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美日《廣場協議》是什麼?

孩子的好爸爸


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陷入了沉重的財政危機,對外貿易的逆差也在不斷地拉大。為了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美國籍希望通過人為的操縱美元貶值,來增加自身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從而進一步改善自己的收支狀況。

1985年,美國會同日本、英國、法國和德國,在美國的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會後各方就聯合干預外匯市場達成了一致。此次會議上最主要的是通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貶值,來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的問題。由於此次協議是在廣場飯店簽署,所以這次協議被稱為《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簽署後,上述五個國家開始集體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大量的拋售美元,這導致美元短時間內持續的大幅度貶值。協議簽署後短短的幾個月內,美元兌日元就迅速下跌,跌幅在20%。

儘管如此,美國的財政部長貝克還不斷強調美元匯率還有下跌的空間。此後,美元持續貶值,在短短的三年裡,美元對日元貶值達到了50%,換句話說,就是日元對美元升值了一倍。

現在又不少專家認為,日本經濟此後進入了長達十多年的不景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廣場協議》。正是該協議的作用,把當時處於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拖下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並且還造成了日本經濟的泡沫,日本在泡沫破滅之後陷入長達10年的蕭條期,至今仍然無法恢復活力。另一方面,《廣場協議》客觀上讓日元為美國的財政赤字買單,並最終確保了美國宏觀經濟的平穩發展。

但是也有專家對此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日元大幅升值為日本企業走向世界提供了機會,也促進了日本自身產業結構的調整,並且為日本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保障。因此,日本經濟所形成的泡沫不應該全部歸咎於日元升值。


環球網


簡單來說,就是二戰後日本經濟騰飛,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那幾年日本牛得很,到處在國外,尤其是美國購買資產和房地產,甚至一度傳出了日本要買下美國的傳言。

美國人的思維是專打第二,即不允許第二威脅它的霸主地位。因此,它給日本挖了個坑,這就是《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大致是這樣的,美國說,日本,你經濟發展這麼快,實力這麼強,但是日元一直不升值,這和你的經濟地位不相符,是不是日元在未來幾年也升值啊。

日本答應了,承諾在未來幾年,日元每年都以一定的幅度升值。消息傳出後,外匯市場沸騰,因為日本經濟那幾年很牛,加上日本政府承諾日元升值,於是大家都去購買日元,等著它升值後拋出大賺一筆。

全世界都買日元,使得日元短期內大幅升值,日元的購買力增強,於是日本又開始買買買,導致物價也開始上漲,尤其是固定資、房產的價格上漲。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鈔票越印越多,物價越來越高。那幾年,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和資產泡沫越來越大。

但是,大家都買日元儲備起來,結果是日元不夠用,日本只有打開印鈔機,開足馬力印鈔,日元的數量大幅增加。這麼多日元印出來,肯定導致貨幣超發。超發了這麼多錢怎麼辦?一部分被買走作為儲備貨幣,大部分留在日本國內。所以那幾年日本人的生活相當好,錢好賺,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可是,美國又怎麼會讓日本高興?大量被各國買走的日元,漲到一定時間後被集中拋售 ,市場上一下子多了這麼多日元,又導致日元下跌。於是,物價越來越高,日元越來越不值錢。日本的貨幣體系一下子垮了,日本經濟進入下滑期,直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恢復元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