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他與康熙大帝齊名 一手促成俄羅斯崛起 為救溺水士兵自己染病身亡

5月7日下午,普京於克里姆林宮正式迎來自己的第四次總統任期,梅德韋傑夫政府宣佈解散。自1999年底擔任代總統以來,俄羅斯的的政治路途一直被掌握在這個克格勃特工出身的硬漢手中,俄羅斯被深深打上了普京烙印。在現代政局中,像他這樣近二十年持續在臺前執政的領導人,似乎並不多見。但在戰鬥民族的歷史上有這樣一位同樣以鐵血手腕著稱的政治首腦,普京的現有任期連他的一半都不到,這就是被稱為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沙皇彼得大帝。彼得一世的在任時間可以算至1682年到1725年,也就是43年。他與同時代中國的康熙皇帝,一同被馬克思視為18世紀最偉大的帝王。


他與康熙大帝齊名 一手促成俄羅斯崛起 為救溺水士兵自己染病身亡

在彼得一世剛剛繼位時,西歐正是在經歷大航海時代後的蓬勃發展時期,可當時的俄國甚至還可以說停留在中世紀,閉塞落後空有大片土地而沒有一個出海口,更不論提海軍。周圍強敵環伺,土耳其、瑞典虎視眈眈。而文化教育的落後,又使得沙俄上層意識不到正在被世界拋棄。年輕繼位的彼得一世,為了改變國內死氣沉沉的狀態,大開眼界,甘願化名親自前往歐洲遊歷。航海、木藝、軍事、科學、管理體系,凡是先進的經驗,都被這位年輕英武的少年帝王記在了心裡,這些為他回國之後勵精圖治的西化改革奠定了基礎。

但非常有意思的是,這位大帝的改革,卻是從“精神文明建設”開始搞起的。在當時的俄國,男人的鬍子被視為“上帝賜予的裝飾品”,濃密的鬍子與肥胖高大的身軀,是地位與權勢的象徵。但遊歷過西歐的彼得,知道這種形象被視為不“文明”的樣子。因此他第一項改革就是下令剪掉鬍子,如果不從就要被殺頭。可是這種觀念在俄國早已根深蒂固,來自各方的阻力實在太大,後來就改為出錢購買留須權。但在繳納不菲的鬍鬚稅之後,還要把政府頒發的“錢收訖”的小銅牌掛在脖子上,隨時準備接受檢查。另外,據說他還專門出版了一本生活教科書《青春寶典》,這裡面從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到餐桌禮儀、坐姿等等,都有明確的規定。

他與康熙大帝齊名 一手促成俄羅斯崛起 為救溺水士兵自己染病身亡

除了精神文明,在軍事上,這位大帝也是毫不含糊,與瑞典、土耳其發動的兩場戰爭,讓俄國越挫越勇,在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後,俄國正式從內陸國家轉變成海洋帝國,並在戰爭中建立了自己強力的海軍。並且他十分重視引進先進的軍事理念與人才的培養,建立了俄國第一所軍事學校和技術學校。

彼得還十分重視科學的運用,他自己十分愛好醫學與解剖。令人咋舌的是,當時皇后葉卡捷琳娜的女侍官是他的情婦,可是卻被彼得發現與自己的副官搞到了一起,還墮了三次胎。這徹底激怒了他,在下令處死這個女官之後,他又割下這個情婦的頭,藉此向周圍人講授解剖學,最後將其製成了標本。

彼得大帝的鐵血手腕不止於此,由於改革的反對力量,以他的兒子阿列克謝為首形成了一股太子團反對勢力,為了保證改革策略的正常推行,他命人將這一股“官二代”團體全部抓獲,從嚴處理。他甚至親自審問自己的兒子,並對他處以鞭刑,最終,自己的兒子也死在了監獄之中。

他與康熙大帝齊名 一手促成俄羅斯崛起 為救溺水士兵自己染病身亡

可在鐵與血之後,帶來的是俄國的輝煌。在他的手中,正式開啟了俄羅斯的近代化之路。舉一個比較直觀地例子,在彼得改革前,土耳其與俄國同處於大國勢力,而土耳其的文化與技術還要領先俄國,可在而今的國際政治中,俄羅斯無疑要佔據更強勢的位置。這地位的轉變,可能都要從彼得大帝時開始。

除了鐵血與進取,彼得大帝同樣有其“柔情”的一面。由於常年繁重的工作與憂慮,讓他的身體早早步入了疾病纏身的狀態,甚至患有尿毒症等重病。可在1724年秋天,當他看見芬蘭灣上有幾個士兵面臨被淹死的危險時,他以沙皇之軀奮不顧身地跳進冰水中去救他們。雖然士兵的生命救了回來,可他也因此受了風寒,隨著冬天降臨病情還不斷加重。

在這期間他仍然沒有停止工作,直到1725年2月8日,彼得大帝病逝於聖彼得堡,享年52歲。但在他倒下的身後,是已漸漸甦醒的龐大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