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關注中小學生交通安全 請把這條安全提示轉出去!

導 語:

交通事故是造成中小學生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才能讓中小學生“知危險”、“會避險”,從而減少傷害呢?本期交警同志整理了中小學生步行、乘車和騎行等方面的相關安全提示,以供大家參考。

關注中小學生交通安全 請把這條安全提示轉出去!

步行安全別輕視 安全要點需謹記

步行是中小學生最基本的出行方式,在城市中,由於路口、路邊、斑馬線等地人車交織衝突明顯,道路交通環境複雜,加之學生群體安全意識尚未完全樹立,步行安全問題尤為突出。家長要叮囑孩子在道路上行走時,不要奔跑、打鬧,不要邊走路邊低頭玩手機,也不要戴耳機聽音樂,以免聽不到車輛鳴笛等提醒而發生事故。

斑馬線並非絕對安全 這樣教孩子過馬路

斑馬線並非絕對安全,過馬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長們應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規則,在有人行橫道信號燈時,按照“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則行進;在沒有人行橫道信號燈的路段上,應該從斑馬線上穿過馬路。穿越人行橫道時,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快步通過,當紅燈亮起時如果仍處於人行橫道上,不要後退或猛跑,以免發生危險,應注意觀察情況同時繼續前行,或在道路中心線等待下一綠燈亮起後再行通過。

關注中小學生交通安全 請把這條安全提示轉出去!

▲圖:2016年5月4日下午,四川南充一家長牽著孩子過馬路,當兩人走到斑馬線中間時,孩子掙脫了大人的手,向街對面跑去的過程中被車輛撞倒,捲到車輪底下

關注中小學生交通安全 請把這條安全提示轉出去!

▲圖:監控畫面顯示,兩個孩子在橫過馬路時,其中一個男孩突然加速企圖通過而後又向反方向奔跑,後車避讓不及發生碰撞事故

汽車存在盲區 應讓孩子遠離

盲區是駕駛人視野到達不了的地方,在駕車的過程中時刻存在。家長們要警惕盲區帶來的傷害,注意教會孩子不在停駛的車輛周圍玩耍,要和車輛保持安全距離等。

盲區大致可以分為車內“固定”視線盲區和車外“移動”視線盲區。車內“固定”視線盲區包括車頭盲區、A柱遮擋形成的盲區、車尾盲區等。當孩子在盲區內蹲下停留、玩耍時,在駕駛室內無法看到,很容易發生碰撞事故。

關注中小學生交通安全 請把這條安全提示轉出去!

▲圖:小汽車盲區示意圖

車外“移動”視線盲區包括旁邊車輛擋住視線、大型車輛擋住紅綠燈、路側障礙擋住視線等。當孩子經過這些“移動”遮擋物突然出現在駕駛人視線內時,駕駛人極有可能來不及躲避進而發生碰撞事故。

關注中小學生交通安全 請把這條安全提示轉出去!

▲圖:2017年8月30日,四川都江堰一名男子在駕車拐彎時,沒有留意到拐彎處有一個小女孩蹲在地上玩耍,結果車輛從小女孩的身上碾壓了過去,造成小女孩不幸死亡。更加心碎的是,駕車男子是小女孩的父親

在通過路口時,需要特別注意大型車輛內輪差問題。大貨車、掛車、大客車等大型車輛在轉彎時由於“內輪差”(車輛轉彎時內前輪轉彎半徑與內後輪轉彎半徑的差)較大,會形成一個致命的轉彎盲區。因此,路上遇到大型車輛,一定要保持足夠的橫向距離,以防其突然轉彎將孩子捲入車底。

關注中小學生交通安全 請把這條安全提示轉出去!

▲圖:大型車輛內輪差示意圖

乘車安全要牢記 家長尤其要警惕

乘坐私家車是中小學生上下學的常見方式,但是一些學生和家長的安全意識薄弱,在乘車、下車環節中,學生群體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傷害。

未滿12週歲須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未滿12週歲的孩子乘坐私家車時,應當坐在後排位置,並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注意不要讓孩子單獨坐在副駕駛位置或懷抱孩子坐在副駕駛位置,因為副駕駛通常會配備安全氣囊,發生碰撞時,瞬間彈出的氣囊會對孩子的頭部和頸椎造成致命傷害。

關注中小學生交通安全 請把這條安全提示轉出去!

▲圖:實驗證明,安全氣囊彈出後產生的威力巨大,瞬間擊碎西瓜

有些家長認為不用給孩子使用安全座椅,只要使用成人安全帶就可以了。但是,這樣做同樣存在安全隱患,因為安全帶是按照成人身體特徵設計的,年齡較低的孩子由於身高所限,當車輛發生碰撞時,安全帶不但起不到保護作用,反而會勒傷、割傷孩子頸部,造成傷害。

關注中小學生交通安全 請把這條安全提示轉出去!

▲圖:實驗證明安全帶不但不能保護兒童還有可能勒傷脖子

乘車時切勿讓孩子將身體伸出窗外

乘車時一些孩子從窗戶探出頭或將身體伸出車外,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孩子很容易因急剎、刮擦等受到傷害。家長們要時刻看護好孩子,儘量關好車輛的天窗、門窗,切勿讓孩子將身體的任何部位伸出車外。

關注中小學生交通安全 請把這條安全提示轉出去!

▲圖:2017年12月2日,廣東珠海兩名孩子爬出汽車天窗

開車門前應注意觀察 莫讓孩子自己下車

當車輛到達學校周邊時,部分家長為趕時間或省事讓孩子自己上下車,這樣是十分危險的。一方面,打開車門後外部不確定的危險因素多,孩子貿然下車極易造成“鬼探頭”現象,引發交通事故。另一方面,未觀察周圍交通狀況突然開車門還容易傷害到其他人。在抵達目的地時需要提前觀察,在保證自己和其他車輛的安全前提下上下車,對於年幼的孩子最好由家長陪同。

關注中小學生交通安全 請把這條安全提示轉出去!

▲圖:孩子未觀察周圍交通狀況,開門時與騎行人發生碰撞

騎車安全隱患多 騎行風險需注意

隨著天氣轉暖,一些中學生開始選擇騎行上下學,但是,近年來中學生騎行事故時有發生,交通安全隱患不容忽視。自行車在城鄉中小學生群體當中最為普遍,電動車多見於城市高年級中學生,摩托車則流行於鄉鎮高年級中學生。

不滿12週歲不能在道路上騎自行車

首先,家長需要注意,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未滿12週歲的孩子是不能在道路上騎自行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規定“在道路上駕駛自行車必須年滿12週歲”。

對於高年級可以騎自行車的學生,家長們要叮囑孩子:騎車時應當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沒有非機動車道的道路應當靠右邊行駛。騎行時注意遵守交通規則,車速不要過快,不要曲線行駛,轉彎時要提前減速慢行並伸手示意,通過人行橫道時應當下車推行。兩輛自行車並排行駛時,注意不要勾肩搭背,以防發生交通事故。

關注中小學生交通安全 請把這條安全提示轉出去!

▲圖:2017年11月20日,寧夏石嘴山一騎自行車的初中生被轎車撞倒捲入車底拖行數十米後死亡

騎電動車需注意安全隱患 不滿18週歲不能駕駛摩托車

隨著電動車越來越普及,一些中學生選擇騎電動車上下學。需要注意的是,當前電動車事故多發,超標電動車普遍車速過高、強度不夠,易誘發交通事故,家長應引起重視、提高警惕。

同時,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未滿18週歲是不能駕駛機動車的。摩托車屬於機動車,駕駛人需要考取機動車駕駛證,中學生一般未滿18歲,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不能考取機動車駕駛證。部分年滿18週歲的中學生雖已取得機動車駕駛證,但大部分學校禁止學生在校期間騎乘摩托車,應當遵守相關規定。

關注中小學生交通安全 請把這條安全提示轉出去!

▲圖:畫面中,一輛行駛中的電動車包括騎行人共載有6人,且6人均是青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