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紫砂寒冬?部分经营者成交量暴跌70%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紫砂寒冬?部分经营者成交量暴跌70%

上周,小懂去了趟紫砂之都——江苏宜兴。刚过大雪时节的宜兴,已经进入深冬,寒意逼人。不过,比这天气更冷的,可能是当地的紫砂市场。

宜兴:降价卖壶,成交依然暴跌

在宜兴的丁蜀镇,我们能感觉到浓浓的陶都氛围,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紫砂的元素。尤其是当下紫砂壶的制作、经营以个体户为主,让当地的紫砂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然而,浓重的紫砂氛围却怎么也掩盖不了这里冷清的市场。在丁蜀镇的任何一条街巷,不管是陶瓷城,还是其他地方,几乎每一家门店或工作室,都门可罗雀,顾客寥寥。

紫砂寒冬?部分经营者成交量暴跌70%

▲在陶瓷城的某个紫砂批发店,偌大的店里,琳琅满目的紫砂陶器,只有店员与它们相伴。

有些门店或工作室,因为没有客人,店主只能跟几个朋友一起喝茶或打牌。更有甚者,干脆关门大吉,即使在周末这样的好日子,也是如此。

因为顾客稀少,小懂每到一家门店,店主都会主动上前打招呼,询问小懂从何而来,有何喜好,并且给小懂介绍壶型、泥料等等,不厌其烦。

这样的场面,且不说与前几年紫砂壶最火爆的时候大相径庭,就是与去年同期小懂到宜兴时所看到的,也有一定的差距。

顾女士做紫砂壶有30多年了,很早以前就在陶瓷博物馆附近经营了一间工作室,据她介绍,前几年市场好的时候,常常客人约见都得排队,有时她会跟老客户说不要节假日过来,因为节假日人太多了。可是,2015年以后市场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今年上半年好过一阵子,可是下半年市场又变得冷清了。

顾女士说,按理说现在临近年终,是客户最多的时候,很多人都赶在年底定制一批紫砂壶送客户或师长。可是,如今市场却冷清得恐怖,

很多经营者每年的成交量比最景气的时候下跌了大约7成,甚至更多。她手上有些壶原来标价1300元左右的,现在800元也愿意出手,但还是没人买。

紫砂寒冬?部分经营者成交量暴跌70%

紫砂寒冬?部分经营者成交量暴跌70%

▲很多紫砂壶门店在周末也关门大吉

壶商:做壶十年却不敢轻易拿货

这是为什么呢?身在市场中的人或许能有一些感觉。

顾女士说,现在买壶送礼的人相比以前少了许多,即便是买壶的老客户,要的数量也远不如以前了。一位北京的客户,自己经营企业的,以前一年至少要到宜兴四次,今年却只到过一趟宜兴。这位客户说,现在买了壶也送不出去了。

小懂偶遇一位从东北来宜兴的壶商,据介绍,这位壶商从2006年以后几乎每年都会到宜兴拿货,也交过不少学费。现在虽然过去十多年,但她仍感觉对紫砂壶还是一知半解,都不敢轻易相信别人的话了,有时只能跟别人说是来学习的,不敢说是来订货的。

宜兴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紫砂批发市场,在乡下,叫作“尹家村”。据当地人介绍,尹家村和陶瓷城是互通的,很多批发商从尹家村拿货后,拿到陶瓷城卖给外地客。

在尹家村,经营紫砂壶10多年的批发商小刘介绍说,2011年到2013年左右,是市场最好的时候,订单就像雪片一样飞来。因为订单太多,客人下单后,常常要两三个月后才能交货。这样美好的日子,如今一去不复返了。

小刘说,现在实体店的日子应该不太好过,因为从他这儿拿货的已经非常少了。他现在做电商(包括微商)的订单倒是越来越多,生意虽然与最红火的时候没法比,但也还能维持下去。

紫砂寒冬?部分经营者成交量暴跌70%

▲古南街,是明清时期宜兴陶瓷的主要集散商埠,也是紫砂文化的发源地。

个案:他的生意没怎么受冲击


当然,也有生意做得不错的。丁蜀镇的小张,出身于紫砂世家,是名师之后,他将自己的店开在了解放西路。小懂登门拜访时,他正好在陪同一群台湾来的客人,大约有七八个人。

小张告诉小懂,他的生意比较平稳,并没有大起大落,因为他一直是诚信经营的,对客户有一说一,绝不以次充好,在市场最热的时候,也不会放肆接单,而是根据工作量来给客户排期,保质保量完成;而今市场大环境虽然不好,但也有不少老客户愿意捧场。

紫砂寒冬?部分经营者成交量暴跌70%

▲丁蜀镇一家紫砂厂里有很多工作室,除了店主和整齐停靠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一个顾客。

北京:宜兴人都回老家了

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也与宜兴遥相呼应。作为紫砂壶的重要销区,这里的市场同样惨淡。小懂走访了马连道茶叶街,大部分专营紫砂的门店都少有客人光顾。

在茶缘茶城的一家紫砂批发店,一对夫妇正在店里闲坐,小懂以买家的身份拜访,问道:“今年的市场怎么样?”妻子“哼”了声,笑而不语,然后丈夫干脆简洁地说:“还行吧!”

而在这个茶城的另一个紫砂壶专营店,当小懂问店主同样的问题时,女店主则心直口快:“非常差!”

小懂又问:“为什么呢?”女店主答:“市场太乱了呗!”随后店主又补充说,也有大环境的原因。

紫砂寒冬?部分经营者成交量暴跌70%

▲北京马连道茶叶街的紫砂壶专营店

在京闽茶城,经营紫砂壶长达十年的小娟(化名)告诉小懂,这几年的市场的确是大不如前了,以前几乎每年都有新增客户,她时不时就得去宜兴订货。差不多在2015年前后,市场就急剧下滑,每年都是一些老客户在支持,销售状况也一年不如一年,今年中高端的紫砂壶成交量,连几年前的一半都不到。

据小娟介绍,京闽茶城原来有几家紫砂店是宜兴人开的,但这几年他们为了降低成本,纷纷将门店关了,回到了宜兴。

茶人杉杉(化名)在马连道经营茶叶多年,曾经见证了紫砂壶的疯狂,最火爆的时候,经常有客户会找她买紫砂壶。由于自己只是经营茶叶的,她只能推荐给做紫砂的朋友。

杉杉说,紫砂壶最热那段时间,喝茶之人不买几把紫砂壶都好像不入流,出去喝茶都不敢说自己不懂紫砂壶。她就曾听一位壶友吹嘘说,“昨天我还跟顾景舟大师一起喝茶……”(顾景舟实际已于1996年去世)

专家:紫砂壶要回归理性

业内人士对当前的紫砂壶市场如何看待?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他表示,眼下的紫砂市场的确不如前些年,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整个消费市场的大环境不太好,自然会殃及紫砂市场;二是,前几年紫砂市场有点过热,现在算是逐渐回归正常和理性。相比其他工艺品市场来说,紫砂壶还是相对坚挺的;三是,电商给经营紫砂壶的实体店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对于小懂观察到的市场情况,史俊棠表示认同,他说,目前宜兴的紫砂壶实行个体经营的制度,制壶人既是生产者,也是经营者,千家万户各自想办法,这也使得市场出现了一些分化:产品质量好的、价格合理、信誉较好的经营者,并没有因市场下滑而大受影响,每年做几千万流水的,也不少见;而一些产品质量较差、价格不透明、试图通过信息不对称赚取暴利的经营者,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就变得举步维艰。

而对于未来,史俊棠认为,消费者会逐渐成熟,紫砂市场也会进入常态化,会与茶行业、茶文化的发展休戚相关,变得相对平稳,不太可能急剧跌落,但也别指望它会大红大紫。

史俊棠建议,紫砂壶要回归理性,回归大众,回归生活。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众号,随时随地提问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