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對農村的老物件知道多少,能說出幾個?

新大風歌


我出生在農村,在我老家附近就有一個全國有名的古董市場,每次回老家我總喜歡去逛逛,在市場裡就有很多農村的老物件。

這些老秤砣就是我在古董市場上的一個攤位上看到的,當時看到這些鏽跡斑斑的老秤砣感覺不可思議,誰會買這些東西?可是店主卻說這些舊秤砣價格不菲,有的一個能賣到100元。

這是農村的一些純實木的老門扇,這都是在農村裡收購上來的,然後經過修補洗刷,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據說一些年代久遠的門扇能賣到上萬元。

這是鄰居大哥家的舊縫紉機,大哥說這個縫紉機有年頭了,這臺機子質量非常好。記得小時候穿的衣服都是媽媽用縫紉機自己做的,現在農村年輕人有縫紉機的不多了,衣服大都是買著穿了,做的很少很少了,縫紉機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特別流行,也是一個時代的標誌吧。

這些老式的二八自行車60後,70後記憶尤深吧!記得小時候學著騎自行車就是這種車子,我屬於很笨的那種,同齡的孩子一天就會騎了,我足足學了一個月,家人在後面扶著我騎的很好,一不扶我就摔倒,學騎車子這件事讓家人笑話了好久。

農村喂牛餵馬的食槽,現在也很值錢了,很多有錢人買了這樣的石槽放在庭院裡作為一景觀。

鐵皮手電筒在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每家都有,那時候家裡沒有電燈,晚上漆黑一片,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去廁所,有了手電筒就不那麼害怕了,它的用處可真大!現在已經看不到這種式樣的手電筒了。

老榆木的木頭門。現在農村蓋新房都是紅色的大鐵門了,木頭門已不見蹤影。這些老榆木木頭門在市場上很值錢,物以稀為貴吧!

五六十年前的實木頸枕,這不止是頸枕,還是一個首飾盒。我很喜歡這種小物件,看著那陳舊的木紋,愛不釋手。

這種椅子見過麼?我感覺這種椅子是農村有錢人家做的椅子,下面的三個抽屜應該是放錢的,很適合生意人用。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

搓衣板是以前人們洗衣服用的,和棒槌一起成為以前洗衣的工具,現在被洗衣機代替了。搓衣板有一整塊木板組成,兩端分別有一塊平坦部分,中間由20到30條溝槽組成,精緻的搓衣板溝槽分兩種,一種寬槽用來搓洗粗布厚衣,一種窄槽用來搓洗單衣。

以上我介紹了很少的一部分老物件,大家想了解更多的老物件,敬請關注頭條號小魚兒遊世界!


小魚兒遊世界


自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我,每次看到農村老物件,總忍不住停下腳步,用眼打量,用心體味。因為這些物件帶給我的不僅是滿滿的回憶,還有那些隨記憶流逝的抹不掉的鄉情!


犁耙:花腰妹的家在山區,小時候沒有農耕機,翻犁田地的活全靠老水牛,特別是種植稻穀的水田,更是離不開老牛。小時候最喜歡追著父親的屁股後面跟他下田,只見父親把彎迭套在老牛脖子上,犁田的時候把自己做的犁用牛皮做成的繩子架在老牛後面,牛在前,父親在牛後面趕著牛走,把田裡的淤泥一遍遍深翻起來。

隨後,父親又把耙替換犁,遇到牛溫順,父親還會把我抱起放在耙面上站著,然後吆喝著牛在田裡走,把剛深翻起來的淤泥耙平。那時候我感覺自己和父親一樣,像一個驍勇上將,拿著皮鞭指揮著老牛,那感覺至今想起心裡都是美滋滋的!


木頭馬鞍。小時候家裡養了匹馬,為便於上山馱柴和下地馱糧,會做木活的爺爺就馬背大小做了個木頭馬鞍,後來成為了我的寶座。


絞弓:是農村人家必備的工具,最初是用來絞牛皮繩的。生牛皮是軟的,劃成細條狀風乾了就很硬,於是非要用絞弓才能把牛皮製成繩子。一付牛皮繩可以用好多年甚至幾代人,非常牢實但是沒有韌勁。後來絞弓也用於麻繩、草繩等製品!


木鍋蓋:小時候我最不喜歡木鍋蓋了,因為是實木打製,加之常接觸水蒸氣,含水量大所以顯得笨重,力氣小的我每次提蓋鍋蓋都很費力。但是木火鍋有個好處就是保溫效果特別好,蓋上漲水煮菜非常快,還有每次我放學打開鍋蓋,媽媽給我留在鍋裡的飯菜總是熱氣騰騰的,好香!


升斗:這是我最初接觸到的容器,農村家裡幾乎每家都有,收糧、賣糧、借糧、還糧總是用升斗來量。“阿婆,你們家今年收了幾升穀子?幾升包穀呀?”“阿妹,我家米吃完了,可否借兩鬥米給我家,到谷時我們還你們兩鬥半?”這也是我小時候聽得最多的關於升斗的話語。


石磨:這是媽媽最常用的,磨米粉、磨小麥、磨包穀漿等,美食的製成總少不了媽媽的辛勞。


石缸:這是小時候我的惡夢。因為那時候沒有自來水,家庭用水都要去村裡的水井裡挑。每天天不亮,父親總是第一個起床去水井裡挑水,每天至少要挑7、8挑水才夠一家人用。而我個小力氣也小,最多也就能挑半挑水,從水井到家要歇好幾次,那時候最希望家裡的水缸是最小的!

以上這些老物件就是花腰妹小時候家裡使用過的,如今生活好了,好多物件都被取代甚至慢慢消失了,唯有哪些記憶和溫情還留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心裡,永不曾遠去!(文圖原創)

我是花腰妹,來自雲南民族山區,如果你想了解山區農村,體驗民族風土人情,請關注我!花腰妹願和你一起分享!


花腰妹


小時候寒暑假都去農村舅舅家玩,印象裡看過幾種老物件,而且我家以前也有一些可以稱得上老物件的東西。但是那時沒有相機,所以這些東西沒能留在照片上,只能刻畫在記憶中。

第一張照片轉自網絡,兒時印象比較深刻的東西,是一種燒炭的熨斗,七八十年代農村愛美女孩互相借用頻率比較高的東西。

第二張照片轉自網絡,我家以前也有,是補襪子用的撐子。

第三至最後一張照片都是我以前見到時拍的。第三張是東北人家冬季幾乎家家都有的酸菜缸,儲備整個冬季主要的蔬菜。

第六張照片的場景也幾乎是東北人家的標配了,年畫,鑲照片的鏡框……

最後一個是農村有牲口的人家都有的馬槽,記得兒時玩捉迷藏我經常藏到裡面。

還有好多現在已經看不到的老物件比如我們小時候穿的布鞋,都是自己母親親手做的,夏天母親為我們準備冬天的棉衣棉鞋,冬天準備夏天的,很辛苦!做鞋的時候需要紙質的鞋樣子,類似現在的拓版,按照型號大小也不一樣。









吶喊1971


我是從東北農村走出來的,對農村的老物件再熟悉不過了,下面我簡單的和大家分享一下東北農村的老物件吧,給大家增長一下見識。

第一個,搖搖床,東北的四大怪之一吧,東北四大怪就是大姑娘叼菸袋,高呼紙糊在外,反穿皮襖毛朝外,養個孩子吊起來。這個就是把孩子吊起來的工具了,可以讓小孩安靜的入睡。

第二個,風箱。這個東西現在很少見了,主要功能就是讓燒火更好燒,灶坑內部吸力大。

第三個,大煙袋,東北四大怪之一,大姑娘叼著一個大煙袋。

第四個,東北四大怪之一,窗戶紙糊在外邊。

第五個,反穿棉襖毛朝外。

以上就是我的農村的一些記憶,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記得點擊關注哦,點關注不迷路。


勝利女排


我是七零後,七零後的記憶中老物件全部與各種活有關係,最起碼印象深刻的老物件沒有跟閒耍有關係的一樣。

老物件之一:縫網扣花的花撐子。

印象裡最深刻的老物件是網扣花撐子,就是四根木框互相穿插成正方形的架子,下面有四條腿,很矮的四條腿,頂面釘著密密麻麻的小釘子,當年村裡的女人除了上山幹農活,得空趕緊做網扣花,做一塊花大概能掙幾塊錢的樣子。

我小時候是在網扣花撐子下面長大的,母親夜裡挑燈縫網扣花,我躺在撐子下面看母親飛針走線,看著看著就睡著了,後來姐姐十幾歲時,花撐上面又多了姐姐,我還是躺在下面看她們飛針走線,直到我十歲以後,母親開始讓我也在撐子上縫網扣花,從最簡單的網邊開始學,慢慢到十五歲時什麼都學會了。

老物件之二:紡草繩的紡車。

我姐姐只讀完小學,沒讀初中的姐姐被媽媽安排用紡車紡草繩,秋天剝玉米皮的時候,奶奶,媽媽和姐姐撿了很多很多幹淨潔白的玉米皮,姐姐每天坐在炕上,跟前架著紡車,一隻手添加玉米皮,一隻手搖紡車,然後紡出來潔白均勻的玉米皮草繩,紡多了以後拿到鎮上專門收購這種紡織草繩的地賣掉。

這個紡車我曾經趁姐姐不在家時試著紡了幾次,大概不得要領,每次都紡的粗細不均勻,還不夠結實。


老物件之三:那些年的木頭獨輪車。

木頭獨輪車被父親那輩人推了很多很多年,車子從中間架起一個高背,把車子分成兩面可推東西的車子,小時候我和姐姐曾經一面坐一個,讓哥哥推著滿院子練習推車,因為需要推出好的平衡力,不然一不小心車子就歪倒在一邊,這種車子有掛在脖子上的可以幫忙使勁的車攀,比如推的東西太多時,把車攀掛在脖子上,幾天可以推起來了。

老物件之四:蘋果條子編制的筐子。

那時候村裡農民都會編制筐子,手藝高的,編制的框子漂亮而且輕巧,手藝粗糙的編制的筐子醜陋而且很沉重,那些年筐子最重要的用處是用來挑土墊豬圈,那活是我哥哥的活,哥哥每天傍晚都要用筐往家裡挑五六挑子泥土,我有時候負責幫忙往筐裡剷土。


老物件數不勝數,每一個老物件裡都盛裝著兒時無盡的回憶,當年是很辛苦,每天都在幹活勞作,但當年的我們都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悠然見東山


這個對於在農村長大的我來說,是太常見了。90年代的老物件確實還是特別精緻的呢!

柴火灶。農村做柴火飯是特別的香,小時候的你會和我一樣,願意呆在灶邊燒火烤火取暖嗎?一家人圍著灶火邊也是聊著家長裡短。

風車,到了秋收季節,少不了就是這個玩意。倒入稻穀,轉動風車。去除雜草。又一片金黃!

手電筒,玩到很晚才回家,路上就靠這個指明前行的路了。

煤油燈,08年湖南冰災,我們家靠得就是奶奶一直收藏著的煤油燈,度過了幾日沒有電的日子。那會,蠟燭的價格那是翻了好幾番。有它就好了。

木雕床。是個多麼有年代感的傢俱。你不得不感嘆這花紋,手藝人手藝精湛……如今這種“匠人”實屬難見!

黑白電視機,那會《美少女戰士》看得如痴如醉。靠得就是它了!

鳳凰牌自行車。那會爺爺還在機關單位上班,載著我坐在前叉上,我管那個記憶叫兜風!

算盤,過日在上不了柴米油鹽。有了糧票,也要學會精打細算的過日子,你們會玩算盤裡的遊戲叫“雞兔同籠”嗎?那會,我學了半天,爺爺“誇”我,說我太笨!

牡丹牌縫紉機。奶奶說那個年代一定不能少的嫁妝就是它,有它你在家也有了地位。這個現在還收藏在我家老宅裡。

大紅木箱,那年代,結婚畢竟準備幾個大紅木箱,套個好彩頭,未來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

那會挨家挨戶都會掛著一對匾:“跟共產黨走,聽毛主席的話”,怎麼也少不了這幾件老物件!

小時候,我的坐騎就是它!走家竄戶都靠它!

過日子,哪能少了它!

大爺大媽,人手一把蒲扇。大樹底下好乘涼!


娛樂圓個圈


在過去農村雖然工業化偏弱,人們耕種、生活主要以人工為主。用著最簡單的勞動工具,用著甚至有點原始的器具,但不可否認的是那時候人們的要求少,快樂卻很多。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過去農村的老物件都漸漸被人們淘汰,但那份老物件上承載的回憶卻永遠留在了我們心中。

1、老算盤。

我讀小學的時候,還在學習珠算,而我當時所使用的算盤是我姥爺在民國時候就用的一個特別老的算盤,算盤被姥爺保養的很好,珠上甚至還出現了不錯的包漿,而算盤的側面還被姥爺密密麻麻刻了很多小字,那些都是姥爺青春歲月的記憶。後來我也在算盤的另一側刻下了“孜孜不倦”四個字,所以這個算盤也承載了我的記憶。

2、手工自制彈弓。

彈弓,這絕對是80後一代人的回憶。我們小時候玩具少啊,大多數玩具都是我們自己做的,用梧桐樹枝做的紅薯槍,用鐵釘砸出來的尚方寶劍,用硬木樁子做的大皮牛,用棗樹分叉樹枝做的彈弓子都是男孩子特別喜歡的玩具。那時候的農村小男孩誰還不會自己動手做幾個玩具啊,這些玩具妥妥的承載了80後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3、老手工簸箕。

這個老物件也絕對算得上一代人的回憶,我爸媽那代人,包括我小時候,家裡種糧食,曬豆子,分離穀物和雜質等等都是使用這種手工的老簸箕做的,簸箕代表了很多人一生的勞苦和奮鬥,現在我家留著的那兩個簸箕,還是當年爺爺那輩人手工做出來用到現在的。

4、老式大二八自行車。

我家到現在還留著兩臺大二八自行車,一臺永久牌的,一臺鳳凰牌的,只不過現在已經幾乎不能騎行了。但它們是我爸媽那代人最快樂的回憶,那時候的愛情簡單而樸實,騎著爸爸大二八載著媽媽走過了大半輩子的生活,小時候爸爸還經常把我和哥哥兩個人都放到自行車上,想起來慢慢的溫馨。

5、老式縫紉機。

我家那臺縫紉機到現在還能使用,那是我媽媽的結婚大件,小時候我的好多衣服都是媽媽用這臺縫紉機一針一線做出來的,雖然現在媽媽眼睛都花了,但這臺縫紉機見證了爸媽一生的奮鬥和家庭生活的變化,以後我要一直保留這臺縫紉機。

6、老式收錄機。

那個年代擁有一臺收錄機的家庭都是時尚的,富裕的,收音機、錄音機雙功能,簡直不要太時尚,這也絕對算得上父母那代人的美好回憶,那是一個時尚熱情的年代,我小時候聽歌學習英語也用過這臺機器。

這些承載著一代人回憶的老物件太多太多了,列舉下去無窮無盡。

而深深紮根到我回憶中的老物件還有搪瓷杯、磁帶、搪瓷洗臉盆、老式手電筒、家裡的陶瓷大水缸、排子車、小石磨、石磙子、大木頭醫療箱等等,太多太多的回憶承載在這些老物件中,隨著年紀的增長,有時候很多事情都淡忘了,但看到這些老物件,所有的回憶一下子就噴發而出。


李阿冰



石磨子

小時候家裡每年要養三五頭豬,豬吃玉米粉➕米糠➕豬草長大。其中玉米粉就靠每天用石磨子每天研磨出來。偶爾也用磨辣椒粉,做油粑粑的黃豆漿等。石磨子上下兩層,可以粗磨和細磨,之前我們家裡的磨子想要粗磨的時候,中間使用木塊固定墊高一些。每次磨幾圈就要往洞里加一點。


舂碓

這個鄰居家一直保留著,現在每天都有人去排隊舂辣椒粉,豆粉,米粉等,特別好用,舂出來的比機器好吃。



風車,稻穀曬乾後分揀用。家裡現在還有。

煤油燈,或者叫馬燈。在我10歲之前,每晚家裡就點煤油燈,那時候村裡不是每家每戶都有電燈的。



蓑衣。使用棕樹皮縫製的,主要擋雨用,但是其實下雨穿,越來越重。

鼎罐,小時候家裡燒水煮飯用的都是它。每次煮飯要舀米湯,然後小火燜,或者放火坑角落,離火較遠的地方,隔一會轉一下鼎罐,讓均勻受溫,如果飯煮好了有很香的鍋巴那種。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水碾,竹編搖籃,藤椅,寶寶揹簍,木盆,花稱……不少東西家裡至今還留著,滿滿的記憶和回憶。


湘妹子小霞


說到農村的老物件,我還是比較熟悉的,一來我就是來自農村的,在農村生活了20多年了,也是伴見證了農村很多的物件慢慢消逝在時間裡,二來呢,我的爺爺是個比較懷舊的人,家裡的很多老物件雖然用不上了,可是爺爺都會擦洗乾淨放好,所以至今我的家裡還有一些老物件。下面的這些就是我爺爺的老物件陳列臺,是不是收拾得井井有條。

爺爺經常擺弄這些老物件,把這些當作寶貝一樣,有時候有遠道而來的老友過來,爺爺還會很自豪的像她們呢介紹呢。

爺爺還有一個大件的老物件呢,就是下面的這個大石磨,記得小的時候,家裡常常會用到這個石磨,我們小朋友也喜歡圍著這個大石磨玩耍。可以說他不僅見證了我們家庭幾代人的成長,遺憾的,爺爺現在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太好了,爺爺現在常說”等他去了,要我替他好好保存這些東西“。我說”我會保存好這些東西的,畢竟它們也是我記憶的一部分。“

大黑牛老師:今日新農人簽約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碩士,“田管家”農事綜合應用平臺特聘農技專家。

今日新農人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很多似乎昨天還在用的物件,現在已經看不見了。尤其是過去在農村非常流行的用具、工具說著說著就成古董了。我就說幾件我小時候親眼見過的老物件吧。




織布機

過去,農村人穿的布料,基本上都是用織布機自己一梭一梭織出來的。整天整夜的也織不出來多少布。非常辛苦。

老紡車



這也是過去農村人少不了的工具。用棉花紡成線。一般都是婦女們坐在草墊子上搭黑幹,因為白天還要幹農活,根本沒空的。

草墊子





用小麥杆或者玉米棒子外面的那層包葉一圈一圈擰成的圓形座墊,坐在上面,既結實耐用,又防潮。編得好的,幾年都坐不壞。




牲口套

過去農村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會喂著牲畜,當重勞力使喚,所以少不了籠頭,韁繩,撇繩,馬鞭之類的輔助工具。現在很少看到了。





木拖車



過去,由於農村的路面不好,交通工具很少。家家戶戶都會用結實的木料做一個笨重的木拖車。也就是一個正方體的木架子。上地的時候,用牲口拉著,可以在架子上放犁樓鋤耙,省事多了。什麼路面都不用擔心。這個找不到圖片。



提燈

過去,沒有電 照明的工具先進點的,就是提著汽燈,上面帶著玻璃罩子。外面用鋼絲箍著。也很耐用。颳風下雨都不礙事。




播種的木樓

前面用人力或畜力拉著,後面是有經驗的莊稼行手扶著兩個樓把,這可不是個輕鬆活。關係著種子播種的質量。



烙饃的鏊子

類似於現在的電餅檔的功能了。不過,那是架在材火上,把一揪一揪的小麵糰用擀麵杖擀得薄薄的,撻在上面烘熟。越薄越好吃。據說我們村過去有位老奶奶烙饃的手藝高超。一個人可以連擀帶烙帶燒材火。擀好的餅都是飛上烙子。速度很快。那場面讓人歎為觀止。烙好的餅像小山一樣堆起好高。

過去的老物件真是太多太多了,一時數也數不過來。都是老一代農民們心底珍藏的回憶了。

我是今夕月映。堅守一種信念,堅持一份純真。歡迎共同探討關於農業,農村,農民的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