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馮小剛拍一部電影的酬金是多少?

emptymalei


馮小剛導演如今拍電影,早已不是用所謂的“酬金”來計算,作為華誼兄弟的大股東和東陽美拉的老闆,馮導的財富從他家中的裝飾便能看得出來。

某期國內的真人秀造訪了馮小剛的家,在北京市中心的這套房子每平米八萬,而馮小剛家中所居住的地方是一座二層小樓,而這可能也只是他房產的一處。

光是背後不起眼的一副素描作品,艾希的《聖山》,便是馮小剛曾經在北京保利拍賣會上以2700萬的價格拍得的。

而光是他家中的視聽室,恐怕就比很多普通人的家要大了。

馮導有這麼大的手筆,其實也實屬合理。畢竟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導演,他這些年來光是國民級的代表作就有好幾部,而2015年11月,華誼兄弟更是以10.5億元的純現金一次性收購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股東馮小剛、陸國強合計持有的70%股權。看看人家這變現能力,不能不服。

但華誼兄弟的錢也不是大風吹來的,在收購東陽美拉的時候,雙方簽署了五年總計6.75億元的業績承諾。簡單來說,就是如今的影視圈最熱門的詞彙,“對賭協議”。

這份協議要求馮小剛的公司從2016年至2020年的五年期間裡的利潤做出承諾,美拉傳媒2016年的淨利潤不得低於1億元,此後幾年在上一年度的基礎上增加15%——也就是說,2017年的對賭數額為1.15億,2018年則是1.15*1.15,以此類推,如滾雪球一般。


所以你也就理解了為什麼《我不是潘金蓮》會讓范冰冰接受所謂“苛刻的條件”——為了保證電影的盈利達到對賭的數額,馮小剛必須在如今已是天價的演員片酬市場,找到願意分文不取或只收低於市場價片酬的明星。

所以,在《芳華》裡,馮小剛啟用如此多的新人,而男主角黃軒能夠得以出演,也是通過不收片酬換來的機會。


所以,其實大導演也並不是大家想象得那麼容易。雖然他們賺得盆滿缽滿,也住著豪宅,但可能因為對賭協議,一部電影的失敗就會導致馬失前蹄,入不敷出。


而我們這些普通人,雖然得不到如此豐厚的報酬,但也用不著操心損失幾千萬乃至上億的違約金,所以對這些娛樂人物,我們也不必過多羨慕。


罐頭辰


馮小剛,1958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湖南省湘潭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

《遭遇激情》是他和鄭曉龍聯合編導的處女座,後被拍成電影,影片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等四項提名。

馮小剛導演的處女作是《永失我愛》他還兼做美工。近幾年,又連續推出賀歲電影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老炮兒,唐山大地震,私人訂製等票房成績不俗的銀幕大電影。所以馮小剛是一個有名的大導演。

那一部電影是怎麼分賬的呢?

分賬是按票房的多少來分的:影院會佔總票房的百分之50以上。票房有百分之30是製片方。 如果沒有合同的特殊規定,是沒有導演什麼事的。導演跟演員一樣,是拿片酬的。

但是馮小剛是一個有名的大導演而且和華誼合作多年所以是按票房比例來分酬金的。據報道,拍《甲方乙方》時,馮小剛的片酬是30萬。但馮小剛的片酬須同電影票房捆綁分成,《甲方乙方》票房一出來,馮小剛的30萬立即變成了117萬。

所以導演的片酬佔製作方大約10%而製作方能拿到電影票房的30%也就是說導演的片酬不會超過票房的3%。假設票房有1億的話,導演可以拿到300萬左右,這是一個純導演工作的報酬。

再讓我們來看一下馮小剛這些年導演作品的票房

  • 芳華 中國票房:9.80億

  • 老炮兒 中國票房:9.02億

  • 私人訂製 中國票房:7.18億

  • 唐山大地震 中國票房:6.73億

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可見他導演的電影的票房之高。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票房的百分之3是一個純導演的片酬,再加上導演費一千萬左右。

ps:這些數據是我看到問題以後自己上網總結的可能有不對的地方,大家多多諒解。這些電影都是不錯的很好看。


天天吃雞真無聊


馮小剛現在拍電影,根本不是拿酬金。你們這些不懂的就憋在這裡瞎比比了。

在職場體系裡,凡是拿工資的,都是打工的。不管你是按月拿工資,還是計件拿工資,都不過是打工的。打工的懂不懂?

高級一點的,是有公司期權,可以參與公司利潤分紅。這叫給自己打工。

你說純粹只能拿工資,和能夠有期權分紅,換做是你,願意選哪個?

打工仔永遠當不了老闆。你們說馮小剛在中國電影混了這麼多年,是國產片歷史上拿年度票房冠軍最多的導演,這麼大的人物。

怎麼會,現在還是一個打工的呢?

人家早就自己開公司當老闆了好不好。馮小剛在2013年因為拍攝《私人訂製》和老東家華誼公司鬧了矛盾。後來有2、3年沒有拍電影。

後來他離開華誼,2015年自己成立了浙江東陽美拉傳媒公司。註冊資本金為500萬元。

然後,華誼年底收購了這家公司。知道收購金額多少吧?

看看,看看。看清楚了各位。

華誼公司以10億人民幣,10億啊,收購東陽美拉公司70%股權。

馮小剛500萬註冊成立的公司,70%股權也就是350萬。華誼花10個億買過來。

這是為什麼?

因為買的是馮小剛的電影品牌價值啊。

也就是說,馮小剛靠著自己在中國電影打拼這麼多年,積累下來的品牌價值,就讓華誼心甘情願花10億。當然這交易的背後都是股票二級市場籌集的資金。華誼之所以要把馮小剛的品牌綁定在自己的戰車上。也是看好馮小剛未來的電影創作能力。

在交易背後,有對賭協議。馮小剛承諾:美拉公司2016業績淨利潤不低於1億,未來至2020年每年淨利潤需增長15%。不足之處由馮小剛補足。

也就是說馮小剛從2016-2020財年,每年利潤不得低於1億,5年下來總計利潤至少6億。如果不足,由他自己補足。

也就是說馮小剛不管幹什麼,哪怕5年下來,什麼都不幹,虧損,自己補足這6億利潤,華誼是花了10億,馮小剛這也還剩下4億呢。當然話不能這麼說,馮小剛簽了合同,就得幹活。

而在2016年華誼公告,馮小剛通過拍攝《我不是潘金蓮》以及其它代言公告完成了1億利潤約定;至於2017年由於《芳華》票房超過10億以上,1億利潤肯定沒有問題了。


好了,我上面說了這麼多。大家看明白了嗎?

馮小剛拍電影根本不是就不是拿酬金這種打工仔角色,人家是自己成立公司,然後被華誼花10個億收購,等於是華誼的合夥人,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懂不懂?

所以,馮小剛是給自己拍電影。

而且是拍電影之前,已經先收了10億,等於是把未來5年的收入都拿好拿足了。

試問,中國電影圈這麼多人,有幾個人能做到這一點?啥活兒好沒幹呢,就先收好10個億?

你們還在和馮導說酬金這種低級玩意,這是侮辱他知道不?


梁鵬飛


以前,導演們導一部電影基本上是拿固定酬金的,等於是給電影公司打工,但是這十多二十年來形式有所變動,導演們拍一部電影的酬勞就頓時增加了許多——這種模式便是:保底片酬+票房分紅。

就拿馮小剛來說吧,保底部分,以他現在的名氣和實力,應該每部都可以達到百萬以上。

這一部分是固定的,所以也沒什麼好說的。

最大的看頭是票房分紅,票房如果很好,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分紅也是有的。

下面我們來講講票房分紅:

票房分紅的組成部分:網上說“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

那麼,假如一部電影有10億票房,那麼電影發展基金獲得0.5億,營業稅0.33億,院線獲得5到6億,剩下的3到4億由製作商和發行商分。

一般導演是沒有票房分紅的,但像馮小剛這類知名導演如果籤合約的話大概能拿到票房的百分之三。

照這個算法來,我們可以大概算一下馮小剛的票房分紅了,就拿最近這幾年的幾部來說吧:《非誠勿擾》票房3.25億,《我不是潘金蓮》票房4.83億,《芳華》14.23億,單是這幾部的票房分紅加起來就有幾千萬了,還不包括導演的保底片酬。

那麼大概來算,他拍一部電影的保底片酬加票房分紅最低都應該有近千萬。

除此之外,馮小剛還加盟了華誼兄弟,自從華誼兄弟上市後,馮小剛也隨之擁有了一部分原始股。

據消息稱,他每年年終都能拿到非常可觀的分紅。而這份原始股如果套現的話也值一兩億。

後來,馮小剛成立了東陽美拉公司。

開了沒幾年,於2015年11月,華誼兄弟對外公佈將以10.5億收購東陽美拉70%的股份,剩餘30%由馮小剛持有。

馮小剛和華誼兄弟的關係,外行人可能覺得有些費解,簡單點來說,大概算得上是強強聯手吧,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意味,也可能有網上所說的“對賭”意思。

所謂的“對賭”,大概是指華誼兄弟每年會給馮小剛定一個業績目標,如果馮小剛達到,就不用另外給華誼兄弟支付錢;如果達不到,則要補齊目標協議的差額,可見馮小剛也是有業績壓力的。

2007年時曾有人問馮小剛拍一部電影能有多少收入,他很直接地回答“不及三四線演員”,並做了以下解釋:

如今已經十年過去了,中國幾乎所有行業的價格都漲了一大截,尤其是影視業的酬勞,飆升到了讓老百姓望塵莫及之地步。

假如以馮小剛當時所說的來推算,現在他拍一部電影最保守也應該有上千萬收入。當然,說的是總共收入(保底片酬+票房分紅)。

總的來說,無疑他的酬勞是很不錯的。

但當然,他確實是個非常善於拍攝商業電影的導演,也很有自己的追求,這點也是值得肯定的,至於其它方面,暫時持保留意見。


電影爛番茄


馮小剛成名的電視劇是1994年的《北京,人在紐約》,後來成名的電影是1997年的《甲方乙方》。拍攝甲方乙方的時候,導演片酬只有30萬元,後來加上票房分成才堪堪過百萬。

2004年,馮小剛與華誼兄弟合約期滿後,離開華誼兄弟一年。等其再次加入華誼,華誼給出的條件是400萬元現金加3%(288萬股)的股權。

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後馮小剛將這批股權套現兩億元人民幣,光交稅就超過4000萬。如果繼續持有到2014年,至少值五億以上。

這樣是不是有點虧呢?所以2014年前後,影視圈流行起了收購皮包公司風。張國立就憑藉皮包公司入賬兩億多。

2015年9月2日,馮小剛註冊成立了一個東陽美拉傳媒的公司,註冊資本500萬元,馮小剛持有99%的股份,陸國強持有1%。

這個公司成立不足三個月,就變成了估值15億,華誼公司出資10.5億元,收購70%的股份。雖然有相應的影片對賭協議,但即使馮小剛的公司一分錢收入都沒有,未來至少會淨落袋3.5億元,而且還有五年的利息。這成了上市公司給影星導演輸送利益的鏈條了。

所以,拍電影根本掙不了多少錢,我們可以搞資本運作,獲取難以想象的利益。


暖心人社


關注小塵說電影,帶你瞭解電影圈。

我們先看看馮小剛大概多有錢?

馮小剛在北京市中心有座二層小樓,而這套房子每平米八萬,這可能只是他房產的冰山一角。

而他家裡的一副裝飾畫艾希的《聖山》,價值就達2700萬。

這是他家中的視聽室,面積之大、裝飾之奢華令人驚訝。

一個光靠拿酬金的導演會不會這麼有錢?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說馮小剛絕對不是靠拿酬金來掙錢的。

我們再看看一部電影的票房裡導演一般是怎麼分賬的。

分賬是按票房的多少來分的:影院會佔總票房的百分之50以上。票房有百分之30是製片方。 如果沒有合同的特殊規定,是沒有導演什麼事的。導演跟演員一樣,是拿片酬的。

所以導演的片酬佔製作方大約10%而製作方能拿到電影票房的30%,綜合下來導演的片酬不會超過票房的3%。比如前段時間熱映的《芳華》在中國票房達9.80億,他的片酬大概是3000萬,這是一個純導演工作的報酬。

上面說的是一般導演的分賬方式,但是馮小剛作為一個有名的大導演而且和華誼合作多年,如果按照普通的分賬方式肯定是很虧的,畢竟名氣所帶來的價值遠遠高於導演的作品本身產生的價值。

所以馮小剛是按片酬+票房比例來分酬金的。據報道,拍《甲方乙方》時,馮小剛的片酬是30萬。但馮小剛的片酬須同電影票房捆綁分成,《甲方乙方》票房一出來,馮小剛的30萬立即變成了117萬。

最後看看馮小剛的其他收入。

2015年華誼兄弟以10.5億元收購馮小剛旗下公司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70%股權,交易完成後,馮小剛一次性套現10.35億元。 加上華誼以極低的價格把幾百萬股的原始股折價給馮小剛,華誼公司上市的時候,馮小剛及時套現了兩個億。因此,《戰狼2》票房56億,大家覺得吳京大賺,可是其實馮小剛的收入和吳京差不多。



用戶96448679992


馮小剛的首次亮相是"失去了我的愛"。他也是一名藝術設計師。近年來,馮小剛是一位著名的大導演,所以馮小剛是一位著名導演。作為中國的一位著名導演,馮小剛對一部電影的報酬是多少?什麼?



馮小剛擔任導演已經20多年了,他的薪酬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同的。

在第一階段,馮小剛加入華藝兄弟作為簽約董事在2000。馮小剛的工資分為幾個部分,一個是每年的電影報酬。二是獎勵其他公司的兼職工作,三是年終獎金,每年約有千萬人。



在第二階段,2004左右,馮小剛和華藝兄弟簽署了一項新協議,"400萬加288萬股原股票"。直到2009年的兄弟會創業板上市,馮小剛將持有2億元的股份,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2億元人民幣的董事,光稅達到4000萬元。



第三階段,2015年兄弟會購買10億5000萬元收購馮小剛公司浙江東陽梅拉傳媒有限公司70%股,完成銷售後,馮小剛將一次性獲得現金支付10億3500萬元。雖然有一個博彩協議,但這一協議對馮小剛來說是一個穩定的利潤,更不用說馮指南"方華"票房接近14億,也就是說,只要馮小剛在兩年內只要一部電影,基本上10億3500萬個穩妥成T。他口袋!


伈伈娛樂


馮小剛真的挺黑的,等下再慢慢說他是如何空手套白狼的。

先給大家看一組數據,1997年馮小剛憑藉一部《甲方乙方》拿到了117萬的報酬,1997年啊朋友們!2009年公司上市繳稅4000萬,4000萬啊朋友們!這只是他繳稅的一小部分!2016年對華誼兄弟承諾,截止到2020年如果拍電影賠了,要賠給華誼6!個!億!

可見馮導一直走在了金錢前面。這些錢光靠拍電影拿導演的片酬怎麼夠?導演拿片酬跟演員拿片酬有什麼區別?沒區別的,都是給人打工的,甘於做一個打工仔是當不了老闆的,馮小剛才不是一個簡單的打工仔。

馮小剛的電影說好聽點是品牌,他拍電影首先肯定會拿導演片酬,同時他還會拿電影的票房分賬,這個現在基本上是有點噱頭、賣點的電影都會這樣,而且他同時又兼任好幾個製片公司的股東,一年下來要分紅,所以他的報酬不能單單用酬金來形容。

甲方乙方他作為導演片酬3萬,票房分賬87萬。

他作為公司股東,公司上市市值增加,他當初花400萬買的股票一下子增值到2個億,光這一項資金套現他就繳稅4000萬。

不過說起來馮小剛真的挺黑的,2013年的時候因為一部私人訂製,和老東家華誼兄弟鬧了矛盾,後來有兩三年的時間沒有拍電影,但是大導就是大導,就是能想別人想不到,為了賺錢,花500萬註冊了一家公司,專門拍電影。

馮導的電影就是招牌啊,就是票房號力啊,老東家看在眼裡,也想分一杯羹,所以想把這個公司的股權收購,馮小剛黑心就黑在這裡了,他讓老東家花了10.5個億收購了70%的股權,多少倍啊朋友們!整整21萬倍!

但是華誼當然不肯吃啞巴虧,為了避免風險,擔心這10個億打水漂,就跟馮小剛簽了對沖風險協議,要求截止到2020年,每年馮小剛賺的錢淨利潤必須得達到1個億,並且每年穩步增長15%,如果賺不了這麼多,不足部分由馮小剛個人補齊。

這就是怕自己10個億打水漂,嚴謹算下來,馮小剛得賺到6個億,但是哪怕馮小剛什麼都不做,空手套白狼也能拿到4個億,你們說他黑不黑。

況且他去拍電影,再爛的片子也得有個上億票房,華誼又不缺演員,隨便拍拍都能賺,你們說是馮小剛太黑,還是娛樂圈太好賺錢了?


入行娛樂


像馮小剛這種級別的電影導演,其拍一部電影所獲的報酬都不會是固定的,一般而言都是由保底酬勞+票房分紅兩部分構成。當然這保底酬勞也絕不會低,以馮小剛的票房號召力,幾百萬想來應該是有的

也就是說馮小剛拍一部電影所獲的報酬,最低幾百萬,最高則沒上限,要視票房高低而定。

馮小剛別的不說,對市場敏感,經濟意識領先。想當初憑《編輯部的故事》和《北京人在紐約》揚名娛樂圈之後,就在和華誼合作拍攝其個人首部喜劇電影《甲方乙方》的過程中採用了固定報酬+票房分成的方式。

當時葛優片酬60萬,馮小剛導演片酬30萬,只是葛優的一半而已。但是,當《甲方乙方》大獲成功之後,票房分紅約有80多萬,實際總報酬超過110萬!

當然,《甲方乙方》之後,隨著馮小剛名氣和票房號召力的日益增長,這個固定報酬和分紅比例肯定也是水漲船高。



但是也不要以為馮小剛就只有拍電影的報酬,他在華誼是有股份的,每年年底有資格參與分紅,華誼兄弟這幾年正處於高速發展期,這一塊的收入未必就會比拍電影收入低。

而且隨著馮小剛的東陽拉美以15億的估值被華誼收購70%的股份,總共10億。雖然有2016至2020年每年利潤率增長不低於15%的對賭協議,但是哪怕馮小剛就此不拍戲對賭失敗,他也有4億落入口袋,也就是說馮小剛在這次對賭中穩贏不輸,區別只是贏多少的問題!



所以說,現在馮小剛的收入來源主要有三部分組成,拍片酬勞+公司分紅+股份套現,其中股份套現已經至少有4億落袋為安,所以對他而言,拍電影酬金已經不是最主要的收入了!

不然就憑他光拍電影,哪來錢買價值2000萬的名畫掛牆上!


電影基本法


先不說導演拿多少錢。舉個例子吧,某知名大導演拍一部片子,三個月,六個月,或者一年拍好,現在動不動就是投資幾個億人民幣,甚至幾個億美金。試問一下,這個資金的使用過程誰來審計?誰來監督?還不是自己人拍自己的片子,自己人監督自己,假設搭建一個場地需要一千萬,我報出去五千萬,你們誰知道?要知道片場的採購,財務,預算管理人員都是自己的心腹,肥水不流外人田,中間的利潤可是暴利啊。

還有一塊就是最近小崔爆料的偷稅漏稅問題,很多拍片把製作成本做高,灰色的私下走外賬給了片酬等。

還有數不清的雜費,什麼版權費等,都是一筆糊塗賬,只有內部核心的幾個人才懂。那麼大家可能又問了,這個錢不是自己的嗎?我為什麼要造假?恰恰這就是問題核心的所在,很多拍片的錢是投資商,上市公司,銀行,甚至基金等籌集的資金。這些錢又是從哪裡來,很多是從社會籌集來的,退一步說,很多錢就是老百姓的錢。沒有誰割自己的肉去拍大片,要不是瘋子,要不腦子進水了,因為這個有風險。明白錢的來源後,再說下一步,花著別人的錢肯定不心疼,至於錢怎麼花,肉怎麼分,那就是咱們幾個製片人大導演說了算。一個幾個月時間拍的糟粕產品,燒掉幾個億甚至更多,肯定不正常。當然,這不代表所有的片子都是騙子。

想把這個錢燒完,或者想把這個錢合法的燒完,就是大老闆和導演財務配合的問題了,大家很多人做過老闆,或者財務,應該都懂得。

更高級的,去國外拍片,可以合法的把錢轉移出去,嗯,這個鈔票出去,中間賺的黑錢就不知道有多少了,所以有些人質疑很多知名演員,導演在國外大肆購買豪宅,錢從哪裡出去的,這樣說你應該明白了,買幾棟別墅算什麼。

還有一種就是把灰色收入洗白,不是最近有爆料上海某家P2P公司爆雷,就涉及到拍片。左手轉到右手,最後做賬做成虧損,本來虧損一個億,做成虧損十個億。還有一些來歷不明的錢(這個大家可以自己發揮想象力)可以參股拍片,片子拍好之後,票房大賣,合法的分成就到手了。就算虧損,有虧損的玩法,最後結果還是虧損的錢合法的流入自己的口袋。

說了這麼多,再引申到題主的問題上,大家就明白了,導演拿十萬,一百萬,還是一千萬,都沒有多大區別,拍片的油水都撈夠了,誰還在乎真正的片酬?更何況陽光片酬要納稅的,誰不心疼啊,不心疼就沒人偷稅逃稅了(我指的油水是拍片的採購,策劃,後期製作等,這些都是導演一手掌控的,拍片的預算還不夠你撈)當然有些導演幫老闆屁股擦的好,灰色收入更是天文數字了。

記得前幾年有一國內知名大導演拍了一個片子,電影從開始到結束都是一個場地,沙漠和客棧,小品的水平,記得記者採訪他時:他說這個片子版權費,幾千萬,拍片子製作費燒了幾個億。最後還是一部爛片。一頓炒作之後,還是虧損。都是一筆糊塗賬。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怎麼回事啦,明明是成本三塊錢鴨肉偏要串起來當三十塊的羊肉賣,就是赤裸裸的騙了。想想國內近年來拍了幾部能讓你記得住的電影呢。爛片到是記得不少。錢沒少花,作品沒幾部拿得出手。

我喜歡看電影,也支持國產電影,希望多些有良知的製片人,導演,演員。拍一些讓人過目不忘的好片子。謝謝大家(希望大家關注我,有時間我會完善補充)

大家看來很關注這些,再補充一下吧,近些年拍了多少電視劇,真正能被電視臺購買並播出的有多少,如果沒記錯,不會超過30%。未來十年,三千六百五十天,就算不拍一部電視劇,每天也可以不重複有電視劇看,但是質量就不敢恭維了。

既然是這樣,說明這個市場是過剩的,甚至是殘酷的,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投資商,製片人,熱衷於拍片呢?難道他們做虧本生意?這恰恰就是問題的核心所在,我如何把上市公司的錢,基金公司,P2P的錢合法的轉移到自己手裡。拍個電視劇其實是最好的選擇,反正都是自唱自嗨。播不播的出去不重要,質量好不好不重要。成本兩個億,我做成五個億,十個億怎麼樣。拍片子我都賺的飛起來了,還管什麼票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