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後,法國的傳統左翼、右翼與極右翼政黨現在狀況如何?

我歐必勝


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打著超越左右、推動改革的旗號在2017年當選為法國總統,他建立方才一年的政治運動“前進!”隨後又在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拿下多數。馬克龍的勝利徹底打碎了第五共和國左右對立的傳統政治格局,讓法國政壇進入了一個動盪的重組階段。

我們還是按照傳統的政治光譜,從右往左依次察看馬克龍反對派的狀況。

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的候選人勒龐(Marine Le Pen)在2017年總統選舉中進入了第二輪,但勒龐在兩輪間辯論中糟糕的表現最終讓她僅得到34%的選票,比預期中的40%左右低了很多。選後國民陣線內部開始出現分裂,勒龐原來的左膀右臂菲利波(Florian Philippot)最終離開國民陣線另立新黨,讓國民陣線的分裂徹底完成。勒龐目前已經將該黨改名為“民族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意在與過去決裂,重整旗鼓,確立自己地位。但她目前的聲音似乎並不響亮,還不能說是從總統選舉第二輪的慘敗中真正抬起頭來。

圖為國民陣線主席勒龐(右)和她之前最重要的助手菲利波(左)


傳統右翼的共和黨候選人菲永(François Fillon)在2017年總統選舉中因涉嫌醜聞而遭遇滑鐵盧。馬克龍當選後任命來自共和黨的菲利普(Edouard Phillipe)為總理,進一步分化了該黨。而隨後馬克龍推行的諸多自由化改革政策,是他們一直想做而未能做的。因此共和黨現在幾乎找不到反對的著力點。新當選的共和黨黨主席沃基耶(Laurent Wauquiez)雖然也很年輕有魄力,但他偏向極右的路線在黨內也不無爭議。

圖為共和黨新任主席沃基耶


左翼社會黨在2017年總統選舉中一敗塗地,候選人阿蒙(Benoît Hamon)僅獲得6%的選票,令人惋惜。社會黨也因此陷入生存困境。如今,社會黨以重新選出新的第一書記佛爾(Olivier Faure),這位之前幾乎毫無名氣的政治人物想要重振社會黨,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圖為社會黨新領導人佛爾




答題人:宋邁克 歐羅萬象(微信公眾號EuroScope)團隊成員


歐羅萬象


出生於1977年12月的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法國政治家,曾任法國奧朗德政府經濟部長。目前是法國現任總統。

2017年5月7日,馬克龍贏得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成為法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總統。2017年5月14日,正式就任法國總統。

馬克龍屬於社會黨人,但是2017年選擇的時候,社會黨內沒有得到提名,馬克龍為了參加選舉,就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申請大選報名,超越黨派利益,成為法國社會各方面的真實代表,因而打破了法國政治結構生態,成為法國社會的奇葩。

細究起來,法國本次大選,馬克龍獲勝是法國社會普遍厭倦傳統政治結構的必然結果。其實是馬克龍組織的“前進陣線”來自於非禮波帶來的右翼共和黨的一部分,分化了共和黨菲永的部分選票,使得菲永慘敗。

極右翼國民陣線首領是呼聲最好的龐勒,由於黨內分解得票34%,敗下陣來,最後重建部分叫做“”民主聯盟”。左翼社會黨陶永由於個人名氣不大,得票率6%。

總之,馬克龍前進陣線的出現,結束了法國社會左右勢力對峙的局面,使得法國社會政治生活吹進了清新脫俗的空氣。也會長期改變法國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