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成吉思汗最剽悍的重孫女忽禿倫戰勝一百個求婚者,並差點登上汗位

成吉思汗最剽悍的重孫女忽禿倫公主戰勝一百個求婚者,並差點登上汗位

成吉思汗最剽悍的重孫女忽禿倫戰勝一百個求婚者,並差點登上汗位

1271年左右,蒙古帝國如日中天之時,年輕的馬可.波羅隨著才剛從蒙古都城北京回來的父親、叔父,從威尼斯再次啟程前往北京。成吉思汗所開啟的征服時代已經結束,絲路的形貌雖與他當初的構想大相逕庭,不過仍是旅行隊、商人、外國貨物絡繹於途的繁榮幹道。馬可.波羅從地中海走陸路,順利抵達忽必烈的蒙古汗廷,全程幾乎都於蒙古帝國境內,而且接受蒙古士兵的保護。

然而,當他於1291年左右離開北京返鄉時,蒙古帝國的中部地區已經瓦解;由於無法橫越大陸,他改從中國搭船繞過南海,前往波斯的荷姆茲港。帝國在他返鄉途中分裂為三大塊,中心徹底破碎。

馬可.波羅之所以無法經中亞返鄉,是因為有成吉思汗兩個最不尋常的後代擋路。那是一對父女檔組成的戰鬥團隊。馬可.波羅稱那女兒為艾嘉魯克,源自突厥語的艾尤魯克(Aiyurug,“月光”)。根據其他史料的記載,她有一個更為後人所知的名字,即戰士忽禿倫(Khutulun)。這個名字源自蒙古語Hotol Tsagaan,意為“全白”。忽禿倫生於1260年左右,是窩闊臺的曾孫女,她父親海都汗(窩闊臺汗之孫)是中亞的地區性領袖。

成吉思汗最剽悍的重孫女忽禿倫戰勝一百個求婚者,並差點登上汗位

海都汗與忽禿倫生活在亞洲內陸,與眾多反對忽必烈汗中央政府的蒙古人和部落結盟。當忽必烈汗於1271年宣告創立中國新王朝,內陸地區對他不滿的黃金家族成員,也跟著愈來愈以正統蒙古人自居。天山周圍的土地和相鄰的乾草原地區,漸漸有了蒙兀兒斯坦(Moghulistan)之名,意為“蒙古人之地”,儘管那不是蒙古人位在蒙古高原的最初發祥地。

有人形容海都汗身高一般,但姿態挺拔。根據波斯編年史的記載,他臉上只有九綹鬍鬚。他對於個人習慣自律甚嚴,一如他行坐的姿態一絲不苟。在蒙古皇族裡幾乎默默無聞的海都汗滴酒不沾,甚至連蒙古人最愛喝的酸馬奶也不碰,而且飲食清淡不加鹽。在男女關係上,他似乎同樣採行高標準。當海都汗的另一個女兒發覺丈夫與她的侍女有染,海都汗便將這個女婿處死。

有人善意形容忽禿倫外貌美麗、追求者眾,其實她身形壯碩、孔武有力。蒙古人的本事,騎馬、射箭乃至摔角,她樣樣精通。她還成為著名的摔角冠軍,沒有男人扳得倒她。蒙古人總是拿摔角和其他競技活動來賭博,因此她經常藉由摔角獲勝而贏得馬匹。靠著這種方式,久而久之,她有了超過一萬匹的馬。

成吉思汗最剽悍的重孫女忽禿倫戰勝一百個求婚者,並差點登上汗位

忽禿倫的父親頒給她令牌,作為其權力與獨立地位的標誌。被馬可.波羅稱之為paiza(“牌子”)的令牌大而沉重,乃一隻凹雕圓盤或長方形板,靠鏈子系在脖子上。令牌通常為金質或銀質,由可汗遵照長生天之意頒授,牌面上有文字說明持有者的權力。早期的皇后通常用印章標明自己的身分地位,因此忽禿倫是第一個見諸記載擁有自己令牌的女人。通常令牌只發給男人。

儘管忽禿倫有十四個兄弟,她的表現卻鶴立雞群。海都汗的其他孩子竭盡全力地幫助父親,但海都汗最倚賴女兒忽禿倫的意見和支持。她最得父親的寵愛,協助父親掌理朝政和國務。編年史家拉希德丁表示“她像個男孩四處跑”,無疑對她的作風不以為然,但他也說她“常出征,作戰剽悍”。海都汗與忽禿倫之間的關係看似不尋常,但從某些方面來看,這對父女的合作關係恰好反映著成吉思汗及其女兒們之間的合作關係。

忽禿倫與敵作戰的方式並未依照傳統。她隨著父親並肩騎馬赴戰場,然而一旦時機到來,套句馬可.波羅的話,她即“自父軍中出突敵陣,手擒一敵人獻其父,其易如鷹之捕鳥。每戰所為輒如是也”。

她在許多場戰役中協助了她的父親,這些戰役主要是反對她的親戚忽必烈大汗(1260-94在位)的元朝的。

成吉思汗最剽悍的重孫女忽禿倫戰勝一百個求婚者,並差點登上汗位

除非有人能在摔跤中第一次就擊敗忽禿倫,否則她就不嫁人。許多男子都來嘗試,但是沒人成功。她會和求婚者們挑戰,比賽摔跤,如果那位想做新郎的人輸了,他就得被罰100匹馬。她因此得到了10000匹馬。她的父母為她的婚事著急。

人們聲稱她和她的父親保持著亂倫的關係,因此在她的父親在世時,她不會接受別的男子。在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後,她的父親為這惡意的宣傳付出了代價。忽禿倫在她的父親的追隨者中選擇了一名男子,並且在沒有和他摔跤的情況下就嫁給了他。關於她的丈夫的身份有許多說法。一些編年史說她的丈夫是一名英俊的男子,他曾經刺殺她的父親失敗並被俘虜,而別的來源則說他是海都的伴當,來自綽羅斯氏族。拉施德丁寫道,忽禿倫愛上了位於波斯的蒙古統治者合贊。

成吉思汗最剽悍的重孫女忽禿倫戰勝一百個求婚者,並差點登上汗位

忽禿倫的父親海都漸漸地依賴於她的勸告與政治上的支持。她毫無疑問是她的父親的特別喜愛的孩子,而根據一些記述,她的父親在1301年在自己死前曾企圖任命她為下一屆可汗。不過,她的父親的選擇由於她的男性親人們而被婉拒了。在海都死後,忽禿倫在她的兄弟斡魯思的幫助下守護了她的父親的墳墓。她被包括察八兒在內的她的其他兄弟們以及她的親戚篤哇所挑戰,原因是她反對他們的繼承權。她死於1306年。

成吉思汗最剽悍的重孫女忽禿倫戰勝一百個求婚者,並差點登上汗位

在1710年,在寫第一部關於成吉思汗的傳記時,法國學者弗朗索瓦·佩蒂·德·拉克魯瓦出版了一本書,這本書由傳說和寓言組合,有著許多亞洲的文學主題。他的最長、最佳的故事之一便是來自忽禿倫的歷史。不過,在他改編的作品中,忽禿倫的頭銜是圖蘭朵,意為“土耳其人的女兒”,並且她是中國的蒙古皇帝阿兒頓可汗的十九歲大的女兒。佩蒂·德·拉克魯瓦沒有讓她以摔跤來挑戰她的求婚者們,而是讓她用三個謎語來考驗他們。在他的這個更具戲劇性的版本中,求婚者們賭的不僅是馬匹,而且如果他們未能成功回答,他們還會被罰去自己的性命。

五十年後,受歡迎的意大利劇作家卡洛·戈齊將她的故事寫成了一部關於一個“傲慢無情的”“殘忍女人”的戲劇。在那個時代的兩位最偉大的文學天才的珠聯璧合下,弗里德里希·馮·席勒將這部戲翻譯為了德語,標題為《圖蘭朵,中國公主》,而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於1802年在魏瑪的舞臺上指揮了它。

一個多世紀後,意大利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於1924年,在其彌留之際仍然在創作他的歌劇《圖蘭朵》。不像他的另一部的戲劇中的女主角蝴蝶夫人,那個為愛而生,為愛而死的女人,圖蘭朵拒絕任何的被她視為地位低於她的男人。普契尼的歌劇成為了對她的一生的故事的最著名的藝術改編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