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豬市:本輪豬價低潮是2014年5月的翻版?豬價不是想漲就漲?

學習養殖技術、瞭解最新行情,在線諮詢養殖難題和老師零距離交流,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豬大夫在線

我們認為,在經歷了5月中下旬的這一波價格調整後,後期豬價的底部基礎將適度抬高。雖然由於人為因素推動此輪豬價由理論上的適度小幅上漲演變成大幅明顯上漲,但屠宰企業凍品豬肉價格上調並不很理想,因此,一方面,不排除6月份屠宰企業再度“策劃”一輪豬價的人為上漲。但同時,由於底部價格抬高,不但打亂了整個生豬市場去產能的進程,屠宰企業後期的收購成本也相應提高,因此有些得不償失。

自5月中旬生豬價格從10.36元/公斤的低點開始僅僅用時一週便上漲到11.16元/公斤的位置,上漲幅度高達11.27%。於此同時,一向跟漲不跟跌的豬肉終端消費市場,也是高舉上漲大旗,以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統計顯示,當前新發地市場白條豬的批發平均價是7.60元/斤,比上一週漲幅足足高達23.98%。而價格一旦上漲,特別是類似這種突發的上漲,往往即刻引起業內人士關注。特別是近期生豬價格上漲,屠宰企業、大型養殖企業均有意加入到提價行列。一邊是企業對生豬市場不過分悲觀看待,一邊是各種專家學者拍案,這次生豬價格上漲不尋常。如此奇怪的軌跡,養殖戶有抓住機會出欄,有的等待後市,總之最近的生豬市場看起來,特別忙!

豬市:本輪豬價低潮是2014年5月的翻版?豬價不是想漲就漲?

豬市:本輪豬價低潮是2014年5月的翻版?豬價不是想漲就漲?

生豬作為商品在市場上流通,其價格的根本就是要受到市場供求關係的影響。這一點,毋庸置疑。國家的宏觀調控也好,屠宰企業聯合提價、壓價也好,都只能作為輔助手段。我們必須承認,在整個生豬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的產業鏈條中,屠宰企業往往掌握了更高的定價權以及利潤空間。而實質的好轉,供求關係仍是關鍵。

2017年中國能繁母豬月均存欄3915.94萬頭,預計2018年月均存欄3747.78萬頭,環比下降4.29%;其中2018年4月份中國能繁母豬存欄3846.99萬頭,同比下降1.70%。而2018年出欄大豬預計59300萬頭,同比增長4.55%,過剩1100-1500萬頭左右。(備註:5-12月能繁母豬存欄為推演; 2018年出欄大豬數據為推演)

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首席分析師方世俊稱:造成目前中國生豬市場行情價格低迷的主要原因是供應過剩。據慧通數據監測分析,2018年中國生豬出欄相比較2017年會增加4.5%左右,供應過剩的局面存在,並沒有從根本上緩解。

而本輪豬價上漲,一方面是屠宰企業要把3-4月份低價儲備的凍肉出庫,希望拉高價格;另一方面,大型養殖企業希望參與到提價行列,減少虧損,同時經過反覆折騰,把中小散戶給折騰出養殖市場。儘管他們非常清楚當前豬價上漲對去產能非常不利,但到了明年,他們的實力進一步增強,到時候也少了許多恐慌,不過對中小散戶就完全不一樣了;第三,目前的豬價,虛高成分很大,問問各地的豬經濟實際的收購價格一切都明白了。

冷靜的想想,本月中旬本輪豬價開始小幅上漲的幾天裡,有哪裡的市場在曝有缺豬的現象?等接下來的幾天豬價(準確說是報價而已)開始大幅拉高的時候,各地都曝出生豬供應短缺了(不覺得蹊蹺?),不過,很大程度上是很多媒體在喊生豬供應短缺而已。市場運作操控價格,其實無可厚非,但媒體人摻和其中添油加醋,實在有失專業性。

但是這就好比還沒有熟透的桃子,催熟的結果必定影響口感。生豬市場也是,人為得去影響、操縱之後,往往市場需要更長的時間與代價才能調節過來。

總言之,生豬價格不是想漲就能漲,是需要供應、需求、屠宰企業(話語權最大)、養殖企業/戶等等各方綜合作用下的結果。如果放在春節期間龐大的供應量的背景下,即使發改委約談,恐怕也難以產生當下的這個效果。

本輪豬價上漲,基本是2014年5月的翻版,持續性值得大家高度警惕,強烈建議養殖戶不要盲目壓欄。我們認為本輪豬價“折騰”到6月上中旬將出現調整,這個判斷暫時不改變。“4-5月生豬供需矛盾將適度環節,但缺乏明顯上漲的基礎”、“如果5-7月份豬價因為人為干預導致大漲,則將影響生豬去產能進程,為2019年的市場留下後患”、“2018年8月前後豬價將逐步開啟上漲”這些判斷不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