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去湖南湘西侗寨做客 全寨人一起來吃“合攏宴” 好壯觀好大氣!


湖南西部的懷化,生活著中國近一半的侗族人。 由於侗族人大多居住在偏遠的山村,因此獨特的習俗和傳統就得以保留下來。 侗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若是寨子裡來了尊貴的客人,那麼全寨人會請客人吃“合攏宴”,盡其所有,共同籌辦酒席並陪餐。 這是侗族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禮節,能蒙此厚遇非一般客人。

侗家合攏宴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明初洪武年間,湘、桂、黔邊區的侗族人民,在吳勉的領導下,進行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武裝抵抗起義。侗族英雄吳勉帶領義軍經過侗寨,家家都要留英雄吃飯。一個姑娘出了個主意,找塊空坪,每家出幾道菜,把菜湊一起,同請英雄,因此沿襲成了“合攏宴”。

舉辦合攏宴的地點,如招待個別親朋好友,就選走廊較寬的人家裡舉行。 如果村寨舉行重大活動宴會或招待貴客時,合攏宴就選在寨子裡敞的大坪上。

屆時,每家每戶拿出飯桌,或用洗乾淨的木板連在一起,首尾相連擺成一條長龍,合擾成橢圓形或長方形。 寨子裡每戶人家都會送來味道各異的菜,有的多達十幾碗、幾十碗,有雞、肉、魚、蛋等。 宴席有長几十米至一百餘米,還可以無限加長延伸,參加宴請的人員坐到桌席兩邊。 不論是招待親友合攏宴還是村寨的合攏宴,菜餚、酒水均由各家各戶自辦自帶。

合攏宴上吃什麼呢? 侗族最大的飲食特色是“侗不離酸”,在合攏宴上,最常見的美食是酸魚、酸鴨、酸肉等“侗家三寶”。 侗寨的女主人們都有一手醃製“侗家三寶”的祖傳秘方,經她們製作的“侗家三寶”,質地結實,肉色紅潤,醇香味美。


“侗家三寶”都是生醃,侗族居民用糯米酒糟煮熟後與冷糯飯和好,將魚、鴨、豬肉剖開洗淨搓鹽,用和好的糟細抹,一醃就是三五年,甚至一二十年。 肉需選用當地養了1年左右的土豬,肥瘦以三七比例為宜,過肥則顯得油膩,過瘦則無法凸顯出香氣。 鴨子和魚則需選用當地的土養谷鴨與河魚,這樣醃製出來後才能避免腥氣,鮮香可口。

獨特的醃製方式,讓酒糟、糯米飯與魚、鴨、豬肉發生了奇妙的反應。 據瞭解,罈子裡“三寶”醃製好,通常一個月後便可以開壇,最長可保存10年,醃的時間越長,風味也越好。 而如果採用的是桶醃,則保存時間可以長達二三十年。 吃的時候無需加工,但陳香撲鼻,味道以咸和酸著稱,味道鮮美、肉質細嫩,據說還有治療痢疾和止瀉的功效。

隨意走進侗寨的人家,你都可以發現,每家每戶至少都有五六個酸罈子:一個酸水壇,一個醋水壇,一個醃菜壇,一個醃魚壇,一個醃肉壇。 因為酸食不要熱炒便可食用,所以廣受侗族人的喜愛。


在合攏宴上,你還可以品嚐到醃酸野菜、炒雀子肉、百草湯、油茶、黑糯米飯、苦酒、粳禾米飯、餈粑、小米粑等美食。

在合攏宴上,喝酒一般要喝“轉轉酒”表示親熱,也稱“串杯”,即每人各喝鄰座杯中的酒,全部同時舉杯敬鄰座,團結友好的氣氛極其濃郁。 吃菜要吃“轉轉菜”,一家的菜碗一人接一人傳過去,人人都能吃到。

這樣的待客方式,你遇到過麼? 快來和小魚分享你在旅途中遇到的那些有趣的待客故事吧! 文/納蘭小魚 圖/由湖南通道萬佛山景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