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有些国家海陆军不团结呢?

dqa1


不同军种之间争夺有限的国家资源,甚至是战略计划的不同导致政见分歧,都有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的陆军、海军或者其他军种的不团结。美国的空军和海军之间存在着资源分配甚至是官僚主义的斗争,两者都想承担更多的战略任务,获得更多的军事资源,因此斗争不断。最有名的就是二战之后有关战略打击任务的分配,这甚至导致时任国防部长的“福莱斯特”将军自杀。

这位海军出身的政府官员极力主张建造超级航母,利用遍及全球的海洋方便的部署航母舰队,利用舰载机的航程优势和巨大的攻击能力,做到对全球任何目标的无差别打击作战;但是在习惯上战略打击是交给空军战略轰炸机的任务,因此空军极力反对海军建造超级航母(也就是美国级航母的建造计划),空军要求发展比B-29更强大的战略轰炸机,执行覆盖全球的战略轰炸任务。

空军和海军都想将战略打击任务抓到自己手中,这未免有些官僚也导致两大军种的严重对立。它们在研发装备时往往相互拆台,海军舰载机是F-14、F-18而空军的战斗机是F-16、F-15,这种浪费资源的装备选择是很不明智的,直到4代机出现美国海军和空军才联合开发一款F-35“闪电”三军通用型战斗机。我国海军和陆军使用的歼-15、歼-11就是同一款战斗机的不同改进型,这种节省资源的装备发展模式只有在军种关系和睦的国家才能实现。

美军保持复杂的5大军种,海军、海岸警备队和海军陆战队之间存在很大任务重叠,陆军也不满自己的作战任务和资源分配被海军陆战队分割,作为二线的海岸警备队也不满足于坚守后院的任务,而希望获得更多的国际性作战责任,这就招致了陆战队以及海军的警惕。可见军种划分复杂的国家最容易招致彼此的对抗。对于军队高官来说掌握更多的任务分配,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权利,因此军种之间对抗的最终原因还是政治地位的争夺。


利刃巨透社


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日本,印度,都是,英国,美国也是,但美国英国不同,

日本近代,陆军师从德国,海军师从英国,

这两个强国就没安好心,各自扶植亲宗主国势力,英国海军主动为日本设计了海军旗,设计成了大炮靶纸的图案,实际是想让日本一学生充当靶船,

德国也没安好心,为了与英国争夺权益,天天给日本陆军洗脑,说日本陆军才是天选之武士,日本海军拿了陆军的经费,

这也是事实,日本资源本就不如德国,家底穷,亲英系的日本海日军盆里肉多了,亲德系的日本陆军碗里必然就少了,

英,德多年洗脑操作,日本海,陆矛盾裂痕加剧,

海军进口英式武器用英式教材,陆军进口德式武器用德式教材,而英德在欧洲是死敌,这还有好儿吗?

印度也差不多,印度海军亲英,陆军亲德,亲俄,

这些国家甚至经常发生有外国背景的军事政变,经常在政变中海/陆对决,

英国陆军与女王不合,皇家海军,陆军无皇家称号,

这矛盾由来以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从争军费,到争代表席位,到争军衔,激化时争政变

从飞机到武器,有些是合理的,有的就纯是矫情。

海军飞机要防海水海风腐蚀,一艘铁甲船就是几百辆坦克的钢材,

几百海军,需要几万陆军的军费,但是,上了岸,陆军有步枪,有人头儿,几千陆军跟几百海军打群架,

海军认为陆军白吃饭,陆军认为海军太花钱。

海军把陆军的钱花了反过来还骂陆军没眼界。

(偷笑两秒)

总之日本和印度这两个军种,让英德两国带到沟里去了。哈哈哈😄

二战时期蒋总裁充分发挥军统中统间谍特务能量,鼓励和激化日本海陆矛盾,怂恿日本海军过度膨胀,使日本从为领土而战滑向为海军燃油而战,终因养不起大海军舰队,而走向崩溃。


AUTUYG


二战期间(我们只能说二战期间)海军陆军内斗,这种情况在美国和日本比较常见,比如美国陆军派麦克阿瑟和海军派尼米兹就曾经很长时间针尖对麦芒,但是有罗斯福马歇尔等人居中调停,还能在大方向上取得一致,还没有真刀真枪干起来,打大的战役。美国海陆军配合的还算默契,但是比美国人鼻子小个子小的日军就不一样了,他们的海陆军互相撕咬起来,连二哈都要甘拜下风。

日本人自己拍了个名字又臭又长的电影,当然是为了吹捧二战魔王的,叫做《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那里面有一个镜头:一对披着黄皮的“日本陆军”跑到“日本海军省中央厅舍”大门口演习,用装了实弹的三八大盖瞄准了院子里穿白“孝服”的海军,吓得海军差点尿裤子,马上抄起家伙要跟欺负到家门口的陆军玩儿命。

这只是日本海陆军内讧的一个小场面,这军国主义繁衍的两个孽子,一直是死对头,谁看谁都不顺眼。

按说一个国家的军队,海军里有点陆战队,陆军有点航空兵和登陆舰,那都是正常编制,可是日本陆军却是个奇葩,他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陆军拥有潜艇和航空母舰的国家,陆军要吃独食,连口汤也不给海军留,海军陆战队一上岸,就可能被陆军胖揍。

早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本州岛最西端的长州藩藩主毛利氏掌握陆军,九州岛的萨摩藩藩主岛津氏掌握海军,而这两个藩的藩主曾经分属不同势力内战不休,管陆军的长州藩出了个伊藤博文,当过首相,自然让陆军把海军压得死死的,“陆主海从”还写进了军规;而管海军的萨摩藩出了个东乡平八郎,全歼过沙俄波罗的海舰队,自然对陆军也不那么服气,于是海军成功地通过修改条例,实现了“陆海对等”。

小跟班要跟自己平起平坐,日本陆军当然气不打一处来:你行,你有军舰,可是我不用你还不行吗?

于是日本陆军自己制造了海上运输船、潜艇和航空母舰,看着陆军如此猖狂,海军也不甘落后,把当时最先进的“零式”战机变成了自己专用:你想要空中支援?门儿都没有!

海军陆军每天互掐得死去活来,都向政府狮子大开口要军费,而名义上的“老大”——政府,却哪边都不敢得罪,只好谁要都给,没钱咋办?搜刮老百姓呗,搜刮完了咋办?到外国去抢呗!

两头拴不住的战争野兽,拉着日本战车走向了军国主义道路。

按说已经决定与全世界为敌了,日本陆军海军这俩孽子应该抱团了吧?不,野兽就是野兽,即使走在同一条不归路上,还是忍不住要互相咬几口。

日本陆军的东条英机、杉山元要跟德国希特勒搭伙打英美,而海军的米内光政、山本五十六因为老是四处到各国溜达,认为自己打不过英美,米内光正说的更露骨:“你们陆军说要跟老美打架,可是又不能游过太平洋,到头来还不是我们海军当炮灰?实话告诉你们,我们是打不过美军的,要是跟英美联合打德国还差不多!”于是陆军给已经当了日本首相的米内光政起了个外号,叫“金鱼大臣”。米内光政也很死了陆军,连陆军的发型也被他说成是“外国囚犯头”。还公开扬言:“我们海军在大洋上劈波斩浪,你们只会在土里打滚,土掉渣了!”

结果米内光政当了首相却找不到人当陆相(也就是陆军大臣,前陆相畑俊六辞职,陆军不派人接班),而按照当时日本的规矩,没有陆相的内阁只能解散,于是米内光政只好下台。换上来的近卫文麿(mi)一看陆军实在惹不起,就只好答应陆军的要求,跟德意结盟(后来被德国好好耍了一把,咋耍的,咱们另一篇文章再说),向美英开展,等于提前判了日本死刑。

后来陆军派系的东条英机当首相,居然也找不到人当海军大臣(没人干),最后皇室出马说情,一个叫岛田繁太郎的才不情不愿地上任,在支持对美英宣战后,还得向海军派系“谢罪”。

海军的山本五十六一看陆军的东条英机要打,马上去“抢头功”,炸了珍珠港,后来被复仇的美军打了个埋伏,在天上给干掉了。

米内光政一看山本五十六都挂掉了,再打下去肯定要亡国灭种,只好自己出来当了海军大臣,他上任就干一件事:每次开会都琢磨怎么结束战争。当然这是一种好听的说法,实际上是怎么体面地投降。

后来在长沙会战中被薛岳打得满地找牙的那个阿南惟几当了陆军大臣,结果挨了美国两颗原子弹,天皇投降。阿南惟几剖腹自杀前还忘不了大骂米内光政:“都是这混蛋(米内八嘎呀路?)坏的事,我真想宰了他!”

说起来这个米内光政也不是什么好鸟,东京大审判上,他作为“美国的朋友”成了证人,结果他拼命为陆军辩护,救了畑俊六一命,要不然,仅凭畑俊六当过侵华日军总司令官,就该上十次绞刑架。

所以说,日本海军陆军这两条狼,没有一个好东西,虽然他们因为兽性而互掐,但是对外侵略上,却都是一样的穷凶极恶。


半壶老酒半支烟


同行是冤家,各军种也不例外

提及军队各军种之间勾心斗角的宫斗戏,美军必需首当其冲。

(美国五大军种: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空军、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海岸警卫队)

美军各军种之间是互相看不顺眼,平时争军费,战时抢功劳!

美军在创建之初只有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但数量少,不代表关系好。

在二战对日作战方面前期主要是由海军承担的,而直到战争中后期陆军才姗姗来迟,这在海军眼里明显地就是来捡便宜的。

1945年日本投降,在这光宗耀祖的时刻,陆军希望在日本军部举行受降仪式,而海军则坚持在军舰上受降,双方为此争执不下。最后由总统杜鲁门出面调解,才弄出了个折中方案。就是由陆军统帅麦克阿瑟主持受降仪式,而受降地点则选在海军的密苏里号战舰上。

战后,在海军的唆使下,空军从陆军中独立出来。气得咬牙切齿的陆军也帮着海军陆战队离开海军,自立门户。加上之后成立的海岸警备队,美军之间的宫斗剧就更好看了。

(美国五大军种军旗)

现在的美军中,陆军和空军关系很铁,毕竟空军和陆军曾经是一家,而且陆军在战场上少不了空军的支援,所以这两位平常处的不错。

而相对应的,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感情则非同寻常。因为这俩位也曾经是一家,曾经的PY交易永世难忘!而且陆战队无论去哪都得用人家海军的船,因此他俩玩的挺好。

在陆军眼中,海军军就是一堆废物,陆战队就是一堆菜鸡。

在海军眼中,陆军就是一帮吃货,空军就是个快递公司。

在空军眼中,海军就是个打杂的,陆战队跟城管没区别。

在海军陆战队眼中,陆军是一群娘炮,空军是一帮路痴。

至于海岸警备队.........开心就好!


千佛山车神


首先,我感觉这需要从三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点,也是前面很多网友提到的军费问题。现代国家普遍实行的是募兵制和义务兵相结合的方式。除去每年维修保养装备,人员后勤这些固定项目以外。还有一个大项就是新装备的装配,如果说把这个费用平摊到海陆空的话。陆军最沾光,空军最吃亏。而且对战力的形成也造成影响,所以军费会大多拨给高精尖部门。但是其他部门肯定就不平衡了,凭啥他们待遇那么高?矛盾一点点积升。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肯定就不会团结。

第二点,从军事主官的角度来看。他们最注重的是保持军队战斗力,现在是一个和平年代。没有战场怎么保证战斗力呢?那么军事主官就会默许一定程度的良性竞争。

第三点,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拿美国举例子这个。美国政治最有特色的一点是三权分立,这一理念深入美国的各个方方面面。便于统治阶级,美国政府不需要一个团结的军方。毕竟军方掌握着美国的绝对武力。所以你会发现他们每一个总统上台后。总要去分化那些将军。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谢谢。


听海笑的声音


一个国家军队体系中各兵种的团结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兵种之间矛盾突出,轻则加剧军队体系之间的,重则影响战局的走向。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与陆军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图为山汐丸号护卫空母

太平洋战争时期,由于前线吃紧,以及海军对陆军的地位普遍具有优越感,日本海军甚至拒绝了用舰只帮助陆军输送士兵的请求,导致一些岛屿的驻军不足,补给吃紧。因此,日本陆海军之间的摩擦愈演愈烈,到二战中后期,甚至出现了“陆军造潜艇,海军造坦克”的奇观。其最著名的就莫过与日本陆军以15000吨级油轮改装成的山汐丸号护卫空母,可惜其入役仅20天就被击沉。

目前,美军的军费开支是世界第一,但这仍然难以满足各兵种的需求

实际上,不仅是日本,世界各国军队中不同兵种都是有一定冲突的。但以往的那种传统观念之间的冲突基本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军费分配的冲突。因为说到底,一个国家的军费是有限的,想要满足海陆空三军的所有需求几乎不可能。就连在外人看来亲密无间的美国军队,到了军费问题上,也会六亲不认,甚至用出各种下三滥的手段。

军费问题导致的兵种冲突仅仅是个小插曲,这并不会影响到军人保家卫国的使命感

当然,冲突归冲突,一个国家间陆海军无论闹得再怎么激烈,关起门来也始终是自家兄弟,当遭遇到外来侵略时,各兵种之间仍然会抛弃这些所谓的矛盾与摩擦,团结一致牢牢对外。毕竟保证国家的安定与稳定,使其不受侵犯,是各兵种间义不容辞的责任。


双马尾班长


你想啊,有句话说十年陆军百年海军,这是什么意思?

海军烧钱啊,陆军眼红啊。

就连我们也是被海湾战争吓傻了才大力发展海军,航母编队提上日程。

况且就算是同一个公司的两个部门,也有为了资源分配而来的明争暗斗,何况军队这种暴力机关呢?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陆军起家,近代以前九成九的战争都在陆地上,所以建立一直陆军是所有国家的最先选。

海上殖民帝国以及《海权论》诞生后,海军才成了所有临海的国家必需品

英国,英国在逐渐失去欧陆领土后变成了一个海权国家,踩在西班牙荷兰的尸体上成为新海洋帝国,庞大的殖民地和海上贸易让其必须有一只庞大的海军。

所以英国人一向比较仰仗海军而对陆军重视不足,在陆上作战也大量使用殖民地军队,这就是纯海权国家的局限性。

而日本,其海军学英国,陆军学德国法国,是出了名的不和。

在日本,由于下克上和军国主义的制度,直接导致了海陆军不是单纯的军队,而是政府本身,军队直接绑架国家发动战争。

所以海陆军可以理解为当时日本的两个政党,政党之间互怼多正常啊。

而且无论在战略上(北上南下),还是在资源争夺上(石油钢铁分配),还是渊源上(萨长联合倒幕后的权力分配摩擦)都有很大的分歧,所以矛盾巨大。

而德国呢?德国的空军是独立运作的,空军司令戈林一直忌惮海军,因为日本就没有独立空军,只有分属海军和陆军的航空兵,为了维护自身权力对海军有所打压,而德国在陆地上一直要与法国苏联这样的陆权大国交战,装甲部队的大量使用也让资源不甚富裕的德国对海军投入减少。

比如“齐柏林伯爵”号航母完成度超过八成,却没有下水,投入更少的“狼群战术”让德国人习惯于潜艇战术维持局面,以陆军解决欧陆战场为目标。

总体来说因为国家地缘政治和自身实力不同,对海陆军的需求和建设投入就不同,再加上海陆军面对的敌人、军事传统与作战环境也不同,再加上政治因素,导致了部分历史事实部分国家海陆军的不和。


历史区的旅法师


这个原因就多了。

第一,历史遗留问题。陆军海军由于战场、敌人的不同,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分成两部分,各自会为了军种的利益与对方冲突,典型的就是日本,日本海军就说过,二战时最大的敌人不是美国,而是陆军。

第二,经费。每年的国防经费就那么多,谁都想多分点,所以每年都要打嘴仗多要点,典型的是美国四大军种。

第三,任务重叠。双方因为作战任务重叠的关系引发矛盾,典型是美国陆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

那么如何解决军种矛盾?美国的办法有这么几个。

第一,搞体育比赛。体育本身就是当初希腊各城邦为了解决矛盾而搞起来的,是不流血的比拼。所以,军种间的橄榄球比赛,成为双方争夺的最高荣誉。

第二,联合司令部。美军的军令体系中采用了联合作战的概念,因此某一战区的部队不论军种,都要接受战区司令官的指挥,而司令官往往由不同军种的军官担任,例如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官是海军的人,欧洲司令部则是陆军的人。此外,参联会的主席也是各军种轮流担任。


胖胖的小豌豆


军种之间的争斗和矛盾,是很多国家军队的通病。明治到昭和年间日本陆海军的争斗是很著名的例子。


军种间不团结,最直接的原因便是争夺军费。同一张军费大饼,你拿的多一点,我拿的就少一点,此消彼长,是典型的零和博弈。当国家的财政资源充足,各个军种都有份,这种竞争还不会太激烈,而当军费紧缩时,这种竞争的矛盾就激化了。

近代日本陆海军就是典型的例子。日俄战争之前,日本陆海军虽有矛盾但没有撕破脸皮。而在日俄战争后,随着日本将假想敌定为美国,海军逐步在军费分配上压倒陆军。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战。陆军的主战装备得不到更新,技术进步缓慢,以至于在三十年代以后就被苏联甩开代差,坦克如同废铁,自动武器极其缺乏,陆军士兵待遇极差,往往连肉食都无法保证。

相反,海军不仅在主战装备上一直保持领先水平,在军人待遇和福利上也遥遥领先。大型战舰上生活设施齐全,士兵不仅每天享用西餐,还能吃冰激凌、听音乐会。在陆军看来简直“奢侈”。

日本海军士兵的伙食,日式咖喱、西式浓汤、咖啡、牛奶等。

相比之下,日本陆军的伙食就非常之寒酸了


因此,为了争夺有限的军费,各大军种都会在领导人和国会面前各种游说,抬高本军种的价值和优势。在战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也会拼命多给本军种“加戏份”。毕竟,战场上“戏份”越多,由此而来的军费也就更多。


同时,为了避免在主战装备的研发上“受制于人”,陆海军像防范敌人一样防范对方,陆海军相互不用对方的装备,技术也向对方保密,搞技术封锁。这一点不仅日本陆海军如此,历史上和今天的美军也是如此。

日本海军自己研制坦克和自行火炮,不用陆军的


日本陆军自己研发潜艇

日本陆军研发的轻型航母“あきつ丸”


莱茵的黄金


海陆军不团结的典型例子就是二战日本,而其他国家也有,只不过相对没这么严重,因为裕仁是甩手掌柜,希特勒是啥都管,啥都让听他的独裁者。甩手掌柜嘛,底下人自然吵得不可开交了。

第一个原因就是不同军种对有限建设经费的争夺。在今天,空军是有钱国家的玩具倒还好,而海军和陆军则很容易由于本国基于地缘政治而做出的军种发展规划而产生冲突。

在定位上,有像法国和西班牙这样典型的海权陆权双重国家,也有像英国和日本这样奉行海权优先论的岛国。而实际上,只有内陆国的军种关系相对是较平和的。毕竟就算是岛国,也必须发展一支不算弱的陆军来进行登陆和征服。

特别是在军国主义倾向严重的国家这种矛盾更突出,因为军费已经提高到了接近极端的比例,在这种趋势下,哪个军种能够争夺到更多的分配额势必能够获得飞速发展,脱胎换骨。

日本的例子不用多说了,而纳粹德国其实当时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只不过希特勒挑大梁扛着所以彼此间还算凑合。比如戈林身为四年计划的全权代表,自然是费尽心思地将有限的发展经费盘拢到空军头上来,因此德国航母的建设也受到了影响,因为戈林宣称空军的任何发展规划都在其掌控下,但他不想浪费精力去发展海军航空兵。

同时空军和陆军之间的矛盾也有一些。比如在敦刻尔克前装甲部队的停止前进,戈林宣称他要让自己的空军而不是陆军完成这场战役的最后一击。

第二个就是战争目标的不同,就好比擅长跳舞的如果一直被迫参加歌唱比赛一定很憋屈,而擅长歌唱的反过来同样如此,每个军种都希望能够在战争中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获得荣誉。

比如日本海军和陆军战争目标的分歧,陆军支持北上进攻苏联,而海军支持南下夺取太平洋地区,在他们各自的规划中对方都仅仅是辅助角色。

而纳粹德国同样如此,只不过支持陆权论的换成了独裁者希特勒。纳粹德国海军本来发展就不算快,“z"计划完成前就被迫进入了战争,在征服斯堪的纳维亚后水面舰艇损失不小,在对英作战后海军的目标和意大利一致,就是占领直布罗陀,切断英国进出大西洋和地中海的通道,但其实希特勒不是很认同这种做法,他满脑子想的是集中一切资源打垮苏联,而海军元帅雷德尔的建议是先打败在埃及重挫意大利同时获得美国援助的英国,巴巴罗萨应该推迟到在这之后。

幸亏是希特勒,不然如果是海军和陆军分别支持这两个观点的话,双方非大吵一架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