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紫砂寒冬?部分經營者成交量暴跌70%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茶友答疑解惑。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盡量做到客觀。

紫砂寒冬?部分經營者成交量暴跌70%

上週,小懂去了趟紫砂之都——江蘇宜興。剛過大雪時節的宜興,已經進入深冬,寒意逼人。不過,比這天氣更冷的,可能是當地的紫砂市場。

宜興:降價賣壺,成交依然暴跌

在宜興的丁蜀鎮,我們能感覺到濃濃的陶都氛圍,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紫砂的元素。尤其是當下紫砂壺的製作、經營以個體戶為主,讓當地的紫砂氛圍變得更加濃厚。

然而,濃重的紫砂氛圍卻怎麼也掩蓋不了這裡冷清的市場。在丁蜀鎮的任何一條街巷,不管是陶瓷城,還是其他地方,幾乎每一家門店或工作室,都門可羅雀,顧客寥寥。

紫砂寒冬?部分經營者成交量暴跌70%

▲在陶瓷城的某個紫砂批發店,偌大的店裡,琳琅滿目的紫砂陶器,只有店員與它們相伴。

有些門店或工作室,因為沒有客人,店主只能跟幾個朋友一起喝茶或打牌。更有甚者,乾脆關門大吉,即使在週末這樣的好日子,也是如此。

因為顧客稀少,小懂每到一家門店,店主都會主動上前打招呼,詢問小懂從何而來,有何喜好,並且給小懂介紹壺型、泥料等等,不厭其煩。

這樣的場面,且不說與前幾年紫砂壺最火爆的時候大相徑庭,就是與去年同期小懂到宜興時所看到的,也有一定的差距。

顧女士做紫砂壺有30多年了,很早以前就在陶瓷博物館附近經營了一間工作室,據她介紹,前幾年市場好的時候,常常客人約見都得排隊,有時她會跟老客戶說不要節假日過來,因為節假日人太多了。可是,2015年以後市場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今年上半年好過一陣子,可是下半年市場又變得冷清了。

顧女士說,按理說現在臨近年終,是客戶最多的時候,很多人都趕在年底定製一批紫砂壺送客戶或師長。可是,如今市場卻冷清得恐怖,

很多經營者每年的成交量比最景氣的時候下跌了大約7成,甚至更多。她手上有些壺原來標價1300元左右的,現在800元也願意出手,但還是沒人買。

紫砂寒冬?部分經營者成交量暴跌70%

紫砂寒冬?部分經營者成交量暴跌70%

▲很多紫砂壺門店在週末也關門大吉

壺商:做壺十年卻不敢輕易拿貨

這是為什麼呢?身在市場中的人或許能有一些感覺。

顧女士說,現在買壺送禮的人相比以前少了許多,即便是買壺的老客戶,要的數量也遠不如以前了。一位北京的客戶,自己經營企業的,以前一年至少要到宜興四次,今年卻只到過一趟宜興。這位客戶說,現在買了壺也送不出去了。

小懂偶遇一位從東北來宜興的壺商,據介紹,這位壺商從2006年以後幾乎每年都會到宜興拿貨,也交過不少學費。現在雖然過去十多年,但她仍感覺對紫砂壺還是一知半解,都不敢輕易相信別人的話了,有時只能跟別人說是來學習的,不敢說是來訂貨的。

宜興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紫砂批發市場,在鄉下,叫作“尹家村”。據當地人介紹,尹家村和陶瓷城是互通的,很多批發商從尹家村拿貨後,拿到陶瓷城賣給外地客。

在尹家村,經營紫砂壺10多年的批發商小劉介紹說,2011年到2013年左右,是市場最好的時候,訂單就像雪片一樣飛來。因為訂單太多,客人下單後,常常要兩三個月後才能交貨。這樣美好的日子,如今一去不復返了。

小劉說,現在實體店的日子應該不太好過,因為從他這兒拿貨的已經非常少了。他現在做電商(包括微商)的訂單倒是越來越多,生意雖然與最紅火的時候沒法比,但也還能維持下去。

紫砂寒冬?部分經營者成交量暴跌70%

▲古南街,是明清時期宜興陶瓷的主要集散商埠,也是紫砂文化的發源地。

個案:他的生意沒怎麼受衝擊


當然,也有生意做得不錯的。丁蜀鎮的小張,出身於紫砂世家,是名師之後,他將自己的店開在瞭解放西路。小懂登門拜訪時,他正好在陪同一群臺灣來的客人,大約有七八個人。

小張告訴小懂,他的生意比較平穩,並沒有大起大落,因為他一直是誠信經營的,對客戶有一說一,絕不以次充好,在市場最熱的時候,也不會放肆接單,而是根據工作量來給客戶排期,保質保量完成;而今市場大環境雖然不好,但也有不少老客戶願意捧場。

紫砂寒冬?部分經營者成交量暴跌70%

▲丁蜀鎮一家紫砂廠裡有很多工作室,除了店主和整齊停靠的車輛之外,幾乎沒有一個顧客。

北京:宜興人都回老家了

遠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也與宜興遙相呼應。作為紫砂壺的重要銷區,這裡的市場同樣慘淡。小懂走訪了馬連道茶葉街,大部分專營紫砂的門店都少有客人光顧。

在茶緣茶城的一家紫砂批發店,一對夫婦正在店裡閒坐,小懂以買家的身份拜訪,問道:“今年的市場怎麼樣?”妻子“哼”了聲,笑而不語,然後丈夫乾脆簡潔地說:“還行吧!”

而在這個茶城的另一個紫砂壺專營店,當小懂問店主同樣的問題時,女店主則心直口快:“非常差!”

小懂又問:“為什麼呢?”女店主答:“市場太亂了唄!”隨後店主又補充說,也有大環境的原因。

紫砂寒冬?部分經營者成交量暴跌70%

▲北京馬連道茶葉街的紫砂壺專營店

在京閩茶城,經營紫砂壺長達十年的小娟(化名)告訴小懂,這幾年的市場的確是大不如前了,以前幾乎每年都有新增客戶,她時不時就得去宜興訂貨。差不多在2015年前後,市場就急劇下滑,每年都是一些老客戶在支持,銷售狀況也一年不如一年,今年中高端的紫砂壺成交量,連幾年前的一半都不到。

據小娟介紹,京閩茶城原來有幾家紫砂店是宜興人開的,但這幾年他們為了降低成本,紛紛將門店關了,回到了宜興。

茶人杉杉(化名)在馬連道經營茶葉多年,曾經見證了紫砂壺的瘋狂,最火爆的時候,經常有客戶會找她買紫砂壺。由於自己只是經營茶葉的,她只能推薦給做紫砂的朋友。

杉杉說,紫砂壺最熱那段時間,喝茶之人不買幾把紫砂壺都好像不入流,出去喝茶都不敢說自己不懂紫砂壺。她就曾聽一位壺友吹噓說,“昨天我還跟顧景舟大師一起喝茶……”(顧景舟實際已於1996年去世)

專家:紫砂壺要回歸理性

業內人士對當前的紫砂壺市場如何看待?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他表示,眼下的紫砂市場的確不如前些年,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整個消費市場的大環境不太好,自然會殃及紫砂市場;二是,前幾年紫砂市場有點過熱,現在算是逐漸迴歸正常和理性。相比其他工藝品市場來說,紫砂壺還是相對堅挺的;三是,電商給經營紫砂壺的實體店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對於小懂觀察到的市場情況,史俊棠表示認同,他說,目前宜興的紫砂壺實行個體經營的制度,制壺人既是生產者,也是經營者,千家萬戶各自想辦法,這也使得市場出現了一些分化:產品質量好的、價格合理、信譽較好的經營者,並沒有因市場下滑而大受影響,每年做幾千萬流水的,也不少見;而一些產品質量較差、價格不透明、試圖通過信息不對稱賺取暴利的經營者,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就變得舉步維艱。

而對於未來,史俊棠認為,消費者會逐漸成熟,紫砂市場也會進入常態化,會與茶行業、茶文化的發展休慼相關,變得相對平穩,不太可能急劇跌落,但也別指望它會大紅大紫。

史俊棠建議,紫砂壺要回歸理性,迴歸大眾,迴歸生活。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眾號,隨時隨地提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