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你會提問嗎?

你會提問嗎?

提問:你覺得青春是什麼?

回答:吃喜歡吃的食物,胖而短暫的活著

這個問題是不是很奇怪。

你會問問題嗎?哪個人不會問問題,七月你別是傻了吧。

可是,如果你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你能迅速準確的把問題描述出來嗎?在我混跡網絡的這寥寥幾年,還是會發現,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怎麼問問題。

比如今晚,一位創業者問我,你說我要開始玩新媒體,需要配幾個人?

我只好回答他,三五個也行,三五十個也成。

他又問我,你說工資開多少合適?

那,三五千也成,三五萬也行咯。

一聽我多沒誠意啊,人家都開口問了,我都沒好好回答。可是,這個問題我怎麼回答。

首先,我不知道你要做什麼平臺,你的產品是什麼,你未來變現的路徑是電商還是服務,其次,我不知道你的地理位置,你初期目標是粉絲還是直接變現,我更不知道你想做什麼樣子的號,茫茫然跑出來問題,請恕我能力不足。

一個好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問題的一半。

我們是誰、我們將去向何方、我們的溝通方式都反映著我們的問題。問題幫助我們打破障礙,發現秘密,解決謎題,想象新的做事方式,爭取他人的支持,引導我們解決問題。但是很少人知道如何系統地進行有效的提問。

所以今晚推薦的這本《提問的力量》把問題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診斷型問題,共情型問題,對抗型問題,創意型問題,任務型問題,科學型問題,採訪型問題。

沒準讀完你就知道今晚能用什麼問題來問我了~

01

巧用問題,提升你的職場溝通能力.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需要面對一些棘手的問題,比如說項目落實出現問題、遇到客戶投訴等等問題。不論問題如何困難,我們要做的就是解決它,但在解決之前,你必然繞不過的一個問題是——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癥結究竟在哪裡。

當我們身體不舒服,醫生是怎麼給我們解決問題的,醫生肯定會對你望聞問切,他需要知道你具體哪不舒服,這就需要診斷型問題來解決。診斷型問題包含了確定症狀、打聽壞消息和聽取不同意見三個方面:

1.1

確定症狀

這需要你先提出一些大的、寬泛的通用問題,先弄清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然後再不斷縮小範圍,瞄準目標。

1.2

打聽壞消息

你需要鼓勵他人向你傾訴遇到的問題、出現的故障以及遭遇壁壘的節點,而你作為提問者萬萬不能逃避問題或是轉移你的目光。

1.3

聽取不同的意見

我們可以依靠專家來診斷我們的疾病,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是百分百正確的,也意味著他們可以通過解釋發生的事情來逃避犯錯的責任。我們需要反覆提問,直到弄懂問題以及每一項可能的解決方案的利弊為止。

02

發揮共情、迅速拉近陌生人跟你的距離.

共情型問題才是人際交往中應該提出的好問題。

提出共情型問題並不僅僅在於提問,它更側重讓你從他人的視角看問題。你需要弄清楚他在想什麼?他感覺如何?如果你轉化視角,站在他的角度,你就會更容易發現這些答案。

如果你無從提前瞭解你需要交談的對象,那麼你可以運用前面提到的診斷型問題中確定症狀的方法,先提出大的寬泛性問題,讓對方願意開口講話,然後再引導他們進入他們感到最舒適、最熟悉的領域。

而作為提問者,在對方開始談論他最熟悉的領域時,你要做的就是

耐心地、有技巧性地、專注地聆聽。在聆聽過程中,你還可以提出一些細節的追問,讓對方感受到你確實有認真聽,並且想讓他繼續說下去的意願。

同時,隨著你的問題越深入,你就越需要注意聆聽線索、語氣和心情。即便是對方的停頓和猶豫,你也需要捕捉到,它們往往隱含著意味。同樣,你還需要留意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總之、共情型聆聽不僅僅需要動用耳朵,還需要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感受對方發出的信號。

03

藉助問題,發現個人目標,讓人生更具有成就感.

如果你把問題指向自己,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比如,你可以問自己“我的夢想是什麼?或是想象自己正處於五年後的未來,你問自己,這時已經成功的我是什麼樣子?我感到自豪的是什麼?我正在做什麼?”

這種站在現在,以未來視角提問的方式,就是創意型問題,這類問題會讓你成為一名思想層面的探險家,讓大腦通過不同的稜鏡看待事物,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也就是說,在

適當的情境下提出適當的問題,就能幫助你實現短期規劃與終身目標

創意型問題會讓你通過提問而不是命令來達成目標。用好創意型問題,你需要牢牢把握三個原則。

三個原則

第一是設定夢想、超越可能性。在最初你需要向自己的未來提問,從而打破現實框架,找到更多的可能。

第二個原則是來趟時間旅行,這需要你進行角色扮演,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樣,你要假象自己就在未來,而在未來的你會是怎麼樣的呢?

第三個原則是請求顛覆。當你已經預想到未來的自己的樣子。你就要按照時間節點推到,直到你推倒出現的你究竟應該做什麼、挑戰些什麼,然後大膽邁出步子去做。可能你倒推出的答案會讓你練練搖頭,覺得不太可能,但別想那麼多,先去嘗試,所有的目標都是從去做才開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