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和孩子一溝通就針尖對麥芒?來試試這招情緒冰山理論法!

導言:冰山理論,幫助您在緊張親子關係中拔雲見日。



和孩子一溝通就針尖對麥芒?來試試這招情緒冰山理論法!

《三塊廣告牌》以領先之勢成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熱門候選,本片講述的是一位絕望母親因女兒慘遭姦殺而追兇無果,無奈之下在路上豎起三塊廣告牌與警察局對峙的故事,這是一個憤怒又暴力母親的故事。

女主米爾德麗德性格激烈頑固,一味以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與愛人、孩子溝通,真是讓人既同情也心痛。也許她之所以那麼執著的原因是無法原諒自己與女兒的那場爭吵。

這樣一位執著尋找兇手的母親,同樣也是一個口出惡言會詛咒女兒的母親。在電影閃現出來的回憶鏡頭中,可以發現她與女兒的關係並不融洽。

女兒說要出門用車,母親不同意,建議女兒乘坐公共交通前往,女兒不肯,氣頭上兩人發生爭執,女兒自我詛咒“希望自己在路上被姦殺”,而氣急敗壞的母親也咬牙切齒說道“我也希望你在路上被姦殺”,結果一語成讖。

父母也會受負面情緒左右無法理性思考,進而會口出狂言對孩子“放狠話”來釋放壓抑狀態,這是自身心理調節情緒的一種方式,但是由於缺乏理性分析,這種方式往往比較傷人,不建議父母在親子關係中使用。

“你怎麼不去死?!”

憤怒時,我們時常會說這句狠話來攻擊對方,自己一時得到了痛快,可是對方特別是孩子聽到後會怎麼想?要不就是自我否定覺得不被父母關愛,要不就是立馬開啟”自我防禦機制“,針尖對麥芒,語言攻擊矛盾呢不斷升級,這種方式對親子關係有很大的破壞作用。

語言這東西,在表達愛意時看似無力,在表達傷害時卻如此鋒利。所以,學會說話和控制情緒這一課,希望家長朋友們永遠不要缺席。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知識就是家長朋友們如何在親子關係中處理負面情緒。

和孩子一溝通就針尖對麥芒?來試試這招情緒冰山理論法!

薩提亞在冰山理論中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我們能看到的只是露在水面很小的一部分——行為,而更大一部分是內在世界是暗湧在水面之下的冰山,這是我們長期壓抑並被忽略的“內在”。只有揭開冰山的秘密,我們才能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觀點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首先,我們應該接受自己所有的情緒,從情緒出發,洞察內心的觀點,選擇可以解決困境的途徑,改變與內心真實想法不一致的應對方式。

其次,我們可以藉助薩提亞冰山理論“畫”出來。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東西,想的問題也會會千差萬別,所以有些事情,當我們無法理喻時可以嘗試畫一下兩者的冰山,對比一下,或許就很容易理解對方了。

比如《三個廣告牌》中母女最後一別的對話,我們可以畫一下兩座冰山。

母親

米爾德麗德

行為:女兒想開車出門,我不同意,發生爭吵。

應對方式:不同意,強烈指責,非理智贊成女兒的自我詛咒

感受:我不讓女兒開車是為了女兒安全著想,但是她卻不領情還和我爭吵,我很憤怒、挫敗。

觀點:孩子不聽話,叛逆,一點不把我當回事,我感覺失去去了孩子的控制能力。

期待:女兒聽話,認同我的觀點。

渴望:被尊重、被認同、愛。

自我:失控、無力,自我價值低,與內在失去聯繫。

女兒

行為:想開車出門,母親不同意,我和她爭吵。

應對方式:和母親爭吵,並且自我詛咒。

感受:我都已經這麼大了,開車出門有什麼不可以,母親太愛管事了,我覺得很生氣,覺得母親不可理喻。

觀點:母親不僅指責我還贊成我的自我詛咒,我覺得她一點都不愛我。

期待:母親能夠尊重我,理解我,期待自由。

渴望:被尊重、被理解、愛,與母親連接。

自我:自我價值低,與內在失去聯繫。

從上面畫出的兩座冰山不難發現,其實母親與女兒內心都是渴望愛與尊重,因為缺乏深層次理解加上負面情緒的不可控制,繼而發生一系列不愉快,讓女兒受害後母親久久不能自我釋懷。

和孩子一溝通就針尖對麥芒?來試試這招情緒冰山理論法!

最後,我們應該學會用愛的語言去表達,改變說話模式,調整情緒,嘗試重新溝通。“親愛的,我建議你今天乘坐公共汽車出門,我知道你很想開車,但你至今未一個開車出門過,我不放心。”讓孩子知道你是很在乎她的感受,之所以反對是因為關心和愛護。相信孩子一定會理解接納並且尊重母親的意見。

在親子關係中,我們可以在冰山的不同層次上挖掘積極一面,共情的方式反饋給對方,滿足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最後用薩提亞的《我和你的目標》結束此文。

 我想愛你而不用抓住你;

  欣賞你而不須批判你;

  和你齊參與而不會傷害你;

  邀請你而不必強求你;

  離開你亦無須言歉咎;

  批評你但並非責備你;

  並且幫助你而沒有半點看低你,

  那麼我倆的相會就是真誠的而且能彼此潤澤


品讀“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一起探討有品質的親子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