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明宣宗朱瞻基為何被稱為明朝廢后第一人?

_小米一粒_


如果給明朝皇帝排名,明宣宗朱瞻基大概能排在第三名,前兩名分別是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

朱瞻基在位期間任用賢臣,入“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等,朝政清明,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雖然只在位十年但是卻將“仁宣之治”推向了頂峰。

明宣宗雖為明君,卻也犯糊塗,皇后無過卻廢之,宣宗晚年談及此事頗為後悔。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皇后無過是如何被廢的。

胡善祥,朱瞻基的原配夫人,朱瞻基還是皇太孫的時候,胡善祥就被立為皇太孫妃,朱瞻基繼位後,胡善祥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皇后。

據記載皇后溫和善良,舉止端莊,但是身體欠佳,也沒有生育皇子,只有兩個女兒,而朱瞻基當時所寵愛的是孫貴妃。

偏偏孫貴妃又非常爭氣,生下了皇長子朱祁鎮,宣宗得子內心十分開心,而此時也又大臣上奏,將朱祁鎮立為皇太子,當時的皇后胡善祥雖然無子,但是也比較支持立朱祁鎮為太子。

那麼問題來了,朱祁鎮雖然是皇長子,但卻不是嫡子,萬一將來胡皇后剩下皇子,朱祁鎮的太子之位豈不不穩固。

由於孫貴妃受寵,又生下皇長子,而朱瞻基對皇后的感情本來就一般,在多重原因下,朱瞻基決定廢除皇后,改立孫貴妃。

這個想法遭到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皇后無過而廢之,於國不利。經過多輪爭執,雙方達成妥協,由皇后主動上表辭去後位,在宮中的待遇不亞於從前。

朱瞻基效仿宋仁宗廢除郭皇后,廢胡皇后入長安宮為道姑,賜號靜慈仙師,緊接著便冊立孫貴妃為皇后。

胡皇后被廢后,張太后頗為心疼,每次宮中設宴均邀請“廢后”,而且賜座也在孫皇后之上。

“廢后”胡氏於正統七年(朱祁鎮年號)去世,比朱瞻基還多活了八年,死後朱祁鎮恢復她的皇后身份。


一點點歷史


明王朝是個非常特殊的朝代,在明朝後宮干政是非常罕見的,除了成祖朱棣的皇后徐妙雲之外,明朝皇后大多出身不高,小門小戶。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的父親,也是明朝第一個廢后的皇帝,歷史上第一位“皇貴妃”也是他所創。


宣宗朱瞻基的原配皇后胡善祥,早在成祖在世的時候,就被冊立為了皇太孫妃,地位高貴。仁宗短暫在位以後,宣宗登基,胡善祥成為了皇后。胡皇后為人寬厚,性情柔順而舉止端莊,但是並不得寵,而且也沒有生育兒子,只有兩個女兒。

正宮沒有皇子始終都不是什麼好事,更不巧的是,偏偏明宣宗最寵愛的孫貴妃為宣宗生育了皇長子,也就是後來的明英宗朱祁鎮,母憑子貴,孫貴妃被冠以“皇”字,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皇貴妃。


即便如此,年輕氣盛的宣宗還是不顧朝臣與張太后的反對,執意廢掉了胡皇后,後來改立孫氏為繼後。

明宣宗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但是為何執意廢掉賢良淑德沒有過錯的胡皇后,歷史上最主要的看法還是“一時衝動”。畢竟孫貴妃與胡皇后的出身都不高,沒有外戚牽扯。而對於廢掉了胡皇后,明宣宗晚年也非常後悔,覺得自己當年年輕不懂事。


澹奕


宣宗廢后指的是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廢掉他的原配妻子皇后胡善祥一事。

明宣宗

朱瞻基與胡善祥是由明成祖朱棣指婚的。永樂十五年,皇太孫朱瞻基已19歲,明成祖下令為他選妃。因為朱瞻基是皇太孫,即儲君之儲君,按明祖制,不能娶王公之女,而應於民間求妃,經過司天官的占卜,卜象指示應在濟河一帶尋找,於是祖籍濟寧的胡善祥被選中。胡善祥不是貴室女,她的父親僅僅是一個名叫胡榮的錦衣衛百戶,她是這個下級軍官的三女兒。成祖見其文靜、端莊、賢淑,很滿意,即冊立她為太孫妃。

胡皇后/靜慈大師(《女醫明妃傳》劇照)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病逝於第五次北征漠北的返程途中駕崩,皇太子朱高熾繼位,是為洪熙皇帝,朱瞻基則順理成章被冊立為皇太子,胡氏為太子妃。

宣德元年,朱高熾即位僅十個月即病故,太子瞻基即位,是為宣宗,胡氏作為正妻被冊為皇后。但宣德皇帝對胡氏並無愛意,而胡氏又未有子嗣,宣宗於是開始寵幸孫貴妃。胡氏並非善妒的妻子,作為後宮之主,她勉力使諸妃相安,但孫貴妃卻意欲謀取皇后之位。宣德三年,孫貴妃產子,即朱祁鎮(有傳聞稱其非孫貴妃所生,而是宮人之子,孫貴妃藉此邀寵,此說似為虛妄)。宣宗以此為理由,令閣臣楊士奇勸胡皇后自動讓尊號,胡氏無奈接受,宣宗遂立孫貴妃為皇后。

孝恭孫皇后

胡皇后退位後獨自生活在長安宮,但表面依然表現出恬淡之態,深得張太后的喜歡。張太后也經常接她往自己的寢宮,每逢皇家大型活動,也將她安排在皇后之位。宣宗對此也沒有辦法,另外由於胡氏主動退讓,出於敬愧,宣宗封其為靜慈大師。

宣德九年,宣宗去世,英宗朱祁鎮即位。正統七年,太皇太后張氏去世,次年胡氏亦隨之死去,僅以嬪御禮安葬。天順六年,孫太后去世。天順七年七月,英宗追諡胡氏為 “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另修陵寢。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胡一舟

以上是我的回答,請老師及朋友們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張廷玉:《明史》

《明實錄》

白壽彝:《中國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