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有些國家海陸軍不團結呢?

dqa1


不同軍種之間爭奪有限的國家資源,甚至是戰略計劃的不同導致政見分歧,都有可能導致一個國家的陸軍、海軍或者其他軍種的不團結。美國的空軍和海軍之間存在著資源分配甚至是官僚主義的鬥爭,兩者都想承擔更多的戰略任務,獲得更多的軍事資源,因此鬥爭不斷。最有名的就是二戰之後有關戰略打擊任務的分配,這甚至導致時任國防部長的“福萊斯特”將軍自殺。

這位海軍出身的政府官員極力主張建造超級航母,利用遍及全球的海洋方便的部署航母艦隊,利用艦載機的航程優勢和巨大的攻擊能力,做到對全球任何目標的無差別打擊作戰;但是在習慣上戰略打擊是交給空軍戰略轟炸機的任務,因此空軍極力反對海軍建造超級航母(也就是美國級航母的建造計劃),空軍要求發展比B-29更強大的戰略轟炸機,執行覆蓋全球的戰略轟炸任務。

空軍和海軍都想將戰略打擊任務抓到自己手中,這未免有些官僚也導致兩大軍種的嚴重對立。它們在研發裝備時往往相互拆臺,海軍艦載機是F-14、F-18而空軍的戰鬥機是F-16、F-15,這種浪費資源的裝備選擇是很不明智的,直到4代機出現美國海軍和空軍才聯合開發一款F-35“閃電”三軍通用型戰鬥機。我國海軍和陸軍使用的殲-15、殲-11就是同一款戰鬥機的不同改進型,這種節省資源的裝備發展模式只有在軍種關係和睦的國家才能實現。

美軍保持複雜的5大軍種,海軍、海岸警備隊和海軍陸戰隊之間存在很大任務重疊,陸軍也不滿自己的作戰任務和資源分配被海軍陸戰隊分割,作為二線的海岸警備隊也不滿足於堅守後院的任務,而希望獲得更多的國際性作戰責任,這就招致了陸戰隊以及海軍的警惕。可見軍種劃分複雜的國家最容易招致彼此的對抗。對於軍隊高官來說掌握更多的任務分配,就意味著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權利,因此軍種之間對抗的最終原因還是政治地位的爭奪。


利刃巨透社


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

日本,印度,都是,英國,美國也是,但美國英國不同,

日本近代,陸軍師從德國,海軍師從英國,

這兩個強國就沒安好心,各自扶植親宗主國勢力,英國海軍主動為日本設計了海軍旗,設計成了大炮靶紙的圖案,實際是想讓日本一學生充當靶船,

德國也沒安好心,為了與英國爭奪權益,天天給日本陸軍洗腦,說日本陸軍才是天選之武士,日本海軍拿了陸軍的經費,

這也是事實,日本資源本就不如德國,家底窮,親英系的日本海日軍盆裡肉多了,親德系的日本陸軍碗裡必然就少了,

英,德多年洗腦操作,日本海,陸矛盾裂痕加劇,

海軍進口英式武器用英式教材,陸軍進口德式武器用德式教材,而英德在歐洲是死敵,這還有好兒嗎?

印度也差不多,印度海軍親英,陸軍親德,親俄,

這些國家甚至經常發生有外國背景的軍事政變,經常在政變中海/陸對決,

英國陸軍與女王不合,皇家海軍,陸軍無皇家稱號,

這矛盾由來以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從爭軍費,到爭代表席位,到爭軍銜,激化時爭政變

從飛機到武器,有些是合理的,有的就純是矯情。

海軍飛機要防海水海風腐蝕,一艘鐵甲船就是幾百輛坦克的鋼材,

幾百海軍,需要幾萬陸軍的軍費,但是,上了岸,陸軍有步槍,有人頭兒,幾千陸軍跟幾百海軍打群架,

海軍認為陸軍白吃飯,陸軍認為海軍太花錢。

海軍把陸軍的錢花了反過來還罵陸軍沒眼界。

(偷笑兩秒)

總之日本和印度這兩個軍種,讓英德兩國帶到溝裡去了。哈哈哈😄

二戰時期蔣總裁充分發揮軍統中統間諜特務能量,鼓勵和激化日本海陸矛盾,慫恿日本海軍過度膨脹,使日本從為領土而戰滑向為海軍燃油而戰,終因養不起大海軍艦隊,而走向崩潰。


AUTUYG


二戰期間(我們只能說二戰期間)海軍陸軍內鬥,這種情況在美國和日本比較常見,比如美國陸軍派麥克阿瑟和海軍派尼米茲就曾經很長時間針尖對麥芒,但是有羅斯福馬歇爾等人居中調停,還能在大方向上取得一致,還沒有真刀真槍幹起來,打大的戰役。美國海陸軍配合的還算默契,但是比美國人鼻子小個子小的日軍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海陸軍互相撕咬起來,連二哈都要甘拜下風。

日本人自己拍了個名字又臭又長的電影,當然是為了吹捧二戰魔王的,叫做《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那裡面有一個鏡頭:一對披著黃皮的“日本陸軍”跑到“日本海軍省中央廳舍”大門口演習,用裝了實彈的三八大蓋瞄準了院子裡穿白“孝服”的海軍,嚇得海軍差點尿褲子,馬上抄起傢伙要跟欺負到家門口的陸軍玩兒命。

這只是日本海陸軍內訌的一個小場面,這軍國主義繁衍的兩個孽子,一直是死對頭,誰看誰都不順眼。

按說一個國家的軍隊,海軍裡有點陸戰隊,陸軍有點航空兵和登陸艦,那都是正常編制,可是日本陸軍卻是個奇葩,他們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陸軍擁有潛艇和航空母艦的國家,陸軍要吃獨食,連口湯也不給海軍留,海軍陸戰隊一上岸,就可能被陸軍胖揍。

早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本州島最西端的長州藩藩主毛利氏掌握陸軍,九州島的薩摩藩藩主島津氏掌握海軍,而這兩個藩的藩主曾經分屬不同勢力內戰不休,管陸軍的長州藩出了個伊藤博文,當過首相,自然讓陸軍把海軍壓得死死的,“陸主海從”還寫進了軍規;而管海軍的薩摩藩出了個東鄉平八郎,全殲過沙俄波羅的海艦隊,自然對陸軍也不那麼服氣,於是海軍成功地通過修改條例,實現了“陸海對等”。

小跟班要跟自己平起平坐,日本陸軍當然氣不打一處來:你行,你有軍艦,可是我不用你還不行嗎?

於是日本陸軍自己製造了海上運輸船、潛艇和航空母艦,看著陸軍如此猖狂,海軍也不甘落後,把當時最先進的“零式”戰機變成了自己專用:你想要空中支援?門兒都沒有!

海軍陸軍每天互掐得死去活來,都向政府獅子大開口要軍費,而名義上的“老大”——政府,卻哪邊都不敢得罪,只好誰要都給,沒錢咋辦?搜刮老百姓唄,搜刮完了咋辦?到外國去搶唄!

兩頭拴不住的戰爭野獸,拉著日本戰車走向了軍國主義道路。

按說已經決定與全世界為敵了,日本陸軍海軍這倆孽子應該抱團了吧?不,野獸就是野獸,即使走在同一條不歸路上,還是忍不住要互相咬幾口。

日本陸軍的東條英機、杉山元要跟德國希特勒搭夥打英美,而海軍的米內光政、山本五十六因為老是四處到各國溜達,認為自己打不過英美,米內光正說的更露骨:“你們陸軍說要跟老美打架,可是又不能遊過太平洋,到頭來還不是我們海軍當炮灰?實話告訴你們,我們是打不過美軍的,要是跟英美聯合打德國還差不多!”於是陸軍給已經當了日本首相的米內光政起了個外號,叫“金魚大臣”。米內光政也很死了陸軍,連陸軍的髮型也被他說成是“外國囚犯頭”。還公開揚言:“我們海軍在大洋上劈波斬浪,你們只會在土裡打滾,土掉渣了!”

結果米內光政當了首相卻找不到人當陸相(也就是陸軍大臣,前陸相畑俊六辭職,陸軍不派人接班),而按照當時日本的規矩,沒有陸相的內閣只能解散,於是米內光政只好下臺。換上來的近衛文麿(mi)一看陸軍實在惹不起,就只好答應陸軍的要求,跟德意結盟(後來被德國好好耍了一把,咋耍的,咱們另一篇文章再說),向美英開展,等於提前判了日本死刑。

後來陸軍派系的東條英機當首相,居然也找不到人當海軍大臣(沒人幹),最後皇室出馬說情,一個叫島田繁太郎的才不情不願地上任,在支持對美英宣戰後,還得向海軍派系“謝罪”。

海軍的山本五十六一看陸軍的東條英機要打,馬上去“搶頭功”,炸了珍珠港,後來被複仇的美軍打了個埋伏,在天上給幹掉了。

米內光政一看山本五十六都掛掉了,再打下去肯定要亡國滅種,只好自己出來當了海軍大臣,他上任就幹一件事:每次開會都琢磨怎麼結束戰爭。當然這是一種好聽的說法,實際上是怎麼體面地投降。

後來在長沙會戰中被薛嶽打得滿地找牙的那個阿南惟幾當了陸軍大臣,結果捱了美國兩顆原子彈,天皇投降。阿南惟幾剖腹自殺前還忘不了大罵米內光政:“都是這混蛋(米內八嘎呀路?)壞的事,我真想宰了他!”

說起來這個米內光政也不是什麼好鳥,東京大審判上,他作為“美國的朋友”成了證人,結果他拼命為陸軍辯護,救了畑俊六一命,要不然,僅憑畑俊六當過侵華日軍總司令官,就該上十次絞刑架。

所以說,日本海軍陸軍這兩條狼,沒有一個好東西,雖然他們因為獸性而互掐,但是對外侵略上,卻都是一樣的窮兇極惡。


半壺老酒半支菸


同行是冤家,各軍種也不例外

提及軍隊各軍種之間勾心鬥角的宮鬥戲,美軍必需首當其衝。

(美國五大軍種:美國陸軍、美國海軍、美國空軍、美國海軍陸戰隊、美國海岸警衛隊)

美軍各軍種之間是互相看不順眼,平時爭軍費,戰時搶功勞!

美軍在創建之初只有陸軍和海軍兩個軍種,但數量少,不代表關係好。

在二戰對日作戰方面前期主要是由海軍承擔的,而直到戰爭中後期陸軍才姍姍來遲,這在海軍眼裡明顯地就是來撿便宜的。

1945年日本投降,在這光宗耀祖的時刻,陸軍希望在日本軍部舉行受降儀式,而海軍則堅持在軍艦上受降,雙方為此爭執不下。最後由總統杜魯門出面調解,才弄出了個折中方案。就是由陸軍統帥麥克阿瑟主持受降儀式,而受降地點則選在海軍的密蘇里號戰艦上。

戰後,在海軍的唆使下,空軍從陸軍中獨立出來。氣得咬牙切齒的陸軍也幫著海軍陸戰隊離開海軍,自立門戶。加上之後成立的海岸警備隊,美軍之間的宮鬥劇就更好看了。

(美國五大軍種軍旗)

現在的美軍中,陸軍和空軍關係很鐵,畢竟空軍和陸軍曾經是一家,而且陸軍在戰場上少不了空軍的支援,所以這兩位平常處的不錯。

而相對應的,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感情則非同尋常。因為這倆位也曾經是一家,曾經的PY交易永世難忘!而且陸戰隊無論去哪都得用人家海軍的船,因此他倆玩的挺好。

在陸軍眼中,海軍軍就是一堆廢物,陸戰隊就是一堆菜雞。

在海軍眼中,陸軍就是一幫吃貨,空軍就是個快遞公司。

在空軍眼中,海軍就是個打雜的,陸戰隊跟城管沒區別。

在海軍陸戰隊眼中,陸軍是一群娘炮,空軍是一幫路痴。

至於海岸警備隊.........開心就好!


千佛山車神


首先,我感覺這需要從三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第一點,也是前面很多網友提到的軍費問題。現代國家普遍實行的是募兵制和義務兵相結合的方式。除去每年維修保養裝備,人員後勤這些固定項目以外。還有一個大項就是新裝備的裝配,如果說把這個費用平攤到海陸空的話。陸軍最沾光,空軍最吃虧。而且對戰力的形成也造成影響,所以軍費會大多撥給高精尖部門。但是其他部門肯定就不平衡了,憑啥他們待遇那麼高?矛盾一點點積升。在沒有外敵的情況下肯定就不會團結。

第二點,從軍事主官的角度來看。他們最注重的是保持軍隊戰鬥力,現在是一個和平年代。沒有戰場怎麼保證戰鬥力呢?那麼軍事主官就會默許一定程度的良性競爭。

第三點,從政治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拿美國舉例子這個。美國政治最有特色的一點是三權分立,這一理念深入美國的各個方方面面。便於統治階級,美國政府不需要一個團結的軍方。畢竟軍方掌握著美國的絕對武力。所以你會發現他們每一個總統上臺後。總要去分化那些將軍。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謝謝。


聽海笑的聲音


一個國家軍隊體系中各兵種的團結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兵種之間矛盾突出,輕則加劇軍隊體系之間的,重則影響戰局的走向。二戰時期的日本海軍與陸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圖為山汐丸號護衛空母

太平洋戰爭時期,由於前線吃緊,以及海軍對陸軍的地位普遍具有優越感,日本海軍甚至拒絕了用艦隻幫助陸軍輸送士兵的請求,導致一些島嶼的駐軍不足,補給吃緊。因此,日本陸海軍之間的摩擦愈演愈烈,到二戰中後期,甚至出現了“陸軍造潛艇,海軍造坦克”的奇觀。其最著名的就莫過與日本陸軍以15000噸級油輪改裝成的山汐丸號護衛空母,可惜其入役僅20天就被擊沉。

目前,美軍的軍費開支是世界第一,但這仍然難以滿足各兵種的需求

實際上,不僅是日本,世界各國軍隊中不同兵種都是有一定衝突的。但以往的那種傳統觀念之間的衝突基本已經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則是軍費分配的衝突。因為說到底,一個國家的軍費是有限的,想要滿足海陸空三軍的所有需求幾乎不可能。就連在外人看來親密無間的美國軍隊,到了軍費問題上,也會六親不認,甚至用出各種下三濫的手段。

軍費問題導致的兵種衝突僅僅是個小插曲,這並不會影響到軍人保家衛國的使命感

當然,衝突歸衝突,一個國家間陸海軍無論鬧得再怎麼激烈,關起門來也始終是自家兄弟,當遭遇到外來侵略時,各兵種之間仍然會拋棄這些所謂的矛盾與摩擦,團結一致牢牢對外。畢竟保證國家的安定與穩定,使其不受侵犯,是各兵種間義不容辭的責任。


雙馬尾班長


你想啊,有句話說十年陸軍百年海軍,這是什麼意思?

海軍燒錢啊,陸軍眼紅啊。

就連我們也是被海灣戰爭嚇傻了才大力發展海軍,航母編隊提上日程。

況且就算是同一個公司的兩個部門,也有為了資源分配而來的明爭暗鬥,何況軍隊這種暴力機關呢?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是陸軍起家,近代以前九成九的戰爭都在陸地上,所以建立一直陸軍是所有國家的最先選。

海上殖民帝國以及《海權論》誕生後,海軍才成了所有臨海的國家必需品

英國,英國在逐漸失去歐陸領土後變成了一個海權國家,踩在西班牙荷蘭的屍體上成為新海洋帝國,龐大的殖民地和海上貿易讓其必須有一隻龐大的海軍。

所以英國人一向比較仰仗海軍而對陸軍重視不足,在陸上作戰也大量使用殖民地軍隊,這就是純海權國家的侷限性。

而日本,其海軍學英國,陸軍學德國法國,是出了名的不和。

在日本,由於下克上和軍國主義的制度,直接導致了海陸軍不是單純的軍隊,而是政府本身,軍隊直接綁架國家發動戰爭。

所以海陸軍可以理解為當時日本的兩個政黨,政黨之間互懟多正常啊。

而且無論在戰略上(北上南下),還是在資源爭奪上(石油鋼鐵分配),還是淵源上(薩長聯合倒幕後的權力分配摩擦)都有很大的分歧,所以矛盾巨大。

而德國呢?德國的空軍是獨立運作的,空軍司令戈林一直忌憚海軍,因為日本就沒有獨立空軍,只有分屬海軍和陸軍的航空兵,為了維護自身權力對海軍有所打壓,而德國在陸地上一直要與法國蘇聯這樣的陸權大國交戰,裝甲部隊的大量使用也讓資源不甚富裕的德國對海軍投入減少。

比如“齊柏林伯爵”號航母完成度超過八成,卻沒有下水,投入更少的“狼群戰術”讓德國人習慣於潛艇戰術維持局面,以陸軍解決歐陸戰場為目標。

總體來說因為國家地緣政治和自身實力不同,對海陸軍的需求和建設投入就不同,再加上海陸軍面對的敵人、軍事傳統與作戰環境也不同,再加上政治因素,導致了部分歷史事實部分國家海陸軍的不和。


歷史區的旅法師


這個原因就多了。

第一,歷史遺留問題。陸軍海軍由於戰場、敵人的不同,時間長了就會慢慢分成兩部分,各自會為了軍種的利益與對方衝突,典型的就是日本,日本海軍就說過,二戰時最大的敵人不是美國,而是陸軍。

第二,經費。每年的國防經費就那麼多,誰都想多分點,所以每年都要打嘴仗多要點,典型的是美國四大軍種。

第三,任務重疊。雙方因為作戰任務重疊的關係引發矛盾,典型是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

那麼如何解決軍種矛盾?美國的辦法有這麼幾個。

第一,搞體育比賽。體育本身就是當初希臘各城邦為了解決矛盾而搞起來的,是不流血的比拼。所以,軍種間的橄欖球比賽,成為雙方爭奪的最高榮譽。

第二,聯合司令部。美軍的軍令體系中採用了聯合作戰的概念,因此某一戰區的部隊不論軍種,都要接受戰區司令官的指揮,而司令官往往由不同軍種的軍官擔任,例如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官是海軍的人,歐洲司令部則是陸軍的人。此外,參聯會的主席也是各軍種輪流擔任。


胖胖的小豌豆


軍種之間的爭鬥和矛盾,是很多國家軍隊的通病。明治到昭和年間日本陸海軍的爭鬥是很著名的例子。


軍種間不團結,最直接的原因便是爭奪軍費。同一張軍費大餅,你拿的多一點,我拿的就少一點,此消彼長,是典型的零和博弈。當國家的財政資源充足,各個軍種都有份,這種競爭還不會太激烈,而當軍費緊縮時,這種競爭的矛盾就激化了。

近代日本陸海軍就是典型的例子。日俄戰爭之前,日本陸海軍雖有矛盾但沒有撕破臉皮。而在日俄戰爭後,隨著日本將假想敵定為美國,海軍逐步在軍費分配上壓倒陸軍。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二戰。陸軍的主戰裝備得不到更新,技術進步緩慢,以至於在三十年代以後就被蘇聯甩開代差,坦克如同廢鐵,自動武器極其缺乏,陸軍士兵待遇極差,往往連肉食都無法保證。

相反,海軍不僅在主戰裝備上一直保持領先水平,在軍人待遇和福利上也遙遙領先。大型戰艦上生活設施齊全,士兵不僅每天享用西餐,還能吃冰激凌、聽音樂會。在陸軍看來簡直“奢侈”。

日本海軍士兵的伙食,日式咖喱、西式濃湯、咖啡、牛奶等。

相比之下,日本陸軍的伙食就非常之寒酸了


因此,為了爭奪有限的軍費,各大軍種都會在領導人和國會面前各種遊說,抬高本軍種的價值和優勢。在戰略方案的制定過程中,也會拼命多給本軍種“加戲份”。畢竟,戰場上“戲份”越多,由此而來的軍費也就更多。


同時,為了避免在主戰裝備的研發上“受制於人”,陸海軍像防範敵人一樣防範對方,陸海軍相互不用對方的裝備,技術也向對方保密,搞技術封鎖。這一點不僅日本陸海軍如此,歷史上和今天的美軍也是如此。

日本海軍自己研製坦克和自行火炮,不用陸軍的


日本陸軍自己研發潛艇

日本陸軍研發的輕型航母“あきつ丸”


萊茵的黃金


海陸軍不團結的典型例子就是二戰日本,而其他國家也有,只不過相對沒這麼嚴重,因為裕仁是甩手掌櫃,希特勒是啥都管,啥都讓聽他的獨裁者。甩手掌櫃嘛,底下人自然吵得不可開交了。

第一個原因就是不同軍種對有限建設經費的爭奪。在今天,空軍是有錢國家的玩具倒還好,而海軍和陸軍則很容易由於本國基於地緣政治而做出的軍種發展規劃而產生衝突。

在定位上,有像法國和西班牙這樣典型的海權陸權雙重國家,也有像英國和日本這樣奉行海權優先論的島國。而實際上,只有內陸國的軍種關係相對是較平和的。畢竟就算是島國,也必須發展一支不算弱的陸軍來進行登陸和征服。

特別是在軍國主義傾向嚴重的國家這種矛盾更突出,因為軍費已經提高到了接近極端的比例,在這種趨勢下,哪個軍種能夠爭奪到更多的分配額勢必能夠獲得飛速發展,脫胎換骨。

日本的例子不用多說了,而納粹德國其實當時也面臨著類似的情況,只不過希特勒挑大樑扛著所以彼此間還算湊合。比如戈林身為四年計劃的全權代表,自然是費盡心思地將有限的發展經費盤攏到空軍頭上來,因此德國航母的建設也受到了影響,因為戈林宣稱空軍的任何發展規劃都在其掌控下,但他不想浪費精力去發展海軍航空兵。

同時空軍和陸軍之間的矛盾也有一些。比如在敦刻爾克前裝甲部隊的停止前進,戈林宣稱他要讓自己的空軍而不是陸軍完成這場戰役的最後一擊。

第二個就是戰爭目標的不同,就好比擅長跳舞的如果一直被迫參加歌唱比賽一定很憋屈,而擅長歌唱的反過來同樣如此,每個軍種都希望能夠在戰爭中儘量發揮自己的作用獲得榮譽。

比如日本海軍和陸軍戰爭目標的分歧,陸軍支持北上進攻蘇聯,而海軍支持南下奪取太平洋地區,在他們各自的規劃中對方都僅僅是輔助角色。

而納粹德國同樣如此,只不過支持陸權論的換成了獨裁者希特勒。納粹德國海軍本來發展就不算快,“z"計劃完成前就被迫進入了戰爭,在征服斯堪的納維亞後水面艦艇損失不小,在對英作戰後海軍的目標和意大利一致,就是佔領直布羅陀,切斷英國進出大西洋和地中海的通道,但其實希特勒不是很認同這種做法,他滿腦子想的是集中一切資源打垮蘇聯,而海軍元帥雷德爾的建議是先打敗在埃及重挫意大利同時獲得美國援助的英國,巴巴羅薩應該推遲到在這之後。

幸虧是希特勒,不然如果是海軍和陸軍分別支持這兩個觀點的話,雙方非大吵一架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