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被慣壞的中國式子女才是“溺愛式”教育最大的受害者

醫食住用行,吃喝玩樂買,生活小竅門、小智慧,感悟點滴人生樂趣,樂活人生,就在當下。


世界上,子女類型很多,有溫順聽話型,也有倔強淘氣型。然而,還有一種類型的孩子長大以後,演變成囂張跋扈型,被稱為“被慣壞的中國式子女”。

被慣壞的中國式子女才是“溺愛式”教育最大的受害者

前不久發生過這樣一則新聞:在達州市宣漢縣城的下城壕發生了讓人驚詫的一幕,一名年輕女子在大街上與母親發生爭執,突然扇了母親一耳光。路人看到這一幕,紛紛表示譴責,並上前勸阻,勸阻的路人也差點捱了該女子的耳光。隨後,在場的一名中年男子實在看不下去,一腳便將其踹倒。母親看到女兒被踹倒後,立即護住女兒,還勸路人不要再打。

據事發時在現場群眾介紹,通過母女的爭執,原因是該女子經常在外不歸家,事發當天剛好在樓下被附近熟人看到,便打電話給起母親。母親下樓後與其交談,交談沒幾句,該女子便動手打她母親,扇了好幾耳光。

被慣壞的中國式子女才是“溺愛式”教育最大的受害者

而這種子女的出現,只不過是“被慣壞的中國式子女”的其中一個,如果時間追溯到10年,20年前,這位年輕女子也一定“眾星捧月”的焦點,凡是有需求,都會被滿足,凡是缺點,家人更不能批評指正。

看完這則新聞,這位家長縱容式的“溺愛”變成子女對父母肆無忌憚的“傷害”,是否能警醒家長停止這種“寵溺”?

家長們,不設法補救,卻推波助瀾,未來的某一天,你能對著子女做的最多的,就是默默承受,哀聲抬起,無能為力。

溺愛的危害

1、自我中心化傾向

孩子從小就受"眾星捧月"式的呵護,往往形成"自我中心化傾向"。有的父母認為自己已把所有的愛給了孩子,當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紅皂白,馬上上前保護而不去了解原因。

長期以往,所教育出來的兒童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滿足,代人缺乏真誠,極少考慮他人感受,不會明辨是非、缺乏責任感。

2、妨礙獨立自主能力培養

有調查指出,溺愛型家庭的幼兒比嚴厲型家庭和民主型家庭的幼兒更易發生感統失調。因為照顧者(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過分溺愛保護,怕孩子出事兒長期摟抱,剝奪了孩子接觸壞境和爬行練習的機會;

被慣壞的中國式子女才是“溺愛式”教育最大的受害者

凡事包辦替代,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再加上老人擔心孩子被別人欺負和住房單元化,孩子很少出門,接受外界感覺信息刺激的機會少,在進入小學、中學或大學時,還要家長、同學幫他做事。由於家長溺愛和包辦替代,使孩子以後的獨立自主能力缺乏,無論是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學還是就業,都有家長為其解決後顧之憂,而孩子坦然接受父母照顧。

3、耐挫能力差,形成不良習慣

在一些家境富裕的家庭裡,父母的收入足以維持家庭的生活,孩子的願望能夠馬上滿足,缺乏為生活奮鬥的體驗。

而溺愛的結果是,一點點生活中的小事即惹動較大的波動,稍有點挫折便喪失生活的勇氣和完善發展自己的願望。

被慣壞的中國式子女才是“溺愛式”教育最大的受害者

4、不利學校教育的正常進行

因為溺愛而形成品德缺陷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由於不能像在家裡那樣任性和為所欲為,要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於是轉向尋求父母幫助。

被慣壞的中國式子女才是“溺愛式”教育最大的受害者

溺愛型家長一般很反感別人的批評,並不斷為自己的溺愛行為尋找更多的藉口以求得心理平衡,使教師的說服教育工作很難奏效。長此以往,對寶寶的成長,性格形成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被慣壞的中國式子女才是“溺愛式”教育最大的受害者

愛而不膩,才是剛剛好。而大人那種溺愛式教育,最大的作用無外出傳遞了大人的情感訴求,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發展。

從這個角度講,溺愛,其實是一種變相自私。


生活技巧:吃喝玩樂買,醫食住用行...

生活方式:健康、時尚、簡約、輕奢、揹包驢行、都市田園...

生活智慧:愛心、雞湯、正能量、家庭、育兒、人生、情感、事業、職場、勵志、新知...

生活理念:人生態度、樂活,活在當下、樂趣、豁達、宗教,信仰,積極、主動、生活密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