕易讓和企業無關的人員入股。知道了這些,你就明白,你說買的是原始股,如果不能上市,你就是在幫人家圈錢,你肯定連股權證都沒有。你連股東都不是,還哪裡來的原始股?

網上已經披露的最典型的原始股騙局就是湖南的炎帝生物。

總之,理財還是要選擇正規渠道,要麼銀行,要麼保險公司,舍此無他。安全又收益高,還是保險公司。


精英財富在線


看了回答都不對。理財就是一門“信任”生意。簡單說,就是你相信他能夠給你還本,且付收益。

剩下事情就簡單了……搞騙局理財,只要矇騙客戶,使得客戶相信你就可以了。具體方法多種多樣。

1,利用自己身份……大家相信銀行…自然在銀行裡面賣飛單,假理財就是一個常見詐騙主意。

2,放長線釣大魚……先償付一段時間收益,讓大家看到利益,最後資金大了,捲款跑路。

3,感染式詐騙……讓熟人去騙熟人。

4,純粹忽悠,或者返利等手段。

至於為啥子要去理財,這不是廢話麼?存銀行利息連通脹都跑不過!理財肯定是必然啊!

注意…本人銀行信貸員20年,炒股韭菜20年。將發佈兩種內容…1,腦洞新聞…快樂生活。2,成功學內容……如有興趣,請關注


飛刀47號


1)國家已經取消了理財產品剛性兌付。因此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候一定要看清楚相關條款,對風險有充分認識,一般來說,預期收益越高的產品,風險也是越大的,所以購買之前一定要有清醒認識,有些理財產品在銷售之前對風險是有評級的,所以,自己要評估好,風險能否接受。

2)對年化收益8%以上的理財產品,尤其是有些理財機構更是給出了年化10%以上的收益預期,就一定要提高警惕,這幾年跑路的平臺每年都有好多,這些平臺全部都是打著高利息的幌子,加上銷售人員的甜言蜜語或者小恩小惠,一些投資者尤其是老頭老太很容易上當受騙。

3)選擇p2p網貸產品的時候,要關注平臺本身的實力,比如控股股東、銷售規模、履約保證能力、是否保本等等。

4)選擇p2p平臺的時候,要儘量選擇排名前10的平臺,在具體選擇上,我個人傾向於上市平臺,上市公司控股的平臺,大型央企控制平臺,因為企業在上市時候本身就要經過一些嚴格的審查和審計,安全性相對要好很多。

5)一定遠離那些超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那些號稱年化收益20%以上甚至更高的理財產品,大概率就是騙局了。

暫且這麼多,留待補充。


投資和理財那些事兒


真正的理財是把資金充分運用起來而獲取收益,總而言之,人們理財的目的也是為了其中的利益,見了小云就針對理財來說一說自己的一些見解。

首先,你才是人們對自己自己利用的一種方式,因為現在如果把錢直接存入銀行的話,利息是非常低的,再加上人民幣貶值的情況,所產生的利息可能還不如人民幣貶值的多。俗話說,富貴險中求,雖然現在理財有很多騙局的,是一些人還是經不住利益的誘惑去選擇理財。

其次,對於理財的選擇小編覺得可以看一下收益率,但是不要過於看重收益率,因為很多高收益的理財都是騙人的,如果大家想理財的話儘量選擇銀行的一些理財業務,這樣由銀行做支撐,安全性也相對要高一些。通過一些第三方機構可能這段時間內能夠獲取高額的收益,但是你前期的收益能夠提取出來,但是後期可能連你的本金都損失了,這種虧損相對來說是更可怕的。

關於這一問題的講解就先到這裡了,希望大家在這裡都有所收穫,也希望大家能夠以此為結尾。




CharlieMu


先拋開騙局不談,大家都知道現在錢的確是越來越不值錢了,目前隱性的通脹率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說,你一年要穩賺6%的收益率,才能跑贏通脹。

2018年銀行存款利率表一覽

從這張圖我們就可以明顯的感知到,無論是存三年還是五年都是很難達到6%的收益率。

現在市面上已經有非常多的理財產品了,諸如:股票、基金、信託、保險、P2P、“寶寶類”貨幣基金等。這些理財產品的歷史參考年化利率一般都比銀行存款利率高很多,理財已經成為了剛需,不理財錢只會越來越不值錢。

說完理財的必要性,再回到題目中談談理財的騙局

為什麼總是“套路得人心”呢?

理財騙局,說白了都是利用貪婪+不太懂。

一般正常的互聯網理財平臺收益區間是5%-15%,一般來說如果收益過高,公司很難做到正常盈利,那麼跑路的風險就比較高。

投資理財的的方式有很多,不懂得理財的投資者還是需要多多積累理財知識,可就自身感興趣的投資理財知識進行系統化、全面化的學習。如無時間也可以針對某方面具體的、有針對性深入的學習,通過投資一些低門檻、風險適中的理財產品,先培養理財意識。平常多看看理財相關的書籍報刊、訂閱號等,也會受益匪淺。

如果能控制貪婪,你在投資的路上絕對能避開大多數的坑,如果,你懂得再多一些,那麼就能避開剩下的多數的坑。

說這番話主要是讓投資者警惕收益水平過高的平臺,此外能夠多多積累理財知識,避開理財騙局。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觀點及看法,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負!如有描述不當或錯誤,還望在評論區不吝賜教,喜歡的話關注+點贊哦!當然,更歡迎評論,互利共贏,謝謝!


深圳理財規劃師黃玉珍


理財那麼多騙局,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理財?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理財是真的有必要!!!


大家說理財有很多騙局,大多應該指的是P2P吧,去年開始,各種P2P平臺接連爆雷,小平臺有,大平臺也有:



6月16-22日,發酵期。 6月1日-15日,問題平臺數僅為10家,6月16日唐小僧開始爆雷,並揭開了此次爆雷潮的序幕。


6月22日-7月14日,流動性衝擊波。這一階段,累計有93家平臺爆雷,不乏牛板金、錢爸爸這樣的百億大平臺。


7月14日-29日,行業性危機。以7月14日投之家爆雷為標誌,市場開始對所謂的大平臺失去信心,資金開始從行業撤出。大平臺不再是受益者,恐慌情緒開始傳染,演變為行業流動性危機。


7月14日-29日期間,累計91家平臺爆雷,從網貸之家統計的行業人氣指數看,這段時期,行業人氣急劇下降,日投資人數從23000人降至6000人左右。


2018年7月以來,數家P2P平臺紛紛跑路、自首、出清。經過幾年的瘋狂增長之後,P2P行業正在上演一出名為“歸零”的生死遊戲。而從躍躍欲試到哭天搶地,投資者只用了幾個月。


理財是什麼?理財指的是對財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的目的。現如今通貨膨脹下人民幣每年都在貶值,如果你不理財,那麼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你的財產逐漸縮水,想必這都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這也就是理財存在的原因,也就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理財的原因了。



像上文所說的P2P只是理財的一種,以現如今P2P的現狀來看,投資者們還是要多多提防。其實還是有很多其他理財方式的,像支付寶的餘額寶、微信的零錢通等這些都是比較基礎,比較低級一點的理財,安全性夠,收益也比銀行利率高。


同時還是有一些更高收益的產品等待你去了解,像基金定投、股市、期貨等等,當然對於股市期貨來說,高收益確實,但是風險也大,同時也需要專業知識。


因此小編覺得,大家應該根據自身具體情況來選擇最佳的理財方式,達到資產升值。


金投網


為什麼理財那麼多騙局?

就是因為理財的專業性和重要性。試想一件人人都會做的事,或者人人都不感興趣的事,當然不會吸引那麼多騙子來苦心經營。


理財騙局不是中國的產物,也不是現在才有的。自古以來,古今中外都不少見,尤其著名的是龐氏騙局,一大批美國上流名紳接連中招,還有牛頓也因為南海公司股票泡沫損失慘重。說到底無非是“空手套白狼、拆東牆補西牆”的遊戲罷了。

每個遊戲真相解開的時候都是類似的,而變化莫測的是披著的各色各樣的花裳霓袈。


不是因為智商低、也不是因為不專業,通常在理財中被騙的人首要一個字是“貪”。有本性貪的,有被誘惑而貪的,有因為盲目信任而貪的,也有一時衝動而貪的。

但是即便是騙局叢生,但是不能否認理財本身,理財本身是沒有錯的,反而是現代經濟社會的一項重要的補充。

首先,是理財可以有效抵禦高的通貨膨脹,試想10年前我們還能用2元吃一碗牛若面,現在基本都得20元了。如果不理財,從購買力平價看,10年間你的財產縮水了10倍。

其次,理財,可以更好的規劃你的人生財富,避免過度超前消費,在人生的各個階段不會因為負債過重而造成壓力。

最後,學會理財,不一定能致富,但不會理財一定無法致富。所謂的原始資本積累大致如此。


總之,在理財方面,大家多學習理財知識,掌握財富訊息,要切記理財與投資不同,所謂高回報都有可能是騙局。


家族財富密碼高級研究員:金鐮刀


家族財富密碼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理財騙局那麼多,還是好好把錢存在銀行,不要理財了。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因噎廢食的觀點。舉個簡單的例子,看到別人買的西瓜不熟,你會以後再也不買西瓜了麼。理財的好處還是很多的,理財騙局多,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識別理財騙局,而不是不理財,看到別人買的西瓜不熟,我們要學會怎樣去挑熟的西瓜,道理是一樣的。

何為理財:

其實理財的範圍很廣,理財是現金流量管理,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現在是否有錢,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但同時理財也涵蓋了風險管理,因為未來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與市場風險,都會影響到現金流入或現金流出。

為何有這麼多人上當受騙?

理財究其根本就是用已有的資金投資得到更多的資金。但是很多人為了獲得高利息而嘗試高風險的產品,追求高收益、高回報,對投資知識卻瞭解甚少,對投資風險預見不足。高收益、高回報往往伴隨著極高的投資風險。

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應提前進行投資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購買風險承受能力範圍內的理財產品。另外,大家還需要認真閱讀投資理財協議內容,仔細核實雙方的權利義務,提高證據意識,勿聽信營銷人員的口頭承諾、勿貪圖推銷人員給予的小恩小惠。

如何避免踩雷:做好資產配置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道理我們都懂,那如何做好資產配置就尤為重要了。

▲一部分資金保障流動性需求:這部分資金建議購買銀行智能存款或者貨幣基金。

▲短期資金保障資金週轉:這部分資金建議可以購買銀行理財,有些銀行理財支持轉讓、質押,如果有什麼急需用錢的事情可以進行理財轉讓。

▲長期資金存入存款產品保障資金安全:一定要記得配置存款產品,保本保息,這裡推薦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是一種穩健的理財方式,在保證本金的同時還能獲取較高的收益,但是我們要學會區分結構性存款的投資標的,並且由於結構性存款不能轉讓,因此在購買時還要考慮資金的流動性需求。

如何規避潛在的意外:

▲學會識別產品的風險等級:不買自己風險承受能力以上的產品。

▲學會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購買投資方向穩健、風險等級較低的產品。

▲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你看中高收益的產品,別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