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被惯坏的中国式子女才是“溺爱式”教育最大的受害者

医食住用行,吃喝玩乐买,生活小窍门、小智慧,感悟点滴人生乐趣,乐活人生,就在当下。


世界上,子女类型很多,有温顺听话型,也有倔强淘气型。然而,还有一种类型的孩子长大以后,演变成嚣张跋扈型,被称为“被惯坏的中国式子女”。

被惯坏的中国式子女才是“溺爱式”教育最大的受害者

前不久发生过这样一则新闻:在达州市宣汉县城的下城壕发生了让人惊诧的一幕,一名年轻女子在大街上与母亲发生争执,突然扇了母亲一耳光。路人看到这一幕,纷纷表示谴责,并上前劝阻,劝阻的路人也差点挨了该女子的耳光。随后,在场的一名中年男子实在看不下去,一脚便将其踹倒。母亲看到女儿被踹倒后,立即护住女儿,还劝路人不要再打。

据事发时在现场群众介绍,通过母女的争执,原因是该女子经常在外不归家,事发当天刚好在楼下被附近熟人看到,便打电话给起母亲。母亲下楼后与其交谈,交谈没几句,该女子便动手打她母亲,扇了好几耳光。

被惯坏的中国式子女才是“溺爱式”教育最大的受害者

而这种子女的出现,只不过是“被惯坏的中国式子女”的其中一个,如果时间追溯到10年,20年前,这位年轻女子也一定“众星捧月”的焦点,凡是有需求,都会被满足,凡是缺点,家人更不能批评指正。

看完这则新闻,这位家长纵容式的“溺爱”变成子女对父母肆无忌惮的“伤害”,是否能警醒家长停止这种“宠溺”?

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未来的某一天,你能对着子女做的最多的,就是默默承受,哀声抬起,无能为力。

溺爱的危害

1、自我中心化倾向

孩子从小就受"众星捧月"式的呵护,往往形成"自我中心化倾向"。有的父母认为自己已把所有的爱给了孩子,当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红皂白,马上上前保护而不去了解原因。

长期以往,所教育出来的儿童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满足,代人缺乏真诚,极少考虑他人感受,不会明辨是非、缺乏责任感。

2、妨碍独立自主能力培养

有调查指出,溺爱型家庭的幼儿比严厉型家庭和民主型家庭的幼儿更易发生感统失调。因为照顾者(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过分溺爱保护,怕孩子出事儿长期搂抱,剥夺了孩子接触坏境和爬行练习的机会;

被惯坏的中国式子女才是“溺爱式”教育最大的受害者

凡事包办替代,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再加上老人担心孩子被别人欺负和住房单元化,孩子很少出门,接受外界感觉信息刺激的机会少,在进入小学、中学或大学时,还要家长、同学帮他做事。由于家长溺爱和包办替代,使孩子以后的独立自主能力缺乏,无论是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学还是就业,都有家长为其解决后顾之忧,而孩子坦然接受父母照顾。

3、耐挫能力差,形成不良习惯

在一些家境富裕的家庭里,父母的收入足以维持家庭的生活,孩子的愿望能够马上满足,缺乏为生活奋斗的体验。

而溺爱的结果是,一点点生活中的小事即惹动较大的波动,稍有点挫折便丧失生活的勇气和完善发展自己的愿望。

被惯坏的中国式子女才是“溺爱式”教育最大的受害者

4、不利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

因为溺爱而形成品德缺陷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性和为所欲为,要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转向寻求父母帮助。

被惯坏的中国式子女才是“溺爱式”教育最大的受害者

溺爱型家长一般很反感别人的批评,并不断为自己的溺爱行为寻找更多的借口以求得心理平衡,使教师的说服教育工作很难奏效。长此以往,对宝宝的成长,性格形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被惯坏的中国式子女才是“溺爱式”教育最大的受害者

爱而不腻,才是刚刚好。而大人那种溺爱式教育,最大的作用无外出传递了大人的情感诉求,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讲,溺爱,其实是一种变相自私。


生活技巧:吃喝玩乐买,医食住用行...

生活方式:健康、时尚、简约、轻奢、背包驴行、都市田园...

生活智慧:爱心、鸡汤、正能量、家庭、育儿、人生、情感、事业、职场、励志、新知...

生活理念:人生态度、乐活,活在当下、乐趣、豁达、宗教,信仰,积极、主动、生活密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