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中國光通信“主力軍”烽火科技,每年銷售收入10%投入研發

中國光通信“主力軍”烽火科技,每年銷售收入10%投入研發

烽火科技集團現代化的SMT生產線,表面貼裝實現自動化。記者高勇攝影

長江日報融媒體5月30日訊(記者肖娟 通訊員李勝瑭) 脫胎於武漢郵科院,多年來在光電通信領域“舉旗”,烽火科技集團是我國光通信科研開發和產業化的排頭兵、主力軍、國家隊。

42年前武漢郵科院拉出我國第一根光纖,17年前轉企改制成為烽火科技集團,這家企業見證中國光通信事業發展歷程,承載著我國光通信領域“大國重器”的突破使命。

自2010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三次視察武漢東湖高新區,每次都關注烽火科技發展,其寄予的厚望,不言自明。

“集團作為信息科技領域的中央企業,始終以科技報國、創新興國為己任,始終將創新驅動置頂於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位置,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動搖。”烽火科技集團董事長魯國慶說。

中國光通信“主力軍”烽火科技,每年銷售收入10%投入研發

製圖陶剛

中國光通信“主力軍”烽火科技,每年銷售收入10%投入研發

通過全自動化芯片燒程工藝生產的芯片成品。記者高勇攝影

創新資源投向“卡脖子”領域

今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期間來到烽火科技,留下的囑託語重心長:“你們所從事的光通信行業很重要,要建設網絡強國,需要你們加快腳步,更快地佔領一些制高點”“科技攻關要摒棄幻想、靠自己”。

走進烽火科技集團的展示中心,滿滿一面專利牆,世界各地佈局的研發、生產中心實景照片,展示著集團的實力。

從中國第一根實用化光纖誕生開始,我國光通信幾乎所有“第一”項首創均源於烽火。目前,烽火科技是全球唯一有能力對光纖通信領域三大戰略技術——光通信系統、光纖光纜、光電子器件,進行綜合性研究與開發的科技集團。

目前,烽火科技已為全球超90個國家和地區、近50億人口提供通信服務,承建國家幹線380餘條,鏈接所有省份,為國家提供光通信高速公路,新建份額連續5年超過40%。

提起烽火科技的科技創新,最亮眼的莫過於三年之內連破四次光通信傳輸記錄。2017年,烽火科技在國內首次成功完成560Tb/s超大容量光傳輸系統實驗,能在一根光纖上承載67.5億對人同時通話,這標誌著我國在“超大容量、超長距離、超高速率”光通信系統研究領域實現全球領先。

烽火科技的“硅光芯片”研發也走在前列。2017年,烽火通信400G光模塊下線,和市場上最高端100G光模塊從外觀上相比,只是大了一半,但傳輸速度卻翻了四倍。在光通信設備的核心部分光模塊上的突破,將引領未來的超高網速。

烽火也是國內唯一在海底光纜、海底中繼器等領域全面突破的企業。

“構想一代、研究一代、儲備一代、開發一代、生產一代”,烽火科技集團董事長魯國慶介紹,集團堅持將每年銷售收入的10%投入研發,保持科研與商用代差,先後攻克系列光通信前沿技術,累計申請專利超5000餘項,“持續不斷的科研創新,要求以有限的創新資源形成壓強,聚力攻克制約國家相關‘卡脖子’領域,著力打通從科研到產業的通路。”

中國光通信“主力軍”烽火科技,每年銷售收入10%投入研發

技術人員在操作電腦通過X射線檢查產品質量。記者高勇攝影

麾下聚集高水平企業矩陣

“企業必須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掌控產業發展主導權。國家需要你們在這方面加快步伐。”面對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魯國慶表示,近年來,烽火科技將網絡信息安全作為企業轉型發展的重點方向,加大智慧城市、IP軟件、雲和大數據技術佈局,“堅持面向國家網絡信息安全重大需求”。

烽火科技麾下,聚集十家各懷絕技的一級子公司,其中有烽火通信、光迅科技、長江通信、理工光科4家國內上市公司。集團已形成光通信、數據通信、無線通信、智能化應用四大產業均衡發展態勢,新產業佔比達40%。

“老大哥”烽火通信,是我國負責搭建大容量高速傳輸骨幹網的主力部隊,多年有傳統優勢、有發展特色,面對通信技術向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趨勢,2016年起,正式宣佈加快ICT(信息與通訊技術)轉型。

進入ICT融合時代,通訊網絡建設不僅僅要“修管道”,還要將傳統封閉的通信網絡架構遷移到雲體系上,更要做好更多應用場景服務。“硬件產品軟件化,軟件產品服務化”,對於烽火集團來說,這些都是新業態帶來的挑戰,技術、市場、人才等資源必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動態調整。

在“烽火系”內部,就有5、6個公司均涉足ICT業務,這些公司形成了烽火ICT大生態的一部分,同時,烽火還積極進行上下游、跨行業資源整合,實現大數據時代的“生態共贏”。

“新舊動能轉換,必須緊隨行業大勢向前轉型。”魯國慶表示,烽火有著服務網絡強國的遠大理想,就不能安逸守成。

烽火科技智慧城市定義提案成為全球智慧城市定義藍本,集團專家被選為國際電信聯盟“物聯網及其在智慧城市和社區等的應用”研究組副主席,是該職位首次由中國人擔任。

中國光通信“主力軍”烽火科技,每年銷售收入10%投入研發

技術人員在操作電腦進行全自動化芯片燒程工藝。記者高勇攝影

給股權,激發人才無限活力

“人才在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要把人才隊伍建設好”,魯國慶介紹,在視察烽火科技時,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作為國有創新型企業,人才尤其是關鍵核心骨幹人員在企業改革發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人才是第一資源,烽火堅定踐行。”

過去五年,烽火科技針對如何破解創新型人才活力不足的瓶頸,如何建立和健全有利於創新型人才幹事創業的體制機制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索。

“主要就是突破一些體制束縛,以中長期激勵為突破口。”魯國慶說,優秀的創新型人才,不僅要“給平臺、給舞臺”,也要給股權、給未來,這樣才能把企業發展和個人發展牢牢捆綁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體”。

烽火通信是中央企業第一批規範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也是目前激勵人數最多的央企上市公司,至今已實施三期激勵計劃,受激勵對象將自身收益與企業發展緊密捆綁,一部分骨幹員工迅速成長為相關領域領軍人物,企業核心競爭力得到不斷增強,銷售額7年增長逾200%。

另一家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光迅科技,目前公司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全球綜合競爭實力從排名第八躍升至第三。

中國光通信“主力軍”烽火科技,每年銷售收入10%投入研發

烽火科技集團現代化的SMT生產線,工作人員將貼裝好的PCB板歸類。記者高勇攝影

強化“智慧大腦”“中國芯”

作為我國老牌光通信“專家”,5年來,烽火科技在ICT領域累計投入超過40億元,逐漸向信息通信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專家轉型。

“致力於自主可控,支撐國家信息安全戰略和數字經濟轉型升級”,據介紹,從底層芯片到上層軟件,烽火科技堅持一體化自主研發,通過“雲、網、端”的大規模部署,保障國家信息安全。

在武漢,烽火科技旗下企業烽火眾智設計、建設、運營的武漢“智慧之眼”城市監控系統,是全球最大的城市安全體系,30萬個攝像頭統一平臺,每天處理超過20PB大數據,讓武漢市成為全國最安全的大城市之一,助力武漢市獲得了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

烽火科技也是我國智慧交通的領軍者。目前在國內軌道交通通信總包市場中,佔有率第二,已承建全國近百條線路,覆蓋60%有地鐵的城市。同時,業務還在不斷拓展,不僅從通信總包到信息化總包,更擴展至整個城市的交通網絡信息調度和協調。

在湖北打造的“楚天雲”,是全國第一個集電子政務、數據產業於一體的數據共享平臺,全國第一個貫穿國家、省、市、縣四級的統一信息基礎設施服務平臺和信息共享交換樞紐平臺,成為全國政務雲典範工程。

今年4月26日,烽火科技旗下光迅科技牽頭,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平臺——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在武漢烽火科技園正式掛牌。該創新中心致力於解決我國信息光電子製造業“關鍵和共性技術協同研發”並“實現首次商業化”的戰略任務,組成創建了光電芯片工藝平臺和光電集成研發平臺(硅光平臺、高端器件驗證平臺),形成了從材料生長、芯片後工藝、光子集成、光電集成、高速系統硬件試驗測試的高端工藝和測試的技術平臺。

創新中心還組建了包括10名院士專家和17名行業專家的委員會,建立了市場化的項目運作和管理、知識產權歸屬及技術成果轉化機制,成立以來已經實施了硅光技術轉移擴散,為硅光技術的首次商用和產業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該創新中心力爭通過3年到5年建設,建成國際一流的信息光電子製造業創新平臺,推動核心光電子芯片和器件行業供給率超過30%;力爭到2025年,核心光電子芯片和器件實現自主可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